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沉默的病人》读后感(共3篇)

《沉默的病人》读后感(共3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1 17:27:19

第1篇:沉默的病人读后感

《沉默的病人》是一个关于背叛的故事。结局还挺出乎意料。

整体而言,书很好读,故事流畅。简单来说是两对夫妻,因为配偶的出轨万劫不复的故事。

我打算以女主人公的几幅画为线索,去展开我的感想。

第一幅画——车祸

我想这幅画对应的是童年创伤。

整本书多次提到童年创伤,男主人公叫西奥,他有一个可怕的父亲,使得他在成长中留下了心理创伤,接受了长久的心理治疗,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产生了成为心理治疗师的梦想,并最终成为了一名心理治疗师,与凯西结婚。

女主人公叫艾丽西亚,童年因为母亲的自杀和父亲的冷漠,留下了巨大的心理创伤,认为自己被父母杀死了,一度精神崩溃,是一名著名画家,与加布里耶尔结婚。

不能否认,童年创伤确实会改写人生方向。但历史无法假设,个人历史其实也无法假设,因为孩子无法选择父母。男主西奥无法选择暴躁的父亲和懦弱的母亲,女主艾丽西亚也无法选择自己的父亲母亲。每一个人,无法选择出身。正因为这份无法选择,童年在那里,无法更改,人生基调也就成为了一种难以撼动的客观主题。

《沉默的病人》中处处不离童年经历,但它更多的是留白,只点到为止,不去评价,然后就是去描写女主的状态,继续故事的走向。两个童年不幸的人,最终因为一场背叛,面对面。

说真的,这本书,如果我十年前读,一定会陷在女主那种忧伤的情绪里,被故事折磨的百转千回。但是现在,当我36岁了,难以再被安妮宝贝式的故事背景所捕获。因为不知何时起,我意识到了,没有人的童年是完美无瑕的,也没有人不会“为做新词强说愁”,年轻本来就是阳光与潮湿并存的,年轻本来就是灿烂的却也是脆弱的。

所以,突然有一天我就不会再去想象光脚走地板然后去冰箱里拿冷苹果当做晚餐的情节了,不会再去想象因为全世界只有自己最忧伤所以注定没有人爱我,超级没有安全感的情节了。

也许是我被治愈了,但对于治愈这件事。我发现了一个窍门,如果知足常乐,就能发现很多小确幸,能遇到很多小感动,能看到很多这世界的美好。有人说用一生治愈童年,其实那个用药的人不可能来自外界,它一定在自己的内心里。

所以,《沉默的病人》里的艾丽西亚她的种种恐惧,种种没有安全感,种种神经质,在我看来,都是她为了保持与这世界的疏离的借口。

第二幅画——十字架上的加布里耶尔。

我想这幅画是在说伴侣或者是婚姻。

这幅画的画面感很强,因为很多人都看过十字架上的耶稣。这幅画里的十字架上的是女主的丈夫。画面上有几个细节,加布里耶尔头戴荆棘王冠,伤口滴血,眼神向前并充满无畏与责备,身上还有一只步枪。

这幅画,作者用短短数语,已经把婚姻这件事说尽了。

十字架上的耶稣是受难的,这里换成了加布里耶尔,说的是婚姻里,伴侣也是受难的,他/她带着荆棘皇冠、伤口滴血,但是他/她依然无畏。

很多时候,与伴侣的相处中,很多人难以找到两个人合适的位置和相处模式。就像说相声,到底谁该做捧哏,谁该做逗哏呢?看起来捧哏的是处于一个次要地位,但明白人都知道要想一台相声成功,捧哏的需要巨大的功力,有时候作用甚至会超过逗哏,所谓“三分逗七分捧”。

婚姻里,谁去做那个逗哏呢?谁做捧哏呢?有人说,婚姻跟相声不一样,不存在捧逗的事。我不这样认为。婚姻里捧逗的事多了。我遇到过很多离婚夫妻,两个人在我们办公室都能吵的不可开交,还不是因为两个人无法去进行有效沟通,为什么没法有效沟通呢?因为双方永远不愿意听对方阐述自己的意见。说白了,双方不愿意听对方说话。如果换做说相声,捧哏的肯定永远在认真听逗哏的说话,然后在适当的时候捧一下,包袱就响了。

