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一问一世界》读后感(共4篇)

《一问一世界》读后感(共4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3 03:36:56

第1篇:杨澜一问一世界读后感

《一问一世界》是一本名人传记,立体地展现了杨澜30年非凡的媒体生涯,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杨澜和杨澜眼中的时代真相。它又是一本散文集,描述了杨澜30载收获的人生智慧与职场风雨,展示出一个女人的成长历程。30年的生命跨越和岁月流转;与成功人物的交往秘史;如何在人生每个节点自由地转换;她对“赢”“远见”“事业与家庭”的重新理解和体悟;她30年的媒体生涯和她眼中的传媒江湖。

《一问一世界》是杨澜数百次访问后的思考结晶,是她无私分享的内心独白—关于输赢、竞争、艰难时候的选择,梦想和现实的差距,事业和家庭之间的平衡。一问一世界,每一次提问中,都暗含着一个隐秘的世界;每一个回答中,都透露着耐人寻味的见识。

通过阅读《一问一世界》这本书后,你会发现杨澜和别的采访者不同:她不仅仅探寻成功人士成功的奥秘,更多的在于展现成功人士背后的故事和体会他们的百味人生。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敬佩的。她在采访每一位成功人士时,都会阅读大量的书籍,做好笔记。目的就是为了提出一个富有深度的问题,能够和采访者打开话匣子。从她的故事当中,你会感悟到:

1.提出问题,是我们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一种方式。你所听到的,你所看到的,你所触摸到的,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我们所感知到的世界。

2.提问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它是一个人独自思考的体现,它是人类智能的重要标志。它能让人处于主动地位,打开话匣子。在提问的过程中,你会发现知道的越多,未知越大,你的认知和好奇心就会越来越强,这个世界的轮廓也会越来越清晰。

3.无论人类社会如何发展,挖掘真相,不断的提问永远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事情。

4.生命有无数的可能,如果你的梦想还在沉睡,为什么不把它唤醒呢?

第2篇:杨澜一问一世界读后感2000字

最初知道杨澜缘于《杨澜访谈录》,她的智慧、知性与典雅使我折服,于是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当我在书店看到她的《一问一世界》时,一眼就被封面上穿着白色礼服的杨澜所吸引,她手拿话筒,低头深思,那静静的眼神加上那飘逸的衣裙,一种很有内涵的美。封底上几行小字“一沙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再渺小的个体也能折射出宇宙的大义。”多么有哲理,因此,毫不犹豫地买来看。

杨澜被推选为新时代女性代表;她创建了中国第一个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卫星频道----阳光卫视;她采访了数百位世界政要和各界风云人物,被誉为“中国的华莱士”;她荣获过国家公益慈善领域最高奖---中华慈善奖;她曾任北京申奥大使和上海世博会形象大使……这么多的头衔,这么多的光环,可她并没有自满,而是一直地提问,期望以一个个问题打开一个个世界。对杨澜来说,某种意义上,世界是用来问的。曾有语:一沙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由发问所带来的一个又一个未知、精彩的世界,便成了《一问一世界》的由来。它可能是地理的,可能是行业的,可能是心灵的……让我带大家走进这本书吧。

在《一问一世界》中,杨澜将告诉你:她从1990年到2010年的生命跨越和岁月流转;她与基辛格、克林顿、布莱尔、老布什、李光耀、韦尔奇等高端人物的交往秘辛;她如何在人生每个节点自由潇洒地转换;她对“赢”的重新理解和体悟;她的20年非常媒体生涯和她眼中的传媒江湖……

你真的那么有远见吗?

所谓远见,即洞察力,是对历史发展规律地掌握和对未来趋势的预测。他是某种稀缺资源,不是因为他要求当事人有多么聪明,而在于能否在正确的时间做出正确的决定。----杨澜

同样的,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博士曾说过:“真正的远见就是透过迷乱的现实看到未来世界的模样。”我自认为这两句话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不管是李光耀、吉米.卡特、布莱尔,还是克林顿,这些不同时代的有着不同雄韬伟略的政治领导人都在与杨澜的答与问中凸显出理性的深度和人性的温度,而这其中必需的设问是必定要经过一番深入发掘人物轨迹的。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杨澜在对克林顿的访问之中,需要了解关于莱温斯基事件更多的不为人知的背后的故事,而这却让她难以启齿。于是选择从总统私人图书馆问起,便成为一个好的切入点,最终,节目成功录制。她的睿智与沉稳,令我佩服!

