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六年级科学教案下册教科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烧,简单的填埋和焚烧会造成环境污染;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过程和方法:通过垃圾填埋的模拟实验,观察分析简单填埋垃圾的危害,从而考虑并尝试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同时了解现代新型垃圾填埋场的设施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对垃圾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做垃圾简单填埋的模拟实验,观察分析简单填埋垃圾的危害,由此讨论并尝试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
2、进一步了解新型垃圾填埋场的设施及功能,意识到再先进的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仍然有影响。
【教学难点】
了解新型垃圾填埋场的设施及功能,意识到再先进的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仍然有影响。
【器材准备】
1、组实验材料:玻璃瓶、洗净的小石子、墨水、纸巾、塑料瓶(瓶盖上大一些小孔)。
2、现代新型垃圾填埋厂构造图。
3、填埋场和焚烧场垃圾处理过程的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料。
【教学设计】
一、导入
谈话:通过上节课的了解,我们知道了每天都会产生大量垃圾,这些垃圾是怎么处理的,我们一起来看几张图片。
出示几张露天堆放垃圾的照片,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的垃圾如果露天堆放会有什么危害?
小组交流讨论并汇报。(如:破坏环境,污染空气和水,还会引起疾病,发生火灾等)
教师讲解:人们通常通过挖坑填埋的方法处理垃圾,现在城市都建立了大规模的垃圾填埋厂,在目前,全国大约80%以上的垃圾都是采用填埋的方式来处理的。(出示大型垃圾填埋厂图)。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垃圾的处理。
二、简单垃圾填埋的研究
1、教师讲述:让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简单垃圾填埋。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2页内容:在广口瓶中放入淘洗干净的细石子约3厘米厚,然后加入清水,使水刚好位于石子的一半。用镊子往瓶中靠瓶壁处放入几团浸过墨水的纸巾,用细石子埋住,再慢慢地往上面喷水。
3、分析填埋模拟实验:
(1)这个实验模拟的是什么?(垃圾填埋场)
(2)实验的各个部分代表了什么?(小石子表示土壤,石子下的清水表示地下水,染有墨水的纸巾表示垃圾,纸巾带有的墨水表示垃圾中的污水,从上面洒下来的水表示雨水。)
小组交流讨论并汇报各组意见。
4、学生按书上的步骤分组实验。
思考: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
5、讨论:如果是真正的垃圾填埋场,还会对周围的环境带来哪些危害?
小组交流讨论后汇报。(垃圾会产生大量臭气,滋生苍蝇、蟑螂等害虫;垃圾比较松软,容易坍塌。)
教师相机介绍:把垃圾简单地填埋,垃圾中的污水会扩散。污水扩散到周围的土壤,如果被污染的土壤中种了蔬菜和粮食,你愿意买来吃吗?更可怕的是,随着垃圾中污水的扩散,还会污染地下水。而地下水会四处流动,那么,污水中的病菌、毒素会随着地下水扩散到更广大的范围,危害人们的健康。另外,垃圾堆得时间过长会产生沼气,还会发生爆炸。
三、探索减少污染的垃圾填埋场
1、提出任务:怎样解决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危害问题?我们能设计一个更好的垃圾填埋场吗?
提示:先考虑解决什么问题(主要是污染地下水),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垃圾和环境隔离起来)。
2、小组内尝试设计,记录设计的重点。
3、汇报交流各小组的设计,大家评价。
4、观察真正的垃圾填埋场的构造图,分析它是怎么防止垃圾污染环境的。(先观察书上73页示意图,再通过多媒体展示大型垃圾填埋场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它的技术十分先进,是全国十大填埋厂之一,杭州70%的垃圾就是在那里填埋的,接着介绍天子岭垃圾填埋场的防渗技术、沼气发电厂、污水处理。)
5、思考:这样的垃圾填埋场就永远安全了吗?能在上面种植庄稼、建造房屋吗?
教师介绍:填埋场在填满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是不能用来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四、垃圾焚烧的分析
1、教师介绍:焚烧是处理垃圾的另一种方法,就是把垃圾在焚烧炉里烧掉。
2、讨论:焚烧垃圾有什么优点和问题?(教师说明建垃圾焚烧设施还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用多媒体展示杭州绿能环保发电有限公司。它投资近2亿元人民币,技术全国领先,十分先进。)
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小组的观点。
教师小结:
优点:占地小,避免了垃圾污染地下水,产生的热量可以发电等。
缺点:会消耗大量的电能,留下残余物,如果控制不好,还会产生有毒物质,造成第二次污染等。
五、拓展提高
思考:怎样做才是解决垃圾问题更有效的办法呢?
六、课堂小结
整理目前处理垃圾的方法及其利弊,记录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办法。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感受?
