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项脊轩志》读后感(共4篇)

《项脊轩志》读后感(共4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1 20:15:27

第1篇:项脊轩志读后感

又逢三五之夜,又见明月半墙,我常想,三十三岁的归有光若今夜犹在、落座对面,项脊轩这个小书轩的故事,他或许会这样讲……

幼年的我,第一次迈进百年老屋项脊轩,那时,他还只是祖父和父亲的南阁子。透过掩映的门缝,我想象他们伏案习字的颀长背影,想象他们移开书几躲避尘漏的落雨清晨,想象他们燃起油灯向光凑近的阴天黄昏。我在门缝里看到了父辈的清苦岁月,然后怯怯地推开了整扇门。

我修垣墙,葺屋顶,开南窗,植花庭,感承先祖文脉,于项脊方寸小室,开始了勤耕苦读。这轩中,后来又发生了许多事,我凭着这漏风门缝,依稀看到了许多熟悉的身影……

门缝里可以看见一个自在读书的少年郎。他将借来的书堆满了架子,他在轩中肆意舒适地默读或者朗诵,他,即是当年的我。那时,只觉得岁月像小溪般清澈,以至于都忽视了它还在缓缓轻流。那时的少年,内心踏实沉静,孤身持卷夜读,却并不感到孤独。我知道,明月清风和桂枝树影是很好的知己,他们温柔互待,彼此包容,就好像庭阶上的小鸟和我,我们常常一对视就到了夜深。

门缝里有我幼时便已离世的母亲。她的样貌大半模糊,模糊到,连她的故事都得靠乳母转述给我听。乳母多年前居于南阁中,一日深夜,襁褓中的阿姊嘤嘤啼哭,瘦弱的母亲闻声而来,急切地叩门探问:“孩子冷了吧?还是太饿了呀?”……乳母特意模仿着母亲的语调,我的记忆却单薄得不近人情,当回忆吃力得让人心惊,当胸口堵得有了窒息之痛,故事未完,我已泣不成声。我哭,乳母也跟着哭。

门缝里会见到我那满头银发的祖母。那日,她于轩中寻见了我,一边嗔怪我整日静坐读书腼腆如女孩儿,一边又忽而拿过一笏板置于我掌中。她说,这是她祖父的遗物,是为官者的象征。她向我描述她祖辈的荣耀,想把她见到的这些人间美好,尽数加诸我的前程。我从她那丝线般绵长的语气里,掂出了嘱托的轻重,那瞬间,我竟浑身一机灵,整个人异常清醒。我从她年迈的浑浊的瞳孔中,清晰地看到了杳杳征程。

门缝里还有我知冷知心的妻子。她时常云髻半挽,红襦素裙。婚后的轩中,我若读书,她便来习字,我若属文,她便来问古。在我心中,我是空旷呆板的穹宇,她便是天边的那只云雀,永远娇俏可爱,明媚灵动。她回了趟娘家,竟把这项脊书轩说成个宝贝,不但在小姊妹间夸耀,回来后,竟又模仿小姊妹好奇的口吻,在我跟前叽叽喳喳,逗笑个不停。我想,如果幸福有形状,那必是她素净的面庞上,上扬的嘴角划出的新月图样。

轩外人事凉薄,分分合合,轩内这方寸天地里,爱我的人一个个进来,又一个个弃我而过。我被岁月推着走,不能回头,不能逃脱,不可埋怨,不可堕落。我羡慕那个无忧无虑的少年读书郎,我想念那位用幻想和柔光堆砌成的母亲,我钦佩那位絮絮叨叨的祖母,我不舍那个夫唱妇随的良人。自在、疼爱、振奋、温情,像一阵阵和风,从这轩中拂过,到头来,只留下额前这一缕花白的散发,寥落无声。

有人说,我这小书轩的故事讲得过于平淡。的确,生活本就没那么多惊天动地的内容,但,这并不影响那些重要的人在我们的心上留下最深的印痕。这项脊轩,和祖母的笏板、妻子的枇杷树一起,被我别样珍藏。我想着,我必须感激它们,是它们帮我记住了生命中许多美好,然,我有时也暗怨它们,它们的存在,无不在赤裸裸地警醒我,若要相见,只待来生。

今夜,满月朗照,月光盈轩,经年的灰尘飘散在空气中,粒粒清晰,我深深地吸了口气,只觉微微呛鼻,我知道,这就是项脊轩这旧南阁子的味道,也是,岁月悠长的味道。

第2篇:项脊轩志教案

一、先阅读全文,然后思考:文中有一小段文字,在全文结构中承上启下,这段文字是什么?

