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大全赏析(精选11篇)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大全赏析(精选11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1 20:23:30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400字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文章让我沉思良久,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我埋头细读了起来。我刚看见中南海三字,立马愣住了。中南海与忠骨有何关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逐字逐句的研究,这篇文章在我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原来是毛岸英在朝鲜战场光荣牺牲了。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毛泽东听到这一噩耗后,虽然悲痛,但仍旧安慰自己,他是多么愿意见到毛岸英的遗体,但是他却没有搞特殊,而是遵循朝鲜人民的意愿把毛岸英留在了朝鲜,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怎可能在几天之内弥补痛失爱子的伤痛呢?假如我是毛泽东,我也许会当机立断地让毛岸英回到祖国之怀抱,绝不会客死他乡,就算活人见不着,也要见死人,正可谓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而且,我会在几天之内坚强起来吗?我也许因此一蹶不振,什么也无心干下去了。但毛泽东这样做了吗?没有。他让毛岸英的遗体留在了国外,从此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毛主席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也是一位慈祥的父亲,在那战火纷飞的日子里,毛主席将儿子交给了祖国,是多么伟大!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400字

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被血染红的旗帜。在1949年10月1日终于飘起,至今已看到那鲜艳的旗帜,我心中就会热血澎湃,似乎又穿越时空,看到伟大领袖毛泽东这血汗一生。他肩负着多么大的责任啊,一生要承担多少。

还记得抗美援朝时期,毛泽东不怕分离之痛,让自己的长子参与了战争可是他牺牲了。

这对毛主席来说是多大的打击啊,他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会痛。他也会为自己儿子担心害怕,和儿子聚少离多,国家大事缠身日理万机的忙碌,儿子却一去不复返。

失去儿子毛主席多么伤心,当他听到噩耗时,多么盼望儿子到自己的身边。自己心爱的长子离他而去,心如刀绞般心痛,像风浪中行驶的小船迟迟无法平静。

主席对儿子无限眷恋,儿子生前无法相见,死后他想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很难,他的心头肉怀中宝就真的不能相见了?

一番思想斗争之后,主席毅然决定将自己心爱的长子葬在朝鲜,这个决定又让主席多么难受,而在临死的无法相见,但主席却站在别人父母的角度上去想。朝鲜战场上的优秀儿女牺牲他们的父母不悲痛吗?我不能因为自己的私心与圆了自己的愿望。

这位伟大父亲的抉择,足以看出一位领袖的理智。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400字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我感受颇深。伤心之余,我更敬佩毛主席那宽广的胸怀。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在朝鲜战场上,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为了取回作战图,被敌人的汽油弹击中光荣牺牲。噩耗传来,主席悲痛欲绝。毛主席本来可以把爱子的遗体运回国,可是考虑到朝鲜金日成首相的请求,他毅然决然地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当读到毛主席因为失去爱子“整整一天没说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时,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深深地感受到了主席作为常人对自己儿子的爱。

当读到“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这段话时,我能读出毛主席不愿意相信儿子已经不在人世了,为父子不能再相见了而伤心痛苦。

主席有常人的爱子情感,更有伟人的宽广胸怀。儿子死了,他当然很悲痛,但作为一位国家领袖,他必须从大局考虑,做出了将儿子葬于朝鲜的艰难决定。

毛主席不搞特殊的例子也有很多,如:毛主席很爱他的小女儿,可没有因此放松对女儿的严格要求。小女儿上大学时也跟平常的学生一样上下学挤公共汽车,从不坐小轿车。

我很敬佩毛主席的这种精神。我要像他一样,做一个胸怀宽广的人!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

今天,我学习了一篇课文,颇有感触。

《青山处处埋忠骨》一问主要讲了这样一件事: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在参加“抗美援朝”的战争中不幸牺牲,毛主席很伤心。朱总司令希望把毛岸英的遗体运回国,而朝鲜人民希望把他安葬在朝鲜。再三犹豫后,毛主席在电报记录稿上写下一句话: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也就是说他同意了把毛岸英的尸体安葬朝鲜。

当我读到“主席仰着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这一句时,我忍不住流下热泪。对于一个父亲来说,自己的孩子比什么都重要。而如今,伟大领袖毛泽东也失去了自己的长子,怎能不伤心万分?当我又读到“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给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踌躇了一会,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再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这一段时,我心中充满了对主席的理解与惋惜。是呀,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噩耗,谁又能那么果断坚决呢?