婚姻里真的会有那么多不愿意听对方说话的伴侣吗?当然了,会有很多的。特别是,当两个人在一起久了,久到大家认为了解对方就像了解自己,因为自己已经听够了对方的所有故事,已经触碰对方像触碰自己,已经听得出对方脚步的声音,已经分不出注意力去看看对方那日渐衰老的容颜——久到就像两个人已经融为一体了。这时候,两个人说话少了,但可能指责多了,以至于很多夫妻,不吵架便不会交流了。

但其实那些了解,都不是真的了解。你了解的只是你认为你了解的对方。你对他的了解,不过是你对你对他的感觉的回向。换句话说,如果你认为你还不了解对方,那么你便真的不了解对方。所以,对伴侣的态度不在于那些了解与否的理由,而在于自己打算以什么态度去面对伴侣。

这便是婚姻的受难,这便是《沉默的病人》里的那副画中的加布里耶尔眼神像是坚定无畏、饱受折磨、毫无愧色、充满责备的原因——在婚姻里,很多人以为自己是全然付出时刻关注着伴侣的人,但是自己真正时刻关注的仅仅是自己。

画面里的那把枪又代表什么呢?我想这代表的是一种力量,一种绝对力量,每个人都拥有。但就像女主艾丽西亚的画——大家只看到了对方的力量,却难以反观自己也有这种力量。于是面对着伴侣所流露出来的力量,自己反而成为了那个受难的人。

《沉默的病人》里的这幅伴侣受难图,我非常喜欢。我认为这是艾丽西亚在提示世人,我们眼中的那个受难的自己其实也是拥有着绝对力量的一方,而看起来拥有绝对力量的伴侣其实也是受难的一方。

婚姻里,受难是双方的,所以要相爱要包容,要像说相声一样相互捧逗。同时双方其实也拥有着绝对力量,具有恢复自由的力量,所以要互相珍惜,互相尊重,互相感恩。

第三幅画——丑陋的姑妈。

这幅画在我看来,与童年无关。它陈说的是压力。

这是一副丑陋的裸体,肥胖得压弯了床。这幅画在我看来,讲的是人生里的压力。艾丽西亚的姑妈,本身就是一个给人压迫感的人,而且作者没有陈述姑妈性格的形成原因,类似这种没有背景介绍的工具人,我会把她看成是她所代表的意义的无因性。刚好我认为姑妈代表是人生的压力,而这么巧压力本身就具有无因性。

每个年龄会遇到每个年龄的压力,而且可以说人生处处都有压力。而压力本身很多来自于人们的个体感受,彼之蜜糖此之砒霜,对于个体而言,压力具有私人性质,但有几个压力具有普适性。

比如衰老。显然,艾丽西亚的画面里,是一个年老的肥胖的姑妈这一形象。衰老是每个人无法不面对的课题。其实单纯去说衰老这个词,似乎挺中性的。但细细去想,衰老带给人的绝对是非常崩溃的感受。

对于女人,衰老首先带来了容颜与身材的暴击,脸上的皱纹让人抓狂,但更令人抓狂的是整个身体不受控制的失去吸引力,至少是自认为的失去吸引力。女人其实很难产生那种莫名的自信,不安全感会经常冒出来,特别是当自己的黄金时代火速度过,无趣的生活伴随着衰老同步而至,真的很难让人不去把生活的无趣和失去吸引力联系到一起。