通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通过主动发现的讨论式学习,激发合作意识,培养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比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支红粉笔、五支白粉笔。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意义
1、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过完国庆节,你知道今年10月1日是祖国几周岁的生日吗?xx年前的10月1日,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让每一位中国人为之自豪。但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国旗中还隐藏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
出示出一面国旗:
2、判断:小强身高1米,他的爸爸身高173厘米,小强和爸爸身高比是1∶173。
明确:同类量相比单位名称要相同。
二、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1、去年奥运会中国女排在首场比赛中以3∶0击败了美国队,打出了我国的女排风采。这里的3∶0表示什么意思?它和我们今天学习的比相同吗?为什么?
强调:这里的3∶0是表示两个队各赢了几局,不是相除关系,而今天学的比是指两个数的相除关系。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你知道吗?公元4世纪希腊数学家欧多克斯,利用线段找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几何比——黄金分割,它的比值大约是0.618,比大约为2∶3。
介绍:黄金割应用非常广泛,国旗的宽与长的比是2比3,接近黄金分割,现在你们知道五星红旗为什么这么美观了吧!
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黄金分割:
T型台上选模特也要求模特的身长与腿长的比符合黄金分割。
理发师也将黄金分割运用到发型设计中去。
……
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去调查。
精选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反思
上个学期我们语文组对“如何上好第一课时”进行了专题研讨,使得我们这些年轻老师对如何上好第一课时有了一定的章法。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座有价值的知识宝库。教师如何开启宝库,带领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经历峰回路转的环节,完成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任务呢?成功导入的设计,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手段。大凡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十分注重导入的设计。确实,好的导入是优秀的演奏家拔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入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那么,什么样的导入才算是好的导语呢?
为了能准确理解文章内容,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动机和时代背景十分必要,这有助于他们学习课文,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
教《卢沟桥烽火》的时候,我就注重了让学生深入地去了解时代背景。我一开始就跟学生介绍——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打铁趁热,我接着揭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注意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逐步蚕食了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相机板书课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行为的憎恨。
跟学生交代了这些背景材料,能够使他们更容易地理解课文内容。
频道小编推荐:|
二年级上册英语教案人教版范文
教学重点:
1. 学习单词sunny,rainy, windy, cloudy, snowy, overcast ,temperature , degree, minus 以及与其相对应的天气符号等。
2. 学习句型What’s the weather like?(How is the weather?) It’s…及The temperature is degrees.
3. 学生结合书本知识及拓展内容用英语介绍天气预报
教学难点:
1)单词rainy, snowy, temperature 的正确发音。
2)根据教学内容拓展的句型The temperature is degrees.
3)要求学生能看着天气预报图,用英语熟练说出天气情况。
反思:
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有一个更直接,更清晰的认识,需要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主要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众多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制造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设有特色的符合自己生活的情景,培养了他们的协作精神和创造能力。
在教学的引入时是通过美丽的四季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让学生在电脑上将图片涂成自己喜欢的季节并介绍。这样让学生动手、动脑又动嘴不仅起到复习的作用,而且为新授内容作了铺垫。同时也提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授新内容的时候,通过出示直观形象的多媒体声像画面,将教学内容变得更具吸引力,也更贴近生活的实际。最后的巩固我利用了网络,让学生在网络上查找各城市的天气实况,并用英语介绍。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让语言知识活化为生活。
虽然教学的效果不错,但是我认为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今后的教学中在以下几方面要有所改进:
1:教学中的扩展难易要适中
现在的教学对老师的要求已不是教会书上的知识,而更多的是要求教师通过某一知识点,进行相应知识的传授扩展,能使学生举一反三。但在拓展时一定要注意学生本身的能力,不要超出太多,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影响正常的知识结构的掌握。
2:充分注意学生的口语习惯
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多说英语,凡是会说的都要用英语来表达,既便是夹杂中文的也无妨,只要学生用英语了就要表扬鼓励.。同时要纠正学生的不良发音。克服方言习惯。
3:加强自身修养
教师自身的修养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水平。教师首先要发准音。教师自身的素质很重要,在课前自己要先学会单词,先读一读,读准音,这样教学生时才不会教错,读单词是要慢一点,读准每一个发音。另外教师要利用空余时间加强学习进修,使自己能不断更新扩充已有的知识领域。
4:对课堂的整体调控不够好
部分学生放在媒体声像图片上的注意力超过了对句型知识上的注意力,这时我没有能够让这部分学生及时集中注意力,影响了预先的教学设置。另外媒体的转化一定要简洁,易操作,以防不必要的失误。今后教学中要调整好学生以的状态进行学习,获得最多的收获,达到教学的化。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过程与方法:
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
教学重点: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用实验数据验证推测。
教学准备:实验小车一辆、粗线一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子一个、铁垫圈若干、秒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小车,提问:你有哪些方法让这辆小车动起来?
