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关于《余华》的读后感大全(精选4篇)

关于《余华》的读后感大全(精选4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1 21:38:45

余华小说《活着》读后感2500字

你在人生境界的第几层余华小说《活着》读后感2500字

《活着》是我近年来十分喜爱的一部小说。当读完这本书,合上书页的时候,那些让人或心酸或温暖的细节仍然萦绕在脑海中:年少的有庆献血救人,却被抽干血,当场死亡;富贵亲手埋葬了有庆,瞒着家珍天天到有庆坟上痛哭;二喜被两排水泥板夹死的时刻,还大喊儿子苦根的名字;最后,只剩下年老的福贵伴着一匹老牛,在田野里孤单地耕种等等,都让我忍不住泪流满面。

《活着》讲述了富贵大半生的经历。年轻时,地主少爷富贵嗜赌如命,最终赌光家业,沦为佃户。父亲被他活活气死,母亲在穷困中身染重病。富贵进城为母亲抓药,在路上被国民党抓壮丁送上战场。枪林弹雨中,富贵侥幸逃生,后来又几番波折回到家中,母亲早已去世,女儿凤霞因为生病成了哑巴。全国解放后,富贵和妻子家珍含辛茹苦抚养一双儿女,但噩运仍然如影随行。为抢救县长的老婆,医生丧尽天良地抽干有庆的血,导致有庆当场死亡。凤霞嫁给忠厚勤劳的二喜,夫妻恩爱,凤霞在怀孕生产时大出血死亡。家珍身患软骨病,长年卧床,在凤霞死后,她伤心过度,过了不到三个月也去世了。二喜在工地被两排水泥板夹死,身体被挤扁,连一根完整的骨头都找不到。七岁的外孙苦根与富贵相依为命,苦根由于过于饥饿,吃了太多豆子被撑死。最终,只剩下年老的富贵,孤独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据说,在创作《活着》之初,余华打算采用第三人称的写作方式,却总感觉写不下去。直到有一天,他突发灵感,尝试采用第一人称,以富贵自已的口吻来叙述,终于思路大开,顺利完成《活着》。叙述方式的转变在《活着》中无疑是成功的,同时也是这部小说的特色所在。阅读《活着》,仿佛亲耳聆听富贵老人讲述自已的故事,原本悲惨的经历,通过富贵老人的感受,所传达给我们的,是满满的善意与温情。正如余华所说:“在旁人眼中,富贵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可是对于富贵自己,我觉得他更多的是感受到了幸福。”

评论界把余华迄今为止的创作以时间为界分为“80年代”和“90年代以后”两个阶段。“80年代”的作品暴力而血腥,“90年代以后”的作品则温情和回归生活的真实。《活着》是余华“90年代以后”阶段的代表作。在《活着》中,余华早期作品中对生活怀疑、绝望的处世态度已消解,呈现的是热情与希望的乐观情绪。

《活着》的语言生动而富有抒情意味,家珍在富贵被抓壮丁回家后对他说:“我也不想什么福分,只求每年都能给你做一双新鞋。”;有庆因不愿姐姐凤霞被送人而拒绝上学:“他干脆一转身,脚使劲往地上蹬着走进了里屋,进了屋后喊:‘你打死我,我也不上学”……诸如此类。相比于语言的诗意,《活着》的情节并不寡淡。事实上,《活着》是将一个历史阶段里中国社会的各种问题夸张地浓缩到一个家庭中。难能可贵的是,虽然《活着》把人物放在土改、大跃进、文革等特定的社会背景中,小说的立意却并不是渲染社会问题本身,而是着力于表现人性中善的闪光点在灾难面前所闪耀的光芒,这些人性中的闪光点在苦难的衬托下显得尤为珍贵。正如余华在《活着》前言中所说:“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

当读完整部小说,合上书本的时候,看到封面上小说的题目“活着”二字,我不由地思索:在失去所有之后,富贵仍然坚强而乐观地活着,究竟是什么在支撑着他?我试图从人生的境界这一角度来寻找答案。

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的意义各不相同,人生的境界也就各不相同,由低级到高级,可以划分为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富贵的一生也正经历了这四个层次。年轻时的富贵虽然本性不坏,却放纵欲望,吃喝嫖赌样样俱全,此时的他尚处于自然境界。功利境界在富贵身上体现的不明显,或许因为他生性淡薄,也或许因为自幼富足,缺少争名夺利的动力,总之,他极少为功利目的采取行动。唯一的一次是在家业败光后,他打算进城开个小铺子,母亲以“你爹的坟还在这里”为由拒绝,他也就此打消念头,安心作起佃户。

