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踩高跷歇后语
正月十五踩高跷--半截不是人
高跷:民间舞蹈,表演者踩着有踏脚装置的木棍,边走边表演.半截不是人:骂人的话。
[例]云姑娘嘿嘿地冷笑了两声,说:“倒许不是你教唆的,可是那个行凶的胖子,我早就认得他,他也亲口对我说过,他是你的好朋友。现在我才认识你,正月十五踩高跷--半截不是人”
正月十五看花灯歇后语
正月十五看花灯--走着瞧
花灯:用花彩装饰的灯,特指元宵节供观赏的。
[例]这老头子气急了,一边走着边吵嚷:“ 你李伍有什么了不起的,咱们正月十五看花灯--走着瞧!”
正月十五打牙祭歇后语
正月十五打牙祭--一年一回
打牙祭:原指每逢月初、月中吃一顿有荤菜的饭,后来泛指偶尔吃一顿丰盛的饭。
[例]韩妈妈对儿子说:“明天是你爸爸的生日,正月十五打牙祭--一年一回,你下午就请个假陪陪你爸爸吧!”
正月十五煮元宵歇后语
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借指接二连三地掉到河里。
[例]她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那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正月十五卖灶爷歇后语
正月十五卖灶爷--留神着
比喻小心,注意。
[例]只见瘦子齐虹,满面笑容,上前拱手说:“魏兄,前天的事不算,今天我是特意拜访你来了;给你送来点西瓜,你切着消暑吧!”魏明德见瘦子齐虹今天忽然恭敬来访,心说:正月十五卖灶爷,得留神着点。便也赔笑抱拳,请齐虹进到屋里。
正月十五卖门神歇后语
正月十五卖门神--过时货
借指不合时宜,落后。
[例]“如今这是年轻人的世界,干什么都要新脑筋,咱们这老脑筋,人家说‘顽固‘封建,依我看,也是正月十五卖门神--过时货啦,由他们年轻人去吧!”
正月十五贴门神歇后语
正月十五贴门神--晚了半月
门神:贴在门上的神像。旧时迷信,认为春节那天贴门神,可以用来驱逐鬼怪。
[例]人们一齐说:“好啊!还是咱二合,又是政治家,又是生产家,要是等分了地再春耕,那就正月十五贴门神--晚了半月了。”人们说着,笑着....
正月十五贴春联歇后语
正月十五贴春联--晚了半月啦
春联:过春节时门上贴的对联,一般在正月初一前一天(即农历除夕)贴。晚了半月:指到了正月十五才贴春联,比习惯上应该贴的时间晚了半个月。借指过了时或不合时宜。
[例]①班长见他着急的样子,就笑着说:“副班长,你是正月十五贴春联--晚了半月啦。小铁匠早把镘头改好了!”
[例]②这些话在谷振东真是闻所未闻,心里十分高兴。暗想;我到了北京,本应早就会会这两个人,看他们到底是怎样的人物,可如今正月十五贴春联--晚了半月啦.人已经离开了北京。
正月十五放起火歇后语
正月十五放起火--一冒几丈高
起火:带着苇子杆的花炮,点着后射得很高。比喻热情高。或形容发脾气时火气很大。
[例]①我们生产队里,自打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划开了作业小组,社员们的生产热情就像正月十五放起火--一冒几丈高。
[例]②到了南半截胡同他表叔那风臣那里,上前一打门,少时来柱由里边出来,见了李桂清,赶紧请安,面上并带着惊异之色,说道:“李大爷,您怎么这些日子没来呀?"李桂清道他是明知故问,遂就问说:“老爷在家里没有?"来柱说:“在家里,正和你婶娘吵嘴呢,正月十五放起火--一冒几丈高!李大爷请进来吧!”李桂清说:“既然二位老人家吵嘴,我也就不进去了.这些日因为得罪了一个人,被人陷害了,坐了几天监狱。”
枕竹筒睡觉歇后语
枕竹筒睡觉--做空梦
比喻脱离实际的空想或幻想。
[例]①那世懋只不言语,听到好笑之处,便用脚尖踢下世贞,暗里笑道:“白了胡子的年纪,又这样大个官儿偏枕竹筒睡觉--做空梦,说的比唱的还好听!”
[例]②侵略者虎视眈眈,妄想用武力来称箱世界,那是枕竹筒睡觉--做空梦!
枕头底下的风歇后语
枕头底下的风--听也得听,不听也得听
比喻必须服从。
[例]①燕青对时迁说:“哥哥,这可是军令,枕头底下的风--听也得听,不听也得听!"
