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共3篇)

《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共3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1 19:53:39

第1篇: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

第一次阅读乔治伽莫夫的《从一到无穷大》这本书,读后还是感觉很震撼,此书第一版至今快八十年了,作为科普读物仍然很受欢迎。对于作者大家可以百度搜索查看,在此就不作介绍了。

此书从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梳理,由点到面,由小到大,基本涵盖了科学的方方面面。开篇即从数学的大数开始讲解,由古及今,娓娓道来,通俗易懂,逻辑自洽,非常具有可读性。

书里对四维空间的解读让我脑洞大开,深受启发。四维空间即在三维空间的基础上加上时间维度组成四维,时间与空间的相对性,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进行了解读。在不同的参考系里会得到不同的结果,相对论被发现之前,人们普遍认为时间是绝对的,即在任何地点,时间都不会发生变化,时间的绝对性限制了科学的进一步探索。

书中一开始从微观原子结构来分析事物,即万物由什么组成的,最小的单位是什么,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电子组成,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在一定的轨道上围绕原子核进行运动。类似于太阳系行星围绕太阳运动一样,书中还提到中微子,这种很难被捕捉到的粒子却是真实存在的。

最后的部分主要从宏观来讲宇宙是如何形成的,宇宙的年龄,太阳系的年龄,宇宙是会一直膨胀下去还是会到了某一时刻开始收缩,最后成为一个奇点?这些在书里都有解答。书中提到宇宙膨胀的理论与事实根据,即物理学家哈勃通过望远观察到的红移现象,根据多普勒效应,由此可以推断,宇宙一直在膨胀下去。

金属导电的原因是因为金属原子的外层电子会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当给导体施加电压时便会让自由电子流动起来形成电流。这我在上学时期对于电流的理解没有现在这么深刻,书中总是以很浅显的道理讲解给读者,读之让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书中还有一些科普观点到现在得到了验证,这是一本很好的科普读物,常读常新,但你在读的时候也可提出反驳的观点,但前提是你要有逻辑自洽的能力,要有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否则就像坐井观天的青蛙无异。

生物的进化是如何而来的,科学家经过不断的努力发现了遗传物质基因,主导生命有机体的基因是永恒的,每个个体只是基因的一个载体,从出生到死亡,完成了传导的使命即结束了。但基因会通过载体遗传下去,构成人体的最基本单元是细胞,遗传物质DNA就在细胞里面,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即以几何级数快速复制,很快即达到完整机体所需要的细胞数,从这点上来说,书中所讲的内容前后自洽,作者在科学方面的功底很扎实,能够做到信手拈来。

我通过阅读此书,深受启发,每个人都要保持对未来探索的好奇心,科学探索的道路漫长而艰辛,一代又一代的巨人前扑后继,永无止境,直到永远。

第2篇:从一到无穷大读书笔记2000字

《从一到无穷大》的作者乔治·伽莫夫(George Gamow)是一位杰出的科普作家,曾在核物理研究中取得出色成绩,并与勒梅特(Lemaitre Georges)一起最早提出了天体物理学的“大爆炸”理论,还首先提出了生物学的“遗传密码”理论。该书共分为四部分,每一部分都诠释了不一样的主题,分别为“做做数字游戏”,“空间、时间与爱因斯坦”,“微观世界”,以及“宏观世界”。虽为一本科普类读物,作者却在背后书写着科学与时代、生活和未来的紧密联系。通过生活化的小故事和生动形象的文字,作者将科学性与趣味性结合得相得益彰。

起初拿到《从一到无穷大》这本书时,我心中便产生这样的疑问:作者为何要以此为题?研究从一到无穷大的意义是什么?带着这样的疑问读完此书,心中似乎已经找到了答案。有人将此书定义为读者们通往科学世界的“敲门砖”,有人认为它是科学家们潜心钻研的“引路人”,译者暴永宁甚至还打趣地说它更像是渊博的历史书和满腹哲理的老叟……无论你是刚刚步入中学的学生,还是潜心钻研学术的一员,无论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在这个社会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从一到无穷大》都是一本值得每个人细细品读、反复咀嚼的科普经典。

我十分喜欢清华大学的刘兵教授在本书序中所写:“……如果你在阅读时能够真正动些脑筋,能够体会到作者写作的匠心,能够会到一种独特的东西,感觉到一种魅力,那么,即使没有百分之百地读懂《从一到无穷大》这本书,也仍然会有很大的收获,甚至于比读懂或背下了一些迟早会淡忘或过时的具体科学知识收获更大。”也正因如此,这本书值得我们反复阅读。

