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丽塔》读后感800字
《洛丽塔》读后感
《洛丽塔》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因为有两部电影打底,第一次读原著的时候,还是有点倾向往爱情的方向靠拢,但是当看到最后,洛和亨的重逢,突然觉得很难过,然后倒回去,重新看了一遍。
我觉得,不管是亨还是洛,对对方都没有爱。洛的存在,就像是亨内心深处的欲望投影在人间的一个化身,他之所以迷恋她,也只是因为这个性感少女的存在,将他的幻想变得具象化了。
然后是洛。我在这本书里,有两个记忆很深的地方,一是"我们又温情脉脉的和好了。你们知道,她实在没有地方可去",二是"以及每天晚上,当我假装入睡以后听到的抽泣",这两个场景里,前者是洛刚知道母亲过世的反应,后者是当她和亨踏上旅途。
这段关系最初,不过是个叛逆期疏于管教的小妞,发现这个看上去老派稳重的成年人正在觊觎她,她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魅力,出于恶作剧般的趣味刻意挑逗引诱亨,以他出丑的样子为乐。
然后是她母亲对亨表现出的热情,淘气的女儿为了和母亲对着干,"母亲费劲心思却还一个劲碰壁的男人,我却只要勾勾手他就会自己贴上来",这也可以说是一个"来自女儿的小报复"。
第三,亨本身极富魅力。洛没有父亲,当她的生活中出现了亨,对于"父亲",或者说是"成年男性"的幻想,让她对这个突然的来客有些感兴趣。
关于洛为什么要和亨发生关系,我个人的观点,是她在奎营地的时候和营地的男孩子有了初次的经历,就像是揣着一个"自己已经脱胎换骨"的秘密,迫不及待想要分享。有小孩子想要炫耀的心态,也有一部分和母亲对着干的快感,当然,也有对亨抱有的趣味。
她得知母亲的死讯后,是"半夜又呜咽着跑进了我的房间",然后和亨和好了。我之所以特意标出"你们知道,她实在没有地方可去",就是想说明,从这句话里,我读出了一种洋洋自得感,以及赤裸丑陋的恶意。对,她已经是个无家可归的孤儿了,除了这个继父,她再也没有可以依靠的人,所以亨可以有恃无恐,洛就只能用她"仅有的本钱",想办法为自己争取一个庇护所。
可是,当她跟随亨踏上旅途,这段畸形的关系带给她的,是比想象更剧烈的痛苦与耻辱。母亲就算再野蛮,可也是她能够肆意耍赖的对象,她就算再不堪,也不会真的放任她不管。在她和母亲的关系里,她掌握着主动,可在和亨的关系里,她只能被动接受一切。
失去家的少女,被迫让自己迅速成长起来。当她发现自己的人生轨迹越来越偏,曾经最讨厌的,如今都成了不可及的奢望,她厌倦了这样的关系。"哪怕是最可悲的家庭关系,也胜过这样的乱伦"。可是自己的力量太过微弱,她能想到的办法,只能是从一个火坑,跳到另一个未知的火坑。
她离开奎尔蒂,结婚,怀孕,给亨发去借钱的电报。那时候,她叫他"爸爸",她或许想,就让过去那些无聊的事都过去吧,新的生活既然已经开始了。
她从来没有爱过亨,却因为自己的草率与轻佻,埋了一份代价巨大的单。她难道又真的爱她的丈夫?她羞于和亨提及那些过去,那些过去里,有她年少无知的放纵,也许也有她曾对未来的憧憬。也许是个出色的网球运动员,也许会成为演员,而不是17岁挺着大肚子面色苍白的孕妇。
"我生怕她问,'不知道黑兹家的那个小女孩后来怎样了'",亨知道自己毁了她的一生。
《洛丽塔》读后感
《洛丽塔》读后感
“你是不是相当、相当肯定唔,当然不是明天,也不是后天,而是唔将来某一天,随便哪一天,你都不会来跟我一起生活?只要你能给我这样一点微小的希望,我就要创造一个全新的上帝,并用响彻云霄的呼喊向他表示感谢。‘