但尽管如此,伟大的毛主席也依旧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把岸英的遗体安葬在了朝鲜。这前后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毛主席无比伤心,却仍旧为了维护两国的友好关系而顺从朝鲜人民的意愿,多么无私,多么伟大!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一句诗,多么有道理!它象征着壮士仁人,象征着祖国的大好河山,象征着毛主席博大、宽广的胸怀。学了这一课,我更加体会到了革命先辈的艰苦,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正是有了像毛岸英这样为国捐躯的人,我们才会有幸福生活。沐浴在历史的阳光下,我们更要好好学习,决不辜负为这大好河山捐出生命的壮士!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

很小的时候,便从爷爷奶奶口中听说过毛泽东,知道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我也记得爷爷奶奶提起毛泽东时眼中流露出的崇拜和怀念,我当时还觉得好笑,今天,读了一篇文章《青山处处埋忠骨》,我被深深的震撼了,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毛泽东,感受了毛泽东真真切切的凡人情怀和不同凡响的伟人胸怀。

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在中南海毛泽东卧室的写字台上,放着一封说了毛泽东的爱子在战争中光荣殉职,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只一只的吸着烟,要知道,自己最爱的人去世了,谁都会受到打击,哇哇大哭,甚至没有了理智,而毛泽东不一样,同样是悲伤,却不希望别人一起悲伤,秘书这时走来说:“彭老总来电,说岸英是主席的长子,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对,就应该运回国,毛岸英是主席的儿子,应该运回国厚葬,朝鲜就不同了,那边正在打仗,兵荒马乱的,顶多埋到土里,这怎么行?

可毛泽东却和我想法不同,主席认为儿子已经死了,自己当然很悲痛,可是在朝鲜战场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读到这里,我深深感受到毛主席身上同时具有凡人的情感和伟人的胸怀,在极度的悲伤时竞能想到别人的感受,是我们平常人所不及的。在主席签字的瞬间下意识的踌躇了一会儿,是啊,这字一签上,就意味着永远也看不到自己的亲人了,这是多么残忍多么让人难以忍受多么那决定呀。

第二天早上,电文稿上写着一行让我热泪盈眶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是谁能有如此胸襟,唯有我们的毛主席,当我读到文章的最后一句……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时,我的泪水再也忍不住了,透过这句话,我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到了,漫漫长夜,一位慈祥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是啊,老来丧子,谁不痛,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

【 导语】以下是©114范文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前几天,我在语文课上学了《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在这篇课文里主要讲的就是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被敌机的汽油弹击中而死亡,毛主席知道这个消息后非常伤心的事。但是,毛主席不像别的父亲嚎啕大哭,而是一直一直的吸着烟,一天没说话。

过了几分钟,彭德怀来电,他要求把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的尸体运回国;可是朝鲜的人又要求把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葬在朝鲜,那时,毛主席很难做出选择。

毛主席想:以前我工作繁忙,不能和儿子见面,谁知道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现在就让我看看尸体吧!可是这个想法很快就被撤销了。毛主席咬了咬牙。毛主席竟然忍住悲伤,顺从朝鲜人说的做。

假如你是一位父亲,当你的儿子在战争上死亡时,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呢?但我往往没有想到,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英勇的牺牲在朝鲜战场上,但是毛主席并没有将自己的儿子埋在祖国的土地上,而是将他埋在朝鲜战场上。既然他牺牲在朝鲜的战场上,就是为朝鲜的人民而牺牲的,就让他葬在朝鲜的土地上。毛主席这犹豫不决的决定,令我很惊讶,也同时令我很感动。

要是你仔细看一看《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文章的话,你一定觉得毛主席是一个非常非常伟大的人!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400字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是我们学的一篇课文,我刚读的时候感到这好像不是一篇课文,而是一片“诗文”,我想你们读的时候也会有同感吧!因为这题目明明就是诗句嘛!可是真正读了全文才让我恍然大悟,让我知道了全文的中心扣住了这句诗,所以,题目才会这样写。想必大家都迫不及待想马上一目了然这篇课文吧!下面就让我带大家走进文中,细细的品味它!

在毛泽东五十七岁时,已经有了十个女儿,其中六个已经在战场上牺牲,毛泽东接到长子去世的电报很难过,可是别的同事的孩子也在战场上牺牲过,但他们只是简简单单地为自己的儿子办了葬礼,毛泽东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和别人不同,就把儿子葬在了朝鲜,毛泽东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但也不能在别人面前掉眼泪,自己到了晚上时,摆上了他和儿子的照片,并回忆起儿子和他一起的事,不仅掉下了眼泪。早上时,毛主席的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发现电子稿已经湿了,下面还写着一个醒目的大字,这让我们想到毛主席丧失长子,是多么的难过啊!