作者开篇就抛出耐人寻味的问题:“你能数到多少?”,以此引出对于“大数”的讨论。其中不乏幽默风趣的语言和诙谐的故事,例如传说中印度宰相西萨·班·达依尔希望舍罕王在国际象棋64格棋盘上赏赐自己麦子,步骤为在第一格赏一粒,第二格赏两粒,第三格赏四粒,以此类推。结果显而易见,国王需要兑现全世界在2000年内所生产的所有小麦,因此欠了宰相一大笔债。此外,除了像数麦子以外这样有限大的数字,我们是否可以比较两个无穷大的数字呢?例如,所有整数和所有偶数哪个更大呢?作者将两组无穷大数列中的各个数一一配对,结果发现我们脱口而出的“整数更大”,却在无穷大的世界里行不通,因为“部分可能等于全部”。伽莫夫巧妙地将以往难以定义的数字和复杂陈旧的数学公式简单和生活化,用科学而朴素的语言陈述内涵,又用生动而幽默的案例印证科学的真实性。即使读者是不擅长数学的“门外汉”,也能体会到柳暗花明的感受。这便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也是本书的独特内涵。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直是科学家们热议的话题,可对于从未涉足该领域的读者们来说,它是深奥的理论。《从一到无穷大》的魅力在于,它擅长抓住读者的眼球,将复杂的原理简单化,用生活解释科学。例如第二部分,作者希望普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便从空间上两点距离的三维定义引申到四维时空当中,而时空当中的两点距离如何理解呢?作者恰到好处地以日常生活中两个发生时间相隔15分钟的“事件”为例,逐步推导四维距离的计算方式。行文中,作者由小及大,由简到繁,引导读者们由浅入深地认识科学中的各类学科。这样的行文设计不禁让人感叹:我们的生活中,原来到处可以用到相对论的基本原则。

好的科普读物莫过于用最朴实的语言解释最深奥原理,但经典科普读物就如同《从一到无穷大》一样。书中到处都是作者本人绘制的插图,每每读到过程复杂的实验、高深莫测的原理等“千钧一发”之际,这些插图总能及时解决读者们的“燃眉之急”,将扁平化的文字概念具象化。例如,当作者分析迈克尔孙实验的过程及原理时,图1便能更加直观清晰地告诉读者如何利用零点法来比较光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的速度差。除此之外,书中有很多需要读者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的部分,因此作者在通俗易懂的语言基础上添加了幽默的伏笔。对于那些读者或许已经了解的概念,作者总能另辟蹊径,带来全新的视角;对于那些不熟悉的原理,作者也能将其与你了解的事物建立有效的联系。例如,通过直观地阅读图2,不难看出在拍摄晶格分子照片的曝光过程中,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速率和物质状态会影响拍摄质量的高低。

回过头谈一谈我在文章开头提出的那两个疑问。首先,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我个人认为,以此为题的表层意义是因为本书的四个部分涵盖了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统计学、天文学等,每个学科之间所探究的内容都体现了无穷大的内涵。例如,恒星的数量和宇宙的大小,光速或超光速运动是宇宙中一切运动的上限,事件发生最大概率也并不等于一定会发生,用大量实验才能检验对象数目较多的概率论,等等。此外,各个学科或标题之间并非独立存在,因为科学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知识的传递也不是碎片化的陈述,过程中需要建立联系,其中包括知识体系间的联系,以及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从深层意义来讲,作者以此为题,更多的是想表达“从一到无穷大”的内涵,这就引申到第二个问题——研究“从一到无穷大”的意义是什么?我认为其一,我们已经了解的科学是有限的,但未曾涉猎的领域是无限的。“一”或许代表着作者在书中介绍的科学知识,是科学家们探究的已知世界,但科学是无止境的存在,我们目前了解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因此,作者希望通过这样的定义来表达人类的渺小与科学的宏大。其二,从一到无穷大亦是作者对未来科学研究的期许,希望激发读者们对于科学研究的兴趣,用自己的方式深挖“一”与“无穷大”的内涵,在认识科学大千世界的同时发挥潜能,改造世界。

总而言之,《从一到无穷大》这本书,传达着一种科学精神、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一种独特的视角和无穷大的内涵,值得所有人翻看、钻研与品味。

《从一到无穷大》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科普经典名著之一,20世纪70年代末由科学出版社引进出版后,曾在国内引起很大的反响,直接影响了众多的科普工作者。本书根据原书最新版进行了修订,书中以生动的语言介绍了20世纪以来科学中的一些重大进展。先漫谈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然后用一些有趣的比喻,阐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四维时空结构,并讨论了人类在认识微观世界(如基本粒子、基因)和宏观世界(如太阳系、星系等)方面的成就。

第3篇: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500字

第一次看到《从一到无穷大》这个书名,就敬而远之,觉得这是一本高深且枯燥的学术著作。而一个偶然的机会,公司让我们自己选择读物,恰巧提供的书目里就有这本书,既然再次相遇,那就是它了。拿到手翻开书页,在可笑的贵族故事吸引下,我津津有味地读了下去,尽管很多内容并没有读懂,但书中无处不在的思考依然让我感到震撼,引发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从一到无穷大》是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乔治·伽莫夫的代表科普作品,这部优秀的科普著作中,乔治·伽莫夫不仅以通俗的语言、浅显有趣的例子准确清晰地讲述了科学真理以及真理之间的联系,更在轻松乐观的语调中从入门的“一”开始,引领着人向纵深的“无穷大”去努力。其中“大数”这一部分最让我着迷,作者在一串真实的故事中,不断追问、思考、并进而阐释“数有多大”、“无穷大是什么”、“无穷大的数能比较大小吗”,让人豁然开朗,原来这些都不是可笑的问题,原来这些问题可以这样来分析和解决。