不知道有哪个女人能禁得住这么深情而卑微的告白,不晓得哪个女人能承受这份告白背后所蕴藏的多年放纵与苦楚唯有洛丽塔。洛丽塔是精灵少女,是乱伦使者,是中年男人性幻想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亨伯特爱不爱洛丽塔呢?一开始真说不好。他的初恋安娜贝尔在幼年死于伤寒,这大概是一个引子,使得亨伯特先生把九岁至十四岁这个年龄段好些少女称为性感少女。在他的前半生里,他表面上与不爱的妻子、妓女周旋,内心里一直燃烧着对性感少女的熊熊烈火。直到他遇到房东的女儿洛丽塔。
情欲、欺骗、死亡、夹杂着阴谋诡计的欢声笑语、漫长而毫无目的的长途汽车旅行,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在洛丽塔是个性感少女的时候,亨伯特强奸她,带着她四处游走,满足她一切不知节制的花费,为了每晚在她身上获得快乐。
是的,只是为了某种隐秘而自私的怪癖。亨伯特先生外表高大健壮,有着迷倒一切女人的资本,然而他天性温顺、内心孱弱,为了追求某种欲望的达成,他囚禁洛丽塔,把与洛丽塔的关系直接变成嫖客与继女的关系(性交易每次2.5美元)。洛丽塔并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种精神的载体,是亨伯特遍寻24年而不得的初恋情人的再现,是古老的性欲在一个不正常男人身上的投射。
这不是一本为恋童癖辩护或是精神分析经典之作,这是一本爱情本质的教学,一本男人欲望的圣经。它告诉我们,人心中总有求而不得的欲望,当欲望沾染上爱情,那便是占有、囚禁乃至毁灭,它起于无形,终于幻灭。
洛丽塔14岁的时候逃走了。我一直在想,洛丽塔是怎样的形象。前大半本书亨伯特是叙述人,他的学识、敏感、偏执成为了他的加分项,他描述着自己对于性感少女不可自拔的恋慕,描述着自私、粗鲁、固执、不听管教的洛丽塔,我们被带入他的内心世界,而作者的描写又是那么美妙而充满诗意。我们很容易就被同理化了,这种朦胧的欲望使人沉醉。可是,我一边沉溺于这种不正常的爱中一边思考:难道洛丽塔没有利用亨伯特从而离开母亲的教导束缚?没有肆无忌惮的花亨伯特的钱,最终使得亨伯特把一切双手奉上乃至生命?
亨伯特与洛丽塔是绝配。亨伯特是被温文尔雅、充满智慧的外表所包裹的暴君、施虐者,他享受着当主导者的快感,他不顾一切的满足自己的欲望,家庭也好,伦理关系也罢,这些能奈他何?洛丽塔是被性感外表掩藏的天生尤物,任性而为。乱伦是她先向亨伯特提出的,之后她一直有意无意的利用亨伯特对她的迷恋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他们二人一直处于一种看似不平等又被某种微妙的平衡所维系的关系中,互相牵制,又彼此不满。
直到洛丽塔在奎尔蒂的帮助下逃离,这种平衡被打破了。厌倦也好,清醒也罢,洛丽塔走了。亨伯特近乎疯狂地找了她一段时间,之后放弃。多年以后,他收到她的来信,就像一个勇士,他卖掉房子、开着车子来寻找她。之后他枪杀了拐骗洛丽塔的奎尔蒂,把自己也葬送在了监狱里。洛丽塔在17岁死于难产。
故事戛然而止,亨伯特终究没有得到救赎,他用强硬的手段来满足自己,最后也用强硬的手段毁了自己。洛丽塔呢,这个少女在书的最后几章里变成一个成熟的、未老先衰的女人。在破碎的人格上开出的花,无论用疑似爱情的泉水浇灌多久都结不出美好的果子。
