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文化苦旅读后感700字

文化苦旅读后感700字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2 02:43:28

【第1篇】

余秋雨在《借我一生》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那么,走吧。屈原说:“悲时俗之厄兮,愿轻举而远游。”全祖望有记:“亭林先生出游,二马二骡,载书自随。险隘关塞处,请教老兵退卒,问往日战事。若与平日所知不符,则广求书籍核证。”我想,核证的地方应该是沿途小客栈的油灯下。

路上很累,但与以前熟悉的门庭相比,那是一个比较真实的世界,一个比较正常的世界。

于是他去旅行,去遍访各地的名胜古迹,去触摸、发掘这些实物背后所隐含的文化与历史。中华文化本来就具有比舞龙舞狮、唐装茶餐更厚重的分量,只是有一些传承了下来,有一些则永远消失在了历史中,不再为人所知。

文化与历史是朵两生花,两者不可分割,相生相息。纵观华夏五千年历史,虽说不乏史传、典籍,只是其中或真或假,不可避免地含有遗漏或是道听途说的成分。没有哪部史传能让你百分之百地肯定这绝对是真实的,即使是《史记》也无法做到。

《文化苦旅》一书集结了余秋雨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所写下的作品。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这场由文化领域发端的“大革命”,对教育、科学、文化的破坏尤其严重,影响极为深远。很多知识分子受到迫害、凌辱,学校停课,科研机构被撤销,造成全民族空前的思想混乱与不可估量的精神、经济损失。一些投机分子、野心分子、阴谋分子和打砸抢分子更是乘机混到政府内部窃取权、利,仇富思想、极端个人主义、个人崇拜以及各种愚昧可笑的思想行为也泛滥开来,整个社会黑暗而又残忍,成为了当时无数人的噩梦。

正是在那个时候,余秋雨一家也无法幸免地惨遭“文革”的荼毒。中国大陆的“文革”之所以能够发生,除了政治因素之外还因为早已经把许多最基本的文化“革”掉了,还嫌不够,再“革”一次,结果只能社会失控,一片混乱。他想去寻找那些被“革”掉了的文化,去用文字把它们记录下来,去用这些文化唤醒人们的人性与良知。

但文化的苦旅终究是一个人的旅行,一个人去倾听、去感知、去触摸文化。这种历史的沉淀是不能丢的,它是无数代人的智慧与经验的结晶。文化很抽象,但它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东西。一个民族若是失掉了文化,那这个民族也就不复存在了。民族不是种族,而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也绝不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存在,它是鲜活的,在生活中跃动,在历史中歌唱。

你,还在苦旅吗?如果还没开始——

那么,走吧……

【第2篇】

千年不泯——读《文化苦旅》

余秋雨先生是我最佩服的作家之一,由此,我便读了他的《文化苦旅》,很佩服他能够行万里路,阅遍文化的勇气和执着。这个月,我再一次认真读了一遍这本书,这已经是我读的第四遍了,不敢说我已经体会到了余秋雨先生《文化苦旅》的精髓,但我已经深深感受到了文化的苦难。历经千年,千年不泯。

读这本书,我认识了一个人,在众多缤纷的人物故事中脱颖而出,给我留下来最深的印象,他就是钱镠。余秋雨先生说,这是一个应该被记住的名字。而我认为,这是一个应该被感动、被研习的不朽。钱镠这个人的存在,让世界都会为之赞叹。他是一方之主,一地之主,却从来不在意政治上的名号和军事上的意气。他不是抗战名将,华夏英雄,不是学界泰斗,也不是盛世的栋梁,他所在乎的,只是一方的福祉,百姓的平安。这才是一个领袖应该做到的。可以说,在这一点上,他比任何皇帝都伟大。

当我第四次放下这本书时,想起了初读《文化苦旅》时的疑惑:何谓文化?现在想来或许能用余秋雨先生的话来解答:“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经历,造就不同的性格。”而我还想说的是,不同的性格,造就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文明,造就不同的文化。文化,或许就是生活,他经历了千年,终于来到了现在。