而对于男人,衰老同样让人感同身受,男人们深刻理解岁月对自己做了什么,只不过他们不善于诉说,也不愿意去承认。

所以,无论是对男人还是对女人,衰老带来的压力都是存在的,使双方陷于一个不安的又无从言说的状态下,使得生活的压力成几何级暴增。

画面里的小床,我愿意把它理解成一种物质的脆弱。生活中的压力无处不在,而物质压力显而易见又无法避免。所以,人们在婚姻里,非常愿意存钱,尽可能的去做家庭财富积累。画面中,床是小的,而人是大而胖的。可见,财富本身非常脆弱,而且对于财富本身,其也承受着非常大的压力。财富是有限的,而其承载的人是巨大的。这像极了每个人的生活本身,生活所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是有限而脆弱的,但生活中对物质极度依赖的人是巨大的。

这幅画给人的感觉是丑陋的,但它揭示了生活的本质——物质有限、时间有限,而人对于自己对物质的依赖和对时间的无可奈何毫无办法。

第四幅画——阿尔刻提斯。

这幅画我认为代表的是自我。这是艾丽西亚的自画像:赤身裸体,面前是空白画布,手里拿着饱蘸鲜红颜料的画笔,身后一团淡淡的阴影,还有生蛆的水果。

我认为这是一种自我的映照。首先画里裸体的艾丽西亚是美的,这与上一幅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姑妈的裸体极丑,而艾丽西亚的裸体极美。这里有时间的因素,姑妈已被时间摧残,姑妈是艾丽西亚的外部世界对她形成作用。而艾丽西亚尚年轻,时间对她的作用还不明显,而且这里的艾丽西亚是她内心里自己的回向。

美丽裸体对人的冲击和丑陋裸体对人的冲击是同样巨大的。一个是直接产生对人的吸引力,一个是直接让人产生厌恶心理。

所以,裸体的设置,是一种本能感受力的表达,说明艾丽西亚对于自我的不自信和不安全感。因为她竟然只能借助于自己的身体去感受世界,内心对世界的感受力还缺乏能力。

这也是画中艾丽西亚面前画布一无所有的原因,她没有能力用心去感受。

这幅《阿尔刻提斯》我特别喜欢,因为如果想象作画的过程,会发现艾丽西亚画着自己正在画画。这就像是一个无限循环,画里还可以是自己画画,画的还可以是自己画画……

如果把艾丽西亚画画看做表达的话,那么艾丽西亚画里的自己,显然就是她想表达的自己,这个自己赤裸而美丽,她已经十分坦诚了。但是画中的画布却空无一物,只能说,她对于自己的内心还尚未袒露。

而画的名字叫做阿尔刻提斯,代表的是一个沉默的女人,被丈夫背叛后不再说话的女人。

这幅画,其实像极了对自我的陈说,尽管它是以不说的形式。自我,对每个人都是一个难题,人们以为自己对自己十分坦诚,坦诚如赤裸。但是其实即使是面对自己,也尚有一块空白处。所以人面对自己也并非坦诚。特别是自我总是以一个被修饰如完美的样子呈现的,这也是艾丽西亚美丽而姑妈丑陋的原因。

人们往往把自我修饰的美好再去面对,而面对外界的人,却可能会把其缺点做一番夸张。

我喜欢这幅画,因为这幅画撕开了人类的虚伪——哪怕是面对自我,尚且不能诚实——哪怕人类看出了那生蛆的水果一般的外界,看出了那充满着看不清的阴影的世界,却依然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想像的完美至极,并且哪怕是这样,却依然把自己不愿面对的一面做了留白。

第五幅画——着火的诊疗所。

这幅画在我看来,代表的是人们对所身处的外界的无法控制。

这幅画画的诊疗所身处火海,画面里是艾丽西亚和男主西奥,看不来是西奥要救艾丽西亚还是西奥把艾丽西亚推进火里。

西奥想帮助艾丽西亚看清丈夫,但事情最终失控,而后西奥还想帮助艾丽西亚,还是失控。这都是一种事与愿违。

特别是这幅画被诊疗所的病人画花了,更加象征了一种失控。

一个人对于所处环境的无法控制,对于事态发展的无法控制。阿德勒说过,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赋予经历的意义。《沉默的病人》里充斥着对各种经历的无法控制,诸如对童年,对伴侣,对周遭,直到主人公对自己也无法控制。我认为阿德勒说的很有道理,就像前面说过的,人无法选择出身。很多东西,无论是人还是事,人是很难把控的,真正容易把控的反而是自己。

