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共3篇)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共3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8-21 20:26:45

第1篇: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2000字

第一次知道这个名字,是在毛姆的中On a Chinese screen——The Philosopher这篇文章中。毛姆笔下的辜鸿铭先生实在太有趣味,在我的初印象中,是个刻板固执的老学究形象,留着细长的灰白辫子,仿佛是紧紧攥住自己与古老的中华文明间的最后联系;对西方文化、机枪大炮等毫不留情面地批斗,面对身为英国人的毛姆,也丝毫未曾口下留情;他推崇儒学,热爱这片国土,对中国文化有着近乎偏执的热爱和推崇;晚年的辜鸿铭境况萧条,愤怒于当时全盘西化的青年人,痛心疾首却依旧孤傲,只愿在椿树胡同的破落庭院里给寥寥几名学生讲授儒学。

后来查看辜鸿铭先生的资料,才知这位学博中西的“清末怪杰”是何等厉害的人物。先生自称:“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他出生在南洋马来半岛西北的槟榔屿,然后去了德国和苏格兰的爱丁堡留学,婚姻状况是一妻一妾,其中妾是日本女子,最后在北京做官,做的是张之洞的外事秘书。大概正是出于这些原因,辜鸿铭先生自称为东南西北人。

通过这本书,我第一次接触到了“良民的信仰”这个词。这倒是让我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近些年反复提及的文化自信,一直提醒我们要对自己的文化保持信心,并向世界传播我们的优秀文化。但是在辜老先生这里,口气大得可以勒!“在中国,这里有一种迄今为止不容置疑的无价的文明财富,即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拥有欧洲人在大战后需要的一种新文明的秘诀,这种新文明的秘诀就是我所谓的良民的信仰。”我瞬间有一种腰杆儿都挺直了的感觉,辜老先生就是有这种傲气和狂气,当他这么气势汹汹地说出这番话,我甚至觉得“文化自信”听起来都差了那么点儿意思。

透过辜老先生的文字,倒是可以重新审视下他眼中的中国人,再对比下自己眼中的中国人。我非常喜欢他的这段话:“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粗糙的,但粗糙中没有粗劣。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丑陋的,但丑陋中没有丑恶。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庸俗的,但庸俗中没有侵略和喧哗。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愚蠢的,但愚蠢中没有荒谬。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狡猾的,但狡猾中没有狠毒。”有人说他过于崇中媚华,但透过这段文字,我看到的是一种非常理性和客观的解读。仅用简单的词汇对比,便表现了中国人骨子中的温顺品格,也恰恰是儒家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

较为意外的收获是辜鸿铭先生对宗教这一话题的探讨。譬如“一个连信仰都没有的国家……”这样的言论,是我曾经听到或看到的,我也曾困惑过:有的人信仰宗教,可以将宗教视为其信仰,那么不信仰宗教的人就是没有信仰的人吗?事实上,多数中国人并没有感受到对宗教的需求,这是为什么呢?辜鸿铭先生解释道:“这是因为中国人拥有儒家学说这一哲学和道德规范的体系,一个能够取代宗教位置的人类社会和文明的综合体。”从字面意思上看,儒家学说并不等同于一种宗教,但其伟大之处在于,不是宗教,却能取代宗教,并且使人不再需要宗教。在辜鸿铭看来,宗教是通过某种东西给众生以安全感和永恒感来减轻世界的神秘重压于人们身上的负担。孔子同样赋予了中华民族这种东西,即他所教导的绝对忠诚的神圣责任保证了在中国老百姓的头脑中民族的种族不朽。

“一个中国人,当他死的时候,使他得到慰藉的不是他相信会有来生,而是相信他的孩子、孙子、曾孙,所有这些他最亲近的人,都会记住他、想念他、热爱他,直到永远……”这段话让我感动许久,如孔子所说的“慎追终远,民德归厚矣”,中国人始终对故人保持着至上的尊重,并常常回忆遥远的过去,就在这样的过程中人的美德不断加深,人们那种强烈的情感被唤醒和点燃,从而坚决服从道德行为准则。

争议最多的地方就是有关“中国的妇女”的章节。辜鸿铭先生把中国女性的理想定义为“一个手拿着打扫卫生的扫帚并用它来清扫房屋的理想”。先生还对“婦”这个字做了拆解:左半部分代表“女人”,右半部分代表“扫帚”,综合起来就是“一个妇女被称作一个特定房间的管理人”,在他看来,真正的女性理想总是家庭主妇,即管家务的女人。看到此处的时候,我心里就想,这样的言论无论谁看到都会心生质疑,甚至大加抨击。但换个角度看,读书是为了博古通今,而非以今律古,或以古限今。那个时代的辜鸿铭有那个时代的愚昧,也有那个时代的固执。