(第二段。“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从整体入手,从关键部位切入。)

二、第一段主要写“多可喜”。项脊轩小得不能再小了,而且陈旧不堪,不见阳光,究竟有什么可喜的?

(1.通过自己的“修葺”改变了它,一可喜也;2.美化环境,将自己的审美情趣体现出来,二可喜也;3.安静,适于读书,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三可喜也;4.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四可喜也。总之,经过修葺由原来的“小”“破”“暗”变得“亮”“雅”“静”。主人公的精神世界常与天地自然相往来。项脊轩虽小,但自得其乐,其境界却很大。这使我们想起了《陋室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何陋之有?”有了精神追求,陋室不陋,陋室也美,当然可喜。估计学生的回答有缺漏,或不到位。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非常重要,而结合学生的家庭生活适时地启发引导是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

三、读第三段,说说“可悲”的事情有哪些呢?

(作者写了三件事情:第一件是分家,第二件是回忆母亲的音容笑貌,第三件是回忆祖母对自己的殷切希望。好好的一个大家庭四分五裂,鸡犬不宁,动荡不安,当然是可悲的。为什么分家?过不到一块了,闹矛盾了。矛盾不可调解,只好分家。家庭的衰败给作者心灵上蒙了一层悲哀的气氛。作者八岁丧母,一个幼儿失去了母亲,这是多么悲痛的事情!他可能经常在梦里见到母亲,甚至醒来哭着喊“妈妈”!作者的母亲是一个善良、勤劳的女性。但是家庭负担沉重,子女太多。作者在《先妣事略》中写道:她不想怀孕,妪让她喝生螺避孕,结果造成不能说话,最后郁郁而死。《项脊轩志》中,老妪描述作者母亲的音容笑貌,作者仿佛真的看到母亲就在眼前,所以,他听着听着就哭了,老妪也哭了。这多让人伤感呀!这给作者心灵蒙上了又一层悲哀的气氛。祖母对他寄予厚望,把振兴家庭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祖母拿着祖先使用过的笏板说“他日汝当用之”,此时祖母的心情十分复杂:关切、喜悦、希望、担心。这是第三层气氛。此时作者内心感情更加复杂,家庭的衰败,母亲的去世,祖母的厚望等各种感情一起聚拢心头,百感交集,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于是“长号不自禁”。真是令人悲伤万分!教师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阅读如果不伴随想象和联想,就无法读出文字的隐含意义。)

四、这三件事情的排列顺序可否颠倒?为什么?

(三件事情的排列是有内在逻辑的。一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二是层层铺垫,感情层层深入,最后达到高潮。从写作的角度看,对材料的安排是一个技巧。可以联系其他课文进行横向比较。先让学生比较,最后教师总结,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五、从句式上看,写“可喜”与“可悲”,句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有这种变化?

(写“可喜”多用四字整句,整饬、流畅,富有节奏感,明显带有骈赋的痕迹。写“可悲”换用散句,因为描摹人物的音容笑貌不宜用整句,散句的朴实无华更能表达作者真挚的的感情,也更能打动读者。这是对教材的深入分析,目的是对学生的写作有所启发,而且阅读和写作不能分家。可以横向比较,阐明朴实的语言和真挚感情的关系。)

六、从“余既为此志”开始到结束,以上是十八岁时写的,后面是补写的内容,大概是35岁左右时候写的。请同学们考虑,隔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不另写一篇文章,而非要合在一起呢?

(因为补写的内容与项脊轩密切相关,而且也包含喜与悲。那么究竟归到“可喜”那一部分中,还是归到“可悲”那一部分中呢?似乎悲喜交集,单独成段更好。写妻子“从余问古事,凭几学书”,摄取了一个夫妻和谐恩爱的镜头,读者可以想象,那是多么可喜的事情呀!但是,正因为可喜,所以才更加可悲,物是人非,人去轩空,回忆起来,伤感无限。“余久卧病无聊”一句透露了作者当时的心境。最后一小段也是如此。总体来看,本文的布局十分讲究:全文以空间为经(纵),以时间为纬(横),纵横交织。作者善于把经过筛选来的零散材料集中到一定的空间来,用这间“老屋”的历史把它们有序地贯穿起来,用作者的思想感情把它们统摄起来,可谓“形散而神不散”。最后将全文再完整朗读一遍。从整体到局部,最后回到整体。)