有时候一念之差,人生便彻底改写了。就像《肖申克的救赎》里,瑞德说的,这四十年我每天都在后悔。

《沉默的病人》我认为可挖掘的点是很多的,整个故事涉及到一个非常敏感的课题——夫妻忠诚。本篇我没有写。因为我还没有想好该如何去写。因为这个课题是简单的,毕竟它有一个标准答案在,但是这个课题也是最难的,因为明明大家知道正确答案,却还是有人要突破底线去越矩而为。等有了好的契机再写吧。这本书的内容,尚且撑不起这个课题。

第2篇:沉默的病人读后感1000字

杀死丈夫时,艾丽西亚33岁。她往丈夫脸上连开五枪,她被精神诊所收容,六年来未曾说过一个字,成为臭名昭著的“沉默的病人”,唯一留给外界的,是一幅诡异的自画像。

西奥,一名心理治疗师,被她的故事所吸引,希望通过心理治疗,帮助她走出沉默的死局。他确信,只有她能叙说真相,只有他能使她开口。所以西奥去艾丽西亚的诊所罗格夫诊疗所应聘了心理治疗师,且如他所愿,也成为了艾丽西亚的心理治疗师。西奥也曾受过心理伤害,或许他觉得自己能感同身受,可以帮助艾丽西亚,可是事实远超乎他的想象,他走访艾丽西亚的亲戚,与她有关系的人,可慢慢地将自己牵涉其中。枪杀丈夫之前,艾丽西亚的日记里一直在说有人跟踪他,经常看到有人看着他的房子,可是没人相信她,因为她已被怀疑有精神方面的问题,被人跟踪监视,全是她精神出了问题导致。

西奥有着一个不幸的的童年,但和她的妻子凯西的的相遇,在他看来是幸运的相遇,他感谢上帝让他遇上凯西,他很爱她。可是,凯西出轨了......经常跟踪凯西,直到发现了艾丽西亚住的房子,也是他妻子出轨那个男人的住处,所以西奥想把这件事告诉那个男人的妻子,也就是艾丽西亚,所以日记里的那个人是西奥,在西奥最终潜入房子,那一天,艾丽西亚,西奥,加布里耶尔都在,艾丽西亚枪杀了他的丈夫加布里耶尔!

因为艾丽西亚母亲去世时,父亲极其悲伤,他说为什么死的是他的妻子,而不是艾丽西亚,从那一刻起,艾丽西亚已被杀死;而在西奥要枪杀加布里耶尔,艾丽西亚求情,西奥让他丈夫做选择,要不自己死,要不艾丽西亚死,在万般期待中,他说了句:我不想死!

这就是真相,艾丽西亚没有杀死加布里耶尔,是他杀死了艾丽西亚,她只是扣动了扳机!

故事真相大白了,可是脑海久久萦绕着艾丽西亚父亲所说的话,艾丽西亚童年留下的心灵创伤,来自于家庭,来自于父母,虽然孩子健康长大,可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看似正常,其实都已经在慢慢地在塑造这孩子人格,不能把孩子长大后所有的一切归咎于父母与家庭,可是长大后孩子所做的一切,好的坏的都有可以回归于儿时寻其根源,父母是最重要的参与者!因为我们的人格不是孤立下形成的,而是与另一种东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由看不见、记不得的力量塑造完成的,那就是我们的父母。

如今,家家有经,可家家难念,终究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五花八门,要想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健康的人格,小家里靠父母的影响,大家里靠环境,毕竟长大后,刺激一个人的种种存在于社会!

