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这里是中国》读后感(共7篇)

《这里是中国》读后感(共7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2 20:21:05

第1篇:这里是中国读后感

中华民族巍峨的屹立于当今世界民族之林,美丽的中国版图也骄傲挺立在亚欧大陆上。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变化多端、险象环生的横断山区、富饶美丽的江南,如此种种,怎能不令人倾心?而我的家乡便是位于滇东北,掌握川黔进出要道的昭通,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的乌蒙。

早在唐代,在昭通就生活着一个原始部落,他们与十一世纪逐渐强大起来,并被宋朝封为“乌蒙王”,并在以后历代沿称。“乌蒙山”也因此而得名。它由于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组成,平均海拔2400米。最高峰石岩尖位于会泽县南部,海拔3806米。整个乌蒙山群山起伏,如浩海腾波,山峡谷陷,如刀切斧削。逶迤连绵,实为壮观。毛主席就曾写下了“五岭巍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诗句。

乌蒙山不仅有着丰富的铅、锌铜、煤等矿产资源,还有着横江、洛泽河、牛栏江、南盘江和北盘江等河流带来的丰富水力资源。农业也呈立体分布:低热河谷产水稻、甘蔗、橘子、花生等;温暖的平坝和半山区产玉米、小米、蚕豆等;高寒山区则产土豆和燕麦,是因地制宜的典范。

我曾与叔叔一家游历过著名的大关黄连河。黄连河位于大关县南侧,距县城5.5公里,又被称为“瀑布之乡”。进入黄连河,犹如一幅立体的山水瀑布画卷。正值初夏,微醺的阳光照射在小小的水帘洞上方,形成一条美丽又绚烂的彩虹。初入景区,一座又一座连绵的山峰印在眼前,让人不由得想起李白《蜀道难》的感叹:噫吁欷,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转石万壑雷。要爬完这一座又一座山,欣赏完这一张又一张瀑布该是啥时候啊!

所幸欢声笑语、走走停停中,我们不知不觉就翻过了山。我与小伙伴冲下石梯,赤着脚丫,尽情地徜徉在这片水世界。小溪里的鹅卵石硌着脚,远处的瀑布的水花溅在我们的头发上,也不在意。

同为风景名区的昭通景点还有大山包黑颈鹤保护区、豆沙关、小山峡等。如果你来了昭通,一定会为他粗犷的美丽风景所折服。(乔乔木)

第2篇:这里是中国读后感2000字

职工读书活动推荐了《这里是中国》这本书,我从微信读书上查到了电子版,通读之后,感受颇深,本书文字不多,图片特别精美,画幅构图宏大,光影效果突出,色彩明暗对比鲜明,无论风景人物,都让人想要走入其中、与之亲近的冲动,因为手机屏幕实在太小,欣赏起来很不过瘾,于是,通过网购买来了纸质书,这是一本相当厚重的书,铜版纸上的照片特别清晰,凹凸的地形图更有立体感,拉长折叠的札达土林等摄影照片令人震撼,感谢星球研究所,让我们重新发现中国之美。

《这里是中国》是一本地理科普图书,她让读者通过地理的视角看中国,用精彩的图片展示中国,采用独特话题的方式述说中国,这里的一山一水,一城一池,一草一木,无不在倾诉着东方古老文明的传承和演化进程。

本书有借鉴西方“地理决定论”的意味,把中国地形分成三个阶梯来介绍,第一阶梯是以喜马拉雅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为边界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第二阶梯则是以青藏高原以东以北,由天山、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分隔而出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还有一些巨大盆地组成,这里的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第三阶梯是中国东部的丘陵和平原地区,大部分海拔在500米以下。本书基本上就是按着这个顺序,增加了“中国从哪里来?”和“什么是中国?”一头一尾两个故事话题,形成了总共18个独特话题的篇章,由地理格局引导而出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和人类活动,以及如何演化形成了今天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华夏文明。

