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人生的枷锁》读后感(共6篇)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共6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2 07:22:36

第1篇:人生的枷锁读后感1000字

成长里自然生长出来的枷锁,就像藤蔓一样包裹住心,枝繁叶茂根深蒂固,太多人终其一生甚至得不到与那些枷锁谈谈的机会,更何谈去打开枷锁。那些枷锁里包含了太多,不肯放弃的骄傲,自以为是的纯粹,桀骜的爱,不被理解的自由,还有深到望不见尽头的孤独。打不开锁的成长和生活,就像带着伤口前行,并不是不能走,只是比常人要慢,每一步都是煎熬,撑不住一个放松,崩溃和死亡就接踵而来。

《人生的枷锁》主人公自幼父母双亡,不幸又先天残疾,在冷漠而陌生的环境中度过了童年,性格因此孤僻而敏感。在寄宿学校度过的岁月让他饱受了学校不合理制度的摧残,而当他走入社会后,又在爱情上经历了伤痛。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他每跨一步,都要付出艰辛的挣扎,但思想和个性都独立不羁的主人公,一直努力挣脱宗教和小市民意识的精神桎梏,力图在纷扰的生活漩流中,寻求人生的真谛。

主人公的人生经历证实了人生不是自我欲望实现的结果,而是他们天性与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这样一来,主人公的人生结论也就充斥着时代、种族、环境决定论的自然主义色彩,也浸润着叔本华式的宿命悲观主义色彩。

书里冲破人生枷锁的过程,就是打破那些相信——更美好的那个世界就是此时此刻,努力并不一定有什么结果,而结果则是更无意义的事,自由从未存在,爱情总需面对妥协……本来就没意义的这不完美世界,不相信的话,会比较容易幸福。

还是要活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里,活在当下,无为,不浮夸。就算无意义,也要努力地活下去。吃茶,读书,赏花,长谈。一睡仿佛百年过去,回头看看也曾有真真切切地快乐过。逝者们永远十七,他们固守着无解的锁孔沉沉睡去,等着很多年以后,他们的同辈人用更长的时间行完他们走过的路才意识到终点通向绝望和虚无——那些热络终究会过去,沉实也好轻快也罢,唯有冷是永恒的,也只有永恒才是真的冷。

幸福只能来源于自己的内心,如果迷失在别人的表象中,如果活出了别人眼中幸福的样子,活成了一个幸福的模版,随波逐流,只会离幸福越来越远。对于自己仅有一次的生命,也是一种莫大的悲哀!依然活着,依然可以体验到属于自己的痛苦与快乐,这本身就是弥足珍贵的。遵循内心,走进生活,去希望去憧憬去追逐去体验去哭去笑,用心去感受这点点滴滴,生活终不舍遗弃你,生活是不会放弃一个真正活着的人的。既然生命本没有意义,那么活出独一无二的自己,便活出了属于自己的意义。成长本就是一个抽丝剥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人随波逐流,有人不可避免的沉沦,有人则找到了生活的真谛!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人生的枷锁,总是会一个接着一个。

而生活的意义,就是不断地挣脱枷锁,这就是生活本身。

第2篇:《人生的枷锁》读后感600字

《人生的枷锁》是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自传题小说,这本书基本上写的是毛姆30岁之前的故事。

毛姆在《人生的枷锁》中并没有明确给出枷锁的定义。他通过主人公菲利普的经历和菲利普遇见的每一个人,全方位引导我们去思考"人生的枷锁"到底是什么。

我们可以说,让毛姆被重重枷锁束缚的,是那个特出的时代。推而广之,我们每个人都会落下时代的烙印,尤其是我们遇到今天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时代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各种新思想不断涌现。思想保守固执,头脑不开放,内心不容纳就会被时代淘汰。紧跟时代发展就要头脑开放,学习新知识,容纳新观念,接受新事物,这是历史的必然。其实人的最本质的进步莫过于思想观念的进步,最大的解放莫过于思想观念的解放,最彻底的革命莫过于思想观念的革命。我们常常被一些条条框框给框住了,它阻碍了我们前行的脚步。

科学证明,生理成熟三十年,心智成熟无止境,人类的潜能是无限的。人人进化,人类进化,这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是赋予人类的特殊意义,也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人未定型,并将继续发展。