第3篇:《沉默的病人》读后感

今日,把沉默的病人看完。第一感受是,那些很确信的关系,原来那么脆弱。一直很信任的人,原来也不过是假象。

书是由一个妻子对着丈夫开了5枪,从此她沉默了。一句话不说,对定罪不反抗。西奥作为一个心理治疗师,很想去让她开口。通过各种交流,她开口了。后来她又被注入过多药物,再次昏迷了。这是一起谋杀案,谁想杀他呢,经过西奥的分析,是一个医生。但是,结果,其实是西奥想让她住嘴。可是西奥并不知道,亚丽西亚已经在昏迷前把这些记录在日记本上。刚好在搜查东西时西奥怎么也没找到。某天,警察来到他家,并没有很严肃,看上去很放松的样子。他本想是其他事,后来警察说找到亚丽西亚日记了。他顿时知道,什么要发生了。本子里记录了西奥对她做的一切。

其实,西奥本身没杀人。是怎么回事呢。现在让我一点点道来。西奥的情人叫凯西,他在不经意时发现凯西有出轨痕迹,便跟踪了凯西。他确实发现有那个男子的存在。某一天,他决定跟踪男子,男子坐公交车去了一个工厂,半个小时后,男子出来,坐了一个车回了家。终于西奥知道男子家在哪了。于是他便经常在远处观察男子家里,他发现女子同他一样,都是很相信对方的忠诚度。于是他很想告诉女子,事情的真相。有一天他发现手柄没锁,他开门进去,绑架了女子。问了很多关于男子和她之间的事情。加里耶尔晚上10:30才回来。等他开了门,他走近亚丽西亚。后来西奥从阴暗处绑了加里耶尔,他就说男子背叛了女子,当然,加里已经很心虚。后来西奥给加里一个选择,必须死一个,由加里来选,是自己死还是亚丽西亚死,数10秒,最后一秒时,加里说了一句“我不想死”。后来西奥就走到亚丽西亚旁边,朝天花板开了一枪,示意亚丽西亚别出声,并且给她解了绑,就走了。可是后来,西奥没想到,女子朝着自己的丈夫连开了5枪,杀死了他。

读完这个,真的是越爱,越信任,那么被背叛之后是越绝望,越无助,越失去理智。无论什么吧,不能看得太重,否则会死得很彻底。不是在读完这本书之后得到的结论,是一点点形成的这样观念。现在我的情感就是这样,无论亲情,友情,爱情,都没有持很多期待,没有很多要求。没有谁必须得为谁做什么,我也不需要去掌控太多权利。比如亲人,不用太过关心他们是否吃的饱,穿得暖,只需乖乖做那个角色,不越界。朋友,不用去试探或者做什么,让自己在他们心中地位得到增加。有交集就去相处,无共同环境,那就不用刻意创造,旁观就好。你来,我在,你不来,于我也无碍。恋人,彼此有好感,那就去相处。但也不会想着把对方占为己有,也不用刻意控制自己与外界的交流。在一起,那么我们属于彼此,但不止有彼此。我们都有各自生活,思想和情感。或许这样显得很不像恋爱,但是也只有这样的恋爱,我才能接受,没有束缚对方。未来的路也才会更长,发展空间也才会更大。他可以看美女,我可以看帅哥。但彼此要知道,只有对方才是自己的另一半就行。

回顾我2020年的情感,太过戏剧化。由年初的一、两爱慕者,到暑假的短暂暧昧,到心心念念的他的来访,再到考研后期的他,这个现在我们还一起的他。兜兜转转,好累。我想,和小孟在一起的时间应该可以很久,不确定是不是最后的驿站,他给我的感觉是如此暖,即使我还那样有个性,不太像在谈恋爱,他没有表现很忧虑这些,只是想着我好就行。或许以后,会分手,原因可能是我遇上一个与他一样,对我无微不至的好,区别可能是力量更强大,无论什么的到来,都足以保护我。

推荐信息

  • 关于《最好的告别》的读后感大全(精选3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2 7:54:09

    《最好的告别》读后感1200字本书英文名,Being Mortal, 我理解的是,“终有一死”,好像有看透死亡的豁达,也有对衰老的接受,也有无可奈何。《最好的告别》则更加温情,表达了对好好活到终点的希冀。这本书的作者是阿图·葛文德,是2004年《新闻周刊》评选的“20位最具影响力的南亚人物之一”,2