(推、用绳子拉……)
2、揭题: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用绳子拉的小车,
板书:我们的小缆车
二、安装小缆车
1、提问:要把这辆小车改装成小缆车,能改装吗?说说看怎么改?
2、学生动手操作:将粗线绑在小车上。
3、提问:这样的小缆车需要什么力量才能把它拉动?
4、提问:请你仔细想一想,可以用其它力量代替人的力量吗?说说为什么。
5、学生交流讨论:在绳子上挂重物,让重物拉动小车。
6、出示挂铁垫片的钩子和垫片,让学生安装小车。
三、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
1、提问:刚才大家在用垫圈的力量拉动小车,发现用了几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
(学生说出不同的个数)
2、很多小组的数据都不一样,为什么?可能哪些地方存在问题。
3、学生交流讨论:1、可能每个垫圈有点差别。2、放垫圈要一个一个放上去,直到小车动起来为止。
4、学生实验,获得数据。
5、提问:刚才我们已经用实验获得了数据,知道用多少个垫圈的力能使小车动起来,那你认为拉力的大小和小车运动有什么样的关系,如何用实验证明?
学生交流讨论,推测:拉力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慢
提示:(1)、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
(2)、每次多个多个增加垫圈,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
6、指导学生看71页记录表
7、学生实验
8、交流汇报
四、小结
1、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慢
2、要获得准确的数据需要多次重复实验。
六年级下册英语教案第一单元范文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本课的核心词汇:air, everywhere , alive, smoke,factory, smoke, dirty,clean, plant
2.能熟练掌握核心句型:It keeps them high in the sky.
3.读懂描述空气污染的对话。
重点难点:
1.能在语境中正确使用本单元的核心词汇。
2.能用句型It keeps them high in the sky.描述空气的作用。
教学用具:
录音机、自制课件、照片等。
教学过程:
StepⅠWarm up and revision(热身与复习)
1. Greetings.
2. Guessing game.
Step Ⅱ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自主探究)
1.生词关。
T: Please write the meanings on your paper
air______ smoke ______ factory ________ dirty________ clean ______
alive _________ everywhere_______ important ______
2. Learn the new words.
T: Let’s listen and say the new words.
Ss: read these words after teacher.
3. Work in groups to read the new words. Recite the new words, and thenrecite in groups。
4. Watch the screen and learn to say the sentences.
5. Ask pupils to talk about the famous cities of the world in groups .
Sept ⅢLearn the story (文本学习)
T: Here’s a riddle. It’s very long one. Please listen carefully and guesswhat it is. What is it?
Ss: Air.
T: Yes, What do you think of air?
S1: Air has no colour.
S2: Air has no smell and taste.
S3: …
T: Yes. We can’t see it,but we can feel it. Air is important to
all living things.
T: Can you talk about air? Work in groups .
Ss: talk each other.
Tasks the pupils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on Page 69.
Step ⅣConsolidation(拓展延伸)
Think and say:模仿课文,介绍一样。
教学反思:
大部分学生能掌握本课的核心词汇和核心句型,小组讨论,谈一谈对空气的认识,学生积极踊跃,大胆表达,教学效果较好。
五年级体育教案下册范本
教材分析
1、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学练为目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
2、跳跃运动源于生活,与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能力,又是学生比较熟悉和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急行跳远及其游戏简单易学,在自然助跑与起跳相结合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较之三四年级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学习注意力集中时间进一步增长,女生身体活动能力与男生差距缩小,因此技能教学过程中,较三四年级有了更高要求,并通过教学进一步发展跳跃能力。
教学目标
A、学生通过学练,进一步发展急行跳远的能力,能把助跑和单脚起跳很好结合,并轻巧双脚落地。
B、学生进一步发展身体协调性和弹跳能力,体验跳远时的身体动作感受,初步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提高观察能力和时空感觉。
C、初步养成勇敢、自信、果断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助跑与单脚踏跳结合技术。
教学过程
1、激发学生兴趣、热身与导入“同学们都会跳绳吧!!那就跳起来吧!大家散开点。”
2、专项引导:单脚、双脚连续跳绳(111、222,11、22,1、2)(提示想尽快跟节奏,膝盖得微屈,有弹性)
3、教师示范完整的急行跳远动作,让学生重点观察助跑与起跳的结合瞬间动作。教师的漂亮动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和教师共同总结出:加速助跑,积极跳起的要领)
4、自主发展跳跃能力:先布置场地(把绳摆放成圆和正方形强调圆——单脚,方——双脚(上一步起跳、双脚落地)(安全提示:强调必须一人练习完毕回到队伍后面后,下一人开始练习)然后到3——5步助跑到自我适当的距离,期间教师个别指导与纠错。(期间多次强调加速助跑,积极跳起、看谁踏得准、落地轻、落地稳等)
5、挑战赛:分自我挑战(及格赛,小组互帮互助,使尽量多的同伴过及格线,男女稍有区别;小组推优赛;全班争优赛)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6、创新游戏:小组编织图形赛(期间播放舒缓的轻音乐!)