我把杨澜奉作一个高人,是因为她不仅让我了解到名人的非凡才能,更让我认识了真实生活中他们作为普通人所具有的善良、热情与坚毅。她驾驭着心灵机车奔驰在生活和事业的双轨,以更快的速度,在更远的地方,带我们看到了更美的风景。你真的那么有远见吗?我确信杨澜有,她的被访者有,而我还需要付出更多的汗水与思考。我们要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可以干什么?那么在生活上,我们也会是个有远见的人了吧。

谁能在石头上轻松睡觉?

这个问句来源于台湾云门舞集现代舞团的创始人林怀民先生在《杨澜访谈录》之中的讲述。为了舞技的提升与艺术和人的高度融合,他让舞者们在河边的石头上睡觉,看谁先睡着?我惊诧于这种练功的方式。当一个人决定离开床的舒适,去石头上睡觉时,他就已经摆脱了某种惰性,而带来许多种可能。有一天,顽石上也会留下他的温度。正如杨澜在传记里写道:当你为了一个理想去努力奋斗,而且经过挫折的时候,我认为你对真个世界的理解,会更深一步……这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你经过很大的欢喜,也经过很大的挫折,但是你还是能够站起来,重新回到你要做的事情上来。我觉得这是对一个人很大的考验。石头当然没有床舒服。谁能在石头上睡觉?两种人:找到适合的石头的人或让自己适应某一个石头的人。还有一层意思是说,旁人只看到此人酣然入睡,他是否睡着了,觉醒后是否腰酸背疼,就不得而知了。如是,人选石头,石头也选人。有跟石头较劲的,时间久了竟也在上面睡出了人行,即合用了;也有随遇而安的,这块石头不合用,找下一块便是。并无唯一法门。谁能在石头上轻松睡觉?答案是肯定的:敢于求知并且愿意为之奋斗终生的人。天道酬勤,大抵如此。此道法便是在石头上轻松睡觉的姿势。

为什么总问女性这个问题?

当代女性应如何在爱情与事业之间得到平衡?同样的问题,杨澜被问了无数多遍。然而她说:我相信幸福要靠运气,但更要靠能力:梦想的能力、创造的能力、感受的能力和分享的能力。总之三个字:幸福力。我要的幸福是丰富而有价值的生命,是充满爱和温暖的情感世界,请不要让我取舍。这是让我最满意的答案。对女性来讲,为什么在爱情和事业上非要取舍?同样的问题为什么男性不用回答?杨澜在家庭和事业上获得双丰收,这一事实足以证明现当代女性有足够的能力平衡好这两者。

杨澜《一问一世界》的是一本名人传记,我更愿意把它看做一本心灵读本。从《一问一世界》里,我看到了人生的幸福与辛酸,看到了世态炎凉,而更多的是人情的抚慰与欢盈。世界可以很大,可以很小。比进入他人的世界更重要的是,是打开你自己的世界。“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从落花而知大地有情,从葬花而知无常苦空,从觉悟中知道万法了不可得,应该善自珍惜,不要空来人间一回,这就是最初步的菩提了……杨澜身上流淌的不仅是爱,更是如何博爱的智慧与善良。多一些布施与劝慰,少一些烦恼与猜忌,心田常开明智之花,这便是杨澜所带给我的。这便是又一种菩提了吧。

第3篇:一问一世界读后感

对于杨澜来说,从某种意义上讲,世界是用来问的。

《一问一世界》汇聚了杨澜和上千位名人的思想精华,每个问题都能让人洞开视野,解决困惑。书中摘录了很多杨澜采访成功人士后的真实感触,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杨澜对真实人性的探求。书中还有很多对传媒行业的回顾和对前景的展望,浅读几章就感慨颇深,我想这本书是值得去品读的。

“生命有无数的可能性,你的梦想还在沉睡,为什么不把它唤醒?”杨澜有种独特的气质与魅力,她充满智慧,敢于挑战一切。她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每一步都充满挑战性,她对待工作的敬业,她的才学,她的睿智,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她对理想永不懈怠的追求精神让我感触最深。梦想这个字眼虽然令人神往,但它却总是和现实大相径庭。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够始终坚守自己的梦想,并把它付诸现实。

