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青春之河流向何方——读纪实文学《巨流河》有感

青春之河流向何方——读纪实文学《巨流河》有感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2 04:05:02

读完齐邦媛先生的《巨流河》,那流畅稳重、平静超然笔法下的故事,一幕幕浮现于眼前,使我的胸中激荡起缕缕复杂难言的情愫。

齐邦媛先生出生于1924年,抗日战争全面打响时她正是一位天真烂漫的豆蔻少女。自上中学起,她的青春便充斥着腥风血雨的侵袭、敌机连番轰炸的惊恐、跟着大人们逃警报的无措、国破家亡哀鸿遍野的耻辱、千万师生在废墟上齐声高呼“中国不亡,有我!”的凌云壮志……

在异常恶劣,物质极度匮乏,战火烧至全国连生命安全都难以保障的情况下,他们坚持上学,坚持考试,其艰难和执著可想而知。有“火炉”之称的重庆,夏季热得令人发狂,邦媛先生与她的同学们每天饥肠辘辘地坐在蒸笼般的教室里,汗如雨下仍旧屏神复习备考。即使随时要逃警报,也“弦歌不辍”——每天八小时的几何、算术、国文、外语一刻不停地按进度授课,晚间在寝室一边斗虱子一边挑灯夜读,入睡还不能太深以防遭到空袭时失去逃生时机。

艰苦卓绝的逆境并未磨灭掉他们的希望和斗志,他们的青春依旧丰富多彩,熠熠生辉。邦媛先生说:“我们经常抄录和背诵大段大段的古文和诗词,在文学诗海里尽情徜徉。就算过着‘有今天没有明天’的日子,精神世界终究是充实而愉快的。”也正是在黑暗贫瘠的八年抗战中,她由一个胆怯懦弱的儿童成长为一位满腹诗书、无畏坚韧的少女:她会在眉山明月夜下凝神静听那哀婉的钢琴曲,迷惘国家未来将走向何方;她会在“雷马屏峨”危机四伏的逃难途中,坚持自修欧美文学,寻求精神寄托;她会以一个少女的柔情,深切期待着那每周一从滇缅战场寄来的浅蓝色航空信,彻悟了“生命是死亡唇边的笑”。

书中,邦媛先生如实记述了少年时她与空军张大飞的青春故事。张大飞比她年长六岁,父亲因接济地下抗日同志被日本关东军活活烧死。齐妈妈同情他的悲苦身世,悉心照顾,视如己出。卢沟桥事变后,张大飞被选入“飞虎队”,保家卫国,出生入死。

张大飞与齐家情谊深厚,写信如同写家书。而邦媛恰又是齐家最爱写信的人,信里,他们谈诗词,谈灵魂,谈命运,谈战争,也曾隐晦地互诉衷情却不从明示。张大飞曾在给邦媛兄长齐振一的诀别信中,不无感伤地说:“以我这必死之身怎能说出‘我爱你’呢?请你委婉地劝邦媛忘了我吧。我生前死后只盼望她一生幸福。”一百多封浅蓝色航空信,他们整整写了六年,直到张大飞战死。

曾有鲁莽的读者对这段浪漫而又忧伤的故事,草率归纳为齐邦媛先生的“青春情史”,但诚如先生本人所言:“我心中对张大飞的悲悼之情,沉重又难言。他不是我的兄长也不是我的情人,多年钟情却从未倾诉。谈到他的任何轻佻语言都是一种亵渎。”

回首我们的青春,总是痴迷于那缠绵的校园恋情,自恃成熟,自视清高,总是神往一场轰轰烈烈的“罗曼史”。辛夷坞的《致青春》,郭敬明的《小时代》,还有几年前风靡全国的明晓溪系列《泡沫之夏》,都是迎合了我们浮躁迷茫的青春心态,演出的一幕幕“文化闹剧”。在这个“不知爱为何物,却为爱盲目而狂”的荒谬时代,我们的抗战想象早已被《色?戒》这类故事所垄断。当文人学者唾沫横飞地不断分析张爱玲式的情感纠葛时,张大飞这样的生,这样的死,他们之间这种洁净的情操,至诚的信托,反而令我们无言以对,无地自容。

纵观齐邦媛先生一代人的青春,虽在战火的洗礼下历经苦难,却是一段真正的铭心刻骨的峥嵘岁月。如同一条清澈的河流,邦媛先生的青春从她东北故乡的巨流河,在历史的冲刷下汇入了台湾的哑口海。幽幽的青春岁月,那夹杂着惊恐、勇敢、渴求知识而又柔情满怀的时光,在五十多年后,尘归尘,土归土,一去无返矣。但先生的青春之河毕竟是丰盈的,无悔的。

那么,半个世纪后,作为幸福的一代,我们的青春年华又是如何?有人用《致青春》中的自白来作答:“青春是一场远行,回不去了;青春是一场相逢,忘不掉了;青春是一场伤痛,来不及了。”初读时觉得颇具哲思,现在细品,我却对这典型的“暖伤”格调充满了蔑视和不屑。

是啊,在这个表面浮华繁荣,歌舞升平的和平岁月,实则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横行,暗潮汹涌的现代社会,我们着实应当安静下来,好好地去叩问一下自己的灵魂了——我们的青春之河又该流向何方?