这也让我想起了自己,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也是应该以快乐而坚持的态度,从最基础的小事做起,面对问题从不同角度着手,不能安于现状止步不前,要勇于追问与思考,敢于打破常规,在更大的空间去尝试,我们也会有自己的“无穷大”潜能!(唐流)

推荐信息

  • 《隐秘的角落》读后感(共1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7:32:44

    朝阳东升,阳光穿透云层,将枯枝照亮,同时留下了影子,黑影落在地面上,斑驳而又诡秘。——题记前段时间,由紫金陈小说《坏小孩》改编的网剧《隐秘的角落》风靡全网,其中反派张东升有句令人闻之色变的台词——“你看我还有机会吗?”据说编剧认为小说结局过于黑暗,无益于主角朱朝阳同龄孩子的心理健康,就将张东升最后的

  • 《木偶的森林》读后感(共9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7:38:14

    我读过许多长篇童话,如《住在雨街的猫》《恐龙的宝藏》和《鼹鼠的月亮河》等,但使我印象最深的还属《木偶的森林》。《木偶的森林》讲的是主人公罗里与阿灿姑娘的故事,其内容是这样的:罗里曾经是住在大森林中的一棵枝繁叶茂的橡树,他跟一只会魔法的黑色白头翁学会了说话和一点点的魔法。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个一直梦想成

  • 有关《小说》的读后感800字大全(1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7:38:44

    欧亨利是可以和莫泊桑,契科夫媲美的优秀短篇小书家,他与莫泊桑的简洁语言风格相同,与莫泊桑一样描写的对象都是各行各业的穷苦人,但他描写的人物,大都有着丰富的情感和积极的态度,他的小说给读者讲述了一个个生动,深刻的故事,让读者在享受小说带来的愉悦之情的同时,引发对世事的认识。《麦琪的礼物》中贫穷的夫妇,

  • 关于《凡卡》的读后感6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7:43:14

    今天,我再次阅读了《凡卡》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个九岁的孩子被爷爷送到城里当学徒,在那没有人喜欢他,他要挨饿,挨打,挨冻。他写信想让爷爷带他回去,可是信上没写清楚收信人地址,信怎能寄出去呢?从中,我看出凡卡的童年是多么悲惨,同时也感受到了俄国沙皇统治制度的黑暗和当时社会的罪恶。早晨吃一点面包,

  • 关于《论语》的读后感大全(19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7:45:44

    《论语》中孔夫子的形象,就是这样1种审美理想的化身。在孔夫子这个形象身上,凝聚着他内心传导出来的饱和力量。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1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强大。这是1种力量,我们如果学会了提取锻造这种力量,我们就能够获得孔夫子那样的心胸。我们看到孔夫子的态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内心却10分庄严。因为其

  • 关于根鸟读后感的范文大全赏析(精选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7:49:14

    《根鸟》是曹文轩纯美小说中的一本。《根鸟》中回味无穷的文字,跌宕起伏的情节,让我深深地喜欢上了它。《根鸟》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叫根鸟的少年。有一次,根鸟做了一个梦,梦到一个叫紫烟的女孩到悬崖上采花,掉进了一个充满百合花的大峡谷。为救梦中的这个女孩,根鸟出发了,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茺漠、草原、大山、村落…

  • 关于《火烧圆明园》的读后感大全(精选12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7:45:44

    【第1篇】历史是令人回味的,阅读历史可以让我们了解过去,体味未来。记得有好多次,我好奇地想象着过去的故事。今天,我看了电影《火烧圆明园》。电影讲了英、法联军攻打中国,无数的战士战死沙场。有些战士虽然受了重伤,但还坚持着,可最后还是被英国人用炮炸死了。城门失守,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抢了很多国宝,放了一

  • 《名人传》读后感3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7:56:14

    当我阅读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后,深有感触。罗曼·罗兰是法国二十世纪的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很受读者青睐。《名人传》写的是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三位伟大人物的故事,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贝多芬的故事,他历经各种磨难都没有向命运屈服,告诉我们:唯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努力的奋斗,才能获得成功。贝

  • 《丑小鸭》读后感大全【20篇赏析】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7:55:44

    小时候,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读完了《丑小鸭》。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丑小鸭刚出壳就被同伴们嘲笑、讥讽。后来无奈之下离开了池塘。他四处流浪,经历暴风、暴雪,终于顽强地生存了下来。是什么力量支撑它活到现在?又是什么力量让他不怕别人的讥讽,勇敢的生存?没错,是信心。有了信心就有了希望;有了信心就能走向成功的道路

  • 《名著》读后感700字大全(1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7:56:14

    《围城》,一部家喻户晓的批判讽刺小说,是钱钟书所作的为数不多的长篇小说之一,更是被誉为“新儒林外史”。不得不说,这部如此高评价的小说承载了多方面的社会批判和文化讽刺,它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更是达到了我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巅峰。故事的主人公,方鸿渐,原本以为他是个才华横溢的知识青年,能在文学界有一定的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