[例]②姜武问道:“那个小于在府上几年了?”福责说:“来了快一年吧:是一个卖皮货的喇嘛给荐来的,二爷跟那喇嘛熟识,不好意思不用。其实马棚里有十几个人呢,要也没有什么用处。”姜武笑道:“这你就不懂了,这叫枕头底下的风--听也得听,不听也得听,不用行吗!”
枕头底下放罐子歇后语
枕头底下放罐子--空想(响)
“想”与”响”谐音。 借指不切实际的想法。
[例]过去,一提农民发财致富就是枕头底下放罐子--空想(响),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
枕着铡刀睡觉歇后语
枕着铡刀睡觉--太危险
[例]杨四看了不禁感叹,就想:这老头子当年也是一位英雄,现在上了年纪,竟连马都骑不动了。正在这时,忽见这老头子双手抚着胸口,仿佛叫了一声,立刻翻身摔在马下。枕着铡刀睡觉--太危险!那匹马跳到一旁,这里杨四大吃一惊,赶紧催马赶过去。
枕着烙饼挨饿歇后语
枕着烙饼挨饿--懒死了
借指不爱劳动。
[例]我们这个村,现在没有懒汉了,就连福春枕着烙饼挨饿--懒死了的人也都开始治富了。
枕着馒头睡觉歇后语
枕着馒头睡觉--不愁吃
枕着馒头睡觉什么时候想吃就吃。也有说“枕着饽饽睡觉一不愁吃”的。
[例]①沈老二满意地说:“咱们今年又是个大丰收,枕着馒头睡觉--不愁吃了。可这你放心,我不会偷懒的,因为还有明年呢
[例]②这时酒铺里也没有旁的酒客。王胖子给张爷送过酒和菜,他的胖脸上就堆满了笑容,把一双炯炯的眼睛望着张爷,说道:“今天大爷你的酒怎么喝的少了?不高兴,你枕着饽饽睡觉,又不愁吃,干嘛这么双眉紧锁呀!”
枕着扁担睡觉歇后语
枕着扁担睡觉--想得宽
想得宽:指扁担窄而长,用作枕头,是把它想得太宽了。比喻没有边际的胡思乱想。
[例]江志海谈完了话,周大爷磕了磕烟灰,把烟袋往腰里一别,哈哈地笑着说:“江连长,你的看法对劲,不管龟川耍什么花枪,咱们不看他的,就是敌人在岛上摆下金银财宝,丢下飞机大炮,咱们也不去拣这个洋捞。他想利用鱼见食饵不见钩的心理,来引诱八路军上当,那他是枕着扁担睡觉--想得宽啦!
珍珠掺着绿豆卖歇后语
珍珠掺着绿豆卖--一样价钱也抱屈
珍珠:一种贵重装饰品 ,乳白色或略带黄色有光泽,是某些软体动物(如蚌)体内发生病理变化或外界砂粒和微生物等进入贝壳内而形成的圆形颗粒。抱屈:受委屈。一样价钱也抱屈,指珍珠掺在绿豆里出卖,即使是按珍珠的价钱去卖,但由于同绿豆在起卖,也感到受屈 。借指地位高或才能出众的人和一般人混在一起,感到委屈。
[例]①素娘来到南京,流浪不过两载。以她的姿色和才艺压倒群芳,为一时名妓。如今她和软娘、翠萍等无名小辈混在一起,珍珠掺着绿豆卖--一样价钱也抱屈。
[例]②她又说:“赵玉林、郭全海那一帮子人都是些啥玩艺儿呀?杨主任他也跟他们混在一堆,珍珠掺着绿豆卖--一样价钱也抱屈,慢说还压在他们底下。”
针嘴巴歇后语
针嘴巴--奸(尖)得很
双关语。“奸”与“尖”谐音.借指非常有心眼儿。
[例]他又想:这事只有黄子善和孟庆丰知道。黄子善是个针嘴巴--奸(尖)得很,又是自己的舅爷,自己丢了人的事,他决不能对外人去说。可是孟庆丰却靠不住,他若是把这事跟别人一说,自己不但那点小小的名声完了,简直就不能再出门见人了。
针眼里瞧人歇后语
针眼里瞧人--把人看小了
比喻瞧不起人。
[例]这时候冯宽的烟瘾也过足了,便叫来本号一个伙计。这伙计姓梁,原是他们孙财东的远亲,为人极其油滑。你还别针眼里瞧人--把人看小了,他是专能跑外,所以对于街面上的事情,他是非常的熟。
针眼当烟筒歇后语
针眼当烟筒--小气
双关语.比喻十分吝啬。或比喻气量小。
[例]郑杰听了这话, 虽然心里是跃跃欲试。可是又想:这事有
点不可能,便笑说道:“哪有这样的事?不用说人家姑娘不能跟咱们素不相识的男子比武。即使比了武,赢了人家,他爹是个针眼当烟简,极小气的人,哪还能招我作女婿?”
