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读后感600字
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桥》,看到这个题目,你或许会以为内容是讲桥的,其实它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黎明,洪水席卷了村庄。党支部书记——老汉指挥着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逃生。他还把一个小伙子揪到了队伍的最后面,因为他是党员,按老汉的理论应该排在后面。全村人逃离后,他和小伙子却被淹没了。最后点明,小伙子竟是老汉的儿子。
文中的老汉是多么伟大呀!他不顾自己安危,帮助全村人逃生,还亲手阻断了自己儿子逃生的路,尽到了党支部书记的职责。他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像老汉这样无私地帮助别人的事例也有不少。比如郭明义,入党三十多年来,他处处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他捐出一半以上的工资来救助穷苦的人,20年无偿献血总计6万毫升,相当于自身血量的十倍;比如建国以来100位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丛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义工服务3600多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146人,认养孤儿32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还有那些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为了修铁路献出了自己的青春 ……
这些人,这些事难道不令我们感动,不令我们流泪吗?这些为了他人,不顾自身的人,难道不算是我们的榜样吗?
如果大家都像他们一样无私奉献,还会有谁是不快活的,有谁是不高兴的呢?所以我们要学习老汉,学习郭明义,学习丛飞他们的精神,让世界变成更美好的人间。
微型小说《桥》读后感
微型小说《桥》读后感
文/孔禹涵
去年快放年假的时候,辅导我们作文的李老师给我们简单介绍了一篇微型小说,名字叫做《桥》,并且让我们在假期里借到初一上学期语文课本,好好把这篇文章读一下,然后写出心得。因为教科书的改版,现在初一初二的学生都学过这篇课文,而我们初三的却没有学过。说起来很惭愧,整个假期我几乎把这事给忘光了,直到前两天到邻居家去玩,偶尔翻开了邻居家正上初一的小妹妹的语文书,才想起来老师当初对我们说的话,也才真正地读了一遍这篇题目为《桥》的小说。读完之后有一种感觉,就是这篇小说无论从写法上还是内容上,都给了我非常大的触动。
小说的作者是当代作家谈歌。故事的大致内容是:南方某山村因山洪爆发,洪水淹了整个村子,东西南三面都没有路,只有北面可以逃生,而通往安全地带的唯一途径是一座窄窄的木桥。村里的党支部书记是一位老汉,他站在桥头对大家说: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在人们排着队过桥时,老汉突然上前拽回了一个小伙子,并且厉声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后面去!最后村民们都已安全过桥,桥头只剩下老支书和小伙子,可当他们俩上桥时,桥却塌了,两个人都被洪水卷走了。读者读到这里,可能都在为一个老党员以身殉职而难过,却不料重头戏却是在最后一段:五天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河边。她来祭奠两个人,她的丈夫和儿子。原来被洪水卷走的是父子俩!
读完这篇小说,我的心真的是久久不能平静。想想解放前,华夏大地遭受了多少列强的凌辱,正是在共产党的带领下,广大人民翻身做主人,建立了新中国!也正是在那些优秀的共产党员的带领下,让我们中国从建国初期的一穷二白,发展到今天的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远的不说,这次新冠疫情在中国得到有效控制,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做不到的。其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策,以及那些优秀的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疫情防控期间,许多共产党员带头巡逻、执勤、登记、测温。更有医学界一些共产党员们不顾危险,带头逆行赶赴武汉驰援,又有多少非党的医护人员在抗疫期间火线入党,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我骄傲,我生在了这个有共产党领导的伟大的国家!
李老师曾对我们说过:读一篇优秀的文章,对你们写好作文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这篇小说写法极为简练,总字数居然还不到500字,比我们平时写的作文的字数还要少。也正如李老师所说:用最简练的语言写出最精彩的内容,这才是写作的真谛。李老师在指导我们阅读理解时还曾说过:一篇文章如果单纯以一个名词命名,那么多半是会有双重含义的。这一点在这篇小说中就体现的非常明显。以“桥”为题目,首先故事是围绕着这个窄窄的木桥展开的,而其深层含义则是一位老共产党员在心中为老百姓架起了一座桥。
没有读过这篇小说的同学们,听完我的介绍,你们是不是也很想亲自来读一读呢?
《桥》读后感
《桥》读后感
老汉完全可以逃出洪水的魔爪,当人们惊慌的时候,老汉就站在那座救出全村生命的桥前,可他没有独自逃生,却在指挥全村人逃生
在五年级语文教科书上,有一课是作家谈歌写的《桥》。正所谓浓缩就是精华,篇幅不长,意义深刻,干净利落。
老汉完全可以逃出洪水的魔爪,当人们惊慌的时候,老汉就站在那座救出全村生命的桥前,可他没有独自逃生,却在指挥全村人逃生。倘若没有老汉维持秩序,人们一定会你拥我挤,这座桥一定不会支撑住,到是后别说是全村人,估计连一半人都逃不出去。
文章中央老汉曾从逃生的队伍中揪出了一个小伙子,在此之前老汉曾经让党员们都排在后面,可这个小伙子身为党员却站在群众中间,老汉把他揪出来,充分说明了老汉铁面无私,文章最后才说明老汉与小伙子的父子关系,这都是后话。
最后一段全村人都逃了出去,唯独老汉父子还在洪水中。小伙子体现了尊敬长辈的品德,让老汉先走,可老汉却强迫小伙子先走,他不想让自己的儿子死去,他终究不是个铁石心肠的人。最后两人都死在了洪水的手中。
老汉死前曾喊过一句话,可终究没有说出来,他也许会为自己的儿子死去而悲伤,也许会为人们都逃了出去而高兴。无论怎样,他那高大的形象永远树立在人们心中。
《桥》读后感300字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感人肺腑的课文《桥》。
这篇课文讲的是洪水来临时一位党支部书记,一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用自己的生命来挽救全村人生命的故事。
老汉宁愿用自己的生命来拯救村民,也不愿让村民的生命来拯救自己。因为他清楚的知道,自己是党员、是领导,有义务保护村民们的安全。老汉用自己的威信、沉稳、高风亮节和舍己为人的精神保护了村民。
以老汉为代表的优秀领导、党员就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桥”。他们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很高,是人民的“靠山”。
巴金先生曾说过:“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老汉的行动不是正应了这句话么?
“奉献”是一种自我牺牲,是一种崇高的境界。
难道老汉这种舍己为人、先人后己的精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