再往上是道德境界。富贵和他家人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这个阶段。春生曾是富贵同一战壕的兄弟,解放后当上县长。正是为了救他老婆,有庆被医生抽血致死。得知有庆的死讯,春生多次上门致歉,都被家珍拒绝,家珍也不许富贵收春生的钱,她向富贵怒喊:“你儿子就值两百块?”但是,当春生在文革中遭受残酷迫害,产生轻生念头时,富贵和家珍却不怕连累,收留他,鼓励他勇敢活下去。家珍终于开口和春生说话:“春生,你要活着。”……“你还欠我们一条命,你就拿自已的命来还吧。”富贵给春生送行时,一再嘱咐他:“春生,你要答应我活着”。春生虽然点头答应,最终还是忍受不了折磨,上吊死了。家珍知道后十分难受,说:“其实有庆的死不能怪春生。”富贵一家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却因为善良的天性,默默做着对社会有益的事,他们是真正有道德的人。

在冯友兰看来,天地境界是最高的境界。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的差别是尽人伦人职与尽天伦天职的差别,也是道德与超道德的差别,即于社会中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与于宇宙中做一个参天地赞化育的宇宙分子的差别。或者说,道德境界中的人,是以人性的自觉行人道;而天地境界中的人,是以天理的自觉行天道;这样,天地境界的人便有了更广大的胸怀与更高尚的气节,他就与宇宙同一,达到了作为人的最高成就。

据说,有一次冯友兰与另一位大哲学家金岳霖偶遇,金岳霖开玩笑地问他,“芝生,到什么境界了?”冯友兰回答说:“到了天地境界了。”于是两位教授大笑,擦身而过。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好段及感悟赏析

富贵是个只读过几年私塾,贫穷又苍老的农民,从学识、地位上自然无法与冯友兰相提并论。但是,富贵在历经坎坷,失去所有亲人,也失去所有的甜蜜与牵挂之后,没有厌世、沉沦,而是快乐地生活着。当年老的富贵在田野里快乐地耕种时,他已经达到了天地境界,因为人的境界与学历、文凭无关,与阅历、悟性、胸怀有关。

在《活着》最后,余华写到:“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老人唱到: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富贵唱的,也是他一生的写照。天地境界不同于宗教信仰,宗教是摒弃爱与热情后归于平静,而天地境界则仍然怀着真炽的爱,这是两者本质的区别。因为有爱,所以勇于担当,坦然承受,也因此能够承受生离与死别之痛,并自觉的把爱放大到天地、宇宙间,实现“对一切事物理解后的超然,对善与恶的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世界。”

我们曾如此渴望生命的精彩,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绚烂的风景,正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渴望别人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余华《第七天》读后感300字

余华《第七天》读后感

今天看了余华的第七天,不免感觉生活的不易,生命的无常。在余华的眼中活着的世界里充满不幸,而死亡的世界里却是美好。

生的时候,李青离开杨飞,为了功名利禄;死的时候,李青追随杨飞而来,经历两个男人后的李青发现心中最爱的依然是杨飞,杨飞才是真的爱他。活着的时候只能看到现实,死了才发现真实。

生的时候,刘梅和伍超争争吵吵,刘梅因为伍超送她的生日礼物是一部山寨苹果手机而跳楼。伍超后悔欺骗了刘梅,卖肾为刘梅买墓地,结果感染死亡。

一切生时追求的在死后似乎都不重要,只要两个人在一起,只要两个人一起在另一个世界遇见。

不知为什么,边读边流着泪读完余华的这本书,它给予我们一种力量,不惧怕死亡。它启示你珍惜活着的生命,无论富贵贫贱。它告诉你命运无常,所有的遇见都是缘分,都是冥冥的注定。你无法预见每一份遇见的凶吉,你也无法躲避每一份遇见带来的凶吉。

