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反美阴谋》读后感

《反美阴谋》读后感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2 20:22:44

《反美阴谋》读后感:“政治寓言”变成了“政治预言”如果当年“二战”是邪恶的轴心国获胜,世界将会怎样?菲利普·迪克(PhilipK.Dick)在小说《高堡奇人》(TheManintheHighCastle)里展开了想象。

那么如果“二战”前后的美国法西斯化,世界又将会怎样?菲利普·罗斯(PhilipRoth)在小说《反美阴谋》(ThePlotAgainstAmerica)里给出了另一种答案。

菲利普·迪克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幻小说家之一,他的《高堡奇人》可谓天马行空,而菲利普·罗斯的笔触则是现实的、童真的,然而结果却是《反美阴谋》比之《高堡奇人》更为惊悚。

2004年《反美阴谋》甫一出版,便被全球多家重要书评列为“人生必读的N本书之一”(N等于10、20、50、100不等,全看各家书评编辑的取舍)。

如今,在继《高堡奇人》之后,《反美阴谋》也被改编成了电视剧。世间的奇妙就在于巧合,当年菲利普·罗斯写作《反美阴谋》的主旨在于警示美国人美国曾如此接近法西斯化。

而同名剧集却又让这则“政治寓言”变成了“政治预言”,在特朗普总统极力鼓吹的“美国优先”(AmericaFirst)之时,剧中人物给出了如此评论那些“美国优先主义者”(AmericaFirsters)存在已久。

不过,从当年罗斯为该书所做的系列采访来看,他虽在白纸黑字间写就了“历史先声”,但他实未料到孤立主义(isolationism)在美国的卷土重来。某种程度上,他的《反美阴谋》反而是在呼应汉娜·阿伦特的名作《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份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

1961年,阿伦特毛遂自荐担任《纽约客》的特派记者,前往耶路撒冷旁听了对于“犹太问题最终解决方案”重要执行者阿道夫·艾希曼的审判,随后在她“一字不改”的坚持下,《纽约客》刊发了她的系列报道,其中一段文字引起了轩然大波:

“对于一个犹太人来说,犹太领袖在毁灭自己民族事件中的角色,无疑是整个黑暗故事中最黑暗的一章。”(ToaJew,thisroleoftheJewishleadersinthedestructionoftheirownpeopleisundoubtedlythedarkestchapterinthewholedarkstory.)

阿伦特的文章一经发表,全球各地的犹太社团联名挞伐,质问阿伦特还是不是个犹太人,怎么能够为加害者寻找迫害受害者的理由。阿伦特随即开始了一场笔战,列举了“二战”期间,匈牙利等国犹太社团领袖为求自保与纳粹的“合作”,认为她写下的这短短几行字不过是道出事实。

显然,罗斯也在做着反思,身为美国犹太裔作家,他不仅在反思“二战”之前,弥漫在大西洋两岸的绥靖主义,以及美国自建国伊始便存在的孤立主义倾向,同时也在探讨犹太社团领袖为何要与反犹主义者为伍。

在《反美阴谋》里,Levin一家住在美国新泽西州纽瓦克市(作者罗斯也是纽瓦克人),他们的生活逐渐被反犹主义的阴霾笼罩,更令一家之主Herman郁闷的是,自家小姨子跟反犹团体藕断丝连,大儿子还崇拜着“希特勒的好朋友”林白(Lindbergh,又译林德伯格)。

无论是在小说还是同名剧集里,探讨的焦点都落在了一位拉比身上。这位名叫LionelBengelsdorf的拉比,为孤立主义者、“希特勒在美代言人”林白站台背书,尽管他宣称同情欧洲犹太人目前的处境,却又表示美国出兵欧洲人之间的战争,本身就是对“美国子弟兵的屠杀”。

很有意思的是,剧中的拉比明显带有美国南方口音,却又不免带出德语母语者的发音习惯,但这不妨碍他自豪地宣称自己是一个“美国犹太人”。

实际上,剧中拉比五分钟左右的演讲里包含了三层含义,恰恰落点就在前文所列的孤立主义、绥靖主义及反犹主义:

1、拉比一再强调,以纳粹德国为首的轴心国在欧洲发动的系列战争,实质是“旧大陆”欧洲人的事情,与“新大陆”美国人毫无关系。

2、欧洲犹太人值得同情,但美国犹太人首先是美国人,其次才是犹太裔,所以对于欧洲犹太人的处境,发于同情,止于同情,简言之,爱莫能助,自求多福。

3、美国是可以与希特勒“打交道”的。

《反美阴谋》只是将20世纪30年代笼罩在美国人心头的某种情绪,文学化、影视化。暂且不论那位历史上驾机飞越大西洋的林白是否真有所谓的孤立主义倾向,但在1940年前后的美国,的确普遍存在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尽管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清楚明白美国与德国必有一战,但面对当时美国国内强大的“美国优先”的民意,他只能做出有限的援助。

那么如果日本不在1941年悍然偷袭珍珠港,美国表面上恪守的中立原则还会持续多久?或者这么说,罗斯福1940年打破传统,第三次谋求美国总统大位,本身就有点名不正言不顺的意味,而当时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温德尔·威尔基发动的舆论攻势就在强调,“选罗斯福就意味着把儿子、兄弟和情人送进坟墓。”