小说也谈到了人生毫无意义,这只是一种感叹而已。人本身生存就有他的特殊意义。存在即合理,合理就有意义。人生的意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释。价值观不同,人生的意义也不相同,人生的意义是人类自己赋予的。人类要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类思考、创造、生产的方式,因此人生的意义应该是创造价值,这才是正确的人生观。好吃懒做,不思进取,厌恶劳动,贪图享受,损人利己,那只能走向灭亡。(王小造)

第3篇:《人生的枷锁》读后感1000字

目前为止,今年对我触动最大的一本书是毛姆的《人生的枷锁》。

初读此书是在疫情期间,当时面临从校园走入社会的抉择,加上疫情的影响,感觉自己想要很多却又好像不知道想要什么,是这本书抚平了我的焦虑。

《人生的枷锁》详细地刨析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各种形式的枷锁。主人公菲利普自幼父母双亡,又先天残疾,寄养在冷漠而陌生的大伯家,性格由此孤僻而敏感。他在学校受人嘲弄,学习会计可是却没有兴趣,与环境格格不入,转而去巴黎学习自己很有兴趣的绘画却苦于没有天赋。改道去上医学院,又被迫因为经济上的拮据而停学,只好费尽力气通过寻找低级的工作来填报肚子。在爱情上也痛苦不堪,一次次被伤害……

在菲利普坎坷的人生道路上,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艰辛的挣扎,他的前半生是背负着各种枷锁成长起来的,他也一直在尝试窥探并理解人性。后来在经历了理想破灭、穷困潦倒,面对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完结时,得出了“人们一生中所作的努力同其最后结局显得多么不相称”的结论,也终于悟出了:人生毫无意义。

在此基础上,他突然感受到了自由,他迸发出对妻子、家庭和爱情的强烈渴望,他对这一切的渴求胜过世界上任何别的东西,为此他放弃了之前为自己精心筹划的一切。他认为自己的一生一直信奉着别人口头上或书本上向他灌输的理想,而从来不是出自内心的愿望。他的一生总是被认为他应该做什么而不是他内心真想做什么所左右。

作者毛姆对于人性最深处最隐秘的观察一步步令我震撼,在他的笔下,每个人都被赤裸裸地展现。跟着主人公菲利普一步步挣脱包括家庭、宗教、情欲、金钱、职业和寻求人生的意义等诸多方面枷锁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探索自己理解自己寻求自己。

现在的我已步入工作,和大多数的毕业生一样,一边困惑着一边摸索着。时而觉得自己是废物时而又觉得是天选之子。有时候欣喜自己终于挣脱了某个桎梏自己的东西,可是转眼却又在一个新的枷锁之中。每当我面临困境之时,便会重新回过头去审视菲利普,怀疑他的怀疑,思考他的思考。

早上赶着上班,在快到地铁口的时候,迎面走来一个看着约摸40多岁的男子,他缩着头从右边拍了拍走在他前面的年纪相仿的男子的右肩,拍完后一边咧着嘴偷笑一边迅速躲到了左边,等前面的男子向右转身找人的时候,后边的男子一边吃着煎饼果子一边仰着头哈哈大笑。我突然停下来,站在那里,很唐突地直视着他们笑出了声。

这是我上学时期才会玩的游戏,那时候的我很少会去思考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也没有刻意想要去挣脱什么,但是却能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每一天,好多琐碎依旧能被很深刻地回忆起来。

在一路走来的今天,我们是在追寻什么?又是在被什么所束缚?

无论如何,在奔赴未来的路上,也希望自己能一直保持不断自我刨析自我否定的勇气,能如菲利普一般敢于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敢于作出选择,在消除人生可能性的同时,也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张变勤)

第4篇:人生的枷锁读后感

《人生的枷锁》是毛姆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明显的自传色彩。小说主人公菲利普-凯里自幼父母双亡,不幸又先天残疾,童年时代在既陌生又压抑的环境中度过,性格因此孤僻而敏感。当他步入社会之后,又经受了理想的破灭之苦和爱情的伤痛。

在备受煎熬的人生道路上,他每跨一步,都要付出艰辛的挣扎,他不知道,一个人一生必须艰苦跋涉,越过一大片贫瘠的土地、地势险峻的原野,方能跨入现实的门槛。说青春是幸福的,这只是一种幻想,是已经失去了青春的人们的一种幻想。

在整本书里,凯里都在挣脱人生这个枷锁,无论是最开始离开伦敦皇家公学院,还是放弃练习生去巴黎学画,以及书的结局里放弃那个到处行医旅游的梦想,娶莎莉并且到小渔村做医生,他一直在改变,一直在所谓的挣脱,却发现生活本身就是枷锁。