在最后,亨伯特承认自己是个强奸犯,却又坚持自己爱的不再是作为“性感少女”的洛丽塔而是洛丽塔本身。他究竟是真的“爱”还是自以为“爱”已经不再重要,毕竟我们认为自己深爱着某一个人的时候可能只是在爱着那个自以为深爱着别人的自己。
全篇悲剧在于两个不完整的人相互抱团,以为能取暖,但其实,只是让彼此堕落的更深。有什么比堕落更快乐的事?当人觉得快乐,别人又有什么资格指责他?只是,亨伯特的自我满足建立在洛丽塔一生的毁灭之上,他快乐而洛丽塔并不快乐。洛丽塔不爱他,但也不恨他,她笑着对他说:“生活就是这样”。简直像一个笑话。这么多年两个人纠缠不已,其实都不快活。好像做了个梦似的。人生确实大梦一场,梦醒也该做个了断。
虽然整本书充斥着莫名的爱情描写与不知所谓的长短句,但是下面这句让我对这段爱情有了彻底的谅解:“挡风玻璃上的刮水器不停地把雨点刮去,但对我涌出的泪水却无力应付。”这世界上,总有些时候,一切都对我们的泪水毫无用处。
唯有哭泣,唯有哭泣。
作者:七月著
《洛丽塔》读后感600字
《洛丽塔》读后感
这本书是除了《浮士德》和《三国演义》之外我最喜欢的书!(炼铜该死!)我并不是喜欢这本书的题材,女主也并不令人着迷,吸引我的的是男主对自身欲望的忠实与疯狂。宫崎骏《千与千寻》里女主的父母吃了妖怪的食物,一直吃一直吃,疯狂地吃,直到吃成了猪。《发条橙》里男主本身就是恶,作恶如吃饭喝水,习以为常,甚至承认自己就是如此。白雪公主的后妈对自身美貌的偏执是对女儿美貌嫉妒的基础。(当然,并不是说我觉得这样的是对的,现实中那个炼铜的律师着实令人恶心,书中的世界与现实在我心中有一条很清晰的界限)这些都是反面例子,正面例子数不尽数,追求忠义的关公、死而后已的诸葛武侯、探索世界穷尽知识的浮士德,我曾经在阅读到一些情节时即感动于他们的美好品格又着迷于他们的执着与忠实,《出师表》读完我真的有哭。
“洛丽塔是我的生命之光,欲望之火,同时也是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舌尖得由上颚向下移动三次,到第三次再轻轻贴在牙齿上:洛-丽-塔”作者纳博科夫的文采是真的棒,首先是对男主的描写,男主的疯狂描述地淋漓尽致,男主那种神经质的絮絮叨叨,时而像恶魔的低语,时而像狂信者的嘶吼;其次是书中大量的排比,(其中不少是男主举出的其他“炼铜”的例子)将男主的疯狂推向了更高峰;书中对女主的描写就更不用说,黑兹的形象在书中再清晰不过,书中对洛丽塔有大量的描写,“在我的目光掠过跪着的孩子那个充满阳光的瞬间”,对洛丽塔全方位的夸赞,不厌其烦不厌其烦地反复,亨.亨心中充满了华丽的辞藻,说出口的却是:“噢,看上去很美,很美,很美!”。
再次强调一下,这本书和《源氏物语》不同,光源氏是狗屎的炼铜渣男,亨.亨是疯狂的炼铜狗屎,对光源氏来说,阿紫只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他后院众多女人的主人,是他从小调教出来的完美妻子,而洛丽塔对亨.亨来说则是全部,是他欲望的井、存在的依托,亨.亨一直活在追忆以往的梦中,对他来说,过去、现在与未来并没有界限。这本书如果不是作者纳博科夫神乎其神的文笔,就只是一本yy黄色小说(虽然书的封皮的确是黄色)。书籍提供给读者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他人的生活、体验、感受,书籍是作者与读者与世界的沟通桥梁。
《洛丽塔》读后感700字
《洛丽塔》读后感700字
最近看的变态书的其中之一,感觉小半年才断断续续的读完,有些不像我强迫症的作风。看到结局,反差太大,一直以为的变态最后却是一个如此正义凛然的男人,酷到爆!