翻开书页的第一篇章——中国从哪里来?作者给出了一个惊人的答案:青藏高原!文章从“大碰撞、高原风机、超级水塔、生命之舟、未来”五个方面,图文并茂地讲述了中国的发源地是青藏高原。是6500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大碰撞,引发了超大幅度的地质运动,产生了地球的第三极——青藏高原;由于“高原风机”作用,高海拔的青藏高原“抽吸”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进入大陆,产生大量水汽和降水,改变了北纬30度干旱沙漠的全球印象,重塑了我国的气候;由于“超级水塔”作用,青藏高原凝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上吹来的水汽,阻挡了西北沙漠的尘土,形成了我国的三大自然区——青藏高寒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东部季风区;青藏高原也如生命之舟一般,用冰川、高原湖泊和丰富的地下水,滋养了生活在高原之上的各类生物,孕育了中华文明和其他的亚洲文明。本书从全球视角来看待中国的地理位置,从地理构造来分析中华文化的形成。读了这本书,让我更想到处去走走看看,尤其是青藏高原,她是中国的发源地,那里还保存着尚未开发的原始生态环境,那里有最美的风景,日落或日出时分的雪山冰峰,辉映着太阳的光芒,金光闪烁,尤如神灵降临;高原上还有许多的奇花异草、珍稀动物,一天四季的气候变换,无不吸引着我一探神秘之境。

其实我是一名户外运动爱好者,喜欢爬山、滑雪、骑行,更喜欢到陌生的地方去旅游,2014年,我通过网络参加了一个小众团队,走318国道从成都出发到西藏拉萨,沿途游览西部风光,了解并体验藏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呼吸了那种蓝天白云下的纯净空气,感受了离天最近的极致,最真切的是漫步在海拔4000~5000米的地方,体会仅有几米之遥的冰川凛然,遥望远处的圣山金辉,拍摄各色海子里雪峰倒映,崇敬着那些扶老携幼的藏族同胞最虔诚的叩拜,听那风中传来经幡的声音,西藏给我的印象就是“纯粹”,一切都是那么得单纯,每一个微笑、每一处风景、每一个转经筒、每一座寺庙,一切又是那么自然,行走在八廓街,拜谒了大昭寺,面对着如悬空般的布达拉宫,我的心像是找到了安放之所,不再浮躁,安静地等待着下一刻的到来,仿佛我一直就在这里,未曾离开。

常常跟朋友们聊天谈到最喜欢的运动,我说还是户外的爬山,虽然室内的球类竞技很有趣味性,但因为环境的限制,让人不能感受那种天大地大的广袤无垠,热爱自由的我,不愿意被束缚,那怕只是空间上的,我也会感觉压抑,崇尚奔放,翱翔天际,青藏高原给了我最自在的天空和山川,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无所畏惧,因为经历过那久远的大碰撞,凌空而起,便可傲视天下,多么威武雄壮,多么激昂流畅,这就是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

什么是中国?不是大地的中央,不是唯我独尊,不是磁都,她只是中国人的中国,她一直在这里。我将跟随着《这里是中国》的讲述,去看遍中国的雪山、江河和城市,去亲身体验365幅精美图册中的情景,更加期待星球研究所再出新品,不只是介绍中国,还有世界各国的地理和人文,让我们走出国门,回望祖国,她依旧在这里,静待游子归。

第3篇:这里是中国读后感1000字

《这里是中国》是星球研究所和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联合出品的一部科普大作。只看这两个出品方的名字,就知道这不是一本容易读懂的书,但是书中用了大量(365张)精美的照片,每一张都可以拿来做电脑桌面了,使得整本书阅读起来是那么生动,眼睛是那么的满足。

我们中学时代地理课都学过,我国的地形西高东低,从西向东可分成三个阶梯。这本书将便是按照这个顺序描绘了整个中国的地貌,又从每个阶梯选择典型的自然或者人文的案例进行详细的解读,试图从地学、历史的角度诠释每个阶梯的特点。

开篇,全书抛出了一个吸引眼球的问题——“中国从哪里来”?然后从地质、地理的角度进行了解读,给出了本书的答案:青藏高原,也就是我国的第一阶梯。并提到了我国正在进行的科研任务——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认为凭借这些研究,甚至能回答“中国将去向何处”。

在第二阶梯,书里挑选了遥远的伊犁、罗布泊、最多元的甘肃、古老又鲜活的西安,都可以用古代的丝绸之路串联起来。从长安城出发,经河西走廊进入到新疆地区,各西域民族的货物、特产在这里交易,各民族的文化在这里交汇。