坚持留着细长辫子的辜老头,仿佛在与那个时代做着最后的抗争。一个在欧洲游学14年,率先接触西方文明的中国留学生,却在回到这片土地后完全服膺于中国古圣先贤的言论,成为了一个坚决的文化保守主义者,成为一代狂儒,孤傲又坚定。

第2篇: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1500字

法国卢梭说过:“没有信仰,就没有真正的美德。”

谈到信仰,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宗教。因为很长一段时间,宗教在启迪人们的信仰上是主流,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遍布世界、信徒众多。因为当时的民智未开,很多东西无法科学解释,宗教的出现很好的满足了普通人对未知的探索,缓解了人们对未知和死亡的焦虑和恐惧,而“与神同在”,也赋予了人在另一个角度上永生的意义。在宗教的引导下,人们在内心上得到平静和安宁,并激发出了大爱和善的慈悲心和责任感,人们开始对自身的行为有了更高的追求和准则,这就是道德传统的种子。这对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都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宗教也有着其消极的一面,因为宗教是民智未开时的产物,通过虚构编造一个理想的国度“天堂”,创造一个虚构万能的神的存在,来诱使人们信服,甚至有时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去愚弄大众。所以,随着思想启蒙运动的发展,哲学和科学兴起,给人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现在世界的信仰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信仰科学的人们坚持实事求是、理性地看待世界,坚信科学是人类追求永恒的奥秘;信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们坚持唯物辩证地看待事物,坚信人类的思想永不灭亡;信仰儒家君子之道的文艺之人,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圣人之路。所以说,信仰并不一定是宗教信仰,在历史的洪流中,信仰是流动的,更是与时俱进的,不断革新的。

信仰使人无畏。有位名人说过,想喝水时,仿佛能喝下整个海洋似的——这是信仰。信仰帮助人们认清世界,消除了对于未知的恐惧和焦虑,获得了内心的安宁,并赋予了人在更高层次的永恒之感。所以有信仰的人,充满了勇气,无所畏惧。科学家们不惧鬼屋传闻,因为他们有着一双“火眼金睛”能看透其中的本质——科学;陶渊明不惧权贵、不为五斗米折腰,因为他有着更高的追求——君子之道;红军的马克思主义战士忠诚勇敢、不怕牺牲,以肉身阻挡敌人的枪炮,因为他们有着更崇高的理想——实现共产主义。所以,有信仰的人内心是平和的,是无畏的,是幸福的。

信仰是道德的泉眼。一个人对自己的言行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时道德便出现了。而一个人怎么才能自发的产生对自身言行的约束?这就需要信仰,当一个人有了信仰,有了更高的追求,就会激发出他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也就是传统所说的仁和义,一个人一旦讲仁义,那么他就会自觉地感受道德风范、遵守道德规范、提升道德修为,那么讲道德也就能在社会上蔚然成风,真真正正地实现以德治国。所以有了这信仰之泉,道德之水必然会川流不息、波涛汹涌。

没有信仰的人就只剩下信自己。一个人没有正确的信仰,就会有错误的信仰;一个人什么信仰也没有,那他就只剩下信自己。这个信自己也并不是自信,真实的自信是建立在外界客观评价基础之上的,一个人能力往往有限,都有无能为力的时候,这种信自己,可以说是一种盲目的信念感,坚信自己就是对的,可以说是一种自负与自大。自负者往往会夸大自己的本领,对于别人的意见也一味排斥,总是坚信自己的经验,但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自负的人是自己把路走窄了。所以,正如一位名人所说:有信仰未必能成大事,而没有信仰却将一事无成。而且没有信仰的人,不受道德约束,做人没有底线,往往不择手段,虽然表面看不出,但缺少仁义的礼貌和客套,往往冰冷没有温度,就像辜鸿铭评价日本人的礼貌,这是一种虚假的仪式化,下跪、鞠躬很容易学会,但不会给别人带来任何真正的愉悦,像一朵漂亮但没有味道的假花,而中国人的礼貌才是发自内心真实感情,使人愉悦和谐、如沐春风。

信仰的种子一旦播下,收获的可能就是参天大树。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也离不开信仰的根植。所以,让我们坚定信念,不忘初心,负重前行!