第3篇:归有光项脊轩志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室内面积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这座百年老屋,(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雨水也一直往下流;我每次动书桌,环视四周都没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又屋子方位朝北,不能被阳光照到,一过了中午(屋内)就已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又在庭院里随意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草木,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家中的书摆满了书架,我仰头高声吟诵诗歌,有时又静静地独自端坐,听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庭院、台阶前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走到它跟前也不离开。农历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过影子摇动,可爱极了。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也有许多悲伤的事。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室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当作陌生人,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个老婆婆,是我已经去世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先母曾经常来。老婆婆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里。”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隔着门一一回答。”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很像个女孩子呀?”等到离开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读书人很久没有得到功名了,(我)孩子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啊!”不一会,拿着一个象笏过来,说:”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瞻仰回顾旧日事物,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项脊轩的东边曾经是厨房,人们到那里去,必须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我认为:巴蜀寡妇名叫清的,守着丹砂矿井,得到的好处为天下第一,后来秦始皇为表彰她而筑了女怀清台。刘备和曹操争夺天下,诸葛孔明从隆中出山建功立业。当这两个人无声无息地住在偏僻的地方时,世人哪里能知道他们?我住在这小小的破屋中,当我扬眉眨眼时,认为这破屋中自有不平凡的事物。知道的人,是不是要说我跟浅薄的浅井之蛙没什么不同?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我作了这篇文章之后,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一些旧时的事情,有时伏在桌旁学写字。我妻子回娘家探亲,回来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个小阁楼,那么,什么叫小阁楼呢?”这以后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破败没有整修。又过了两年,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没有什么(精神上的)寄托,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格局跟过去稍有不同。然而这之后我多在外边,不常住在这里。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我亲手种植的,如今已经高高挺立着,枝叶繁茂像伞一样了。

第4篇:项脊轩志翻译

项脊轩志翻译:

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室内面积仅一丈见方,可容一人居住。由于是一间百年老屋,灰尘和泥土常从屋顶上漏下来,(尤其是)下雨时雨水往下直灌。每次移动桌子,环顾四周没有可安置的地方。又加上屋门朝北开,不能得到阳光照射,太阳一过中午,屋里就暗了下来。我稍微加以修补,使屋顶不再漏雨。室前就开四扇窗户,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经日光反射,屋子里才明亮起来。(在庭前)又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旧时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借来的书堆满了书架,我在这里生活悠然自得,有时长啸或吟唱,有时静悄悄地独自坐着,自然界的声响都能清晰地听到;庭前阶下异常寂静,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到它面前也不离开。在农历每月十五的晚上,明亮的月光照在墙上,月光下桂树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煞是可爱。

可是我在这里居住,喜悦的感受多,悲怆的感受也多。

在这以前,院子南北相通,是一个整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以后,院内外小门多了,隔墙到处都是。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内栖宿。庭中开始用篱笆隔开,后来又用墙隔开,变动过好几次了。家里有一个老妈妈,曾经在这里住过。这位老妈妈,是伺候我死去的祖母的仆人,在我家做过两代人的乳母,母亲在世时待她很好。轩的西边和内室相连,母亲曾经到轩中来。老妈妈时常对我说:“这地方,是你母亲曾经站过的。”老妈妈还说:“你姐姐小时候,我抱在怀中,(她)呱呱地哭着;你母亲听见了就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冷吗?想吃东西吗?”我从门外一一向你母亲回答。”(老妈妈)话未说完,我(感动地)哭了,老妈妈也流下了(激动的)眼泪。我从童年起就在轩中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她说:“我的孩子,好长时间没见你的影子,怎么整天默默地在这里?真象个女孩子呀?”临走时,她用手轻轻地掩上轩门,自言自语地说:“我家的读书人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功名,这孩子有指望,就可以等待(他)了。”不一会儿,拿了一个象牙做的手板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时用的,日后你应当用它!”回忆往日的这些事,好象昨天刚发生的,真叫人禁不住要大哭一场。

轩的东边以前曾做过厨房,人们到厨房去,必然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门住在里边,时间长了,能根据人们走路的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共遭过四次火灾,竟然没有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缘故吧。……

我已经作了上面这篇志,又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到轩中,向我问到一些古往的事,有时靠着桌子学写字。妻子回娘家去省亲,(回来后)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里有阁子,那么什么叫阁子呢?”从那以后又过了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逐渐破败,也不修理。此后又过了两年,我卧病在床,在闲暇无聊的时候,才派人又修理了南阁子,那形式和以前稍有不同。然而此后我长期羁留在外,不常回家到轩中居住。

院中有一棵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的那一年亲手栽种的,今天已经是干直叶茂,象把打开的巨伞一样了。

项脊轩志原文: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前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推荐信息