本书主要讲述大叔与小萝莉的乱伦关系。大叔有恋童情结,因幼时的初恋对象年少患病夭折,造就成心中的梦魇,为能与12岁的小萝莉长久相处被迫娶小萝莉的妈妈,小萝莉妈妈偷看大叔日记得知事情的真相,预写信给远房亲戚,寄信的途中被车撞身亡,才有后面颠覆正常人世界观的旅行。小萝莉是命运的牺牲者,可命运七分天注定,三分靠自己,她一生的悲剧大多都源于自己的选择。
因一开始就觉得作者很变态,以致于我从未想象过任何爱情主义色彩。大叔对小萝莉不是爱,是内心解不开的情结。小萝莉对大叔也不是爱,是被逼无奈的选择。其实我们都不太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是依赖?是依靠?是信任?是忠于彼此?还是随命运安排?
我们总站在十字路口,红灯停绿灯行,却总纠结拐弯还是直行。有时候,命运给我们一些误导,所以才有后悔莫及的抉择。一个12岁的小女孩,本应在父母的庇护下享受着最美好的芳华,怀着纯真的梦,迎接新的每一天。而一个12岁的小女孩,她承受着同龄人永远也想象不到的人生,她是一个少女,而要在“猛兽”的“庇护”下苟且偷生,她抓住这根救命稻草,开启人生悲剧的开端。
最美好的时光可能就是大叔刚带小萝莉环游的开始,大家心怀纯真,满载开心,看着风景,享受旅途,心无杂念。可能共处的时光总会让人与人之间产生厌恶,让五彩斑斓的美好时光轮变为暗无天日的浑浊日子,让人厌恶到恶心,恶心到想逃离,所以最后小萝莉忍无可忍的对大叔说,随便找哪个人过日子都比跟他好。
可能作者有个英雄梦,最后才有大叔如此大的反转。也许大叔觉得,他的这一生,早已知足圆满。
看完后才知道有电影版,97年版颜值极高。在此放张剧照share。
洛丽塔读后感1000字
《洛丽塔》读后感
看了这么多评论,忽然觉得大家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情啊,欲啊,根本没考虑到洛丽塔的生存。只研究精神世界空中楼阁了,文学地过头。由此我也更佩服作者对生活理解之深刻。
我不清楚为什么能理解洛丽塔,大概是因为遇到了一个类似的白人女孩,今年19岁,13岁的洛丽塔只能比她境遇更极端!洛丽塔是个苦孩子,她其实一直在求生!!!
其实作者的脉络很清楚:从头到尾洛丽塔的想法一直是个谜团,相反男主的思绪情感写了很多。一个生存都有问题的女孩能有什么奢侈去做自己去表达想法?她的亲生爸爸没有出现过,她的亲生妈妈经济窘迫唯利是图,把家里出租乱作一团,好吃懒做的妈还使唤佣人,自己注意打扮专心钓凯子,为了男人要把自己亲生女儿赶出去。这个孩子没人疼没人爱,小小年纪懂了那么多,早熟很合情合理。她的所谓狂野情趣什么的,无非耳濡目染,拜这个妈所赐。这个妈妈肯定是个缺男人的料,不然也受不了安眠的待遇,但一定是屡败屡战型的,演员选的过于顺眼了。
小女孩,小小年纪就明白了自己的身体是武器,对男人有百战百胜的功效。妈妈出尽洋相无功而返,自己摆几个POSE效果明显,她懂的太多了。很可怜的小孩。她在开头和结尾,还有自己的生活,有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想法意念。妈妈再无情起码是亲人,丈夫再窝囊起码是亲人,而看似温文尔雅的后爸其实只是个掠夺者?做生意的?或者老板?总之是外人。