第三阶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河南、富庶的浙江、城市美学的典范青岛、江河湖海盛宴的江南,书中均从广阔的地理视角和时间尺度,解读了各自的故事,了解了他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全书写的最好的无疑是第一阶梯—青藏高原!这是因为得到了从事青藏高原研究的科学家们的加持。作为一部地理科普著作,不只有美丽的风光,还有满满的硬核科学知识。书里关于青藏高原“热泵”“水塔”的介绍,深入浅出,配有插图,更直接明了的解释了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理解起来毫不费力。

我读研期间曾经多次前往西藏,当看到这本书关于青藏高原的介绍,倍感亲切,关于高原的回忆瞬间涌上脑海。在西藏野外期间,由于工作原因,虽然经常颠簸在那“山路十八弯”的盘山路上,五脏六腑好像都被颠的错位了,但是我见到了世界最湛蓝的天空、最洁白的云朵、最雄伟的山峰、最虔诚的信徒。想起来站在加乌拉山口,眺望远方的喜马拉雅山脉,找到那一座座海拔超过八千米的山峰,瞬间明白为什么它被称为“世界屋脊”;想起来夏天纳木错湖边盛开的不知名的小花、如地毯般的草地;更有那璀璨的星空,这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多的星星、最美的星空。

中国之大,风景之美,还有太多的地方没有去,也许,有的地方今后会有涉足,但有些地方,也许一辈子也无缘窥见。本书呈现出了祖国河山的美丽、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创造力,彰显着中国日新月异的现在与未来,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独有的中国魅力,祖国的繁荣昌盛,激励自己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好先辈留下来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世界上本没有中国,是中国个创造了中国”,这里是中国,有无限的传奇和精彩,是值得我们珍爱、信任、骄傲的祖国!(李燕)

第4篇:这里是中国读后感300字

从憨态可掬的国宝熊猫到深圳智造的迅猛发展,从竹雕艺术的雕光镌影到“互联网+”的繁荣创新,中国,无不向世人展示着千年文明的活力与风采。让我不禁深情感叹:“我爱你中国”。

《这里是中国》引领我们探寻雕刻,功夫,京剧等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聚焦中国智造,轻轨建设等中国当代经济发展成就,兼具深度与趣味,用散点式视角构建了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身临其境的阅读感受,让我虽身在屋中,眼睛和心灵却已随书远行。我用眼睛和心灵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飞速发展的祖国,感受到了她的含蓄与深沉,创新与活力,魅力与精彩。

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可以说是:“人间正道是沧桑”。我们青年一代要锤炼本领,勇于担当,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只有我们中华儿女共同奋斗,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石爽)

第5篇:《这里是中国》读后感2000字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有着“冰与岩之歌”之称的四姑娘山,“红尘孤岛”梵净山,“烟火人间三千年”成都,“开拓者传奇”的福建是我所向往的地方啊!谁不曾幻想过一场伟大的旅行,哪怕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能够带上自己挚爱的人,一起看遍祖国的锦绣山河。这是我的梦想啊!

《这里是中国》撰稿者以及星球研究所所长耿华军先生在书中写道:“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有一天要将中国的雪山看遍,有一天要将中国的江河看遍,有一天要将中国的城市看遍,不仅仅是看遍,我更希望能认知它们,同时,能将这种认知转化为文字,让更多人喜爱它们。”

仅凭这样简短的文字,我足以体会得到,同样怀揣着一场伟大的旅行梦想,并为之奋斗的境界。有着同样的梦想,而他却有更高一层的思想,让梦想变成了理想,在理想的鼓励下,他们夜以继日的创作,将他们对中国的认知传递给更多的人群,也传递探索的力量,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够实现,不可能实现的理想。

这里是中国,带着我领略从第一级阶梯到第三级阶梯,从荒原到人间的如一幅幅徐徐展开的画卷般的美景。开启一次对于祖国这片美丽的大地的全新探索之旅。我从未想过,通过一本书中能够领略到那些令我极为震撼的,看不到的和还未曾看过的山川秀丽,也未曾想过通过一张张的图片就能够欣赏到身临其境的美感。

我们从这里来——青藏高原

的确,身为中国人,我们最好奇的问题应是中国从哪里来?将往何处去?地质学家的答案是青藏高原,你的形成是源于大碰撞,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你是“高原抽风机”,重塑了中国气候;你是“超级水塔”,孕育了河流;你是“生命之舟”,奠定了生物多样性。你对于我们来说就如同母亲一般,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用你健美的肩膀为我们撑起一片山清水秀,生机勃勃的大地,而你却沟壑纵横,崇山峻岭,冰天雪地,崇山连绵,我赞美你啊!青藏高原!

