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读后感800字
尊严值得被善待
漫漫寒假到来,本是忙忙碌碌的上学时光一下子变得轻快、悠闲,时间老人睡着了吗?可是渐渐地,无聊也开始蔓上心头。偶尔间,翻开书页,一下子被《红与黑》抓住了心扉。这本书讲的虽然是一个爱情故事,但却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感触。
它的作者是法国的司汤达。小说主人公于连虽然出身贫民,但天资聪颖。一个意外的机遇让他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也因此见识到了上流社会的浮华生活。因为要面对复杂的环境,所以于连非常矛盾:一方面他通过自己坚持不谢的努力得以跻身上流社会,无疑给他带来了非常大的成就感,也因此激起了他的野心;另一方面他又有很重的自尊心,他经常称自己“出身低微,但并不卑贱”。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曾经遇到的那一幕:一天下午,我照常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看见了一堆人围在一起,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好奇心立刻驱使我跑了过去。一看,只见一位穿得流里流气的中年大叔正在抢一个乞丐碗里的钱,惊奇的是,四周围观的人竟然没有一个去阻拦他,只是津津有味地看着这场景或胆小地躲在人群之后。中年大叔仿佛料到没人会出来主持正义,便更加凶狠地与乞丐争斗起了破碗。眼见着乞丐越来越吃亏了,终于一位老奶奶站了出来:“孩子,你有手有脚的,干嘛拿人家乞丐的钱呢?这不是在丢自己的脸吗?”可是,中年人不理睬老奶奶的话,继续抢夺乞丐的钱。或许是老奶奶的冲锋在前,人群开始一起指责大叔的错误行为。终究是理亏,大叔渐渐抵挡不住众人的指责,灰溜溜地停止了霸道行为。没想到这时乞丐说了一句话:“我虽然很穷,但是我并不卑贱,我也有我的尊严,我们都是平等的,你不能这样欺负我。”围观的人听到了他的话,瞬间响起了欢呼声。
而这,也正是于连的“理想自我”:绝对不许一个未来英雄被轻视,所以当他自己也做错事情,当他的内心深处意识到自己的不道德行为时,他会为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忏悔,他会大彻大悟,恢复自己善良的一面。
同样,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在邪恶与正义的较量中,即使邪恶会暂时占上上风,但正义终究会胜利。所以我要在以后的生活里,以真心待人,不虚情假意地对身边人伪善,因为,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回报我们的,必定是别人的冷落。
红与黑作文700字
颜色们生活在色彩斑斓的颜色王国里已经有上百年历史了。虽然这里十分昌盛,但待久了你便会发现这儿的原住民都有一个特点,平时既不来往,也从无交流。他们始终坚持着各自的性格。
故事发生在颜色王国的一个冷冷清清的乡镇里,热情似火的红色先生出国深造了,在领略了国外的大好河山后又回到故乡。一进乡镇的入口,咚的一声,打破了乡镇一如既往的寂静。“疼死我了,谁这么不小心呀!”红色摸了摸摔得发青的屁股,痛苦地叫道。而另一边,黑色先生正紧锁眉头,没好气地大骂道:“没长眼睛吗?敢撞我身上!”红色看清后发现原来是黑色,于是拍了拍他的肩膀,乐呵呵地说:“原来是黑色你呀,你也要出国吗?”黑色阴沉着脸,冷漠地推开了红色的手,依旧用带着点怒火的口气说:“是!我在这儿每天都感受不到开心。人人都只顾自己,我受够了!”红色看着黑色,担心地说:“其实以你这种性格,不管去哪里,还是一样的啊!”黑色听了,耷拉着脑袋,幽幽地说:“看来我是永远交不到朋友了。”
红色灵机一动,想到了好主意,兴奋地大喊道:“有了!我把红色分一点给你吧!”也不等黑色回答,红色随手扯下一些红色擦到黑色身上。奇迹瞬间发生了!黑色从心底里感受到一种喜悦在慢慢地迸发出来。黑色那阴沉沉的脸立刻消失了,居然出现了喜悦的表情,他微笑着对红色说:“真是太感谢你了,你让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我也分一些黑色给你吧,好让你稳重些。”于是,重拾快乐的黑色也扯下一团黑色擦到红色的身上。这时,红色开始变得稳重起来,不再咋咋呼呼的。
颜色王国里的原住民们知道他们的可喜变化后,于是他们纷纷热络起来,互相往来,谈天说地。渐渐地,虽然大家都成了不纯粹的颜色,但是以前冷冷清清的乡镇消失了,大家更幸福了。
红与黑读后感800字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我就被它简单的书名所吸引,“红与黑”?它究竟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红又代表了什么?黑又代表了什么?带着这样的一些问题,我开始看这本书。等到合上书的那一刹那,我似乎隐隐约约的明白了。内容所反映的没有书名看起来那么简单。
《红与黑》是司汤达的代表作。主角于连是一个身份卑微的农民的儿子,通过自己的两个女人跻身上流社会,而最终却被陷害成为了阶级斗争的牺牲品。
书中的主人公于连是一个孱弱腼腆,社会地位低下的青年人,他靠着自己的博学、聪明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利用宗教,依靠女人,也为了实现自己巨大的野心,不惜挤进了上流社会。在这期间,他认识了有孩子、有丈夫的德·瑞纳夫人,两人很快相恋,不久之后便坠入爱河。很快,德·瑞纳夫人就成为了他的情-妇。后来,不幸被德·瑞纳先生发现,一气之下,把于连打发到了神学院。在那里,于连刚开始很受人瞧不起,但随着天生的聪明和机灵,出类拔萃,不仅得到了彼拉尔神甫和夏司·倍尔纳神甫两位神甫的喜欢而且得到了神学院里人的尊重。但他并不满足于此。
很快,他便被推荐当上了巴黎一个侯爵家的《圣经》课家庭教师。在那里,他又认识了玛蒂尔德——一个聪明但且高傲的女孩,两人又很快坠入爱河。在这两个女人身上,于连在期间总用不乏种种不光彩的手段。当于连自认为自己已经踏上了飞黄腾达的坦途和得到了两位女人超越阶级的爱情时,但却最终失败,被社会无情地推上了断头台。
于连,他极其短暂却满是波折动荡的年轻生命流淌着太多矛盾和复杂。对此人们可以作出很多评判——是个小私有者盲目追求个人利益的悲剧;一个野心家的毁灭;一个反封建斗士的牺牲等等。各有各的看法但又都在情理之中。但在我看来,于连是个个人主义野心家固然不错,但不如说他是个追求幸福而又不幸走上歧途的人更为确切些。自然这种歧途不是简单地采取了某种有背社会道德的手段而是来自他心灵更深处的矛盾本质。
在小说的序言部分,我看到司汤达曾在写完《红与黑》后认为这本书在五十年后才会被人所重新重视。这我们读完后也禁不住问自己,我们是不是那少数的真正为自己而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