7、小结与回收器材。
五年级体育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案分析:
接力跑是以几个人互相配合,密切协作,分别跑完各自规定距离的集体项目,又是在田径运动中唯一体现集体合作的运动项目。它深受学生的喜爱,并有较多的思想教育因素。接力跑和快速跑的技术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接力跑有传递接力棒的技术,要求各棒队员之间的协调配合,保证在快速跑中完成传接棒。所以,接力跑既可以发展速度素质,协调性,又可以培养密切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班级为小学六年级学生,由于小学学生具有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但又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和自学能力,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不能适应本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而具有一定成就感的任务式游戏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针对这一特点,我采用了启发、模仿、竞赛等教学手段,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生在练习中表现出积极的兴趣,主动参与。
2、能掌握一到两种交接棒的技术动作,并且能在比赛中加以运用。
3、培养学生乐于参与教学互动,敢于创新,自信、自强,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85%—90%的'学生熟练掌握。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接力棒在交接过程中的基本技术与跑的方法。
难点:注意掌握传接棒的时机与配合。
教学过程:
一、课堂常规
1、集合整队,检查人数。
2、师生问好,宣布本课任务,提出学习的要求,指出学习的难点和重点。
3、安排见习生。
二、准备活动
1、教学游戏—“数数报团游戏”。
2、徒手操。
三、介绍接力跑项目特点
要点:
1、接力跑正式和非正式比赛项目。
2、以短跑技术能力为基础的集体比赛项目。
3、在基本能力相近的情况下,传接棒技术对比赛的成败起关键作用。
4、高水平比赛需要长期专门的训练准备。
四、学习接力跑技术
接力跑技术包括短跑技术和传接棒技术两个部分。接力跑包括男、女4*100米和4*400米。
1棒采用“蹲踞式”。2、3、4棒采用“半蹲踞式”或站立式起跑。2、4棒接棒人站在跑道外侧,右腿在前。3棒的接棒人站在跑道的内侧,左腿在前重心偏左。上挑式:接棒人的手臂自然向后伸出,手臂与躯干约成40—45度角,掌心向后,拇指于其它四指自然张开,虎口向下,传棒人将棒由下向前上方送入接棒人的手中。
下压式:接棒人的手臂向后伸出,手臂与躯干约成50—60度角,手腕内旋,掌心向上,拇指与其它四指自然张开,虎口朝后,传棒人将棒的前部由上向下传给接棒人的手中。
(注意)传接棒的位置
传接棒过程中通常是传棒人跑到离接棒人约2米处立即发出“接”的信号,接棒人迅速后伸手臂接棒。
3、体会4*100米接力完整技术;4*100米接力教学比赛1次。
五、游戏:抱腰拔河
六、结束部分
1、放松练习。
2、总结。
3、检查。
4、下课。
教学反思:
1、学生通过分组比赛,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荣誉感以及和组员之间的凝聚力,从学生的练习程度上不难看出,学生对分组教学方法很感兴趣,教学比赛既是素质,技术,战术的较量,也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考验,比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勇敢性和坚强的毅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分组比赛对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方面也有着显著的功效。
2、在接力的导入部分应采用迎面接力的比赛来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积极性;
3、课中对接力区的解释不够深度,在以后的课中应该指定小组长或专门裁判负责监督学生不可超越接力区增加学生对接力区这个概念理解得更加深刻。
4、接力赛(圆周)中,个别学生还站在原地接棒,应在相应的位置加上标志。
精选六年级下册英语教案及教学反思
近一段时间在六年级上课,总感觉学生的情绪调动不好,我也很迷惑,于是就查阅一些教育学理论的书,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
英语学习成功的因素中,除了智力因素外,更重要的是那些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其具体表现在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缺陷。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动机和态度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英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放在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考试形式上呢,还是将教学注重点转移到学生的性格、兴趣、情绪等方面的培养和控制?事实证明,认为自己“民主、开放、平静、友好、体贴、乐于助人、聪明、富于逻辑性和快乐”的人,一般来说,其学习英语成功的可能性要大于与上述性格相反或相差极大的学习者。
另外,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学习者会出现焦虑沮丧烦躁不安等情况,英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注意对外语学习者情感因素的培养和控制。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英语教师要培养对学生的亲近感。于是我决定近段时间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注意激励学生,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把体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感受,使学生喜爱英语课当重点,把教学的形式和学生当成备课的重点。尽量让教学形式多样,生动形象,激发个体的参与欲 望,课堂的气氛要尽量轻松、愉快,重个体、重基础,让每个学生都能先把重点词句掌握牢固。以上就是我困惑过后的反思。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范文
《北京的春节》
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
1.了解单元导语。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第二组课文的学习了。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语,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
(1)本组课文主要是讲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
(2)我们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
2.了解课文安排。我们再看看课文的题目,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