第3篇: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无意间在图书馆的书架上看到了这本书——《中国人的精神》书名引起了我的思考:

究竟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

我们的文明古国经历了什么样的文化积淀才凝练出中国人的精神?

带着这些疑问,我拾起了这本辜鸿铭老先生的著作,细细读过后有一些感触。

这本书一共分为四章,分别为: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人的礼教、中国问题札记、东西文明的碰撞。

作者写此书的目的是为了解释中国文明的精神及其价值。因为评估一个文明的价值并不在于其城市建筑、政治制度等外在表现的东西,真正应该关注的是人性的类型,而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三个特征就是:精深、博大和淳朴。作者认为当时的美国人缺少精深,英国人缺少博大,而德国人缺少淳朴。通过学习中国文明,学习中国的著作和文学,他们都将弥补缺憾并获得优雅。

结合时代背景来看,这本书的创作时间是欧陆一战时期,西方经济迅速发展,传统的中国人的精神在所谓先进的西方文明打压下不敢抬头,辜鸿铭无疑是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孔子的学说中寻找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帮助当时的中国人民树立起文化自信。同时战争成为普遍现象,军国主义蠢蠢欲动,辜鸿铭迫切希望西方在未来的道路选择上加入中国的元素,维护世界的正义与和平。

书中,作者这样概括中国人性类型中的气质:从容、镇定、历经磨练后的成熟,如同一块千锤百炼的金属。真正的中国人是过着具有成人的理智同时具有孩子的单纯心灵的生活的人。我想正是这样的心态使得中国文明能够保持几千年不朽,也像作者提到的,外国人在中国生活越久对中国人就越喜欢,只要面对真正的在中国人就很难找到一个令你非常厌恶的中国人。想必中国人的这种气质赋予我们一种独特的魅力,使得我们通情达理并善解人意。

相比当时欧洲文明使用自然的力量来控制人类的激情,中国人拥有着无价的文明财富——好公民的宗教,我们只有少数时候需要用到国家机关来维持文明秩序,因为中国每个人将这件事情当成义务或是必须要做到的事情,因此能够保持自觉性。作者认为欧洲人的方式很容易导致军国主义,战后将在中国找到解决他们文明大问题的办法。将这种思想映射到今天的社会,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们坚持的是法治社会,但是常言道法律不外乎人情。因此立法者、执法者在制定法律或者执行法律的过程中会充分考虑公众的价值判断和可接受度。对于某些特殊情况,现代刑法有减轻、免除处罚的相关规定。

关于中国的人的礼教,作者提出道德教育应当追求的目标,并非是任何特定品德的训练,应是促成与形成某一品质、精神与性情状态。现在我们受到的来自家庭、学校或社会的道德教育,多是潜移默化的。举几个例子,我们中国人家家户户都有传承的家风家训,里面蕴含了整个家族的历史以及优秀的传统美德;近年央视推出诸如《工匠精神》、《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专题的纪录片,这些都展示我们国家所拥有的美好的精神品质。在良好的环境熏陶下,我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并且这些价值观的趋向是正能量的。

谈到东西文明的碰撞,作者阐述了现代教育与战争的关系,现代教育认为战争是为了祖国分利益,当自己的祖国发起战争时,现代教育教导当时的人民无条件支持。但中国的儒家早有不同想法,引用孔子的论述进行反驳:“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不是一味地采用暴力手段。今天我们的国家吸收其中的精华,面对国内外的各种争端,主张以和平的方式解决,树立了强大友好的大国形象。

读罢此书,我仿佛来到了辜先生所处的时代,感受到他想要维护中华文化尊严的决心。虽然,他的观点放在今天,有褒中国思想毁他国宗教之嫌,关于女性的言论并不符合核心价值,但是他改变了西方对中国的文化偏见,因此这本著作具有重要价值。书中所提到的中国人的可贵精神和优秀的中国文化,在今天仍旧值得我们学习。另外,我们也应当对中国文化保持自信,努力地继承和发扬文化中的闪光点。

推荐信息

  • 关于根鸟读后感的范文大全(精选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2/21 11:35:45

    这些天,一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本书是著名儿童作家曹文轩的作品《根鸟》。这本书的主要意思是:根鸟是菊破的人,在十三岁那年,他自己一个人去森林里打猎,可在这一天里,他一无所获,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就在这时,一只白色的鹰出现在他眼前,可根鸟对这只鹰不感兴趣,在这时,根鸟看见了一只兔子,可这只鹰吓跑

