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汴京之围》读后感

《汴京之围》读后感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2 04:20:54

《汴京之围》读后感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的满江红,“靖康耻”一下子把我们拉到北宋末年。

北宋末年,靖康年间,金军两度逼近汴梁。在后一次的围攻中,金军攻破汴梁,踏足京师,掳掠二帝(宋徽宗和宋钦宗)及“全部”赵氏家族北上金都;洗劫巨额财富,百姓贫病交加流离失所……

这就是《汴京之围》这本书的内容。

从宋仁宗、宋神宗时期的人才辈出,到宋徽宗时期被打到家门口。为什么从“盛世”摇身一变到“亡国”之境呢?

我想感叹“万物有因必有果。”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北宋赵匡胤黄袍加身,夺后周柴氏天下,建立北宋王朝。他吸取了唐代地方势力过大,藩镇割据的悲剧,主张文人治国,而且互相牵制,以此来防止权力过度集中。这带来的后果有两个:一个是整个官僚体系过于庞大,谁也没办法好好做事;二是军事力量薄弱。

这个是本质原因,而且是无法根治的,它几乎埋下了北宋灭亡的种子。

古今中外,任何一个王朝灭亡的原因无非两个:一个是自身内部出现问题(换句话说,是自己作死的);一个是外部敌人力量太过强大,有时二者共同作用。反之,假如消除了内部矛盾,使得内部安稳,或者吞并孱弱的外部敌人,就可以使得王朝走向强大鼎盛。

回归正题,正是因为北宋一朝太过重视唐朝地方势力过大,才一门心思只考虑削弱地方军事力量,这才导致了被外围敌人吞吃的悲剧。

其实,我在看历史的时候,模模糊糊的发现一个“规律”:后面那个朝代总是极力避免前朝灭亡悲剧,但是总不可避免地用力过强,矫枉过正之下,容易管住了这头忽视了那头,那头的不良影响就暴露出来了,于是这个朝代就毁了。再后面的这个朝代,又极力地避免刚灭亡的这个朝代悲剧,于是跷跷板再次抬起,暴露了这头的弊端,于是又无可避免地又走向灭亡…历史总是这么重复着。

有的王朝不断试图平衡这头和那头,平衡得好了,就走得长久一些。

好像扯得有点远了,我们还是说回书本身。

第二:为了养活北宋这个庞大的官僚阶级,和硕大的军队,国家必须拿出钱。这带来的后果是损耗了国家一大半的财力。而且由于宋朝前期几次大型的军事活动和部分皇帝重大的祭祀奖赏活动,使得国家财政出现巨额亏损。

到了宋徽宗时期,他修建艮岳,这个精致秀美的皇家园林又耗费了大批的钱财,为了满足他的喜好,众多奸佞之徒从民间征集奇珍异宝,使得民怨沸腾;而且他兴趣甚广,每一项兴趣支出都需要巨大的财力作为支撑。使得他不得不任用蔡京这个理财能手为相,替他敛财,于是在他的朝堂,小人遍布,奸臣当道。再加上宋徽宗本人朝令夕改、吏治不修,穷兵黩武、失格无德,听不进谏言。这才导致了他引燃了汴京之围的导火索。

军队孱弱,财政亏损,皇帝无德失格。

宋徽宗狂妄自大,想联金击辽。可是北宋军队不堪一击,没办法按照宋金合约完成攻击辽国的任务,于是不得不割地求取金国的帮助,但在被帮助了之后就开始翻脸拒绝割地。于是,金国进攻汴京,不得不再次割地赔款。但是因为赔款金额数目太庞大了,完全没办法完成赔款,承诺的交割土地也再次失约。于是金兵再次北下,攻破汴梁。掳掠屡次言而无信的徽宗和钦宗,钦宗签订割地赔款协议,无法凑足赔款就让数以万计的女人来抵偿,这就是岳飞笔下靖康耻的完整故事。

为什么北宋从“盛世”摇身一变到“亡国之境”呢?《汴京之围》读后感

合上此书。头脑中会至少涌上3个想法。

1.徽宗和钦宗,在使用外交手段和军事力量时,他们都过度倾向于前者。可没有军事,综合国力作为支撑,外交如同小儿做戏,根本并没有任何份量。

就如同现在,很多人乐于结交人脉,可是没有自身能力为基础,其实人脉只是你想象中的人脉罢了。

2.了解历史人物需要多角度全方位。宋徽宗自古以来都是作为书画艺术家而出现,可是很少有人了解,他举全国之力只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他任用大批贪官污吏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私欲;他糊涂好色胆小如鼠,前期耍小聪明屡屡失约;后期金兵来袭时,他退位出逃汴京。