  • 关于《高中生》的读后感8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2 7:55:39

    最近,我阅读了一本名为《国防知识读本》的书籍。书中为我们讲述了许多有关国防的知识、故事等,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国防的重要性。相信在当今的社会上,有不少人认为:中国是一个大国,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不会有侵略者侵略,所以不需要怎么防御。但是到了1840年,科技并没有多大提高。所以面对其它国家的军队

  • 《羊脂球》读后感4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2 7:53:09

    《羊脂球》是我读的小说中最短但最精彩的一本,里面的主人公羊脂球是个美丽而善良的女人。当我读前面的内容时觉得在非常无味,但是,到中间,未尾就反我紧紧吸引住了,当羊脂球和她的一些朋友,一起去旅行,在路上,因为他们都没有带吃的东西,只有羊脂球带了,罗瓦索先生看见了,嘴里念道:“哇,多好看哟!这位太太比我们

  • 《母亲的纯净水》读后感(共3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2 8:03:39

    “一个家庭没有书,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做《母亲的纯净水》。这篇文章让我记忆犹新。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一位母亲为女儿准备“纯净水”的经过,当女儿发现所谓的纯净水原来是白开水,责备母亲时母亲对她进行了教育,使她明白了自己想法的错误。我喜欢文中的女儿,因为她能听完母亲的

  • 《老人与海鸥》读后感大全赏析(精选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2 8:02:09

    今天,我们学习了《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文中老人和海鸥的感情真的是很深,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这真令人感动,一位年迈的老人还要每天走二十余里,就为给海鸥送餐、相伴。老人给每一只海鸥都起了名字,还能清楚知道哪一只的名字,海鸥也能听懂老人的说的话可见海鸥是最

  • 《农夫与蛇》读后感(共7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2 8:01:39

    今天我读了《农夫与蛇》。冬天,农夫发现一条蛇被冻僵了,农夫很可怜它,便拿起它来放在怀里,想用体温温暖它。蛇在农夫的怀里,渐渐苏醒过来,可是没想到它却恩将仇报咬了恩人一口,使恩人受了致命的伤。农夫临死前说道:“我怜惜恶人,应该受这恶报”!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这样的道理:我们要分清善恶,在做好事的时候要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600字大全(19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2 8:04:09

    夕阳西下,不知不觉,已是黄昏,金色的余晖透过了窗户,照在一本书的封面上,霎时间,充满折皱的封面焕然一新,封面上一行大字散发着耀眼的光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如同书名一样,这本书讲述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跌宕起伏的一生,他从一个社会最低层的童工,成长为一名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战士,再到不向命运屈服的作

  • 《变形计》读后感大全(19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2 8:08:39

    湖南卫视的一档真人秀节目《变形计》,不知改变了多少孩子的成长路线,不知宽慰了多少父母那颗多年紧缩的心,不知牵动了多少观众的心……纵有李耐阅那样的负面新闻爆出,我们终不忘它带给我们的更多是正能量。最近观看的一期《变形计》讲的是城市少年姚珠龙和周卓末与农村少年罗海交换人生。农村妈妈用自己质朴,真实的感情

  • 关于《雷锋的故事》的读后感大全(精选15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2 8:14:09

    雷锋的故事读后感 雷锋的故事读后感100字 三月五日是“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纪念日,我到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的故事”书。回到家中,我开始阅读,才知道雷锋叔叔是个苦孩子出身,小时候没有父母,吃了很多苦。白天挨门乞讨,晚上路宿街头。 在艰苦环境下生存的雷锋,从小就养成了坚强不屈的性格。我们的生活条件非常

  • 关于《围城》的读后感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22 8:10:39

    每到周五,我们从早上起床开始,就会兴奋异常。你整理床上的东西,我拿起穿脏了的衣服一股脑儿塞进行李箱。如果谁的饭卡里还有很多钱没有用完,大家就想着让她请客。我们知道,过不了几个小时,我们就可以走出校园,走出我们看作是牢笼一样的学校。然而,我们谁也无法逃脱,时间滴滴答答的流逝。谁也不能如科幻片里一样,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