3.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可以让学生先回忆:我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借此引导学生感受春节是喜庆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答疑问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1.整体感知。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
腊月:农历的十二月。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
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
(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如:
空竹:可以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
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平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天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
残灯末庙:结合注释,联系课文内容,可以知道是指春节结束的时候。
三、默读填表,了解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2.默读课文,合作填表。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填在表格的右边。填表的时候可以同桌合作,一会儿再向大家汇报。
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1)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填写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号,等会儿一起讨论讨论。(“风俗习惯”一栏不强求填得全面细致,表格内容供参考。)
(2)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
四、自由朗读,练习难读的句段
1.自由练读:通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现在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好。
2.展示朗读:刚才自己着重练读了哪些难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五、结束语与作业布置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练习了难读的语句。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准备在下节课听写。
暴雨天气小学生安全教育
活动目标:
1、教育学生学会如何防雷电。
2、锻炼学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想象能力,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3、通过表演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感受到活动的乐趣,并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的安全知识。
活动准备:
(1)模拟大树一棵。
(2)模拟电线杆一根、电线一条。
(3)模拟房子一座。
(4)用银色的包装纸剪成一条条细小的长带。
(5)小兔子头饰(若干)。
(6)篮子一个。
(7)音乐《下鱼了》。
(8)自编儿歌一首《安全避雷电》。
活动过程:
1、导入,今天,xxx小朋友邀请我们到他家去做客,现在我们出发吧。
2、躲雷雨闪电的情景。
(1)刚走到半路上,突然传来一阵雷雨闪电的声音(用录音机播放音乐)""孩子们,下雨了,打雷啦,赶快躲",仔细观察孩子们躲在哪里。
(2)雨停了,继续走,来到了xxx的家里坐下,他妈妈热情招待我们。
3、围绕刚才躲雷雨闪电的情景进行提问:
(1)刚才我们在半路上遇到什么事情啦?
(2)今天小可爱也遇到了像我们同样的事情,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样做的,好么?
4、观看课件《如何防雷电》
5、围绕课件内容与幼儿展开讨论。
(1)故事里的小可爱她是躲在哪里避雷雨闪电的?
(2)小哥哥又是躲在哪里避雷雨闪电的?
(3)小可爱、小哥哥,谁做得对呢?
6、教师小结。
(1)不可以跑到大树下躲避雷雨闪电。
(2)不可以躲在高危的地方。
(3)不可以躲在电线杆下。
(4)不可以躲避在潮湿的地方。
7、教念儿歌《安全避雷电》。
不能躲在大树下;不能躲在电线杆下;不能躲在潮湿处;不能躲在高危处;不慌不乱四处看;找到低处蹲下来,雷电没有再走动,定能安全回到家。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反思
《草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语句流畅、优美、动人,情景交融,令人情不自禁想美美地赏读一番。本学期的第一课就是《草原》。课堂上,我觉得学生要么读得太空泛,要么读得放不开,压着嗓子太过轻幽了,所以我便索性范读了。由于我在范读中声情并茂,感染了学生,因此很多学生在朗读中也像我那样充满深情,女孩子的个人朗读也很成功,能打动人。满意之余,我又遗憾地发现,男生在带动下也极力向老师、向读得好的女生靠拢了,丢失了个性特色,一副“娘娘腔”,听着很别扭。此时,我立刻觉得这样可不行,咋能让我班的男孩子在我的教育下失去男孩的洒脱与豪爽呢?俗话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篇文章,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人的感悟肯定不一样,读法也肯定是不一样的啊。于是,我立刻提示让他用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来朗读,而此时他反而显得不知如何是好。因为,他从最初的“耳濡目染”开始,已经形成了定势,不知换个方式怎样才算好。我便出示辽阔的草原、蒙古族摔跤等图片,并请感悟能力和朗读水平比较好的男生作示范,读出自己的个性理解来。并给予了他们自由个性练读的时间,这才有所好转。
经历这一事件后,我更深刻地体会到,范读的确有其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在指导学生读正确、注意适当的停顿、恰当表达语言思想感情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频道小编推荐:|
通用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设计范文
教学内容:
表演《盼红军》、表演《编花篮》
聆听《牡丹之歌》、《花之歌》
本课用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表演《编花篮》;聆听《牡丹之歌》
教学目标:
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和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
重点、难点:
掌握歌曲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是一个大家庭,每个省都有自己的民歌音乐和自己风格,今天就是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河南民歌《编花篮》;
二、认真聆听范唱;
三、讲解装饰音,唱出其效果;
四、注意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五、尤其是要唱出歌曲的地方风格,认真聆听老师的范唱;
六、请同学们进行表演唱,看看哪个小组表演的最好,最有感情和音乐表现力;
七、设问:的国花是什么?(牡丹),哪位同学见过牡丹,可以描述一下吗?