在每一次痛苦中顿悟出人生意义,都被后来的经历推翻;每一次狠下决心的挣脱和逃离,也多少带着作茧自缚的意味。认识自己的过程将永无终止,他只能不断地反省和探索,却永远无法抵达那个“最终定论”。在小说的结尾,凯里终于是找到了属于自己内心的自由...但那仿佛也只是毛姆为了篇幅收住而采取的权宜之计。比起《月亮与六便士》和《刀锋》,《人生的枷锁》把那一点残存的理想主义温情都剥掉了。毛姆用清醒冰冷的笔触描绘了所有人的平庸一生。我们每个人都是从一个枷锁跳到另一个枷锁,在不断的前进中,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平凡,找到了生命中的停留之地,同时我们也明白了生活的毫无意义,活着也只是活着。“他想获得的东西,生活就是不给。”这大概就是我们每个人了。

第5篇:读《人生的枷锁》有感2000字

《人生的枷锁》是英国现代著名作家毛姆的作品,小说着重描写菲利普如何挣脱宗教和市民习俗这两条禁锢人类精神的锁链,力图在混沌、纷扰的生活中寻找人生的意义。

主人公菲利普自幼父母双亡,天生跛脚,由伯父收养。伯父是当地有名的牧师,也非常疼爱菲利普,因此菲利普在浸透着崇教气息的环境中长大,很早就切身体会到了崇教的虚伪。他热爱生活,喜欢思考,并以读书作为毕生最大的嗜好。他上学时因为跛脚被嘲笑,而后把自己孤立起来,长大后坚决放弃崇教,一心寻找一套人生哲学体系。他本着一颗思考和探索的心先后从事会计和绘画,最后选择从医,在这同时,他的爱情也先后经历磨难,最后找到让自己内心安顿和幸福的人。

菲利普身上最珍贵的东西是他的自省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这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这种精神来源于他的天生残疾。因为身体的缺陷,让他经历痛苦,而人只有经历痛苦才能意识到自我的存在。身体的缺陷和限制,天然地为他抵御了一些外在诱惑,增加了他对人生精神问题的思考能力,即自省精神。也因为残疾对他生命的限制,使他想要去拥有更美的生命,去看更广阔的世界,这便是他对生活的热爱。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种精神来源于他对书籍的热爱。菲利普养成了世上给人以最大乐趣的习惯--博览群书的习惯。从书中,他看到不同的人和事,他不断剖析书中的世界,同时也在不断剖析自己和自己所处的世界,这便使他具有自省精神。在书中他给自己找到了一个逃避人生忧患苦难的庇护所,给他心灵的慰藉,从而使他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因为有这种自省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才能使菲利普不断从经历的事情中汲取教训,不断自剖自新,并始终前行,坚持探索,渴望脱去人生的枷锁来获得真正的自由,故这种自省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是挣脱人生枷锁的基础。

而人生的枷锁究竟是什么?又要如何去挣脱它获得真正的自由?

“人生的枷锁”主要是指宗教和小市民习俗这两条禁锢人类精神的锁链。而人只有挣脱精神的枷锁,才能获得心灵上的真正的自由,才能找到人生的真谛。

关于宗教,菲利普坚决反抗基督教,他致力于建立一套真正有用的哲学体系。他决定要独立思考问题,不受任何偏见的支配,他把关于德行和邪恶的陈腐观念,善与恶的现存法则,统统从脑子里清除出去,一心为自己寻找另一套生活法则。在这个探寻的过程中,他认为有三个问题要了解:一个人同他借以存身的世界关系如何,一个人同生活在他周围的人的关系如何;一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如何。

关于小市民习俗,他努力摆脱生理的残疾,艺术天赋的缺失,经济的不够独立,情欲的纠结对自己的束缚。他直面生活,从德国的小职员到巴黎的艺术家,再到一名医生,他在不断了解自己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也是在了解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中属于自己的世界,找寻一片最大的人生空地,去挣脱枷锁,去往心灵的自由。

综上所述,人生的枷锁就是生理的残疾,艺术天赋的缺失,经济上的不够独立,情欲的纠结和宗教的束缚……上帝在赋予人类自由的同时,又给我们套上了无形的枷锁,人类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了感情,最大的困扰也是拥有了感情,爱、恨、情、仇无疑都是人生的枷锁。