针挑手中刺歇后语
针挑手中刺--一个比一个尖
“尖”与”奸”谐音.双关语.比喻一个比一个有心眼儿。
[例]他父亲名叫张凤杰,是一个很落拓的人,随同某将军作过暮宾,走过许多地方,交了许多朋友。他在江南娶的妻,生了三个儿子,针挑手中刺--一个比一个尖。
针线缝狗皮歇后语
针线缝狗皮--一丝不(补)苟(狗)
“不”与“补”谐音,“ 苟"与“狗”谐音。苟:苟且,马虎。借指做事认真、仔细,不马虎。
[例]德峰听了,笑得闭不上嘴,说:“我告诉你,那可是个老根本哪,你就说吧,做起来针线缝狗皮--一丝不(补)苟(狗)!”
针尖对麦芒歇后语
针尖对麦芒--尖对尖
麦芒:麦穗上的芒,像针一样尖。借指双方尖锐地对立,互不相让。也有说“针尖对麦芒--针锋相对”的。
[例]①他和我们是针尖对麦芒--尖对尖,他怎么会和我们搞好团结呢?
[例]②"我已经和你说过,我没有办法调解他们之间的矛盾,针尖对麦芒,针锋相对,这已是多年了。”
这人没保险机歇后语
这人没保险机--一说就走火
比喻说话不加考虑,一说就过格。
[例]“孙大爷,您不要见怪,这人没保险机--一说就走火,多多谅解吧!”
照壁后头骂官当歇后语
照壁后头骂官当--背后话
照壁:大门外对着大门做屏蔽用的墙壁。也叫照墙或照壁墙.比喻背地里说别人的坏话。
[例]做梦也没有想到,一夜之间他的田地被地主三只眼霸占去了,还骂他:“你生来就是花子命,哪有田,哪有地,滚!"小花子气急了,但只能照壁后头骂官当--背后话!为了活下去,他又来到凹里,凭着自己强壮的身体,硬是拼着命一锄头一锄头地挖掘,又开垦了几分田,插上了秧。
照着镜子说话歇后语
照着镜子说话--面面相觑
觑:看。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例]李大公子问道:“你们说这衣物是哪里来的?”众人是照着镜子说话--面面相觑,都回答不出。
照相馆改底片歇后语
照相馆改底片--羞(修)人
“羞”与“修”谐音.比喻丢脸,不体面。
[例]快别提 你那事儿了,照相馆改底片--羞(修)人!
赵钱孙李--依不依随你歇后语
赵钱孙李--依不依随你
[例]这天天刚亮,他看到眼前一团雾气,把江面给挡住了,他觉得有点奇怪,正在猜摸着,从水里钻出一个人来,恶狠狠地对船夫说:“今天你要想活着回去,就得把红妹给我。”说罢,又亮出尖刀说:“赵钱孙李--依不依随你!”
找擀面杖摸到牛犄角歇后语
找擀面杖摸到牛犄角--别扭出弯儿来了
比喻特别不顺当、不顺心。或难对付,意见不相投。
[例]①听这般说时杏儿垂面走来,以手拭净脸上泪痕,饮泣说道:“老夫人向是夜里多做恶梦,前时一日半夜恶梦惊醒,眼睛直勾勾瞪得怕人,恰似有甚心事。奴婢问多时,只是不语,便生下心愿要去岳庙进香。不想进香那日,找擀面杖摸到牛犄角--别扭出弯儿来了,恰又撞着个疯女.持....”说半截时,忽瞥世著一眼,将那后半截咽下,改口说道:“因遭那疯女子惊吓,回来便重了!”
[例]②他硬是不讲理,我和他有什么好说的,找擀面杖摸到牛犄角--别扭出弯儿来了!
着火挨板子歇后语
着火挨板子--两头发烧
比喻两头受罪。
[例]他这么一折腾不要紧,我们两家是着火挨板子--两头发烧,谁也别想好。
帐子里唱大曲歇后语
帐子里唱大曲--自家欣赏
欣赏: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
(例)齐大伯说:“俺京戏唱得不好,帐子里唱大曲--自家欣赏吧!”