小说家罗斯的文字功力胜过了历史上的威尔基,他给林白拟就的竞选标语相当出色选择林白还是战争。

历史当然不存在假设,当年,罗斯福夫人在民主党大会上的一句“1940年不是通常时期,而是战争迫近的非常时期,除了我们可以为整个国家利益做些什么这样的问题之外,我们不应为其他任何问题而进行争吵”,帮助罗斯福顺利连任。

而《反美阴谋》里,林白却以反战的姿态赢得大选。罗斯不是列夫·托尔斯泰,他不会在小说里洋洋洒洒写上几大页的评论,只是用一些细节来展现孤立主义对美国造成的恶果。比如,种族主义从暗变明,对于犹太人的攻击持续不断等。

无论是小说还是剧集,《反美阴谋》都试图在告诉美国观众,“美国优先”并不会给美国带来美好的未来。

推荐信息

  • 《水浒传》读后感:李逵的盖棺论定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50:04

    《水浒传》读后感:李逵的盖棺论定文/文史怪在《水浒传》中,李逵虽然称不上是最为重要的角色,但是却也是绝对绕不开的梁山代表之一。但是关于这个人物,历来却也一直褒贬不一。喜欢他的人,认为他身上有一种最为单纯、不为世俗所污染的东西,颇有一点大智若愚的感觉;但是讨厌他的人,却又忍受不了他身上的那一股戾气,为

  • 《兔之眼》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50:04

    《兔之眼》读后感必须承认我没有看过这本书,其实在听课的时候,我更多地把自己当成一个学生,我再思考,如果我是孩子,我会对这样一本书感兴趣吗?听完课后,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书本身就来源于校园生活,这个孩子们熟悉的场景中,书中的主角小谷老师很好地诠释了孩子们对一个好老师的向往。书中一个一个特点鲜明的孩子

  • 《苍蝇》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50:05

    《苍蝇》读后感《苍蝇》为日本作家横光利一的代表作,横光利一作为日本新感觉派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中常常充满着感性的描写,将客观事物赋予人主观感情色彩,川端康成曾这样评论他:“假如没有横光的存在及其作品,也许就没有新感觉派的名字,也没有新感觉派运动。”文中用马车将不同的人物串联起来

  • 读《书虫派对的悄悄话》与《无心的痕迹》有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50:05

    读《书虫派对的悄悄话》与《无心的痕迹》有感1、虫子书蠹,百度释义,蛀书的蠹虫,指一味死读书的人。好吧,这是一个夜半三更的故事,一群蠹虫,从书里冒出来,当然是来指责的。死读书总是比不读书好,作者拿这些虫子也是没办法的,无理总说不过有理的,除非你沉默,或可反败为胜。若说似梦非梦,不如说是内心世界的幻境。

  • 《零极限》书评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50:05

    《零极限》书评作者:乔•维泰利和伊贺列卡拉•修•蓝译者:胡尧==开始时间:2020年2月16日完成时间:2020年4月21日阅读场所:家里,地铁上阅读形式:纸质书==这本书可以说完全不同于以往看过的心灵成长方面的书,它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如果说之前的心灵方面的书都是在攀爬

  • 《合欢树》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50:05

    《合欢树》读后感林徽因写给自己刚刚出生的儿子梁从诫说,“你是那一树一树的花开”,该是怎样绚烂美好的景象呀。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母亲的爱就跟着绽放成花开的模样。《合欢树》中的母亲,我想一定是一个温柔而又坚强的美人,生活给了她太多的辛酸与无奈,她都一一承下,但什么都无法消磨她对儿

  • 《人生海海》读后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50:05

    《人生海海》读后感一本好书,在打开的那一瞬间,一只脚就已经迈进了另一个世界,就像是停靠在“四分之一”站台的火车,当你抬起另一只脚的时候,一段陌生之旅就开始“轰轰”的启动了。时光是不能倒流的,然而往事却像那老屋墙角的青苔,湿滑,隐涩,在梅雨的季节,在空旷

  • 《小孩》读后感1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50:06

    《小孩》读后感喜欢大冰的书,起源于某次出差,在机场书店买了他的那本《乖,摸摸头》,从此以后喜欢上大冰老师,每年都会买他的一本书。《小孩》是去年出版的。也许跟着很多年轻朋友们一起叫他冰叔,更为亲切。他的人生过得很传奇,也很霸气,特别有自己的个性,也非常的善良,在他每一本书,每一个故事里,都可以读到不可

  • 《向前一步》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50:06

    《向前一步》读后感《向前一步》作者:[美]谢丽尔·桑德伯格她毕业于哈佛大学,曾任克林顿政府财政部长办公厅主任,之后出任Google在线销售和运营部门副总裁,现在担任社交网络Facebook首席运营官。不光如此,她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有朋友跟我说,《向前一步》这本书女权味道好重~我没关注

  • 《刻意联系》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50:06

    《刻意联系》读后感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罗伯特.普尔,美国假设你想去爬山,你不确定你想爬多高,山路看起来蜿蜒曲折,令人望而生畏,但你知道,你想比现在所处的位置爬得更高一些。你可以简单地选择一条看起来很有希望的路径,并期望是最好的,但你可能走不了很远。或者,你可以依靠一个曾登上过顶峰、并了解最佳路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