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钝感力》有感600字
前一阵逛书店,发现了《钝感力》一书,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在我内心,钝感的同义词是迟钝、木讷,是一个贬义词。打开书的前言,才发现作者所认为的钝感力比我的要广义的多。作者认为钝感力是一种不斤斤计较、开朗的生活态度。
作者认为人拥有钝感力是很重要的,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法宝。当朋友之间发生矛盾时,它会使人以积极开朗、从容淡定的态度面对生活,不会让人因为一些琐碎小事而郁郁寡欢。它可以使人享受愉快而有意义的人生,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大都想使出浑身解数尽可能用自己的能耐精明地去获得财富、权力、爱情、健康等……像《士兵突击》许三多式的钝感力的人不多,他的钝感不是消极避世的“难得糊涂”,也不是“阿甘”式的傻,他常挂在嘴边的两句话是“不抛弃”,“不放弃”,是一种信念和追求,他这种活法一样有他的精彩。当下,多数人正缺乏许三多这样的“钝感力。”
在现实生活中,钝感力对我们来说也很重要。在家里、在学校,有时我们做错了事,家长、老师会批评我们。对此,我们不应该过于敏感,觉得他们是不是对我们有看法,从而,不敢与他们沟通,做事小心谨慎。我们应该平静地去面对这类事情,改正自己的错误,不要因为这种琐事而影响自己的心情,否则会对自己更加不利。也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吸取教训,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挫折,才能使自己进步。
对一些不中听的话,我们听过之后就应把它抛在脑后。这种有益的钝感,会使我们心情愉悦、身体健康。所以,学会钝感,我们才能更加快乐地生活。
《钝感力》800字读后感
今天读了小说家渡边淳一《钝感力》这本书。书籍的内容非常简单,通俗易懂,语言也直白,可以说是在阅读的时候能够一目十行的一本书。
“钝感力”这个概念一方面指的是一种不过分敏感、相对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与处世方式,另一方面也是身体上对于外界环境变化的种种适应表现。
作者从身体,健康,爱情,家庭关系,婚姻,工作职场等各方面都论述了“钝感力”的重要性。
在职场上,有些人会让别人出现的问题影响了自己的正常工作,书中讲到了一个工作人员不满意女编辑的说话方式和小伙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可以很大,每个人可能都有一些他人无法容忍的地方。面对这些问题,有些人耿耿于怀甚至每天抱怨,有些人觉察到了但是不太在乎,有些人视若无睹甚至有可能根本没有感觉到问题的存在。如果总是在心中计较这些问题,那就是在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比如说延华康、蔡晶晶、张白雪等人明明是自己心理不正常,还要去报复别人,让人没有办法去同情或者是帮助他们。对他人的问题选择性忽略,才能开朗、大度地生活下去。
在恋爱当中,因为双方存在个体差异,情侣要学会在某些方面拥有原谅对方的胸怀。事实上,无论是恋情还是友情,假如对任何事情都锱铢必较,那么任何很小的分歧,都有可能引起巨大的矛盾。双方都会因此而窒息,彼此之间也走向分离。这其实也是一种文化当中求同存异的思想。
适当的洒脱与不在意,能够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给心灵减轻负担。在竞争日益激烈、压力巨大的现代环境中,也是合适的生活态度。但是不得不说,“钝感力”这个概念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因为生而为人是要有道德是非观念的,如果就放任这种所谓的“钝感力”让不敏感出现在道德领域上面,就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了。假如人们面对道德的约束与法律的惩戒都表示出一种满不在乎迟钝的态度,那么这个社会就将出现许多的问题。
整体来看,这本书没有提出多少新思想,但是用一个新概念起到了“新瓶装旧酒”的效果,也集成了很多思想进行了一个归纳总结与再度的演绎。
《钝感力》读后感800字
《钝感力》读后感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作品。渡边淳一在三十岁以前是一名出色的医学博士,本书是以一个医生的角度来探讨,对人身心健康有益的一种能力钝感。
作者在序言中写道:不要因为一些琐碎的小事郁郁寡欢,而应该以积极开朗、从容淡定的态度对待生活。钝感虽然有时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但钝感力却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本书从人际关系、身体素质,心里暗示,对待事物态度等方面说明了,适度的钝感带给人们的好处。
比如,在同样的环境下,都是受到了蚊子的叮咬,敏感的人就会整夜烦躁不安,抓挠引起感染发炎,难以愈合。而钝感的人,却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安然休息,毫发无损,对自己没有丝毫的影响。
在某些时候,别人会对自己说一些不好的言语,有的人觉得这非常难以忍受,让人郁闷感到压力。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别人会说出那样的话,你可以分析原因,这人是常常喜欢说这样的话,还是在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说,如果听者钝感一点,就会发现这原因其实就在说话者的本身。
比如书中提到医院的一位主刀教授,他常常在做手术的时候对自己的副手和协助者无端指责,不是说“怎么动作这么慢“,就是说“眼睛往哪儿看。”然而他并不是出于恶意或者想要指责谁,只是这就是这个人的习惯。
很多人都受不了那位教授,只要是知道第二天要被安排到那位教授主刀的手术时候,想到第二天要受到训斥,心中就会感到沮丧和畏缩。
但有一位S医生就和大家不一样,他不只是开朗豁达地面对自己所受的指责,而且还在每一次回答“是,是”,一边完成助手工作的过程中,不断近距离掌握教授手术中的要点,使得他后来成为医疗部最为出色的外科医生,后来当上了院长。
书中写道:那些高龄而健硕的人,基本上都不听别人讲话,偶尔听上几句,也就是听听就过去了,正是这种不太计较他人言语,不听别人讲话的做法,才是保持健康的秘诀。即使别人说些不中听的话,也要听完马上抛到脑后。这种有益的钝感,与精神上的安定和保持心情愉快密不可分。
书中提到“迟钝的五官”。“人们的各种感官若过于敏感的话,会对人产生负面影响,钝感的人和敏感的人相比,前者不会造成器官的消耗,可以更为悠闲自在、胸襟开阔地长寿下去。”
比如听觉特别好的人,会因为比别人听到的声音更多更强烈而受到干扰,给人增添疲劳。嗅觉敏感的人,会嗅觉出别人感觉不到的气味,特别是一些难以忍受的气味,这样一来,就会给自己增添不必要的烦恼。再比如有关节炎的人,在变天的前几日便感觉疼痛难忍。
看完此书,我明白了敏锐聪慧是一种才能, 但生活中是需要一点适度的钝感,这样才不会为琐事动摇,这是一种良好的心态,一种健康生活的能力。
在生活中,工作中,在身体上,心理上,学会降低敏感度,保持宽容、淡定、平和的状态,让自己拥有一种不受伤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