帐本吃进肚里头歇后语
帐本吃进肚里头--心中有数
(例)乾隆皇帝下江南,张玉书当陪臣。张玉书是镇江人,熟悉江南风情,加之他头脑灵活,讲话诙谐,为乾隆所器重。不过他自信心强,向乾隆答辩时,未免有好胜的地方。乾隆既离不开他,又不想在学识上让
他占上风,存心找难题治他一下。可是,那张玉书却毫不在意,帐本吃进肚里头--心中有数。
帐房杆上翻跟头歇后语
帐房杆上翻跟头--胡闹
帐房:用帐篷搭成的房子.帐房杆:把帐房撑在地上的长杆子。比喻行动没有道理;无理取闹。
[例]就在这时候,忽听蒙古包外有人提高嗓门说:“在这么高的山上做手术,不是帐房杆上翻跟头--胡闹么?”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歇后语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来居上
[例]桑托罗姆为司机提供策略性建议:“跟在后面,等其它车撞车或退赛,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来居上。”
楼下客满歇后语
楼下客满--后来居上
[例]小李比我晚进公司,如今却楼下客满--后来居上,成为我的上司。
稻田里插秧歇后语
稻田里插秧--后来居上
[例]到达终点线时,不被看好的六号马竟然稻田里插秧--后来居上,得到名次。
丈二的大梁盖房歇后语
丈二的大梁盖房--护(户)短
“护”与“户”谐音。护短:为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的缺点或过失辩护。
[例]朱元璋余气未消,就怎来怎去地一说。马娘娘方知原因。马娘娘原是通情达理的人,心想,丈二的大梁盖房,替儿子护短,罚先生不是,这是“惯子不孝,肥田收瘪稻”,可是在他气头上劝谏,恐怕劳而无功。就说:“陛下,跟愚夫子计较啥?你说咋办就咋办。宫女,快给皇上进御膳!”
丈八的灯台歇后语
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己
灯台:灯盏的底座。借指只看见别人的缺点或错误,而看不见自己的不足或短处。
[例]偏奶母李嬷嬷拄拐进来请安,瞧瞧宝玉,见宝玉不在家,丫餐们只顾玩闹,十分看不过,因叹道:“只从我出去了不大进来,你们越发没了样几了;别的嬷嬷越不敢说你们了。那宝玉是个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己的,只知嫌人家邋遢。这是他的房子,由若你们糟蹋。越不成体统了。”
掌钳的敲小锤歇后语
掌钳的敲小锤--正在火候上
比喻正是时候。
[例]骑驴青年没想到有人横来拦阻,往后退了一步,方才站稳。那卖磁器的也被推得跟跟跄跑,退出两三步去,教一个看热闹的从背后搡了一把,才站住了。掌钳的敲小锤--正在火候上,青年看这推自己的一个年纪很轻,身形瘦弱的人,穿着长衫,说话的口音不是本地人,手底下竟很有几分力气。不禁蓦的一惊,脸上变了颜色。
掌磅秤的报数歇后语
掌磅秤的报数--句句实言
磅秤:也叫台秤,底座上有承重的金属板。数儿:即数目。比喻说的都是实际情况。
[例]①听了江舟的这番议论,铁司令员感慨地说:“这些都是“掌磅秤的报数--句句实言,不过要说到做到才行。”
[例]②王刚那小伙子是个实心眼的好人,他昨晚上那番话是掌磅秤的报数--句句实言
长芽麦子磨面歇后语
长芽麦子磨面--粘牙得很
比喻人说话絮叨。
[例]张科长见这老太太长芽麦子磨面--粘牙得很,只好满口答应,可是心里却十分不自在。
长秃疮害脚气歇后语
长秃疮害脚气--两头不落一头
禿疮:即黄癬,南方叫痢痢,头癣的一种,有一种特殊臭味,结痂
后,毛发脱落。脚气:多发生在脚趾之间,起水泡,奇痒,抓破后流黄水,严重的会溃烂。头上长黄癣,脚下害脚气,上下两头都有毛病。借指两头都没有落下好。
[例]在这鲜明对比之下,这两位富裕中农愈加感到,当初参加中农社本是想捞点油水的,由于看错了人,投错了门,结果弄得长秃疮害脚气--两头不落一头。
长了三只手歇后语
长了三只手--爱偷
三只手:方言。小偷。
【例】时迁长了三只手--爱偷 !但他是英雄,他不但爱打抱不平,还是个乐于助人的英雄。穷人喜欢他,富人恨他、怕他。
关帝庙里找美髯公歇后语
关帝庙里找美髯公--保你不扑空
关帝庙里供关云长,而美髯公就是关云长的美称,当然去了就能找到。比喻能找到要找的对象。[例]我决不骗你,去吧,关帝庙里找美髯公--保你不扑空就是了。
关帝庙求子歇后语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关帝庙:供有关云长的庙宇。过去迷信求子都到娘娘庙去找子孙娘娘,所以说关帝庙里求于是踏错了门。 [例]吴姐挖苦地说:“细妹,半个多月没来了,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吧!”