[未标题-1.png]

第一级阶梯

这里有中国最伟大的荒野——可可西里,有着荒野文明的阿里,有中国极致风光最密集的——横断山,有九寨沟的毁灭与创造,有着冰与岩之歌——四姑娘山。这里是第一级阶梯,无论是书中描述的荒野,还是山脉、冰川都是我所挚爱的,然而带给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四姑娘山了吧?

可爱别致的名字,加上这里的别有天洞,让我不由得爱上了这里。翻开画卷,迎面而来的是主峰幺妹峰在朝霞时分的倒影图,在余晖的照射下幺妹峰峰顶好似镶上了一层金箔,又如入口即化般惹人心爱,山峰与水中倒影相映成趣,水天一色,令人如梦如醉。一座座银装素裹的雪山毫不示弱,有的头顶透亮,有的头顶一顶别致的云帽子或是一层朦胧的薄纱。继而是一幅朝阳图,由远及近,朦胧的美越发清晰,朝阳下远处的山峰上笼罩着一层橘红色的雾,朦朦胧胧中,四姑娘山主峰幺妹峰一峰独秀,好不醒目。接下来的是各种动植物,其中有一只喜马拉雅旱獭,可爱极了,恰似在对着一朵小黄花思考獭生。动植物将四姑娘山装扮得繁花似锦。

可你不曾想过四姑娘山也鲜为人知。

它历经五次时运不济,终于被世人所熟知。因为它不仅限于自身的美,而是一个攀登殿堂,正是因为这样的独特之地,一举成名。因此许多人慕名而来,其中一个小故事,特别有趣,有一支法国登山队成功挑战四姑娘山北壁后,将登顶路线命名为“你好漂亮”,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四姑娘山的极致风光带给人发自内心的愉悦感,它到底是有多美,才能让这些人对它如此称赞。

但若它没有如此的身姿峥嵘,脊如刀刃,未必就能经历五次时运不济后被人们所熟知,四姑娘山历经曲折,然而最终却是以其极具挑战的攀登环境,吸引了众人,人们在攀登过程中才渐渐发现它的动人之处。

童话故事中,灰姑娘最终变成了公主,同样她是才貌双全,不仅人长漂亮,还擅长舞蹈,才能和王子共舞,才能让王子带着水晶鞋满城到处寻找她,如果仅仅是漂亮,恐怕也不会让王子痴迷上她。结合我们自身来说也是如此。正所谓“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同样如果一个人只凭借自己的光鲜靓丽的外表,不可能让人持久的喜欢这样一个人,更重要的是内涵。尼采说过“是金子埋在哪里也会发光”,金子本身极具价值,才是导致其被人发现的根本原因,设若仅仅是一块漂亮的石头,是不会让人觉得它有利用价值的。所以我们即便不能像金子一样,但也要努力向这个方向靠近,做一个有着美丽的外表,又有真才实学的人。

[2.jpg]

第三级阶梯

江南的春光无限好啊,是江河湖海的盛宴,许多人都为此仰慕久已。一部城市美学史说的是青岛,拥有无敌生产力的浙江以及造山、造水、造中华的河南。在这里,你会看到属于丘陵、平原的美丽传说,我最爱的恐怕是拥有着“开拓者传奇”称号的福建了吧!“石红青兮百叠,山浓淡兮万重”诗人江淹曾这样描写。福建有百分之八十都是丘陵和山地,这样的地形,迫使逃难人民必须要跨越层层险阻才能到达福建,后来由于战争,一些民族再次大规模举步维艰的南移,他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好地方,于是人们运用自己的工具,开辟出这片宝地。在这里,无论之前你来自哪里,是什么身份,来这里就有着一个新的身份——福建人。

有了他们的辛苦付出,福建再次升级,但仅仅是这样不能满足他们的理想,他们早已不拘泥于过去,不忌惮于未来,因为他们还有诗和远方!拥有狭长海岸线的优势,他们造出了最好的海船,在接下来的几年,他们的海上贸易越来越发达,内陆经济强劲,文化百花齐放,人才遍布世界,福建的巨变不得不令世人为之震撼!

