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廊桥遗梦观后感1000字
喜欢看各种各样的爱情电影,而在我看过的所有爱情电影里《廊桥遗梦》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感触比任何一部电影都要多,都要复杂。
首先我想说的是这部电影特别真实,特别接近像我们这样的中年夫妇的真实生活。
当年轻时的激情被残酷又琐碎的现实生活击打的所剩无几只剩下日复一日的平淡与无聊之后,处于中年时期的你我对这种日复一日死水一般的生活厌倦至了极点,烦躁至了极点,这种刻板至极像被计算机程序设计好的生活让我们变成了被残酷的现实生活支配的没有一丝生气的提线木偶。
而当街边的店铺里响起你青春岁月里让你如痴如醉的歌曲时,当邻家电视里传出你好长时间都没有去看过的经典电影熟悉的旋律时,你被现实生活摧残成一滩死水的内心就会不经意间因着记忆中熟悉的旋律响起让自己的内心掀起了滔天巨浪!
这股足以埋没你整个身心的滔天巨浪就会让你的内心澎湃不已,在那一刻你的感性完完全全战胜你的理性,让你变成世人眼中令他们鄙视至极的另类存在
事实却是他们的内心比你更渴望让自己和你一样让自己也彻彻底底地疯狂一次,来触摸这个世界上他们太想体会的真心,美好,与浪漫。
现实的大环境却让他们不敢有一丝的勇气打破表面看来的岁月静好,进而他们对你的艳羡转变成了让他们身心都燃烧着极度嫉妒的火焰,这股熊熊燃烧的火焰恨不能将无辜至极的你烧成灰烬才能平息他们内心那股莫名的愤怒!
在这部让人感动的热泪盈眶的电影中,男女主角之间深深的爱情让人为之动容,唏嘘不已。相信大多数观众或许都希望男女主角能真正走到一起,过完他们的后半生。我却觉得女主的最终选择其实并不能让我感动,说实在的我甚至都有点反感女主背叛自己的丈夫自己的家庭的做法。
相爱的两个人即使他们之间的感情再浓烈,终会有回归平淡的那一天,真正的爱情绝对不会因为相处岁月的平淡无奇就消失殆尽,在背叛两个人的感情之前,你需要好好考虑一下你对身旁相濡以沫的那个伴侣,你曾经为之疯狂的爱人是不是真的已经没有了一丝的感情存在,你必须让自己理性的分析一下到底是平淡无奇的生活让你产生了厌倦,还是你确实对你人生的伴侣心生厌倦,如果确定其实是平淡的生活让你烦躁不已,为什么不想着改变一下自己和伴侣所处的环境,为什么不想着暂时让自己和伴侣远离现在的环境,让自己疯狂一下,重拾曾经的激情与浪漫呢!
电影中的女主自己也处于极度的矛盾与痛苦之中,她爱自己的丈夫,爱自己的家庭,爱自己两个可爱的孩子,却还是让自己不由自主地陷入了摄影师带来的新鲜与惊奇之中。如此的拎不清实在让人对她又恨又爱又气。
这个可爱的妇人即使已经成为一对子女的母亲,心智却显得那么的不成熟,不去好好想想自己内心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就盲目的和摄影师玩起了暧昧,到头来让自己对丈夫悔恨一世,对这个对她产生真爱的摄影师愧疚一世,更让自己在这两个男人之间痛苦了一世。
不可否认的是她和摄影师之间才是真正的爱情,和自己的丈夫也有很深厚的感情。只是她作为一个心地极其善良的普通妇人,家庭的责任,身为人母的责任让她的内心在面对真爱炽烈的眼光时只能让自己痛苦至极的选择回避,选择放弃自己的真爱。
女主和丈夫之间的感情其实最终转变成了亲情,从内心来讲我宁愿女主和男主真正在一起,因为亲情就是亲情,爱情就是爱情,用亲情绑架住自己的爱情或许是许多相似的中年妇人的最终选择。
我却觉得在真正理性的思考之后做出自己的选择才是让自己一世都不会感到后悔的正确做法。
第2篇:廊桥遗梦观后感
前几天断断续续看完了《廊桥遗梦》这部电影。初时觉得平淡无味,看完与朋友交谈后再回味,只觉认知愈发深刻。
电影讲述了一位家庭主妇与一名四海为家的摄影者相遇相爱相离相忆的故事。起初我不大明白女主Francesca为什么与男主Robert相遇后不久便相爱了。因为我一直觉得两个人只有一起经历过许多事才能有那种相知相惜的灵魂上的默契。后来与朋友交流后,也觉得他们虽然相遇不久,但也具有这种默契吧。尽管这样的相遇可能性很小,或许大多数人一生都不会遇到,但我想更重要的是相信其存在性。如果他们都不再相信真正的爱情存在,那么即使相遇了也不会有后来的故事了吧。