如果单看他的艺术修为,确实古今无二;但如果看他的为君之举,也确实昏庸异常。跟他类似的,还有南唐后主李煜。

所以,我们在评价任何一个人时,要综合起来分析。

3.平衡的艺术。虽然宋朝文人治国,书画金石界人才辈出,带来了难得的文化鼎盛。但依托文人治国的底色调是轻视军事,于是,造成了后面的战乱无穷。

后世的我们从文化中受益,但当时的无数人却受祸遭殃。历史朝代变迁的背后是无数个活生生的人,是无数条生命。

比如大秦,我们在历数秦之暴力的同时,当时的百姓肯定是遭殃的,但无数后人其实是因此而受益的,即使如汉,假如没有秦的大一统,没有秦的抗匈奴平百越,就没有后面的大汉王朝。

没有秦的严酷,就无以结束战乱,统一全国;但,如果不及时转身,当时成就你的也可能会毁了你。这是无数王朝的宿命,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写照。

以上。

推荐信息

  • 《无声告白》读后感12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47

    《无声告白》读后感在看《无声广告》之前,我从未想过一个通俗家庭也会有这么多机密,压抑和阴霾。现实了局糊口并不是片子,平平油腻的日子没那么多矛盾和辩说。可是,在异族通婚的大背景下,李家一家人之间似乎不息存在着各类不满与辩说,虽然他们确确实实地深爱着互相。在我看来,这么多辩说甚至末了莉迪亚的自尽,追根溯

  • 读后感应该怎么写?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47

    读后感应该怎么写?为什么要写读后感?读后感可助深度阅读读后感是一种应用文,是记录我们看完书后的所思所感,是一种情感的抒发,是知识的沉淀,也是深度阅读的有效手段。每一本书都蕴含智慧,我们读书,其实是在与智者交朋友。在这字里行间,我们除了欣赏到精彩的故事,还可以学到书中作者的写作方法。写读后感,可以帮助

  •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400字范文八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47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400字范文八篇《海底两万里》读后感一盐城市新洋第二实验小学四(2)班周鑫大家好,今天我要分享的是四年级下学期必读书目《海底两万里》。这本书是一本神奇而有趣的科幻小说,它是法国著名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经典杰作,凡尔纳也被称作“科幻小说之父”。

  • 《唐栗子和他的同学们》读后感2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48

    《唐栗子和他的同学们》读后感盐城市新洋第二实验小学四(3)班周欣怡今年寒假,我读了许多书,有《海底两万里》《金银岛》《草房子》《唐栗子和爸爸妈妈》《唐栗子和他的同学们》等等。其中令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唐栗子和他的同学们》。主人公唐栗子是一个小学生,他有着善解人意的心灵,他身边出现了许多善良友好的人物

  • 《司马迁传记》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48

    《司马迁传记》读后感女同事说:大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一代明君唐太宗也感喟:“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史记为我们生动形象的展现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画面,还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让我们从历史中明

  • 《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49

    《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看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园》,直到看到他给李银河的信时,我才感受到他的精神的支撑……如果一个人没了自己的“精神家园”,真就与行尸走肉没什么区别了!不过说实话,我真的不觉得他给李银河的信写的多么好,那些信挺乏味的啊,没有什么感动和

  • 《孩子们,你们好!》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49

    《孩子们,你们好!》读后感《孩子们,你们好!》这本书的作者是苏联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请允许我亲切地叫他阿莫老师。书中主要讲述了他对学生的德育、智育及与家长的沟通联系等的各个方面,很细致入微,讲到的案例也很典型。读了这本书,给我最深的一个感觉是“快乐”,他的孩子们很快乐,阿

  •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49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一些关于人格养成的蒙太奇思考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当一个人的行为累加成一个人的命运,感慨行为的巨大影响力时,我们也不难看到性格对命运的直接影响。百度搜索“人格和性格”出现1570万个结果

  •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49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后感超长待机的假期里,我阅读了一些和工作、业务相关的书籍,其中一本书叫做《教室里的正面管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它的简介一样,这是一本写给教育工作者的“工具书”,书中谈及正面管教是一种鼓励模式并结合了很多教育中的实际案例,给了我对正面管教更具体、

  • 《孟子》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9:49

    《孟子》读后感孟轲的文字,已经是论点论据俱全,长于说理,不若《论语》般读整书方知逻辑,也不若《道德经》玄妙牵强,读起来萌化感比较强。《孟子》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先从一般事物说起,再慢慢引出道理,让别人不知不觉间承认自己的错误。孟子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