蘸了汽油的柴禾歇后语
蘸了汽油的柴禾--一点就着
借指牌气暴躁,稍不如意就大发雷霆。
[例]他这个人平时就是捆蘸了汽油的柴禾--一点就着,现在他那儿正不痛快哩,你可千万别进去,有啥事儿过两天再说。
蘸着稀饭吃扁食歇后语
蘸着稀饭吃扁食--越吃越糊涂
扁食:饺子。越吃越糊涂:指越吃越成了糊状的东西。借指人的思想、认识越来越混乱、模糊。
[例]观音保扭回头来,“哈哈”一声笑,说:“看你才是蘸着稀饭吃扁食--越吃越糊涂了,刚才举胳膊那叫干甚?”
站在河边撒尿歇后语
站在河边撒尿--随大流
比喻跟着多数人说话或行事。
[例]你知道,干居中游是不上进的一种表现,俗话说:“站在河边撒尿--随大流”,你说这能有什么出息!
站在海边打咳声歇后语
站在海边打咳声--望洋兴叹
望洋兴叹:古代寓言,河伯(河神)因为涨了大水,自以为大得了不起。后来到了海边,望见海洋的无边无际,不免感到惭愧,发出了叹息。比喻自己藐小,能力不够而感到惭愧无可奈何。
[例]梁大伯见别人的水稻产量达到了高水平,就站在海边打咳声--望洋兴叹,这很不应该,应好好地向人家学习,努力赶上去。
站在望乡台上唱梆子戏歇后语
站在望乡台上唱梆子戏--不知愁的鬼
梆子戏:用梆子腔演唱的剧种的统称,如秦腔(陕西梆子)、山西梆子、河北梆子、山东梆子等。
[例]罗通不便细说,只简单地介绍了几句。罗仁大怒:“哥哥,你先喘口气,把这站在望乡台上唱梆子戏--不知愁的鬼交给我了。我要砸不出他的屎来,算他屙的干净。”
站在昆仑山上丢鸡蛋歇后语
站在昆仑山上丢鸡蛋--囫囵的扔出去,连碎壳也捞不回来
昆仑山:我国最大的山脉之一,在新疆、西藏和青海,最高峰公格尔山,海拔7719公尺。借指有去无回。
[例]一位中校拉上口,“恕我说句不好听的话,我们派出去偷袭的小股武装部队,就像站在昆仑山上丢鸡蛋--囫囵的扔出去,连碎壳也捞不回来呀!”
站在云头吊嗓子歇后语
站在云头吊嗓子--唱高调
云头:指天上的块块云彩。吊嗓:戏曲、歌唱演员练嗓子。唱高调:双关语。借指说不切合实际情况的漂亮话。
[例]他 高兴地说:“这明明是站在云头吊嗓子--唱高调。产量不是嘴皮上下一磕碰就能出来的,种田也不是图出风头,不行,完不成任务谁负责?”
站在黄河两岸握手歇后语
站在黄河两岸握手--差远啦
借指差距很大。
[例]①嘿嘿,我?我和他比,那是站在黄河两岸握手--差远啦。
[例]②张忠说:“听说你的成绩快撵上李玉了?"郑淑芹摆摆手说:“不行,不行,
站在黄河两岸握手--差远啦!”
眨巴眼生瞎子歇后语
眨巴眼生瞎子--一代不如一代
比喻一个比一个糟。
[例]那县官一听骂他眨巴眼生瞎子--一代不如一代,把脸沉,“啪”的一声惊堂木响:“真乃大胆,大堂之上,竟敢辱骂本老爷,衙役!”有!”“拉下去,重重地打!”手势一比划:“八十。
铡刀剃秃头歇后语
铡刀剃秃头--硬拿着脑袋瓜子玩
铡刀:专用来切饲草等的一种又长又宽的大刀,安在底槽上,一头固定,一头有把,可上下活动。借指太冒险。
[例]严呆子用衣袖擦了一下鼻涕,故意装作吓得向墙角直偎:“这玩意,我可不敢。铡刀剃秃头--硬拿着脑袋瓜子玩,我不敢。”
炸麻花的碰上搓草绳的歇后语
炸麻花的碰上搓草绳的--绞上劲儿了
借指意见相抵触,拧着。
[例]我说鲸不属鱼类,可他说“鲸鱼鲸鱼嘛,就是鱼!”话来话去,真是炸麻花的碰上搓草绳的--绞上劲儿了 !