更引人思考的是女生遇到了命中注定之人后,依然选择守护自己的家庭。影片中虽然并未具体描述Francesca的梦想,但我想她是向往自由的。虽然她为家庭束缚,无法去实现梦想追求自由,但她却可以选择继续守护自己的家庭以及与Robert那段美好回忆。Robert看似自由,绿灯之后,他却无法选择停留,只能继续自己的自由生活。但他依旧可以选择守护与Francesca的美好回忆。这里想表达的是自由与守护都是相对的,但至少在思想上,我们可以选择自由的守护那些美好回忆。
此时回想,最为感人的是Robert所认为的,他遇到Francesca才发现他摄影的意义所在,就是为了与她相遇。希望我们都会遇到这样一个人,会让我们觉得以往种种经历的意义所在便是为了这场相遇。
能遇到已是奇迹,所以那些遇到而不能相守的,那些爱而不得的,请勿伤悲。时间流逝中,此间种种皆会化作光,温暖余生。
第3篇:廊桥遗梦读后感
我坐在车上,车在疾驰。
右前方是一条江,远远地看,它像是一条黄色的宽宽的带子,有着细波浪花纹,和冬烘先生腰间的粗布腰带一样,皱皱巴巴。
今天晴,深秋的阳光透过车窗玻璃,照在脸上,我不自觉地眯起了眼。我不是困了,只是这温度刚刚好,很舒服。夏天的太阳光太过热烈,让人只想逃跑。而冬天的又不够热度,甚至比不上一个暖暖的小壁炉,无法满足。
人们都喜欢大自然中的刚刚好,但总也把握不住自己情感世界里的度。那些痛不欲生,咬牙切齿,追悔莫及……你如今撕心裂肺默默吞下的眼泪,都是当初看不清想不透太任性埋下的罪,有因必有果的道理。女人在面对情感时尤其如此,半推半就地进去,鬼哭狼嚎地出不来,大多数女人在男女关系里表现得都很不尽人意,真遗憾!
《牡丹亭》的题记:“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一往而深,有的。但情不知所起,这我不同意。从来不相信有无缘无故的爱。爱一个人,起心动念的那一刻,其实是很清晰的,就像闪电,闪没闪过,天空最清楚。
爱情从产生,发展到结束这个过程,往往男人的背影已经走远,可女人还在里面打转。所以,最后遍体鳞伤的总是女人,最后被嫌弃的还是女人。本题似乎无解。也未必!世事没有绝对,都看那是谁。
那怎么样的女人在情感世界里可以更加游刃有余,不那么受伤?我的答案是,在情感里可以做到与男人同步的女人。如果把谈恋爱比作一次跳舞,音乐响起后,自然地入场,优美的起舞,曲终人散时优雅地转身离场。这对共舞者来说都将是一次难忘的体验。所以,女人在爱情里面,保持一定的理智很重要。
一个叫弗兰西斯卡的女人,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弗兰西斯卡是《廊桥遗梦》的女主,这本小说出版于1992年,在1995年被拍成了电影,小说和电影都是经典。
故事讲的是四十多岁的乡村家庭主妇弗兰西斯卡一个人留在家里,老公和孩子们一起去了隔壁镇参加一个展览。
一天午后,弗兰西斯卡在自家门口与上前问路的五十二岁的《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金凯德,两人一见钟情,以火箭的速度一起坠入爱河。他们一起聊天,跳舞,用餐;一起去散步,摄影。他们抱着,吻着,做爱……两人已经达到灵与肉的高度结合,用书里的话就是,没有了“他”或“她”,生出来的是一个已经不再是“他”或“她”的结合体。
但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老公和孩子马上要回来了,刚刚燃烧起来的爱情之火到底是继续添油加柴,让它越烧越旺,还是当头一盆冷水浇灭?
弗兰西斯卡面临着抉择。
金凯德告诉弗兰西斯卡,他很爱她,希望她能跟着他远走高飞。但是,弗兰西斯卡在经历了内心的各种挣扎后,最终做出了痛苦的选择,那就是留下来坚守家庭。
四天的相遇相爱相别离,此后便是至死不渝的天涯守望。故事并没有特别惊天动地的创意,不过是一段中年男女的爱情。不同的人会有完全不同的评价,看起来争议还很大。
有人说,他们的爱情太美好!女主真幸运,这个年纪还能遇到真爱。同时她很有分寸,为责任放弃爱情,很伟大,可敬。也有人替他们遗憾,他们觉得真爱应该在一起。认为女主太狠心了,怀疑女主是不是不够爱?