好好珍惜活着的每一天,虽然活着不易。为什么非要在死后才幡然醒悟,看清呢。活着的时候若也能擦拭眼前的迷雾,生命将更有意义,更加幸福。

余华《活着》读后感400字

余华《活着》读后感

上周从同事那边拿过来的这本书就一直在看着,之前刷抖音的时候看到过这本书电视剧的片段,最后是一个老人在夕阳落日下牵着一只老牛。看了这个视频以后我决定去看下这本书的电视剧,电视剧的名字叫《福贵》讲述了关于这个老人的一生,当时的感触觉得福贵是一个知足的人,她和家珍都很乐观向上,他们的人生态度是给我最大的影响。然而看了《活着》这本书,福贵因祸得福,龙二替他死了,这是他的福,被抓去当壮丁最后错过了母亲的后事这个虽然值得同情但是他还是完好无损的回来了最后与家珍和俩个孩子团聚了这也是他的福。紧接着有庆因为替县长的夫人献血而死,凤霞因为生苦根而死,二喜在工地上因施工而死还有最后家珍因为生命中的希望消失而离开,最后是苦根因为发烧生病福贵给他吃黄豆被噎死,这些在人间短暂活着的人都离开了,并且都是一个人送走了,就是福贵。福贵就是给我的感觉不愿意多生事端,也没有什么鸿鹄之志,只愿意安安稳稳的活着一生,他在文中有句话:不争不抢的活着,就很满足。而且这本书也正是反应当时那个年代,解放初期人民群众面临的各种苦难,我也问过那辈人的记忆,当时饿死的人特别多,这些都很正常,我又想了一下,福贵他们家的悲惨也是当时社会面临的悲惨,只不过是把他们家放大了。通过这个现实主义的小说讲述了中国解放前后的样子,而福贵作为这个小说的主人公,遇到这些平常人都很难遇到的打击,他并没有退缩而是永远往前看,不抱怨不逃避,只要还有活着的一线希望,他永远活着。

读余华《活着》有感600字

读余华《活着》有感

起风了,外面下起了雨,朋友圈的家乡下起了雪。我一直在南方的暖阳里惦念北方的冬。

富贵回到家中,日子是苦了点,但是看着凤霞和有庆一天天长大,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儿。就像现实中的我们可以看到家人,一家人在一起就是简单的幸福。但是看到因为有庆要上学而将凤霞送人的时候,心里还是觉得很难过,可生活总归是无奈的,特别是在那样的吃不饱饭的年代里。这么一句话是那么的现实:凤霞命苦,这辈子看来是要苦到底了。有庆可不能苦一辈子。这样的年代人的生活做取舍觉得是对的,并不是自私,是为了生存吧。

看着富贵的讲述,他的一生除了苦难就是苦难,但是却从他的讲述里看到了幸福和快乐,没有抱怨,没有怨恨,那么平静的讲述着自己的一生。有庆的不幸,被抽血抽死,却是为了救县长春生的老婆,有庆死了,家珍却意外的活了过来,或者这就是给富贵活着的力量吧!眼看着凤霞到了出嫁的年纪,但是却因自身的条件找不到一个好的婆家。在队长的帮忙下,找了城市里的二喜,二喜也因自身的不足,没有想到是的有着缺陷的两个人在一起是幸福的,书中不止一次的提到两个人手牵着手回乡下。这是作者想告诉读者,这就是简单的幸福。到这里就应该圆满的结束,凤霞怀孕了,天大的喜事,对于苦难的凤霞,对于苦难的二喜,更对于苦难的富贵和家珍都是最好的幸福不是么。或者这样不能更好的诠释《活着》这本书要诠释的意义,这些苦难对一个人的一生还是不够的。

凤霞又因为生产时候的大出血离开人世,紧接着家珍也跟着去了,富贵用一把锄头埋掉了至亲的三个人,这样的苦难还不够吗?当然或者还是不够的,苦根四岁的时候二喜不幸在一次搬运水泥板的过程中被压住,在血肉模糊中丢掉了性命。这就剩下苦根和富贵相依为命,似乎还不够,因为穷,苦根竟然被煮熟的豆子吃的撑死了。这样的死或者对于现代人是无法想象的,现代人只是因为吃,吃出了一身毛病,其实比撑死更痛苦。

作为旁观者,可怜富贵的苦命和无奈,但是富贵却讲述的异常轻松和从容,以老牛为伴的生活,也算是一种圆满吧!

活着,在我们看来是充满着力量的一个词语,它是无声的,是一种忍受,是一种煎熬,来承受生活赋予我们的责任,忍耐世事无常带给我们的苦难和不幸,又充满希望迎接生活中无聊和平庸、还有小幸福。

2019一直在为活着而忙碌,外面下着雨,大肚皮先生在家发果子,比起太多的不幸,比起太多的苦难,才发现活着的意义更加的深厚。比起苦难中幸存的富贵,比起忍受不了苦难的春生,我们都成为了最幸福的人!

读一本书,是一种思考;看一种生活,心生一种感叹:活着,挺好!