少年时有梦,这不足为奇。承载梦想还需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困难,承受失败。假如有了梦想而不去坚持,那是悲哀的。不管岁月如何流转,杨澜心中一直珍藏着这个梦。为了实现自己的梦,她一直努力着。一路走来,她承受更多的是艰辛,失败和忐忑。她所获得的一切不是靠运气,而是她朝着坚定目标,不懈地发奋获得的。她积极应对人生的态度,还有应对各种问题的灵活应变,在适当的时候懂得选取,是她一步步实现梦想的基石。因为有梦想,所以坚守,所以执着。

不要被现实消磨掉梦想的光辉,要让梦想的光芒一直照耀着我们前行的道路。坚持不懈的发奋是实现梦想的必要条件,豁达的心态是享受追梦的静心剂。别整天把自己搞的很忙,每天无论多忙也要给自己一点思考的时间。杨澜问出了一个世界,也许我们并不能像她那样的优秀,但至少,我们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用问来探索,来提升自己,向着自己的梦想前进。只要敢于尝试和坚持,不放弃,即便梦想再遥远,也总会有到达的一天。

问遍世界,看到自己。(李佳奕)

第4篇:杨澜一问一世界书籍简介

讨论到著名的女主持人,想必大家都能想到杨澜。她1990年成为央视《正大综艺》第一任主持人,1994年获得中国第一届“金话筒奖”,之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她回国后加盟凤凰卫视,在国内最早推出高端访谈类节目《杨澜访谈录》,并创办阳光卫视,于2008年担任北京申奥形象大使。作为职场女性,她取得的成绩可谓异常的卓越和成功。冰心曾经说过:“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那么在我们看到的卓越成绩的背后,又有怎么的奋斗和故事呢。近期笔者阅读了杨澜与朱冰合著的《一问一世界》,本文就将从这本书展开,给大家解读卓越背后的故事。

《一问一世界》于2011年出版,主要介绍了杨澜1990年到2010年间的经历,以及这20年的媒体生涯和人生感悟。这边书主要分为六个章节,每一章的题目都是杨澜在采访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比如“你真的那么有远见吗”、“谁能在石头上轻松的睡觉”、“你是否蹭站在空空的舞台”。这本书之所以叫做《一问一世界》也是和这些问题有关,杨澜通过这些提问帮助观众了解一个个嘉宾的人生经历和价值观点,带领人人们打开受访嘉宾眼中和内心中的世界。本书就是围绕这些精彩的问题串起来,每个章节中都包含则杨澜的个人随笔,和朱冰补充撰写的内容。读者阅读时可以体会到这第一人称自述和第三人称讲述切换的乐趣,以更宽广、更深刻的视角,了解进书中的故事。

(一)卓越个人背后的故事——独立与敬业

本文将从杨澜的个人经历和她主持的节目两方面来解读卓越背后的故事,本部分给大家介绍下卓越个人经历背后的故事。

1990年,22岁的杨澜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毕业,那一年正是央视第一次在社会上不限制专业招聘主持人。《正大综艺》此时也在北外招聘女主持人,节目组面试时给出的需求是找一个纯情、善解人意的女主持人。而杨澜在自我介绍时却反问道“为什么在电视上女主持人总是一个从属地位,为什么她就一定是清纯、可爱、善解人意的,而不能够更多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呢?”从这时就可以看到她身上那种独立的气质,这种气质让节目组印象深刻,也让她克服了专业上的劣势,历经七轮面试,最终成为了这个黄金档节目的首任主持人。

2000年因看好电视专业化频道的发展趋势,为了实现自己的人文梦想,她成立了阳光卫视。为了使阳光卫星可以占据好的带宽位置,怀有身孕的杨澜亲自出面与卫星公司谈判。妊娠反映强烈的她,会因为一些味道的刺激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谈判期间她也出现了这种症状,但到厕所里呕吐后,她用胭脂粉遮盖自己苍白的面色,涂上口红,嚼上口香糖,再次回到了谈判桌。独立的个性使她与众不同,使她面对困难时仍奋勇前进。