  • 有关西游记读后感600字的范文精选(20篇大全)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2/21 12:11:15

    本书作者是罗贯中,他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的历尽艰险、斩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这就是《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诚心向佛、顽固执着的唐僧,疾恶如仇、本领高超的孙悟空,贪财好色的猪八戒但他却不缺乏善心,心地善良、安于天命的沙僧

  • 关于《尼尔斯骑鹅历险记》的读后感大全(精选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2/21 12:49:45

    在挫折中成长——读《尼尔斯骑鹅历险记》有感读完《尼尔斯骑鹅历险记》这本书后,让我意犹未尽,想要接二连三地品味。它像一盏灯,点亮了智慧的殿堂。它像一把钥匙,开启了思想的大门。《尼尔斯骑鹅历险记》中讲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一个淘气,爱搞恶作剧的小男孩——尼尔斯被一个小精灵施了魔法变成了像大拇指一般大的

  • 《朝花夕拾》读后感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2/21 13:25:15

    读《朝花夕拾》,我真正领悟到,正是大自然和淳朴的乡民给了幼年鲁迅美和爱的启蒙,使他拥有了一颗丰富细腻而向往美好的心灵,并丝毫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变得粗糙麻木。以致二十多年后当他回忆起故乡的旧事与童年的乐园,哪怕是对其中的一草一木,依然充满了深深的眷恋。鲁迅先生留存于世的诸多作品,《呐喊》《野草》《故

  • 《西游记》800字读后感大全赏析(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2/21 14:06:45

    众所周知,《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故事情节也是家喻户晓。唐僧,东土大唐的一位负责讲授佛法的高僧。西行路上不畏艰险,不怕困难,而且心地善良,不为任何事物所诱惑,一心一意取经归国。孙悟空,因吸收日月精华而成形,取经路上临危不惧,骁勇善战并且胆大心细,与唐僧建立了浓厚的师徒之情。猪八戒,虽说贪吃贪

  • 关于《尘埃落定》的读后感大全(精选7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2/21 14:39:15

    《尘埃落定》读后感昨天读完了阿来的《尘埃落定》,之所以会捧读它,是有缘由的。我从《朗读者》过来,阿来作为那期的嘉宾,他说《尘埃落定》一开始他以为会风行天下,洛阳纸贵,但是却遭遇了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的困境,人家给的理由是这本书是高雅的文学,不符合流行的趋势。我一听“高雅的文学”

  • 关于《失落的一角》的读后感大全(精选1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2/21 15:17:45

    【第1篇】今天女儿放学回来破天荒地给我布置了作业,要求我写一篇《失落的一角》读后感。于是我拉着她一起读起这本书。“这不就是个儿童图画书吗?太幼稚了吧?”刚翻开书,女儿惊叹道。是的,这就是个儿童绘本读物。简单的插图,浅显的文字,五岁的孩子就能看懂。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圆缺了一角,它不断滚动着前进,唱着欢快

  • 关于《鲁滨逊漂流记》的读后感大全(19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2/21 16:02:15

    我读了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感触颇多。这本书讲述的鲁滨逊漂流,在。一个荒无人烟的荒岛上开启了一段惊险而又有趣的。漂流记。他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克服了无数的困难,把自己的生命延续下去。而且也有了自己的房子和宠物。并且把一个野人驯服成了自己的仆人!并且找到了许多生活的`乐趣。最后获救了。通过鲁

  • 《笑猫日记》读后感大全赏析(精选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2/21 16:35:45

    杨红樱阿姨塑造的笑猫形象,我非常喜欢。因为每次在我被人冷落的时候,都是笑猫给了我鼓励、自信,他现在已经成为我的童年知己了!读了阿姨的书,让我有一种如获重生的感觉,是她让我的心灵释放,让我的情感流露,它就像是一位天使,来解除我心中的寂寞,为我塑造了一个有一个鲜明的形象。让我以后有了一个很好的参考素材。

  • 关于人性的弱点读后感的范文大全(精选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2/21 17:11:15

    这段时间读了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让我受益匪浅。在这样深夜,读这样的书,像是在品尝一场美味的人生盛宴,自得其乐。要将这种感觉说出来,还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它就像一面镜子,帮助我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从而完善自我,驾驭自我,成为一个善于经营自己生活的成功者。漫漫人生路,它让我在看清来路的同时,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