如果现实中的我们,也尝试到这样的滋味,他会和毛主席一样,也有的可能活不下去了,太难过了,但有些人仍向毛主席那样,坚信人总有死的一天,勇敢的活下去。

我想毛泽东主席一定很想再见儿子一眼吧,可是去也见不到了,他心里有说不出的痛苦,可他仍然坚持的活下去。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

【 导语】以下是©114范文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今天,我学习了这篇课文,颇有感触。

《青山处处埋忠骨》主要讲了这样一件事: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在参加“抗美援朝”的战争中不幸牺牲,毛主席极度悲伤。朱总司令希望把毛岸英的遗体运回国,而朝鲜人民希望把他安葬在朝鲜。再三犹豫后,毛主席在电报记录稿上写下一句话: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同志借用此句,体现出了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

当我读到“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给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踌躇了一会时。我也深为主席惋惜是啊,这字一签上,就意味着永远也看不到自己的亲人了,这是多么残忍多么让人难以忍受的决定呀。但尽管如此,主席也依旧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把岸英的遗体安葬在了朝鲜。

是谁能有如此胸襟,唯有我们的毛主席,当我读到文章的最后一句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时,透过这句话,我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到了,漫漫长夜,一位慈祥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是啊,丧子割子,谁不痛,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了“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文章,让我受益匪浅。

这件事发生在缓美时期,讲了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被汽油弹轰炸而亡。而此时的毛主席非常悲痛,如果是其他的父亲,肯定会号啕大哭,可是毛主席只是一支一支的吸着烟,一整天都没说话。

之后,彭德怀来电,要求把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的尸体运回国;可是朝鲜的首相又要求把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葬在朝鲜,此时,毛主席很难做出选择。

毛主席想:儿子活着不能相间,就让我看看遗体吧!可是这种意愿很快就被打消了。毛主席咬了咬牙,说:“就照朝鲜首相说的做吧。”是啊,就像王昌龄写的“从军行”的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毛主席竟然忍住悲痛,遵从朝鲜首相说的做。

是谁能有如此胸襟,唯有我们的毛主席,当我读到文章的最后一句“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时,透过这句话,我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老人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到了,漫漫长夜,一位慈祥的老人在床上失声痛哭,是啊,老来丧子,谁不悲痛?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

写字台上那封电报,是从朝鲜前线发央的,毛泽东不敢再看,那封电报就是一把刀,直入毛泽东的心窝。上面写着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殉职了。

收到这封电报,毛泽东只是一支又一支地抽烟,茶不思饭不想。岸英是他心爱的长子,是当年地下党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来的。他曾一次次把岸英送过去锻炼,岸英每次都安然无恙地回来了,可这次岸英为什么就发生意外呢?他的心里蒙上了一层灰暗的阴影。

当他正沉思的时彭老总有来电,说岸英是主席的长子,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而朝鲜首相今日则来电要求将岸英在朝鲜。他再次陷入沉思。秘书将电报记录稿给他签字,他则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写字台上。

第二天早上当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走出去了,电文稿放在枕头上,上面写着一行醒目的打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作文一个父亲面对失字之痛,他心如刀割,而他又是一位伟人,是一位主席,他完全可以吧自己孩子的遗体送回国。他也曾这样想过,可是他一想到我们那么多中华儿女牺牲在战场上,他们的父母就不想再见一见自己的儿女吗?他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可是他也是一位父亲,而且他已经失去了两个儿子,这是他仅剩是儿子呀!

面对失子之痛他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伟人也有感情,面对亲情抉择,不为私自的伟人,他们也会像一个普通人那样的心痛,但他们为了做好榜样,强忍着心中的痛。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

今天我学习了《青山处处埋忠骨》,我在一次了解了毛泽东,他是我们中国的政事家和军事家,毛泽东才明白父爱是什么。

父爱是忍着心痛把孩子送去农村锻炼,作为一呼百应都没有纵容孩子,爱孩子就是让他去学习,去独立生活,父爱是一次一次分离之后,同样把爱的牵挂藏在心里,一次一次呼唤儿子平平安安地回到自己身边,或许是依在门口眺望,或许是情不自禁地喊着儿子的乳名,或许是不幸的闪失带给父亲沉重的泪水,那就是父爱如山你的眼睛不曾发现,但是这种爱同样是牵牵挂挂的呀!