在一些人的眼中,访谈时主持人起的作用很小,因为他们就是将提前准备好的问题简单地向嘉宾提出而已。但杨澜不是这样,她自我要求很高,每次采访都会做足功夫,十分敬业。2002年4月,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率团访华,杨澜团队争取到了这次难得的采访机会。那一次的采访的效果非常好,采访后,基辛格给杨澜的打分是“amazing”。其实为了这次采访,杨澜几乎通读了他全部外交著作,查阅了大量的文件。采访现场的游刃有余的表现都是建立在她前期充分的准备上的。

2002年夏季,节目组又风尘仆仆地前往新加坡,采访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这一路上,她一直抱着厚厚的资料阅读,为了更了解嘉宾的家庭,还额外阅读了李显龙父亲李光耀的传记。到新加坡后,她顾不上休息,会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和节目组人员交流采访细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正是这样的付出和敬业,她才能在采访和嘉宾心有灵犀地沟通,不浮于表面,深入地挖掘有价值的信息。

(二)卓越节目背后的故事——专业和变化

细数《杨澜访谈录》的采访嘉宾名单,克林顿总统、查尔斯王子、星云大师、稻盛和夫、巴菲特、马云、谭盾、吴清源、姚明等,几乎覆盖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体育等方方面面,而且采访嘉宾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如何将这些高端嘉宾采访到位,并作出好的节目效果,非常地考验团队的专业能力。

《杨澜访谈录》团队每次采访前都会做足专业功课,他们要从节目定位圈定嘉宾范围,开展人物分析,从目标观众的心理出发拟定策划文本,反复修改确定提问提纲。以人物分析环节为例,策划团队需要从各个渠道收集嘉宾资料,并从祖先家庭、教育背景、婚姻生活、职业生涯、性格特点,价值观念开展分析,整合形成几个内容板块。之后针对每个内容板块,策划团队还会反复召开阅读讨论会,思考形成采访问题,最后将“人物分析”的材料和“访谈问题”结合成策划文本。节目主持人杨澜则会根据这个策划文本补充自己意见,并不断与团队沟通修改,经历多稿修改,厚厚的策划文本越来越薄,直至成为杨澜本人手写的3到4页A4纸的提问纲要。

除了对问题的设计的专业性,节目现场的录制环境也十分专业。每次现场拍摄前,团队的工作人员就会高效运作起来,将采访近景、主持人造型、现场灯光布置完美。以灯光为例,由于杨澜长时间劳累,一旦使用侧光,她的眼袋在镜头前就会十分明显,于是摄影师和灯光师就会一点点慢慢地调试灯光,为杨澜缔造非常完美的形象。正是这样专业化的努力,《杨澜访谈录》这档节目才会得到采访嘉宾和观众们的高度认可,一些嘉宾甚至只给《杨澜访谈录》独家采访机会。

随着时代的发展,媒体传播方式也从电视转向网络,观众口味也更倾向于娱乐新闻,这些因素都对电视节目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一些不适应发展的电视节目一两季后就会消逝下去,而《杨澜访谈录》从2000年起,十多年来采访了全球800多位嘉宾,一直维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这与节目组积极拥抱变化有着直接的联系。

从团队的管理上来说,最开始是杨澜个人在上海招募组建的团队,总共10来个人,进行小团队的松散管理。2007年节目组从上海来到了北京,因为家庭的原因,原有团队的很多成员留在了上海,整个团队成员经过换血、扩充与磨合,管理上也更加的规范,各个模块的分工也更加的细化。从节目嘉宾的选择上看,为了适应观众口味的变化和电视台收视率的考核,采访的对象除了过去主选的各国政要,更多的文娱明星也出现在受访嘉宾清单上。此外,为了更好的节目效果,节目时长也由最开始的30分钟变成45分钟,采访方式从一对一采访,也出现了一对多的采访。这些都是《杨澜访谈录》为了应对时代变化做的改变。

如同2005年阿里收购雅虎中国后,马云接受杨澜采访时说的,没有人能随随便便的成功。卓越背后故事绝不是简单和轻松,它是独立自强的精神和爱岗敬业的付出,是团队专业化的努力和拥抱变化的勇气。由小见大,我们国家多年的发展取得的卓越进步,也正是各行各业每一位中国人付出辛勤的汗水浇灌而来。

推荐信息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大全赏析【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9 11:10:45