一个苦命的孩子只能卖身赚钱,自己取乐,那扭打时的一堆硬币简直让人心碎,一个25分驱动的按摩床,一杯奶昔就是物质享受,搞怪作乐实属苦中作乐,剩下的工作就是陪伴一个老男人,因为他能带来生活。这是个悲剧。无奈求生。她不知道妈妈薄情?很清楚,可还能信任谁?知道母亲去世她哭了一晚,无处可去,一个小孩像开关一样快速‘痊愈‘,‘没心没肺‘,看不出来一点痕迹。无奈求生。她不知道后爸有问题?很清楚,大闹的时候她说钱是自己挣得,说后爸谋杀亲妈是因为这个男人很显然不爱自己妈。被扇巴掌,跑出去但无处可去,只能乖乖回来。无奈求生。
她为什么挑逗男人?小孩子心灵纯洁对欲望看的最清楚,她看到了老男人的兴致盎然。而这个连自己妈妈都巴结的教授是个有钱人,能让自己活下去。无奈啊。她不知道住豪宅的是个混蛋吗?太清楚了。她起码有个底线,不愿意参与活动而是想搞定富豪,以身饲虎,问题是老虎也聪明不干。无奈求生。她
跑了三年后,为了肚子里的孩子,向混蛋写信求助,哪怕一点点也可以,她很清楚会招过来一个饿狼,狼来了甚至愿意再接着喂。又是无奈求生。她那么早熟,懂了那么多,难道不清楚正常女孩的生活模式吗?很清楚。她去参加话剧社,让女伴保密排练,结果全程还是被两个老男人环伺。心碎!!还有大量文章讨论什么萝莉的性吸引!!!压力好不好!完全无自由啊。看了那么多讨论文章什么的,大家想过没有。
一个小女孩,从小玩洋娃娃、过家家照顾小孩、墙上贴着父爱招贴画、梦里穿着白婚纱,所有所有都是对人生的爱情的憧憬。她对性的兴趣到底有多大?胸脯都才长出来还穿着Training Bra激素能高到哪里?欲望能强到哪去?有些人说放荡不羁,你的食欲对竹子有何感想?这个女孩逗狗都比逗男人更乐趣!这个后爸,taste停留在了14岁,对洛丽塔其实只有欲望。泄欲之后是罪恶感和赎罪。他杀富豪那么多枪完全是泄愤,是杀混蛋,他自己就是个混蛋所以变行尸走肉了。4000美元不过是自我引爆的一个过程。
可笑的是坏事你不能做,我可以做,你做我恨死你,黑帮火并啊。那么多评论,说了各种理由,我看到的其实也不过是精虫上脑,只有欲望。小说的作者被围攻,说明这个世界上最直观的也其实就是欲望。这个洛丽塔实在是太可怜了!!!而洛丽塔的求生比较极端,大多数女生的求生容易吗?看看知乎评论你就知道有人设身处地思考有多难!知道把精虫绕开思考问题有多难!我想问,有多少女生真正嫁给了爱情而不是谋生,有多少人找到了真正体贴和能理解自己的人呢。明明不喜欢还要去迎合,连个不字都无法表达出来。要命的是这些威胁全冲着身体来。
我是男生,下辈子一定也做男生,女生可怜!因为,其实你看了洛丽塔仔细想想,仔细看看知乎里的答案会发现,这个世界上男人欺负女人,无论男人女人都会拍手称快,还能扯到爱。这个世界上,欲望,精虫,强者的感受都是很有价值的,而一个小女孩的生命和人生真的没有人愿意去哪怕想一想。悲剧的大结局,她连孩子的乐趣都被剥夺了,因为在一个所有人庆祝的圣诞节她去世了。泪,已流干。
《洛丽塔》读后感1000字
《洛丽塔》读后感
《一树梨花压海棠》?起这名字的人是苏东坡的脑残粉还是怎么的,明明不合时宜。
“洛丽塔,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
小说开头即交代了这是一部《罪与罚》的电影,以男主自白的方式开场,给人阅读般的感受。
Humbert(H)肯定是深深爱着Lolita(L)的,不仅源于和他有过短暂恋情的青梅竹马女友少年早殇,我相信他内心一定是很向往这种原始、野性却又生机勃勃的少女的。可能是恋童癖?但我更愿意相信这是对美的一种冲动及向往。
为了能看到L,他违心地与L的妈妈结了婚,在L妈妈死去的那一霎那,也许他赦免了自己伦理的罪。之后H和L两个人开始了漫长的流浪。不仅是身体,心灵也踏上了不归之旅。
