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保卫延安》有感500字
《保卫延安》写的就是解放战争中的延安保卫战。一九四七年三月初,国民党反动派以数十万兵力对我延安发动了疯狂的进攻,我人民解放军和陕甘宁边区人民在毛主席亲自领导下,从防御转入进攻,并在沙家店等有名战役中歼灭数倍于我的敌人,取得了当时西北战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辉煌胜利。这部长篇小说真挚动人地描写了这次保卫延安战争中几个著名战役,描写了彭德怀将军,描写了指战员中不少奋不顾身的英雄人物,作品以周大勇连长的英雄事迹为核心,描绘了人民战争的历史画卷,是一部描写我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有力作品。它描写出了一幅真正动人的人民革命战争的图画,让我看到了中国人民如何战胜敌人的生动的历史中的一页。
书中的周大勇让我无比崇敬,当他听到党中央撤离延安,看到陕北的群众倒在血泊之中,“惨烈的痛苦和愤怒煎熬着他的心”。强烈的爱憎、高度的阶级自觉性成为他为人民奋不顾身、创造惊天动地英雄业绩的强大动力。战斗中他总是主动请求承担最危险、最艰巨的任务。在长城线上的突围战中,他身负重伤,带着伤病员和疲惫不堪的战士,被围困在一个小山洞里。面临绝境,他想的是怎样“紧张地为自己阶级的事业战斗下去”,终于率领战士闯出险境。诚如团政委李诚所说,周大勇是一个“浑身汗毛孔里都渗透着忠诚”的人。他冲锋陷阵,个人生死全然置之度外;蟠龙镇攻坚,他智勇双全,出色地完成诱击敌人的任务;尤其是在长城线上,连队陷入敌军重围,与主力失去联系,他以无比的刚毅和勇猛,无比的机智和沉着,指挥战士在敌群中左冲右突,周大勇是在紧张的战斗和严酷的考验中,在党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人民英雄。
读了这本书,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用无数革命志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应该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作出贡献。
《保卫延安》读书笔记2000字
《保卫延安》也是一部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有名的英雄战争的一部史诗,他描写了一幅真正动人的人民革命战争的图画,成功地写出了人民如何战胜了敌人的生动的历史中的一页。
1947年三月初,国民党反动派以数十万兵力对我延安发动了疯狂的进攻,我人民解放军和陕甘守边区人民在毛主席亲自领导下,从防御转入进攻,并在沙家店等有名战役中歼灭数倍于我军的敌人,取得了当时西北战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辉煌胜利。
这次战争的辉煌胜利,是在党中央和毛主席对于战局的正确分析和估计以及对于战争的英明指示和领导,毛主席的亲自指挥,人民解放军的艰苦英勇的作战,陕北解放区的忠诚团结之下取得的;也是在无数个共产党员前赴后继,用自己的生民和鲜血捍卫党的尊严和机密,配合武装斗争之下取得的。
从书中,我认识了我心目中的英雄彭德怀将军。彭德怀将军是一个伟大的模范共产党员,是中国人民的好公仆,是一个伟大的人民勤务员。是毛主席始终共患难同甘苦的亲密战友之一,是对毛主席的战略思想最忠实同时又能创造性地运用实际指挥的高级将领之一。长期革命斗争的锤炼使得他富有中国劳动人民传统的优良品性,他朴厚、博大、真诚、正直,严肃却又慈爱,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虚怀若谷的谦虚精神。他以这样的精神品质来矢志不渝地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服务;把中国劳动人民的优良精神和共产主义的党性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为中国走向解放、统一之路而奋斗。正如他曾经说过的那样:我们要像扫帚一样供人民使用;而不要像菩萨一样让人民恭敬我们,称赞我们,抬高我们,害怕我们。泥菩萨看起来很威严、吓人,可是它禁不住一扫帚打。扫帚虽然是小物件,躺在房角里并不惹人注意,但是每一家都离不开它。彭德怀将军说到做到,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承诺,并且也这样地教育他的同志们。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的这种革命精神才会在人们心中永驻,才会被后世发扬光大。