扎鞋不拴绳结儿歇后语
扎鞋不拴绳结儿--前功尽弃
比喻以前的功绩或努力全部报废。
[例]刘景升劝说道:“二哥,你若不去,岂不是扎鞋不拴绳结儿--前功尽弃!我同你去走一遭,保管无事。”
贼喊捉贼歇后语
贼喊捉贼--倒打一耙
比喻不仅拒绝对方的指摘,反而指摘对方,
[例]胡翠玉的嘴跟刀子一样不让人,她本来没理,可是抓住了联弟一句错话,贼喊捉贼--倒打一耙
贼娃子被狗咬歇后语
贼娃子被狗咬--说不出口
做贼被狗咬了,有话也不好说了。
(例)三嫂把膀子一侧棱,眼一翻,骨突起嘴说:“你趁早不要给俺通大理,俺可不拦你,你愿意哪里远走高飞,就哪里远走高飞!有你俺也活,没你俺也和俺孩熬出来了。”他听这话,贼娃子被狗咬 ,有些话也说不出口了。
贼娃子进学校歇后语
贼娃子进学校--摸到的尽是输(书)
“输”与“书"谐音。借指得到的都是失败。
[例]侯七笑道:“他有什么真本事,这几年在外边跑来跑去,结果怎么样,还不是贼娃子进学校--摸到的尽是输(书)!”
贼娃子打官司歇后语
贼娃子打官司--堂堂输
比喻总是失败。
[例]冯起泰把眼一张,笑道:“杨师傅,我们这场子值不得踢,一踢就收。我们教家师年高,早不练了,小弟可以陪你走走。”他哪里知道,和杨师傅比试那是贼娃子打官司--堂堂输。
贼走关门歇后语
贼走关门--晚了一步
[例]“你这人哪,别追了,贼走关门--晚了一步”
贼过了安枪歇后语
贼过了安枪--迟了
借指事情过去才采取行动,马后炮,不起作用。
[例]“大家动手在山上找了些蒿草,扭成火把,从放火的地方开始,跟着康明理.步一步地找下去。山头上火堆旁,只丢下孟二愣一个,一边烤火一边生气地说:“贼过了安枪--迟了”!
贼子摸见水道眼歇后语
贼子摸见水道眼--有口
小偷偷东西时,晚上在人家院墙下面摸到流水道眼,以为找到了入口。借指某件事情有了门路。
[例]①李宝龙听颠角牛的话头,觉得贼子摸见水道眼--有口。
[例]②“情况怎么样,说说看?”吕升不慌不忙地问。“贼子摸见水道眼--有口!已经有了个小答应。”
造房请箍桶匠歇后语
造房请箍桶匠--找错人啦
箍桶匠:木桶匠人,做成后,要用竹篾或金属条在木桶外面箍住,所以叫做箍桶匠。
[例]①江小川、关大宝一听,舒展的眉头又蹙紧起来。一不动刀,二不动枪,让大老粗来干画这个细活真是“造房请箍桶匠--找错人啦!”
[例]②蓝六爷听叫朱八去当说客,急了,忙说:“他有口吃病,话都说不明白,造房请箍桶匠--找错人啦,还是另请他人吧!
灶君庙的狮子歇后语
灶君庙的狮子--铁对儿
铁对儿:即死对头,永远解不开仇恨的死对头;或永远不能分开的死搭配,这是有好坏两方面的说法的。
[例]①杨露蝉不愿灶君庙的狮子--铁对儿,更不愿树敌结怨,他说了这话,早已想出一个法子来:“请在把式场中,四面张上绒绳织就的网,把网绷起来,当中留了两丈见方的空地。我们比较拳技,就在网当中的空场内动手。我们各凭所学,要把对手掷在网上,那才算胜。如不坠网仅在场中失招,也不算败,还可再打。诸位师傅愿意这么练么?”
[例]②我说老四,这事儿你插手我看也不顶事,他们俩能听你的吗,人家那是灶君庙的狮子--铁对儿!
灶火门上弹棉花歇后语
灶火门上弹棉花--开不了工(弓)
“工”与“弓”谐音。借指动不了工。
[例]虽说眼下工匠和木、瓦、砖都有了,可老天爷总下雨,灶火门上弹棉花--开不了工(弓)啊!
灶门前劈柴歇后语
灶门前劈柴--不好使家伙
比喻很不得手。
[例]山东侉子就从兵器架上抽取两把刀,却非一对,一长一短,一重一轻。曾大业未尝不知来者不善,善者不来。起初他还要设法子试探来人的来头,但见这个山东侉子竟取了差样的两把刀,灶门前劈柴--不好使家伙,放了心,以为没有什么真本事。
灶门前拿竹筒歇后语
灶门前拿竹筒--吹了
竹简:即吹火简。借指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
[例]①崔连长说:“人家都说他是常胜将军,可谁知这一仗也灶门前拿竹筒--吹了!”