标签: 《余华》读后感

推荐信息

  • 关于《冰雪奇缘》的读后感大全(精选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2:51:13

    艾莎和安娜是一对姐妹,她们从小就在一起玩,很开心。但艾莎有一股魔力,能把物体冻成冰。一次她们俩在堆雪人的时候,安娜跳冰柱的时候,掉了下来,艾莎不小心魔射中了她,安娜摔倒受伤了。有一种手套能控制艾莎的魔力,但艾莎的魔力越来越厉害,手套也控制不了。为了能控制艾莎的魔力,国王和王后听取聪明人的建议,要到海

  • 关于堂吉诃德读后感的范文大全赏析(精选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2:57:43

    《堂吉诃德》的作者是塞万堤斯,一位出生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在他写《堂吉诃德》之前,他一生坎坷多多,原先参军,在战争中,被夺去了左手,经过四年的军旅生活,他踏上了返回的旅途,不幸的是途中又遭遇了土耳其海盗船,在那他都被做了奴隶,他几次试图想逃跑,都是以失败告终,但他的勇气和胆识都被和他一起居住的俘

  • 《红楼梦》2000字读后感大全赏析(精选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3:01:13

    【 导语】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是中国文学成就的古典文学巨著,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万象和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人们称《红楼梦》内蕴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容量,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在这本书中,有心狠手辣的王熙凤、博览诗书的薛宝钗,才华横溢的林黛玉,聪明灵秀的贾宝玉,

  • 《地雷战》读后感大全(15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2:56:43

    抗日战争,战火纷飞;中原大地,到处都是断壁残垣;乱世中,厮杀声片片;智慧啊邂逅了中华儿女的热血情怀。日寇的残忍,民兵的勇敢,百姓的智慧都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之中,久久,难以忘怀。故事发生在1942年,艰苦的环境,紧缺的资源,丝毫没有扑灭民兵的满腔热血。那次,日寇攻进赵家庄,民兵们没有退缩,开始研究武器

  • 《疯狂动物城》读后感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2:58:13

    一个好的影视作品,尤其是要特别照顾到儿童观众群的作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让观众们各取所需。zootopia都做到了。小朋友们看着萌萌的小动物们搞怪历险,青少年看到坚韧乐观的小兔子实现梦想的励志鸡汤和禁断的恋情(误),青年人看到绝命毒师、教父的致敬和梅西百货、雷曼兄弟的映射,中年人看到对超低效率的交通

  • 关于繁星春水读后感的范文大全赏析(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3:04:43

    关于思想,书上是这么解释的: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思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在下有幸访读了冰心奶奶所着的《繁星?春水》,明显,在老人家那零碎的思想里——有了爱,便有了一切。爱是什么?爱,小至墙角的一朵花,大至祖国的山河。父爱,顶天立地的顶梁柱;母爱,温暖沉沦心灵的避风港。爱是不经意的,却是照亮心灵

  • 关于《一分钟》的读后感大全(精选3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3:10:13

    和时间赛跑的我 《一分钟》读后感优选作文14班 高琢今天,马老师给我们讲了一篇阅读,题目是《一分钟》。《一分钟》这篇短文讲的是一位青年人向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请教成功的故事。通过阅读这篇短文,让我明白了生活中吗,我们一定要和时间赛跑。这堂课也我体会了一分钟的重要性。我们什么也不做的时候认为一分钟很慢可是

  • 关于《人间真情》的读后感大全(精选6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3:06:43

    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少不了父母的鼓励,朋友的支持,以及好心人的拔刀相助。他们是人生路上的明灯,照亮我们的人生。这是我看完《人间真情》这本书的启迪。《人间真情》这本主题丛书深深地吸引着我,主题都鲜明——《寸草春晖》《友情无价》《陌路情深》……篇篇皆美文——《母亲的眼睛》《海啸来临前》《会上楼的牛仔裤》…

  • 《山海情》读后感(共15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3:13:13

    临近过年,一部大片《山海情》横空出世,在华夏大地广受赞誉。为何?在我看来,因为该剧展现出了真实的基层生活。再说说该剧的内容吧,该剧讲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宁夏自治区西海固的人民和干部们响应国家扶贫政策的号召,完成异地搬迁,在福建省的对口帮扶下,通过辛勤劳动和不懈探索,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

  • 《三国演义》800字读后感大全赏析(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3 13:14:43

    两本书皮金黄的文言文名著静静地躺在桌子上,轻轻翻开,细细品读,书中的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合上书时,我平静的心早已波澜壮阔。没错,它们是《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的故事。翻开第一页,首先我看到的是“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