但有人就毫不客气了!他们认为,明明是一段婚外情,女主婚内出轨,凭什么还被树立了伟大二字的牌坊?这种不伦之恋居然还受到那么多的追捧!说好的正确三观呢?别说不同的人会有如此迥异的观点,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这个故事都会有不同的解读。
在此,我不对他们的爱情做伦理的分析。不要用道德来评价亲密关系,这是常识。每一份真挚的情感,每一颗真诚的心都值得尊重。爱就是爱了,没有对错。但是爱情是有技巧的,不害人不伤己,这算是对爱情最起码的敬意。
让我们来看看,在这个故事里,弗朗西斯卡是如何演绎作为一个聪明的女人对待感情的正确方式,她是如何做到了爱情来时毫不犹豫,需要结束时让它戛然而止?
弗兰西斯卡第一眼就爱上了金凯德,她的身体和内心都很坦诚。那样的夏日午后,空气和人心都很燥热难耐。弗兰西斯卡看到从车里走出来的金凯德,她觉得他是从一本书上出来的幻像,可见她对他多么倾心。她说,她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也许是在这么多年以后,少女的心境像水泡一样浮上水面,终于爆开了。”金凯德的到来唤醒了她那遥远的少女梦想。
用金凯德的话,“就像二只孤雁在神力召唤下、飞越一片又一片广阔的草原,整个一生的时间,我们一直都在朝对方走去。”那就是“命中注定我爱你”,故事里他们的缘分就是这么神奇。
金凯德还说,“我在此时来到这个星球上,只是为了爱你。”试想哪个女人可以抵挡这种甜言蜜语?更何况是这个内心还保留着少女时代梦想的困在乡下小农庄的家庭妇女呢?
弗兰西斯卡一眼就爱上了金凯德,她也接收到了金凯德爱的反馈,这些统统不稀奇,而我觉得很赞的是弗兰西斯卡对这份突如其来的爱情的态度,不矫情,不掩饰,对人对己都很坦诚,我喜欢这样的女人。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有一段话诟病大多数女人在面对感情时太过别扭的表现。他说,“一个女人,即使她心里火烧火辣的,想委身于人,但是她们通常总要否认自己有这种打算,还要装出一副惊恐万状或者怒不可遏的样子,非等男人再三恳求,说一通弥天大谎,赌咒发誓和作出种种许诺,这才愿意平息下来。”这样累不累?
再来看,弗兰西斯卡在面对抉择时的做法。就像所有的故事既然开始,必然就会有结束一样,命运仿佛在和弗兰西斯卡开玩笑,在她认为自己遇到了这一生真爱至爱时刻,同时附上一道单项选择题。她的决定有多难?当金凯德问,“我们怎么办?”她默不作声,是内心极度矛盾的沉默,然后柔声说道,“我不知道。”爱和责任是矛盾的,但弗兰西斯卡做出这种决定难道全是因为责任?
我不这么认为。虽然金凯德对她许下了美好的未来:“我们可以在大漠的沙堆里做爱,在蒙巴萨的阳台上喝白兰地,瞭望阿拉伯三角帆船在初起在晨风中扬帆启程。……”浪漫而疯狂,对不对?可是这种话说的人可以认真,但听的人怎么可以当真?弗兰西斯卡并不因为恋爱了就脑子变傻。两个人一起生活更多地意味着平淡的生活,激情不可能一直在线。所以,金凯德走了,弗兰西斯卡没有跟着走。理智告诉她,即使她跟着他走,也未必会得到幸福。
少年时我们迷恋激情,成熟后我们知道平庸的可贵。诗与远方的美好,都是因为距离现实很远。聪明的弗兰西斯卡知道,爱情在神坛,生活在人间。
爱是盲目,可以疯狂。但生活徒爱不行,爱只能是曾经拥有。最好的爱情,让你不断完善自身,却不能丢了自己。对于已是中年的弗兰西斯卡来说,自己是自己,自己已不是自己,是一个丈夫一双儿女。
“我在人海捡到你,终究要把你放回人海。”所有的爱情都是人生的过客,你别不甘心。山海可平,人心难平,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及时清醒,事事甘心。弗兰西斯卡用一辈子的时间来追忆四天短暂的爱情,那份爱已然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