[例]②高凤山扫兴极了,走到老伴跟前没好气地说:“好好的一门亲事,做梦也没想到,都处三年了,如今灶门前拿竹筒--吹了!”
糟鼻子不吃酒歇后语
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
糟鼻子:即酒糟鼻子,是一种慢性皮肤病,鼻尖呈暗红色.酒后由于充血的原因,脸会发红,可是酒糟鼻子并不是喝了酒的缘故,却带了个“酒”字,所以说枉担其名。”
[例]菩萨道:“点污他不得。他是个骟了的狮子。”八戒闻言,走近前,就摸了一把。笑道:“这妖精真个是‘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了!”
藏民穿皮袄歇后语
藏民穿皮袄--露一手,留一手
藏族人穿外衣时,习惯穿一只袖子,将另一只胳膊露在外面。借指不肯将全部本事拿出来。
[例]解放前,他行了三十几年医,总是像藏民穿皮袄--露一手,留一手,不肯把祖传的秘方全部拿出来。
脏水罐掉在茅坑里歇后语
脏水罐掉在茅坑里--越闹越臭
借指群众关系很坏,谁也不愿答理。
[例]他在这个单位实在呆不下去了,脏水罐掉在茅坑里--越闹越臭,人们谁也不肯和他交往,只好离开这里。
在羊身上取驼毛歇后语
在羊身上取驼毛--无希望
在羊身上取骆驼毛这是办不到的事。
〔例〕我早就说过,你不要对他有什么寄托,~!
在家里挺尸歇后语
在家里挺尸一装病
挺尸:人躺在床上(含贬义)。
〔例〕他下炕站起来,前前后后扫了一眼,眼光落在一个战士身上,“逼死你妈的那个恶霸地主,广州战役中有没有被打死? ”被问的是一个广东战士。他回答:“在家里挺尸一装病!”
在光水头上钻眼歇后语
在光水头上钻眼--骗人
光水头:即光头。钻眼:钻洞。在光水头上钻眼即冒充和尚受戒时, 头上烫的香洞。借指想方设法哄骗人。
〔例〕牛浦发了急道:“这是哪里来的话!你就挥金如土,我几时看见你金子,几时看见你的土!你一个成年人,不想做些好事,只要,在光水头上钻眼--骗人,!
砸了一扔儿歇后语
砸了一扔儿--不锔(拘)
砸了:指陶瓷器皿摔破。不锔:不必再锔补。“锔”与“拘”谐音。不拘:即免去客套,不拘礼节。
[例]孝廉说:“我向来不摘席,将军请便,外带着咱们还是砸了一扔儿--不锔(拘)。
癞象嗑瓜子歇后语
癞象嗑瓜子一一眼饱肚子饥
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
[例]于晓波说:“你呀,这么多人你端来一碗饺子可够谁吃的了,你是想叫我们癞象嗑瓜子一一眼饱肚子饥!”
癞蛤蟆上樱桃树歇后语
癞蛤蟆上樱桃树一一想高口味
比喻痴心妄想。
[例]有人说她癞蛤蟆上樱桃树一一想高口味,其实不然。这两年来,正是国家多事之秋,她不能躲在深宫无所事事,她所以经常抛头露面,一来为了拢络人,二来为了给自己登上政治舞台预备敲门砖。
拉屎不叫狗歇后语
拉屎不叫狗一一抓了
比喻事前没有准备面临时忙乱者急。
[例]老白拍手大笑:“那高释,逃的可狼狈,一个独立旅只剩下三百来人,自己化装成伙伕逃到京县,随行的只有三十米人,中央军不但不给补充,还想间他个临阵脱逃,贴啊全局的罪哩。这下他拉屎不叫狗一一抓了”.。
拉屎顶掉帽子歇后语
拉屎顶掉帽子一一各使一股劲儿
比喻各自使自己的劲儿。
[例]你有你的心眼儿,他有他的心眼儿,拉屎顶掉帽子一一各使一股劲儿。
拉屎攥拳头歇后语
拉屎攥拳头一一暗中使劲儿
比喻背地里用力。也有说“拉屎攥拳头-臭横”、“拉屎攥拳头-要的是这股劲儿”的。
[例]从此,金达是拉屎攥拳头一一暗中使劲儿,一定要在短时期内超过李全的成绩。
拉屎翻眼珠子歇后语
拉屎翻眼珠子一一多余
比喻没有用。
[例]徐华娘一见面,就气呼呼把大陆责备女的不懂事,男的也不懂事,兵荒马乱还四处乱窜,真是拉屎翻眼珠子一一多余,亏你伯父去保,要不军队一出发,不打死也得挑死。”
拉屎拉到鞋跟儿里歇后语
拉屎拉到鞋跟儿里一一提不得
比喻没法说起。
[例]严大人爷叫周光说去万镇的经过,周光说拉屎拉到鞋跟儿里一一提不得,事情办得不怎么样,把路费钱丢了。”
拉弓不射箭歇后语
拉弓不射箭一一虚张一下
比喻故意造声势,吓唬人。
[例]“我说周连长,怎么你真信他的,他那是虚张一下,小心上当!”杨排长警告他说。
拉琴的丢唱本歇后语
拉琴的丢唱本一一没谱了
比喻心中没数,没有一定的计划。
[例]我早就和他说过,事先要有个计划,结果动真格的了,拉琴的丢唱本一一没谱了。
拉直牛角歇后语
拉直牛角一一白费力
牛角是弯的,拉不直。比喻耗费了力气,却没有用。
[例]他想,难道这一质问,就能把问题弄清楚吗?就能叫农力吉站到群众这边来吗?不行,这等于拉直牛角一一白费力!