八、现在就请同学们来欣山《牡丹之歌》;
九、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男高音演唱)
十、轻声地哼唱音乐;
课堂:
请同学去搜集自己家乡的民歌,并且学会演唱,下次来一起表演表演。
第二课时:
表演《盼红军》聆听《花之歌》
教学目标:
感受四川民歌的风格与特点,欣赏外国乐曲,扩展同学们的视野;
重点、难点:
掌握四川民歌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河南民歌,一起来复习一遍,今天我还要和大家一起来学唱一首四川民歌《盼红军》;
二、认真聆听歌曲,可以请四川的学生上来带领大家一起用四川方言念念歌词;
三、歌曲中唱了几种花?采花献给谁?
四、老师把难点唱听听;
五、按照节奏念歌词;
六、以小组为单位,并用自制乐器进行伴奏表演;
七、今天还要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位外国作曲家作曲的关于“花”的乐器,你能从乐曲中闻到花香吗?
八、认真聆听音乐,并将主题出现的先后顺序记录下来;
九、每段的主奏乐器都是由不同的乐器演奏的,你能听出来吗?如果听出来的话,就做出这种乐器的演奏姿势;
十、完整的欣赏乐器;
课后:
同学们通过学习关于“花”的音乐,了解了不少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在课堂上进行关于带“花”字的歌曲大赛,分为男女两个小组,同学们很感兴趣,也唱出了不少关于“花”的歌曲。
精选六年级科学教案课后反思模板
层次一:用橡皮泥模拟建造太阳系。在这一阶段,由于学生对数据是不敏感,在他们看来,只要有了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直径数据,就可以建构太阳系模型了。教师正是基于学生的这一层次的认识,为学生提供橡皮泥,让学生用橡皮泥捏出八大行星,并在桌面上按顺序排好。在小组的交流观察中,学生发现各组的八大行星的模型大小差距很大,认识到要做准行星的大小,需要把行星的直径按比例缩小,这一认识是在学生实践、观察的基础上自主提出来的。学生有了按比例缩小行星直径的认识,教师提供缩小20亿倍后的数据,发现仍然无法用橡皮泥来捏准八大行星的大小。
层次二:用塑料球模型模拟建造太阳系。学生总是在不断的“犯错”中前进,在犯错中积累经验和获得新认识。学生有了第一次尝试的基础,教师再提供给学生八大行星的塑料球比例模型。学生在利用模型建构太阳系的过程中,再一次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与观察,发现各组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距离也是不一样的,认识到要正确建构太阳系模型,还需要按比例缩小的距离数据。教师提供给学生缩小20亿倍的距离数据后,学生通过用皮尺量水星距离太阳的距离29米后,发现要建构真实情境下的太阳系,在教室乃至学校操场也无法完成。提出进一步缩小距离的数据。教师提供给学生缩小500亿倍的距离数据后,学生认识到行星直径也要缩小500亿倍。学生通过观察行星距离和直径的数据发现,根本无法建构太阳系:按缩小20亿倍的数据,距离上太大,海王星在2252米之外;按缩小500亿倍的数据,行星太小,水星直径只有0.00976厘米,肉眼根本无法看见。到此为止,在学生的心目中已经大致勾勒出一个浩瀚的太阳系。再通过行星与太阳同比缩小后的比较,进一步感受到行星在太阳系中的渺小。
层次三:到操场上模拟建造太阳系。对学生来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虽然学生无法按真实的比例建造一个太阳系模型,虽然学生对行星相对于太阳、太阳系的渺小和行星间距离的遥远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但这个感性的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还需要经过模拟实践这一阶段,这个阶段就是学生到操场上的亲身体验。在去操场之前,学生明白拿的是缩小20亿倍的行星,去找缩小500亿倍的距离上行星的位置。回来后,学生感叹距离太遥远了,行星根本看不见。此时,教师进一步让学生明确,如果拿的是缩小500亿倍的行星会怎样?通过实践体验,学生再一次感受到了太阳系的浩瀚、行星的渺小和行星间距的不等。
三次建模的过程,是基于学生三个逐级提升的认识层次展开的。学生在一次次模拟建构的过程中,对太阳系的真实情景认识越来越深刻,这个认识是学生在不断地交流、探讨、模拟中发现和获得的。学生有了模型建构下的太阳系的新认识,也会对教材中的太阳系插图提出了质疑:行星大小比例和距离都不科学。科学的教学,目的就在于促进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发展。
通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xx页的内容,做一做,练习十一第x题。
教学目标:
1、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迁移到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
1、20÷5=(20×10)÷( × )=( )
2、想一想:什么叫商不变的规律?什么叫分数的基本性质?