    是谁,在逆境中不屈不饶,战胜了挫折?是谁,在人生的道路上,用毅力架起一座通往成功的桥梁?是谁,与命运之神斗争了整整87年,最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又是谁,在黑暗中寻找光明,走出了一条光明之路?只有她,20世纪,这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地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

  • 关于《背起爸爸上学观后感》的读后感大全(精选15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9 11:20:15

    【第1篇】电一影 《背起爸爸上学》。看了之后,我的心犹如波涛翻滚的大海,久久不能平静。这部电一影的主人公叫石娃,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是他父亲和姐姐一把屎一把尿把他拉扯大的。父亲由于积劳成疾,得了中风 ; 姐姐为了摆脱家庭的困境,继续供石娃上学,而舍弃自己的幸福嫁给了一个比石娃还 矮的男人。懂事的石

  • 《实践与探索》读后感(共3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9 11:17:45

    读了王董的《实践与探索》一书,受益匪浅。为了共同创造舜宇美好的未来,舜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全体员工实现共同创造。这里打动我的是,公司对人才的重视,通过不断向人性化管理和文化管理演进,不断提升员工的薪酬以造福员工,不断完善企业的机制以促进员工的发展,从而凝聚人心,人力,以激发企业上下一心,团结一致

  • 关于《三国》的读后感800字大全(16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9 11:19:15

    《三国演义》取材于自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全国的历史。作者罗贯中以历史为框架,稍作加工,精彩地演绎了一段曹、刘、孙三家鼎足而立,争夺天下的故事。“三顾茅庐”、“长板桥之战”、“火烧赤壁”、“空城计”等现在出现在戏剧电影中的著名故事都出自这里。在这些桥段中,曹操的奸诈,刘备的仁厚,周瑜的小气的形象被描述的

  •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6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9 11:24:45

    前段时间,我看了一本好书,它的名字叫《绿山墙的安妮》,里面的主人公安妮给我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披着红头发的小姑娘安妮,本来是不会与马修和玛丽拉两兄妹成为一家人的,因为年事已高的他们本想领一个男孩儿,可是由于孤儿院工作人员的阴差阳错,给他们带来了一个女孩安妮,但就是因为她,为这个绿山墙吹进了一股清新

  • 《草船借箭》读后感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9 11:26:15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故事生动,形象丰满,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尤其《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的形象,知人善用,神机妙算,是我学习的榜样。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智,让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并立下军令状,以此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同周瑜斗智斗勇,胸有成竹,用妙计向曹操“借箭”,以此挫败了

  • 关于《波西杰克逊》的读后感大全(精选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9 11:28:45

    《波西·杰克逊》这系列小说大家肯定知道。作者流畅、清晰的语言让我们了解了古希腊罗马神话。刚开始,我对着书没好感,可是慢慢的我便被引住了。主角波西,在一次次危险可怕的战斗中胜出,他战胜了战神阿瑞斯、冥王哈迪斯和泰坦之王克洛诺斯。唉,中国要是那么厉害就不会有《不平等条约》和南进大屠杀了。主

  • 《茶花女》读后感大全赏析(精选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9 11:33:15

    她们本该有机会继续存活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上,但是她们并没有让世人看扁自己,而是用自己的行动来说明一切。说了那么多该说一下《茶花女》了,玛个格丽特是一个风华绝代的名妓,备受法国社会中的女子的羡慕和男子的爱慕,在她身患肺病的时候,年轻的阿尔芒爱上了她,二人坠入了爱河,但是上天似乎喜欢捉弄人,二人的爱情遭受

  • 关于木偶奇遇记读后感的范文大全赏析(精选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9 11:38:45

    这部小说是意大利儿童文学家卡洛·科洛迪的经典代表作,被誉为“意大利儿童读物中最美的书”。也是世界儿童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故事的发生是这样的:一天,老木匠樱桃师傅送给小老头杰佩托一块能说话,会哭又会笑的木头。杰佩托把它雕成了一个既会跳舞又会翻跟头的木偶,取名叫匹诺曹。调皮的匹诺曹把脚搁在火盆上睡

  • 关于《香菱学诗》的读后感大全(精选3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9 11:39:15

    【第1篇】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插曲,但联系香菱的一生遭际来看,这个插曲的描写是作者颇具匠心的安排。脂砚斋对此有精辟的分析,说:“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