菲利普一直在追寻人生的真谛,渴望去除枷锁来得到真正的自由。可是真正的自由又是怎样的呢?是子然一身不必为任何人负责担当,做任何想做的?在菲利普看来,不是的,他最后放弃象征着自由的西班牙旅行计划而选择了婚姻。因此,或许人生的枷锁根本不可能完全去除,生命不能承受如此之轻,它要有该承受的重量。

既然人生的枷锁不可能完全挣脱,那我们该去追寻什么?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我们该去追寻什么?是那样一套人生哲学或生活法则吗?不是的,生活不是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比如牛奶打翻了,因为宇宙间一切力量都一心想要把它打翻,我们无力抵抗。于是那样一套人生哲学在紧要关并没有什么作用,他像是一台被环境和个性驱动的机器,为了奔波而奔波。

我们该去追寻生命的真谛。生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菲利普提出“人生的意义就是毫无意义”世间万物,难逃一死,一切皆空,假如生活是毫无意义的,世间就无残酷可言,我们所做的或尚未做的都无关紧要。失败不必介怀,成功也等于零。而当人真正参悟到这个层面的人生无意义的时候,他便挣脱了大部分枷锁,于是他的人生便又有点意义了。正如书中所说的“波斯地毯”的奥秘,织工精心编织图案时并不出于某种目的,只是想满足其美感的快乐罢了。人生也不过是一种图案而已,从自己的生活,行为、情感和思想的五花八门的事件中织出漂亮的图案,人生中的快乐和痛苦一样微不足道,被编织进这图案里。于是生活本身就是最美的图案。

我们从小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希望自己在生活中有所获得,能赋予生活更精彩的内容,我们总以为这样,叫做有意义的人生。可悖论的就是,这些,恰恰是我们自己装上的枷锁。就像菲莉普去巴黎学习绘画,艺术家本身是没有意义的,而学画的意义在于,他不知不觉中培养了美感,他比以前更能领悟美,创造美。因此,对我们来说,我们的目标,我们的成绩,这些都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它们的意义在于,这些东西可以做为路杖让我们对生命的本真有所感悟,在如同在大海的生活中激起感情的涟漪。(雷熙)

第6篇:人生的枷锁读书笔记600字

《人生的枷锁》是英国著名文学家毛姆的作品,文中以“枷锁”来比喻二十世纪中的种种社会的黑暗。

故事讲述一个刚出生就失去双亲的小男孩菲利普,他被寄养在伯父家里,所幸伯母待他十分的温柔。

菲利普上学以后,经常因为一只畸形的脚而被嘲笑。他一心一意祈求上帝治好他的脚。

长大后,菲利普前往巴黎学画画,走上了艺术的道路。

辗转多次后,他被米尔德里德骗得身无分文。

他又转行学医,他努力考医学证,他努力生活。

后来他取得了伯父的一笔遗产,也找到了真正相爱着的萨丽。

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米尔德里德这个人,他花言巧语讨好菲利普,他要走了菲利普所有的钱。

身无分文的菲利普戴上了“金钱”的枷锁。

米丽最后厚颜无耻地与菲利普的同学格里菲斯私奔了,这也是菲利普爱情的“枷锁”.

我也十分厌恶米丽,她一次次伤了菲利普的心。每当读到菲利普为她而愤怒、失望时。我也会在心里替菲利普感到不值。

但米丽消失在菲利普的生活中时,我也松了一口气。

菲利普这一生遇到了许许多多爱情、金钱、宗教、家庭的枷锁。

他努力的地打破了这些枷锁,寻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这篇文章很长,十分耐人寻味。虽然故事有一些悲观的情绪。但是主人公还是阳光积极的,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加有了动力。

毛姆告诉我们要追求“真善美”,这是毛姆最好的作品。他让我更好的了解了国外的真实世界。

乔治.奥威尔说:“回首现代作家,毛姆给了我最为深刻的影响.”我也认为是这样,他洞悉人性,故事十分贴近生活。

愿每一位读完这本书的人,都能努力去寻找生命中的一缕光,打破枷锁。像主人公菲利普的故事一样,最终苦尽甘来。

推荐信息

  • 《于丹趣品人生的》读后感大全赏析(精选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2:18:13

    我喜欢读书。读书于我有时是三日不离手,亦或是十日不翻书,所以只能说是“喜欢”,不敢说“志趣”。自识文化积淀不深,十几年来常不知读些什么书好,索性从名著和获奖作品读起。近日得好友推荐,读了《于丹趣品人生》一书,书中美文美图带我纵情山水、静品清茗、欢饮美酒、聆听琴音。让我走进中国人传统生活方式和闲情雅致