L是这段不伦之恋的始作俑者,她主动对H释放了生机勃勃少女的性感。一方面是出于叛逆心理,看妈妈在H面前处处献殷勤的丑态却不能得逞,而自己勾勾手指就能令这大叔神魂颠倒;另一方面也确实出于卖弄自己魅力的心理,L一直穿着性感的露腰装,在一个家里没有父亲的情况下母亲其实对她疏于管理,她青春的荷尔蒙在体内撞击,没有得到正确的疏导。想必L在学校也没少跟男同学们卖弄风骚。
流浪的路程自然是崎岖的。这两个人从开始身份就不是对等的。开始的时候H>>>L. 虽然只有一个动不动就会吵架的妈并算不上幸福,但在失去唯一的亲人后,L的世界是混沌的,她不知所措。H这个名义上的父亲是她唯一能够依靠的,依靠的方式却只能靠性。“那天晚上我们做得很轻,因为她也实在没地方可去”。这种时刻的H是很得意的,他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生命之光,欲望之火”。也许L将两人之间的这种相处方式视为毒品,暂时沉浸在这种麻醉与幻灭中。
然悲伤有时,L在渐渐长大,且渐渐顿悟,有一天她惊奇地发现自己被H控制了。毕竟他为她提供衣食住行,然后索取性。自己想做任何事情都要先征得H的同意,自己所拥有的只是身体,于是她开始反抗,通过提升性交换的价码藏私房钱,幻想等攒够了钱就彻底摆脱这种生活。L和H进入博弈阶段,L的力量在逐渐壮大,H且战且退。
两人路过H的第一所从教的大学,停了下来。H继续教学,L开始上学。给编剧一个大大的赞。他没有一直描写旅程,并在双方力量此消彼长的时候布置了一个驿站,并且出现了后期拐走了L的剧作家Clare Quilty。其实早有端倪,在H去镇上给L买香蕉的时候,L已经偷跑出去勾引了别人,估计不是C而是随便的somebody。L想用这种放纵来惩治H,而且毫无疑问,她做到了。在H哭着求她告诉他那个人是谁的时候,她已然胜券在握,而他一败涂地。
L被C拐走,是两个人串通的结果。正如H事发后即刻发现了,他之前已经明白L不爱他,且不把他当回事,但这次失踪却死死地印证了这是事实,将他最后残留的一丝幻想彻底抽走了。他走遍了两个人去过的地方,找寻踪迹却一无所获。哀莫大于心死。他所能做的只是一个人孤单地躺在草地上抽烟,这里再次给导演点赞。H的手指食指和中指因为吸烟过多变得焦黄,区别于之前。且眼角皱纹增多了,可以想见H心理的煎熬:她到底去了哪里?她还活着吗?是不是如果没有我,她能和妈妈快乐的生活下去?也许已经跟那个夏令营的查理在一起了?……
想着,看着H望向天空空洞的眼神泪流满面。其中在好几处再也看不下去的地方都一直忍着继续看下去。一部很残忍的片子,想必像《Lolita》这种除了电影本身价值外,能在伦理学、心理学等方面也引起轰动的片子并不多见。他再次得到她的消息是3年后,她已经嫁做搬砖工人妇。他再次恳求她跟他走,然她已看穿彼此之间的这种关系,宁愿忍受“贫穷,困苦的滋味”也不愿再回归了。哪怕怀孕了依然愿意用性交换美元,L始终认为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交换,尽管她在信中称呼他为“Dad”。就从这一刻起,H真正死去了。他终于明白自己于她,始终什么也不是。但是他还是为她做了最后一件事:杀掉C。“我望着她,望了又望。一生一世,全心全意,我最爱的就是她,可以肯定,就像自己必死一样肯定……她可以褪色,可以枯萎,怎样都可以。但我只望她一眼,万般柔情,便涌上心头......” 翻译高能满分!
电影最后Humbert爱的呻吟竟让我抛弃了原本中立的立场,恨起了萝莉。他死于狱中,同年她死于难产,也许死亡是最好的结局,L赢了这场战役,但是输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