我由此想到父亲给我的爱在这种爱中我变得多么奢侈啊,我把它当作喜以为常。比如,我七岁那年的生日,父母给我买了一个我最喜欢的卡通人物的大蛋糕,我大口大口的吃,却没有注意到父母,从没有说过“您们也吃一口吧”哪怕他们拒绝了,也可以体会到我的心意,可我没有说过。我们每天生活在父母的爱中,可是我们没有让父母在爱中看着我们成长。

父母是我们的中流砥柱,是顶天立地的巨人,是我们最亲近的人。爱不需要轰轰烈烈,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比如,得到了好吃的分享给父母,在父母有苦恼地时候,给他出出主意……这都是父母的爱,这都是我们回报的爱。

推荐信息

  • 《红楼梦》200字读后感精选【20篇大全】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2 7:44:39

    《红楼梦》这部巨著我一向想读懂,也试着一点一点的去看,但始终被里面的人物搞得一头雾水。这几天我又读了爸爸给我买的学生版的《红楼梦》才对里面的人物有了一点明白,下头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吧!薛宝钗:她是我目前最喜欢的人物。她大度大方,让人一看见就喜欢,要不贾宝玉怎样会觉得宝钗比黛玉“别有一翻滋味在心头”呢。

  • 关于《黄山》的读后感800字大全(1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2 7:44:09

    我经常听说黄山美景非常值得一睹,还有句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上个周末,我有幸来到黄山游览。登上缆车,我们便看到了许许多多由花岗岩形成的山峰。可是令人震撼的是,花岗岩之内竟然有许多松树破岩而出,使淡黄色的花岗岩上出现一片片绿色,使这些山峰显得不那么乏味。下面的松树树杈上长得都是平的,

  • 《沉默的病人》读后感(共3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2 7:48:39

    《沉默的病人》是一个关于背叛的故事。结局还挺出乎意料。整体而言,书很好读,故事流畅。简单来说是两对夫妻,因为配偶的出轨万劫不复的故事。我打算以女主人公的几幅画为线索,去展开我的感想。第一幅画——车祸我想这幅画对应的是童年创伤。整本书多次提到童年创伤,男主人公叫西奥,他有一个可怕的父亲,使得他在成长中

  • 关于《最好的告别》的读后感大全(精选3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2 7:54:09

    《最好的告别》读后感1200字本书英文名,Being Mortal, 我理解的是,“终有一死”,好像有看透死亡的豁达,也有对衰老的接受,也有无可奈何。《最好的告别》则更加温情,表达了对好好活到终点的希冀。这本书的作者是阿图·葛文德,是2004年《新闻周刊》评选的“20位最具影响力的南亚人物之一”,2

  • 关于《高中生》的读后感8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2 7:55:39

    最近,我阅读了一本名为《国防知识读本》的书籍。书中为我们讲述了许多有关国防的知识、故事等,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国防的重要性。相信在当今的社会上,有不少人认为:中国是一个大国,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不会有侵略者侵略,所以不需要怎么防御。但是到了1840年,科技并没有多大提高。所以面对其它国家的军队

  • 《羊脂球》读后感4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2 7:53:09

    《羊脂球》是我读的小说中最短但最精彩的一本,里面的主人公羊脂球是个美丽而善良的女人。当我读前面的内容时觉得在非常无味,但是,到中间,未尾就反我紧紧吸引住了,当羊脂球和她的一些朋友,一起去旅行,在路上,因为他们都没有带吃的东西,只有羊脂球带了,罗瓦索先生看见了,嘴里念道:“哇,多好看哟!这位太太比我们

  • 《母亲的纯净水》读后感(共3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2 8:03:39

    “一个家庭没有书,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做《母亲的纯净水》。这篇文章让我记忆犹新。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一位母亲为女儿准备“纯净水”的经过,当女儿发现所谓的纯净水原来是白开水,责备母亲时母亲对她进行了教育,使她明白了自己想法的错误。我喜欢文中的女儿,因为她能听完母亲的

  • 《老人与海鸥》读后感大全赏析(精选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2 8:02:09

    今天,我们学习了《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文中老人和海鸥的感情真的是很深,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这真令人感动,一位年迈的老人还要每天走二十余里,就为给海鸥送餐、相伴。老人给每一只海鸥都起了名字,还能清楚知道哪一只的名字,海鸥也能听懂老人的说的话可见海鸥是最

  • 《农夫与蛇》读后感(共7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2 8:01:39

    今天我读了《农夫与蛇》。冬天,农夫发现一条蛇被冻僵了,农夫很可怜它,便拿起它来放在怀里,想用体温温暖它。蛇在农夫的怀里,渐渐苏醒过来,可是没想到它却恩将仇报咬了恩人一口,使恩人受了致命的伤。农夫临死前说道:“我怜惜恶人,应该受这恶报”!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这样的道理:我们要分清善恶,在做好事的时候要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600字大全(19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2 8:04:09

    夕阳西下,不知不觉,已是黄昏,金色的余晖透过了窗户,照在一本书的封面上,霎时间,充满折皱的封面焕然一新,封面上一行大字散发着耀眼的光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如同书名一样,这本书讲述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跌宕起伏的一生,他从一个社会最低层的童工,成长为一名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战士,再到不向命运屈服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