福建正是有了这一群群的开拓者,他们不畏艰险,勇于追梦,为生存和梦想而战,而我们不应像他们一样吗?“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应该勇于追梦,敢于去实现梦想,我们应该向这些开拓者们学习,做一个开拓创新者,一个冒险精神者,一个勇于探索者,在未来的某天,我们会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新世界!

这里是中国,这里不仅仅展现的是中国的地形分布,更是展现出一个民族伟大的生命力,告诉我们,这才是中国的样子,作为中国人,我们更是要提升自己个人的修养,保护好这片土地,让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

我希望无论在何时何处,我们都能够永远自豪地说一句:“这里是中国!”。

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胡嘉欣)

第6篇:这里是中国观后感

随着中国不断的发展,世界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于中国,越来越多的国家渴望了解中国。《这里是中国》便是一本向世界展示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书籍。

它立足于中俄合拍的大型纪录片《这里是中国(第一季)》,以多角度,多方位全面展示中国这些年来的奋斗与坚持。它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让世界听到中国新时代充满自信的最强音。

《这里是中国》不仅仅只用文字描述中国的底蕴,其中更夹带着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展示着中国的绚烂,图文并茂,以多视角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中国自然风貌、聚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一言一语,没有太多辞藻的堆砌,却能让读者细细品味文字背后的深刻内涵;一图一画,没有科技特效的修饰,也能让读者体会到图片背后的波澜壮阔。国宝熊猫,高新科技,武当功夫等,它向读者展示了一面面不同的中国,文字虽然不能发声,但中华璀璨的历史文化回音却萦绕耳边,久久不绝。在观看完书籍《这里是中国》后,兴趣使然,我又观看了纪录片《这里是中国》,纪录片与书籍又有些许不同,它以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画面,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带我们走遍中国的角落,仿佛身临其境,亲身经历着中国的发展。

我认为《这里是中国》作为是一本让世界认识中国的书籍,你我都可以去尝试阅读这本书籍,相信它一定能够让你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中国的底蕴,中国的发展。

第7篇:这里是中国读后感800字

本书一共分为三个部分:聚焦、深度、视角。三个部分相互交融且逐步升华,带你领略祖国的锦绣河山,给你沉浸式的内心感悟,让你沉醉其中。

聚焦部分主要向我们讲述了中国独有的文化和物质的传承与发扬。其中“国宝熊猫”中大熊猫外柔内刚、不欺人亦不被人欺的特点与中华民族刚柔并济、治人有道的血脉与精神相契合。而“雕工镌影”和“国粹京剧”则更是将中华文明中物质文化的传承发挥到了极致,无论是一个小的雕刻作品还是一台京剧表演,其间都蕴含了无数的中国哲理与中国文化。若你有幸欣赏到,那么你将会亲身体会到独有的中国魅力,你不仅将感受到它带给你的视觉震撼,而且将会体会到其背后无数中华儿女的坚持与付出,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继承与发扬,我们才能在今天一睹中华传统文化的风采。

深度部分则是通过更深一步的讲述,让你体会中华文化背后的潜在价值。无论是国宝大熊猫的出国旅行,还是太极拳的荣耀海外,又或是京剧的世界播撒,无疑都体现了中华文化在传承过程中逐步走向海外,走向世界。这种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不仅把中国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让世界各国人民都能够同国人一起感受中华文化的意蕴之美,而且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使中国在国际影响力方面有了空前的提升。这便是文化的力量,它不仅是精神的载体,更是民族进步和发展的内核动力。

文化传承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有传承,而没有创新,传统就是不流之水;而脱离传统,创新就是无根之木。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做的就是承上启下。既不能丢了传统,也要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继承和发扬好先辈留下来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才能让中国文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如果说前两个部分是从小的方面带你鉴赏中华之美,那么第三部分则是通过视觉传达,带你领略中华文化的重要标签——城市名片。正如书中所写的那样,文化传承最宏观的表现便是一个城市的风貌,而重庆便是其中典型的代表。想到重庆,我们脑海中浮现的便是“火锅”、“夜景”、“轻轨”等标签,其实在这些标签的背后,便是这座“山城”的文化底蕴。(李王格非)

推荐信息

  • 有关追风筝的人读后感的范文精选(20篇大全)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2/20 16:37:15