3、我们学过了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联系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想一想:在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活动一】比的基本性质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学习任务。
1、启发诱导,发现问题:6:8和12:16这两个比不同,可是它们的比值却相同,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呢?。
6:8=6÷8=6/8=3/4 12:16=12÷16=12/16=3/4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1)利用比和除法的关系来研究比中的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2)利用比和分数的关系来研究比中的规律。
3、归纳总结,概括规律。
(1)总结: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2)追问:这里“相同的数”为什么要强调0除外呢?
【活动二】化简比
学习方式:尝试训练、汇报交流。
学习任务。
1、认识最简单的整数比。
(1)提问:谁知道什么样的比可以称作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2)归纳:最简单的整数比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二是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公因数只有1。
(3)指出几个最简单的整数比。
2、运用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1)分别写出这两面联合国国旗长和宽的比。
(2)思考:这两个比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吗?为什么?(前项和后项除了公因数1还有其他的公因数。)
(3)尝试化简。
(4)汇报交流:只要把比的前、后项除以它们的公因数。
(5)想一想:这两个比化简后结果相同,说明了什么?(这两面旗的大小不同,形状相同。
(6)出示例题,组织交流
①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1/6:2/9=(1/6×18):(2/9×18)=3:4
②前后项先化成整数,再化简:0.75:2=(0.75×100):(2×100)=75:200=3:8
③用分数除法的方法计算:1/6÷2/9=1/6×2/9=3/4
(7)小结:如果一个比的前、后项是分数的,就把前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一个比的前、后项是小数的,先把它们都化成整数,再化简。
三、达标测评
1.完成课本第xx页的“做一做”,集体订正。
2、完成课本第xx页练习x的第x、x、x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通用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能快速地听辨出学过的音乐,并能流利、自信地接唱这些歌曲。
2、能用竖笛有感情地吹奏《故乡的亲人》。
3、能大胆地即兴创作歌曲乐句,并能给下载的音乐按拍子分类。
教学重点:
学生积极参与多种音乐活动,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教学难点:
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赛前大铺垫
1、科学分组
教师按照“组内异质,组外同质”的原则,知道学生进行科学化的分组,每组成员根据班级认输而定,一班x人,选好组长。
2、共同策划
教师组织、指导各组音乐小组长及部分学生共同策划、筹备“音乐七巧板”的课堂音乐比赛活动。
3、宣传活动
老师指导赛前准备活动。
二、课中大综合
1、音乐比赛活动一:拉歌大互动,活动以“小组拉歌”的形式展开。
由老师先唱第一句,再由第一小组接唱。唱完的小组可以随意点另一小组,请他们唱歌,开展拉歌活动。也可唱第一句,请另一小组接唱。拉歌时所演唱的歌曲,有每组组长决定,并负责指挥。
比一比哪组的歌声最美。
1、活动的奖励分100分。
2、每组演唱时的声音整齐、甜美,即可奖励100分。
3、不团结的小组或出现“喊唱”的、未接上的小组将扣10分。)
2、音乐比赛活动二:听力大比拼
比赛答题由各组集体协商作答。
将答案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在答题板上。
听赏后有五分钟时间答题。
听赏题只需在答题板上排序。
“为下载音乐归类”只需在答题板上归类。
3、音乐比赛活动三:即兴大唱台,比赛以淘汰制进行。
每组先选一名组员参与即兴编唱的活动,如果有队员被淘汰,则由组长增派队员补充。
每组可以安排两人当智囊团,但不能成为正式参赛的队员。(替补队员)
最开始由老师唱出第一句,学生根据老师唱出的即兴唱出第二句,下一位接唱前一位的。
4、音乐比赛活动四:表演大擂台
每组集体表演本册合唱歌曲一首。
表演的形式可多样:合唱叫伴跳、伴奏、诗朗诵……
必须要用竖笛有表情地演奏《故乡的亲人》或其他歌曲。
表演要求:
(1)人人参与,每组必须认真对待
(2)合唱效果基本上和谐、统一。
(3)表演时要投入、要有激情,能充分表现美。
5、音乐比赛活动五:音乐大挑战
每组有三次选择答题的机会。
答题时,可根据题目要求协商后由一人或多人答题。但不允许在答题时,其他人在旁喊叫,破坏比赛的良好环境。否则扣除该组纪律分20分。
所选的题在未开题时,可选择自组答,还是别组答,所得、扣的分给答题组。
三、小结比赛情况
小学四年级音乐课教案设计通用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既要面对全体学生,也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全书共xx课,xx课时,复习考试4教时。教材配有相应的光盘磁带。
二、教学目的要求
1、以音乐的美感感染学生,丰富的情感陶冶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
2、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须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知识预技能:从“一拍”到各种音符时值,从单拍子到复拍子,从舞步到动作组合等等。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与创造,开发学生的形象能力、创造性思维潜质。始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学生情况分析
从这班级看,大多数学生对音乐很感兴趣,而且课堂气氛十分的活跃,上课纪律好,举手发言胆子比较大。特别是在歌曲演唱这一块上,识谱能力较强,能够按照音乐的旋律歌唱,富有感情尤其是一些女生,这一群力量比较庞大,很有实力去带动几个乐感较差的学生。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和钻研《大纲》及教材,掌握乐理、听音、练唱之间的联系,使之相互密切配合。
2.分析儿童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3.分析教材,突出重点,通过音乐表现手段的分析,进一步理解歌曲的感情。4.采用多种方法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激发兴趣:故事导入,声情并茂的范唱,音乐游戏,舞蹈,调动荣誉感和竞争意识。