  • 《守株待兔》读后感(共9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2:27:43

    今天读了一本寓言故事叫《守株待兔》。主要内容是,有个农民,他有一天在地里干活,一个兔子撞在树干上,他想以后可能每天都会有,他就每天等到了最后,饿死了。这个内容告诉我们,不努力的人是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的。比如一些成绩中等的,其实他们都很聪明,为什么上不了90分?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拼尽全力的努力,所以他们

  • 关于《水孩子》的读后感大全(精选15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2:25:13

    《水孩子》读后感400字 这是一本有好的书,我早就想阅读了,一直没有时间,借此机会细读了一遍,给我带来了很多感悟。 我读了一本名叫《水孩子》的书。本文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汤姆的孩子。 他是一个扫烟囱的孩子,平时不爱干净,也不讲卫生,还满嘴的脏话,不过他却非常善良。有一天,他被别人当成小偷,于是就逃跑

  • 《茶花女》读后感大全赏析(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2:29:43

    《茶花女》是法国作家小仲马写的一部著作,而我最近就读了这本书。刚开始,我是怀着一种好奇心和一种尝试的心态才买了这本书。我很想了解那些的作家用心写出来的书会是什么样子的,但名著给我的印象都是枯燥乏味的。自从我看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对名著的看法。一看这本书,我就被书中的主人公深深的吸引了。这本书是以女

  • 《五猖会》读后感600字大全(19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2:33:13

    《五猖会》是鲁迅儿时回忆去东关看五猖会的一件罕逢的盛事。因为东关离县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前夜预定好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陆续搬下去了。儿时的鲁迅笑着跳着,催他们搬得快些。忽然,工人脸色变得很谨肃了,小鲁迅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他身后。父亲叫他把书拿来,他忐忑着,拿着

  • 关于读后感800字的优秀范文大全(精选20篇合集)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2:33:43

    如果一个人遇到困难,无论如何都不能被困难吓倒,要勇敢的面对困难,战胜困难。这是我从小说《鲁滨逊漂流记》里体会到的。《鲁滨逊漂流记》讲的是:在一次航海中,鲁滨逊所乘的船在一个荒岛附近触礁,船上的水手和乘客全被淹死了,只有鲁滨逊一个人幸运地活了下来。海浪把他卷上了沙滩。在克服了最初的悲观与绝望之后,他凭

  • 有关四大名著读后感的优秀范文大全赏析(20篇集锦)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2:36:13

    读懂一部小说,一定要理解书中人物所处的背景。但理解并不是那么简单,我们其实很难对不属于我们的时代有正确的认识。尤其当我们的生活经验与书中世界截然不同的时候,就更难找到门路。所以读者往往会想当然耳,用自己的价值判断去品评书中的人物。而这无异于是“用本朝的剑,斩前朝的官”,实在滑稽无理。阅读,不仅要把脚

  • 《海底总动员》读后感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2:40:43

    《海底总动员》的主角是一对可爱的小丑鱼父子。父亲玛林和儿子尼莫一直在澳洲外海大堡礁中过着安定而幸福的平静生活。鱼爸爸玛林一直谨小慎微,也正因为这一点,儿子尼莫常常与玛林发生争执,直到有一天,一直向往到海洋中冒险的尼莫,游出了他们所居住的珊瑚礁。正当尼莫想要舒展一下小尾巴的时候,一艘渔船毫不留情地将尼

  • 关于巴黎圣母院读后感的范文大全赏析(精选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2:41:13

    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读完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我从中找到了谜底。爱斯梅拉达美吗?当然美。她能歌善舞,魅力四射,可恶怡人;然而令她真正登上美的殿堂则是因为她心肠仁慈、对恋情的矢志不渝。沙多倍尔美吗?他俊秀洒脱、风骚倜傥、伶牙俐齿;然而他真才实学、摆弄情感,是一个地隧道道的纨绔子弟,你能说他美吗?敲钟人

  • 有关红岩读后感的范文大全(20篇赏析)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2:46:43

    当我郑重地翻过这本书的最后一面时,脑海里不断涌现出江姐,徐云峰,成岗等优秀革命人物的形象。江姐在被敌人审讯时,敌人拿竹签钉入江姐的十指,钻心的疼痛下,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这句话已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中。那敌人的奸诈狡猾,共产党的坚定不移,让我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