从书中,我认识了周大勇。他是一个连长,一个指挥员,同时也是普通战士中的一员。他很普通然而却又英勇非凡,他的成长正体现着一个普通的勇敢的战士是怎样成为一个坚强不摧的革命战士的过程。艰苦斗争的锤炼使得他意志坚强,而对他来说,只有党、祖国和人民才最重要。在他的一生中,唯一光荣、快乐的事情恐怕就是为祖国、为人民而战斗,而奉献。这样的战士,才是真正的人民战士和民主英雄;这样的英雄,无论遇到什么都不会出卖党、出卖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周大勇正是这样一个战士,真样一个英雄,平凡而伟大。
从书中,我认识了李诚。他是一个干部,是那些不知辛苦、不知疲倦地惊人地工作着的政治工作人员的一个生动的灵魂,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国人民解放中政治干部的艰苦卓绝的精神,看到了他们忧国忧民、废寝忘食工作的高尚品质。有的人也许会认为李诚是可敬可畏、严肃苛刻的人,然而我觉得他不仅是个可敬可畏的人,更是一个可亲可爱的人。他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同时也严格要求他人,时时刻刻都会指出他人的缺点并加以批评,不允许战士们有一点马虎或是偷懒的行为。然而正是他这样严于律己又严格要求他人的态度,才提高了自己和其他战士的工作效率和成效,才促使党的伟大事业得以快速发展。他的严格是对工作、对革命的负责,是对战士们的爱和热情,更是对人民和祖国的爱。李诚的严格、热情让我从心底敬佩。
从书中,我认识了卫毅,他坚强,不畏强敌,是一个令人敬佩的英雄人物;认识了陈兴允旅长,他是一个能干、坚决、勇敢的指挥员;认识了孙金厚,他是部队中炊事员、饲养员以及其他勤务人员中的感动人的无名英雄之一;认识了李振德,他是革命根据地不屈不挠,压不倒、折不弯、顶得住的一个人民英雄形象。此外,我还认识了马全有、李江国等一群生龙活虎的战士以及其他的人,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他们的坚强不屈,更看到了他们那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心……所有英雄的形象都展现在我的眼前,组成了一幅让人激动、崇敬、感叹的画面。随着“北方,万里长城的上空,突然冲起了强大的风暴,掣起闪电,发出轰响。风暴夹着雷霆,以猛不可挡的气势,卷过森林,卷过延安周围的山岗,卷过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征战过的黄河流域,向远方奔腾而去……”的落幕,我万分不舍地合上书,平整了思绪,安抚了激动而又紧张的心。环顾四周的这份和谐,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这些人民英雄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今天的一切美好生活。而与他们相比,我是如此的自惭形秽,如此的渺小。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了坎坷,充满了不确定,然而我在面对这些困难时往往选择了逃避,甚至选择了放弃。但是现在,在我读完这本书之后,在我认识了这些人民英雄后,我顿悟:那些障碍,那些坎坷,那些失败都不算什么,它们都是纸老虎。就像弹簧一样,你弱它则强,你强它则弱,那么既是如此,我们有什么理由不选择自己变强呢?是的,我们应该选择变强,我们要战胜困难,我们要开拓一条属于自己人生的解放之路,走向胜利的彼岸,去迎接那只属于我们的黎明。
保卫延安读后感600字
【第1篇】
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近代多少革命先驱、思想先进青年心中的革命乐土。1947年三月初,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国共谈判的面纱,部署数十万兵力对延安发动了疯狂的进攻。《保卫延安》正是在此种紧张的战争气氛中,张开了一幅幅动人的人民革命战争的图画。
虽然国民党反动军队数量和装备上占都有绝对的优势,军队人数远胜于我军,但是党中央、毛主席对整个战局的正确分析和英明决策,彭德怀司令员的正确部署和指挥,和从高级指战员到普通战士浴血奋战、誓死如归保卫党中央、保卫革命的精神,陕甘宁边区群众和全国人民的支援和拥护让这些优势化成了“谈笑间的飞灰”。
作品中主人公周大勇的英雄形象,在一场场惨烈的战争中得以得到了充分的描写。他对党、对领袖、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和伟大的革命献身精神,无不深深的感染着他身边的每一个战友和群众,也深深的打动着今天的我们。
在革命队伍里,上下同心,顽强奋战。从像彭德怀这样我军的高级将领,到陈允兴、李诚、赵劲、卫毅这样精于谋划、勇于作战的军官,从周大勇、王老虎这样在一线披荆斩棘、勇猛无畏的战场风云人物,到普通的战士、炊事员,从革命老英雄李振典到一般拥护革命的群众,他们身上体现出来那股誓死忠于革命的精神令人感到振奋。那种直面强敌、无所畏惧的气势和气魄,让人荡气回肠,将士的献身神,令人感动,军事将领卓越的军事才能,让人无比自豪。