  • 《白说》读后感(共1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8:14:14

    在假期,难得有相对集中的时间用来阅读,倍感幸福。在寒假里所读的几本书中,给我感悟最多的是白岩松的《白说》。作为教师,自然要读一些教学理论,教学专著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但我觉得我们阅读的范围也可以不仅仅局限于此。我们看过的每一本书去过的每一方土地都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与之相处的方式,最终也深刻影

  • 《人性的弱点》读后感大全赏析(精选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8:15:44

    你如果关心别人,在两个月内所交的朋友,就比一个需要关心他自己的人,在两年内所交的朋友还要多。这是《人性的弱点》中的一句话。友谊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常言道“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在朋友、亲人的帮助下,才能把事情办好《人性的弱点》就告诉了我们如何赢得朋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批评和抱怨别人:是啊!批评是危险

  • 有关《飞鸟集》的读后感600字大全(1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8:26:14

    《飞鸟集》虽然每段诗歌都是简短的两三句,可是在冥冥之中,竟悄悄的点亮了我们的心灯。当我们迷茫、困惑、无助时,读读泰戈尔的诗,想想自由的飞鸟、穿着光之衣的太阳、披着绚丽围裙的云朵、祈祷的樵夫、淳朴的泥土……这一切真的可以让你找回你对生活的热情,对生命的真正思考,对爱的重新认识,面对失落与痛苦,我们不会

  • 关于《四大名著》的读后感6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8:28:44

    听同学们说《三国演义》这本书特别好看,于是我决定要在今年这个漫长的暑假里,读完这本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古典小说《三国演义》。读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这本书是古代著名作家罗贯中写的,主要讲了蜀、吴、魏三国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三国演义》这本书刻画了许许多多生动形象的人物,如

  • 关于《巨婴国》的读后感大全(精选3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8:24:14

    《巨婴国》读后感2800字《巨婴国》是北大心理学系毕业的武志红老师思索21年,书写5年完成的一本著作。这本书上架不久,就接到了下架通知。我在百度百科搜到的信息是“因图书触犯法规和政策已经下架叫停”,不过网上也流传着一张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下架通知涵,说的是因为图书质量不合格,下架召回。这本2016年

  • 关于时代广场的蟋蟀读后感的范文大全赏析(12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8:31:44

    时代广场的蟋蟀是美国作家乔治·塞尔登写的,说的是一只名叫柴斯特的蟋蟀住在康涅狄格州,这一切的发生都是很偶然的,因为人们野餐香肠的诱惑,跳进了人类的篮子里,被那些人带到了纽约,和报纸一起被抛弃在时代广场车站的一个角落里。它具有独特的音乐天赋,因为他的叫声被守报摊的小男孩玛利欧发现,从此开始了和别的蟋蟀

  • 《安徒生童话》读后感(共31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8:32:14

    今天写完作业后,我和妈妈又捧起了《安徒生童话》,读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我已是泪流满面。在书中,我认识了你,卖火柴的小女孩。你卖火柴的情景经常在我脑海中浮现:北风呼呼地怒号着,街上的人们都匆匆地赶回了家,可怜的你没卖掉一根火柴,在寒冷的街上艰难地走着,你穿着单薄破旧的衣裳,赤着小脚丫,有气无力地叫

  • 有关《大学生》的读后感1000字大全(1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8:34:44

    听过《史记》的人应该都知道,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他写出了一部巨作——《史记》。司马迁是个饱学之士,他在接受宫刑之前,一直生活得平平淡淡,说不上幸福也说不上悲惨,小日子过得舒坦,如果没出意外,他将一直是一个小小的史官,一直到老,到死。可命运注定不会让他平凡下去,于是,命运派来了他的使者——磨难。在他四

  • 《木偶奇遇记》读后感大全(精选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8:35:14

    今天,我读完了《木偶奇遇记》这本书,心中充满了感动,有很深的感悟。《木偶奇遇记》是意大利作家卡尔路·科路迪的一部流传了几十年的优秀作品。一个叫杰佩托的老头没有孩子,他用木头雕刻出了一个木偶人,给他起名叫匹诺曹。匹诺曹虽然一直想做一个好孩子,但是难改身上的坏习性。他逃学,撒谎,结交坏朋友,几次上当还屡

  • 关于《呼啸山庄》的读后感大全(精选15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8:38:44

    《呼啸山庄》,几乎是囫囵吞枣般地读完的。看起来很复杂,因为叙述者一直在变。一开始是以克洛伍德先生一个租客的角度来作为引子,引出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故事。正式讲故事的是贯穿整个故事的丁恩太太,而且在故事里面丁恩太太又有三个称呼丁恩,内莉,艾伦,一时不留意就会乱了。而且丁恩太太在讲故事的时候,对人物的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