5.组织形式多样的兴趣小组,有计划开展活动。
五、教学进度表
精选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反思
《北京的春节》作者是老舍先生。对于这一篇课文的导入环节,我在教学之前思考了很久,怎样才能为同学们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又能把同学们带入情境中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掌握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
在上课之前,我了解到五年级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过王安石的《元日》一诗,于是我从古诗入手,请同学们猜谜“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打一节日,等同学们回答出来之后,请同学们一起大声背诵一遍。这样既导入了今天所学习课文的关键“春节”,又将以往学过的知识复习一遍,将同学们带入教学情境。
二、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经验结合起来
春节是我国一大传统节日,在过去的春节同学们都度过了各具特色的春节,于是我请同学们来分享一下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有什么传统和新颖之处?这样做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了互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而且加强与学生们的交流,引出“北京的春节”,带领同学们去感受一下北京的风俗民情。
三、了解作品背景,把握课文主旨
在将同学们带入学习情境之后,我又根据学生事先预习的询问作者,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一下作者老舍先生的生平和他的著作。例如:老舍先生是满族人,自小生长在北京,对于北京的文化十分了解,作品中对于北京的地方话运用的较多。让同学们对于课文能更加了解,开拓学生的视野。
当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也有几个不足之处:首先,我的整个教学态势表现不够突出。我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的感情不够,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第二,在导入环节中,一些本想讲的话语忘记讲了,内容的衔接略有点生疏,对待学生的发言的评价语言也比较单调。这两点我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努力改进,更上一层楼。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过程与方法: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和解释。
教学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细橡皮筋几根、细线、测量距离的绳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小车,提问:在前面的课中,我们是用哪种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
2、除了用拉力,我们还能用什么力能使小车动起来呢?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用橡皮筋做动力的小车。
板书:用橡皮筋作动力。
二、给小车安装橡皮筋
1、提问:那我们如何把橡皮筋作为小车的动力呢?
学生讨论
2、出示小车安装的示意图,学生根据示意图安装
3、调试橡筋动力小车
三、橡皮经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1、发现问题。
引导:每个小组的橡筋动力小车都装好了吗?下面就用你们的小车来一个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小车跑的最远。
学生比赛。
2、交流讨论,发现问题
(1)、起点、终点不固定
(2)、橡皮筋绕断了
(3)、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的跑的远
3、实验验证
指导学生看书本73页的记录表,并开始实验
4、解释说明
提问:为什么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小车跑得远呢?
(1)学生解释
(2)实验:橡皮筋的力怎样产生。
(3)出示弹力的概念,书本74页。
四、小结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及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成数和折扣的含义,以及成数与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会解答有关成数的应用题。
2.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难点:
理解成数和折扣的含义;理解成数与分数、百分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把下列各数化成百分数。
2.李庄去年种小麦50公顷,今年种小麦60公顷。今年比去年多种小麦百分之几?
3.小华家承包了一块菜田,前年收白菜41.6吨,去年比前年多收了25%。去年收白菜多少吨?
师述:农业收成,有时用成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成数的应用题。
板书:百分数应用题
二、学习新课
1.电脑出示例题:商场里每台电视机的进价是1800元,售价加两成,每台电视机的售价定为多少元?
2、成数的含义。
师述:什么是成数呢?在五年级我们学过“几成”就是十分之几,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它相当于10%。
(1)口答
“三成”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三成五”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2)七成二成五五成相当于百分之多少?
3、售价加两成是什么意思?求售价应先算出什么?
还可以怎样算?学生交流解题思路。
4.出示例2。
例2曹庄乡去年产棉花37.4万千克。今年遭受虫灾,减产一成五,今年大约产棉花多少万千克?
(1)学生读题,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
(2)减产一成五是什么意思?
(3)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学生说解题思路。
师述:在列式计算时,我们可以直接把“成数”化成百分数,用百分数进行列式计算。
板书设计:
37.4×(1-15%)
=37.4×0.85 =31.79(吨)
答:今年产棉花31.79万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