彭德怀司令员在延安保卫战前作战争动员
作品以主力部队中的一个连为主体描写对象,重点描述了这个连在一场场战斗中体现出来的的英勇杀敌、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由点及面地反应了我人民解放军不畏强敌、英勇顽强的军魂。看这部作品,扣人心弦的情节描写,让人的精神时时刻刻被牢牢地吸引沉浸在那充满硝烟的战场上。虽是观战,实在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些有血有肉的革命前辈们的气魄和英魂,激励着今天的我们去努力,去奉献,去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第2篇】
《保卫延安》描写的是解放战争中的延安保卫战。1947年初,蒋介石调集精兵强将,重点进攻我山东和陕甘宁解放区。敌众我寡,形势严峻,党中央决定放弃延安,转战陕北,在运动战中消灭胡匪。大敌当前,彭德怀主动请缨,挑起重任,从防御转入进攻,并在沙家店等有名战役中歼灭数倍于我的敌人,取得了当时西北战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辉煌胜利。
这部长篇小说真挚动人地描写了这次保卫延安战争中几个著名战役,描写了彭德怀将军,描写了指战员中不少奋不顾身的英雄人物,作品以周大勇连长的英雄事迹为核心,描绘了人民战争的历史画卷,是一部描写我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有力作品。它描写出了一幅真正动人的人民革命战争的图画,成功地写出了人民如何战胜了敌人的生动的历史中的一页。
这部作品通过一系列战斗和细节描写,突出地描绘了周大勇英雄性格的特征:对党、对领袖、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和伟大的献身精神。我们在周大勇这个主人公身上,能够强烈而亲切地感觉到在战争全过程中战士们的思想情绪。从周大勇所属的这个纵队西渡黄河来作战的时候起,即从作品开头起,我们可以强烈地感觉到,这样的军队是完全以对于人民解放事业的忠诚和坚决战斗到底的精神武装了起来的,尤其是以保卫延安战争的正义性、参加这样战争的光荣感和在毛主席亲自指挥之下的胜利信心,以及对于敌人的无限的仇恨,武装了起来的。战士们越走近延安一步,他们也越为对于敌人的仇恨和对于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保卫人民的民主幸福生活的神圣的正义感情所燃烧。待到这个纵队已经到达了延安正东八十里的甘谷驿镇,正集结在该镇西面的山沟里待命时,却传来了我军撤出延安的消息,这时候就差不多每一个人的灵魂都在自己神圣的正义感情和愤怒的煎熬里极端地痛苦着了。
我们的解放军战士,把自己的全部生命、青春、血汗,都交给了人民事业。他们即使去赴汤蹈火粉身碎骨,也积极自动毫无怨言。我们看着他们就不知道什么叫艰难畏惧。跟他们相比,我们就会觉得自己的所谓贡献真的是太渺小了,同时也让我深刻体会到每个人在任何岗位上都应该尽职尽责,特别是我们学生党员干部,更要切实做到为同学服务,在同学中能够真正地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这部作品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还有就是在当时既要面对蒋介石的围剿,同时又要面对补给不足,生存化境恶劣,武器不先进的劣势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可以军民一心,战胜那么多的困难和危险最终取得胜利,可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对我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性了。那时是如此,现在我们有了更好的生活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对我们来说就更不能抛弃了,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代年轻人。我们现在虽然生活幸福,但是现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就业压力等一系列的压力也向我们袭来,我们如果不懂得艰苦奋斗,不乐于吃苦,不为自己创造条件锻炼自己,那么等待我们的就不会再是幸福了,而是真正的苦难。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好好利用我们在学校的机会,好好学习专业知识,努力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为不久的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建设献出自己的力量。