●作文点评:

1、作为对一位过往作家作品的评价,显示了作者阅读面的宽泛。文中对一对抗战时青年人的爱情,评价得很好,给人以启迪。2、语言流畅富有文采。3、文末联系当代青年人的青春所发议论,显得多余。其实,文中对在抗战时期度过青春的齐邦媛的评价,就包含着对现在青年人的深思,不必赘言了。

推荐信息

  • 学习“八礼四仪”有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33:42

    我们中华民族素来就是个文明礼仪之邦,温文尔雅,谦恭礼让,这是华夏儿女代代相传的美德。我们学校大力开展学习“八礼四仪”活动以来,让我更多的感受到我们校园的礼仪美景。当你用明亮的眼睛看我们美丽的校园时,你会发现校园的美丽景色。清晨,当你迈着轻快的脚步踏进美丽的校园时,道路两旁的香樟树会哗啦啦地为你唱歌,

  • 读《骆驼祥子》有感3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33:42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出生在北京一个满族城市贫民家庭。骆驼祥子写于1936年,被誉为“抗战前夕中国最佳的长篇小说”。小说主人公祥子是一个年轻力壮,吃苦耐劳的人力车夫,他的梦想是买一辆自己的车。做个“独立”,“自由”的车夫,而三起三落的买车挫折,却破灭了他的人身梦想,使他陷入绝望。最终,祥子变成了

  • 少年中国说读后感4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33:42

    中国,一个坚强不屈的民族,可它也有令人屈辱的历史。举目回首,清朝的中国在外国侵略者的火枪下,任人宰割,从1842年的《南京条约》到1895年的《马关条约》和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曾给中国带来多大的耻辱和灾难!割地、赔款,一次次的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当时的许多英雄人物,如林则徐、关天培、邓世昌...他

  • 读《格列佛游记》有感4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33:43

    这几个月,我读了一本名叫《格列佛游记》的书。它的主人公是格列佛,主要写格列佛先后4次旅行的情景。格列佛在一次航海中遇到风暴,船被打翻了,他漂流到了小人国,在小人国里,小人国的居民把他当作一个高大威猛的巨人,格列佛以至于稍不留神就能踩死几个小人国臣民,甚至他的小便就轻易扑灭王宫大火。一顿饭要数百个小人

  • 学会坚持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33:43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书是无声的挚友,这个挚友会教会你很多品质。今天我读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我被鲁滨逊的毅力所折服。文中介绍了一个叫鲁滨逊的人,他随着别人一起出海,不幸的是那天正好遇到了台风,只有他一个人活了下来,他在孤岛上从野人族中救了一个野人,因为那天是星期五,所

  • 读《狮口下的悲壮》有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33:43

    一个矫健的身影,一个牙齿上沾满血迹的身影,一个张着血盆大口的身影,一个残忍地杀死了无数生命的身影,是什么?狮子!今天,它就要用它那张血盆大口为我们讲述一个潸然泪下的故事(这个故事是狮子讲的吗?)。只是一次出差,在热带草原遇到了狮子,他们惊慌失措,试图赶走这只猛兽,可是它毫不失兴趣于他们,妻子开始脱水

  • 听《让生命充满爱》演讲有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33:43

    20××年11月19日,我和妈妈一同听了由邹越教授演讲的《让生命充满爱》,这个演讲,让我深深体会到爱的教育。首先讲的是爱祖国。邹越教授告诉我们,面对国旗和国歌神情要严肃,对国旗要尊重。手伸出要高于头,当奏起国歌的时候,全体学生和家长立刻站了起来。唱起了国歌,声音慷慨激扬。当时能够看出我们中国人是多么

  • 《唐克的双重空间》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33:43

    我在六、七岁时,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我记得里面有篇文章,让我至今不忘,感触很深,它就是《唐克的双重空间》,具体的情节时这样的。教室里同学们都在做数学试卷,只有小唐克对这些加减乘除不感兴趣,而他进入了另外一个美妙世界,他当上了一个大糖果店的老板,以为有了收银机就不用加减乘除了。结果,大事不妙,有一天收

  • 读《叶公好马》有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33:43

    记得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课外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用功更是不言而喻。最近,我读了《叶公好马》一文,使我受益匪浅。《叶公好马》一文主要讲了:叶公被真龙吓破了胆,就再也不喜欢龙了。而过了不久又喜欢上了千里马。于是,在雕龙的地方又雕上了马,在画龙的地方又画上了马。天上御

  • 读《虫子,爬吧》有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33:44

    每朵花都有独特的色彩、芳香;每颗星都有自己的灿烂;每缕清风都会送来凉爽;每滴甘露都可滋润稻田;每本书都装载着一个个富有哲理的做人道理。看书是很好的,但要看一些健康、有益的书,不要看对自己没有好处的书。看一本本伟人的书就等于与伟人面对面谈话。看一本本名著,了解一个个名人。看书受益,看书能够积累丰富的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