拉着虎尾喊救命歇后语
拉着虎尾喊救命一一自己找死
比喻自寻死路。
[例]李氏这才想到还没有拿出茶壶来,边翻箱倒柜去找,一边数叨桂香:“你这没心肝的死鬼,拉着虎尾喊救命一一自己找死!不会弯点腰稳当点迈步吗?若是连儿在家,哪用我操这份心?”
拉旱船的瞧活歇后语
拉旱船的瞧活一一往后看
拉旱船:也称跑旱船、推旱船。民间秧歌。一个扮新媳妇“坐”在船里,一个老汉在后面推,一个青年在前面拉。瞧活:指拉船的人回头看他拉的船。比喻老是为过去的事情所缠绕、苦恼,不能放眼未来。
[例]她从小是在鸡毛掸子打头、大头钗子戳脸的苦痛中过来的,有谁知冷知热?有谁心疼过她!她的命不如一条狗值钱。可也不能老是拉旱船的瞧活一一往后看呀,天无绝人之路。
筷子搭桥歇后语
筷子搭桥一一难过
比喻心里不好受。
[例]你还有脸见他呀?筷子搭桥,我替你难过!
筷子穿针眼歇后语
筷子穿针眼一一难
比喻不容易做到。
[例]"有人是看着黑龙江底的金子眼红了,可要想得到,筷子穿针眼一一难啊!”
案板底下放风筝歇后语
案板底下放风筝--飞不起来
比喻有才能施展不开.如:他技术高超,可惜被"四人帮"的爪牙迫害得案板底下放风筝--飞不起来了.
拉便粪嗑瓜子歇后语
拉便粪嗑瓜子一一进的少,出的多
比喻入不抵出。
[例]兰娘说:“这笔钱可来的不容易,是我们的人每一分钱,每一角钱,集起来捐给我们的,现在咱是拉便粪嗑瓜子一一进的少,出的多,要省吃俭用,不能大吃大喝,要用在刀刃上啊!”
蜡台上无油歇后语
蜡台上无油一一空费芯(心)
“芯”与”心”谐音指白费心。
[例]郭长胜说:“他都那么大了用不着你惦心着,娶媳妇的事儿你也少管,管也是蜡台上无油一一空费芯(心),人家自已有打算。”
瘌痢头的儿子歇后语
瘌痢头的儿子一一自己的好
比喻珍视自己的东西。
[例]朱四爷说:“我这个人吃不惯人家的大酱,瘌痢头的儿子一一自己的好。
辣椒面吹进鼻孔里歇后语
辣椒面吹进鼻孔里一一呛人得很
呛:有刺激性的气体进入呼吸器官而感觉难受,比喻说话尖利噎人。
[例]她一边打开一间清静小屋请他进去,一边又问:“你从没来过这儿吧?”黄民把包袱放下:“要是来过,也不会受你这窝囊气!"她见黄民辣椒面吹进鼻孔里一一呛人得很,忙解释说:“我不能对什么人都相信。你是刚从城里来的?”
腊月里生人歇后语
腊月里生人一一冻(动)手冻 (动)脚
“冻”与“动"谐音。比喻不适宜的动作,或不礼貌,不庄重的动作。
[例]①梁大叔一把拉住小东说:“你这孩子,怎么什么都敢动,冻(动)手冻 (动)脚的,弄坏了你赔得起吗!”
[例]②邱婶急了,说:“你这是干什么哪,腊月里生人一一冻(动)手冻 (动)脚的,规矩点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