【第3篇】
吃完饭后,我轻轻地拿起一本书,悄悄地坐在沙发上,津津有味的看起书来。
《保卫延安》这本书是杜鹏程写的。这本书详细地把延安保卫战写了出来,把战士们英勇对敌和不怕死的精神体现了出来。
一九四七年,国民党的军队大举进攻延安。当时在延安驻守的军队接到了领导的通知,撤退延安。在撤退的过程中,我们的军队不断阻击敌人,对敌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我们的军队在阻击敌军的时候,战士们十分英勇。他们不怕死,他们把自己的战友当作亲人,所以在作战时才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在大反攻时才能如此顺利,少了许多阻碍。
这本书把战士们不怕牺牲,不畏坚难的精神让我十分敬佩。战士们经常把一些自己剩下的粮食给缺食物的人,战士们团结在一起支持共产党、支持毛泽东主席。共产党的战士们就是靠这团结和友爱,靠把战友看成亲人,把敌人一个个地打败,把一个个“不败神话”打破。共产党战士们对坚难、挫折总是十分顽强,在爬雪山、过草地时没有一个人会说放弃;在被抓去严刑烤打时总是一字不说;在几万人面对敌军几十万人时从不退缩。
这本书树立了我爱国的信念。我在升国旗时会立正站好,面对着无数战士用生命、鲜血换来的国旗,我们都应该萧然起敬。如果去到北京、延安……这种对解放有重要意义的城市,我们应好好爱护环境,好好保护那里的一砖一瓦。在出门旅游时,我们在坐飞机、坐火车时,要好好保护公共物资、财产,不要以为不是自己的就可以随意破坏。在现在,有许多城市都开展了“微笑”自行车,有一些人在骑行的过程中会把自行车弄坏,我希望大家能把自行车当成自己的一样爱护,别再让它受到伤害。
《保卫延安》中的战士团结、英勇、爱国,我们应该在生活也有这几份情怀,才能创造更好的中国。
《保卫延安》读后感600字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身边的人掀起了一股看“红色经典作品”的潮流,我也随着大家的步伐,看了《保卫延安》。看过后我发觉这本书真的算得上是中国的一部红色经典作品,不仅仅是书的内容,还有书中所散发出来的那种革命精神,让我觉得又重温了那个红色的革命年代。
书中描写的是我军在山西的部队奉命参加保卫延安的战斗,战争的胜利也就是收复革命圣地延安、解放大西北的胜利。这本书的语言贴近生活,而且很细腻,让我有种他们就在眼前演绎的感觉。而战斗场面的描写是十分震撼人心的,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敌强我弱情况下战争的残酷激烈。每一次战争都会有无数的战士牺牲,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多么值得珍惜。所谓有得必有失,无数革命战士的献身换来的是最终的胜利,这是让我欣慰的。
书中的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每一个都是有血有肉的硬汉,每一个都是那么深入人心。我还记得那个为了掩护我军而跳下绝崖深沟的李振德老汉,他让我明白,革命没有年龄的界限,无论老或少,都有能力也有责任为革命付出。我最印象深刻的人物就是周大勇。他的人正如他的名一样勇敢,有着大无畏的精神。他在战斗中成长,也在战争中被锤炼得愈来愈坚强勇敢。他的精神也是无数革命战士所拥有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令人敬佩的革命精神。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许多,同志们的团结,每个革命战士的努力,每一场战争的奋不顾身,每一个人牺牲时的无怨无悔……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个团,依靠这一套完备而精密的组织,依靠这些奋不顾身的工作的人,才成了永远充沛活力的战无不胜的整体。“团结就是力量”,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大家的力量扭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靠,那就是团结,就是更大的力量。我从这本书中也感受到,没有什么是难事,只要努力,任何不可能都是有可能的。也没有什么过程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些磕磕绊绊,但迈过这道坎,就像雨过天晴,总会有彩虹出现,总会看见成功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