    暑假中,除了写作业,其余时间大都放在了读书上。我阅读了很多书籍,其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这本记录着友谊的忠诚与背叛的感人故事—《追风筝的人》。这是曾经发生在的阿富汗的故事。阿富汗的12岁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的儿子哈桑十分亲密。可是在一场风筝比赛后,三个身强力壮的男孩企图打倒哈桑,抢走风筝,哈桑独身一人,

  • 关于《走复兴路圆中国梦》的读后感大全(精选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2/20 17:17:45

    【第1篇】经过两天的努力,我终于读完了《走复兴路圆中国梦》这本书,读完了这本书我从中了解了中国旧社会,也知晓了我们党如何领导人民建立了新社会。读完其中的故事,我感到很痛心,心中有许多的感触。那时,封建主义、官僚主义和军阀主义是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人民生活十分艰难。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很美好的时代

  • 《小兵张嘎》读后感6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2/20 17:54:15

    《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位热爱八路军的少年——张嘎子,他的奶奶和老钟叔被日本鬼子抓了后,决心参加八路军,为他们报仇。找到了八路军以后,他当了一个小侦查员,经历了许多事情。小嘎子他们把肥田一郎的合作伙伴杀了,肥田一郎马上执行了“清扫”活动,小嘎子以自己的智慧,打胜了这场战斗。过了几天,区队长开了会,特地

  • 关于《解密生命》的读后感大全(精选3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2/20 18:29:45

    珍惜生命——读《解密生命》有感《解密生命》中博物学家达尔文通过详细考察大量的论证,得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结论:生命只有一个祖先,它们都起源于原始的单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在进化中求得生存。人类的悠久家史并不比猪、狗等小动物高贵多少,人类是由某些原始细胞进化而来的,这些原始细胞逐渐进化成鱼,

  •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共1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2/21 7:16:15

    最近一段时间,我读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捕捉儿童敏感期》,该书收录了一百多个孩子敏感期的真实案例,通俗易懂,而且作家还针对每个不同个案作了点评,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引领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从而使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

  • 《狼图腾》读后感(共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2/21 7:46:45

    这几天,我把《狼图腾》这本书看完后,我受到了一场精神上的洗礼,让我久久不能回过神来。《狼图腾》描写了草原守护者——狼,这接近传奇一样的动物。主人公是从城里来的北京知青陈阵,从一开始的怕狼恨狼打狼,到养一头小狼在旁边,最后也开始信仰狼图腾,守护狼图腾。在草原舞台上奋斗了数千万年的草原狼,尽管还有像陈阵

  • 有关茶花女读后感的范文大全赏析(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2/21 8:30:15

    茶花女每晚都要到花店里订购一束茶花,因此而得名。茶花女身世悲惨,叫人又羡慕又怜惜。茶花女从小父母就双亡,她是被拐骗到城市里来的。因为茶花女的美貌,使得她受万人瞩目,很快成了交际花。她经常陪子爵,伯爵这些人喝酒,抽烟,聊天到半夜,不久,茶花女得了无药可治的肺病,常常咳嗽,甚至吐血。她去医馆治疗时,认识

  • 《朝花夕拾》读后感大全(19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2/21 9:09:45

    说明作者在童年和青年时所难忘的经历。在他童年里不是很好的。他做的每件事都得不到长辈的认同。这使他感到很难过,但是他没有感到人生的黑暗到来了。他则是将这些长辈的不认同改为动力,写进这部“朝花夕拾”里。他要告诉我们,在童年中的无奈释放出来。同时也给家长们一个理解和同情的心态对待我们像鲁迅在童年里那种不被

  • 《哈利波特电影》读后感大全(1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2/21 9:45:15

    最近,我看了《哈利波特》的书和电影,对哈利波特很入迷,他的故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也让我感触很深。在哈利波特很小的时候,恶魔伏地魔来杀害他的父亲和母亲,哈利的母亲为了保护哈利,把他紧紧抱在怀里,母亲被伏地魔残忍杀害,哈利躲过一劫。后来,哈利和一点也不友好的德思礼夫妇,还有他们令

  • 《小兵张嘎》读后感2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12/21 10:19:45

    小嘎子已经成为我们心中家喻户晓的名字了。《小兵张嘎》讲述了小嘎子在老钟叔,老罗叔,区队长,奶奶的带领下,成为名副其实的八路军的过程。影片主要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