文化又或许是一种积淀,像这本书中的千年冷眼;文化或许是一种价值,像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文化更或许是一种精神,像苏武牧羊,更像李冰的都江堰;文化或许是永恒的,它在岁月的流逝中磨去了边边角角,在拿年复一年的苦难中变得更加光芒,像风尘中的旅行者,阅尽人间沧桑,却千年不朽。

在书中,我为苏东坡是乌台诗案、流放边疆而感到愤婉;为渤海国漫天的大火感到悲哀;为太平洋小岛上的潜水夫妇感到自豪与欣慰。文化是痛苦的旅行,文化是瞬时的不朽,它被一次又一次侵略的大火灼烧,被心怀不轨的人毁灭现在,它终于来到了我们的眼前。

这本书,是我看余秋雨的第一本书,或许也是最好的一本书,在书中我学到了很多,并不只是文化,也不全是历史,无法用语言形容。

你知道,有些东西,历经千年,千年不泯。

推荐信息

  • 《妈阁是座城》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30:11

    有人说严歌苓瘦的像根弦,痛苦仿佛轻而易举就能拨动。读完这本《妈阁是座城》,眼前浮现出一个女人周旋在赌场当中,在纸迷金醉的世界中艰难的生存画面,也许这不是真实的严歌苓,但是她掌控文字的能力却极好的呈现出一个叠码仔梅晓鸥和三个男赌客之间的故事。细致有力的描述出人物间性格、情感、美丑、善恶等多重因素,将笔

  • 《浪漫鼠德佩罗》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30:11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就像一位寻宝家,在茫茫书海中寻找朋友,挖掘宝矿,如饥似渴。在书中,我学到了课堂内没学过的知识;在书中,我们懂得了许多的人生哲理;在书中,我找到了无穷的乐趣。因此,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说:“读过一本书,像交了一位益友。”从惟妙惟肖的绘画本,到五颜六色的拼音读本,再到密密

  • 《陋室铭》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30:12

    在有人的地方,往往建筑是必不可少的,它使一个人不须居无定所的生活,亦会让一个人在世事沉浮中能感受到温馨,那不仅仅只是自己的房子,更是一个属于自己的地盘,可以任由自己支配的地方,可以说是一个普通人最有存在感的地方,是人们的港湾。像如此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是否要装点得花枝招展一般,使自己更加享受,也更加

  • 《喜旺的年》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30:12

    看完了这篇文章后,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并不是因为我心怀悲天悯人之心,而是它引起了我的共鸣。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喜旺的爸妈为了生活不得不去城里打工挣钱,当时喜旺很小,才六岁,只能跟着奶奶一起生活。终于,三年后,爸妈决定回家过年,喜旺外出迎接,可爸妈已经不认识他了。其实,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去世了,爸爸不

  • 面对镜子,看透自己——读《自画像》有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30:12

    画家的自画像往往都不美,如中国的徐悲鸿、潘玉良,外国的佛里达、伦勃朗、梵高……这些名人的自画像中,也许精神未见抖擞,神采缺乏奕奕,但他们抓住的却是生活中某个刹那的自己,深邃、怅然、飘逸、空灵,虽不惊艳却意有所指、表达清晰。那是一种并非世俗的美,他们能够看透自己,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所以才活得深刻。

  • 《蜻蜓眼》读后感7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30:12

    热气逼人的暑假中,我时常在书海中遨游。《狼王梦》《混血豺王》等很多好书都被我反复翻看,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蜻蜓眼》这本书。《蜻蜓眼》是曹文轩的一部长篇力作,文章从一个孩子的视角来观看特殊年月中一家人相扶相助的动人情景。杜梅溪在巴黎偶遇女子奥莎妮,便一见钟情,生下了四个孩子。二战时期,她和杜梅溪一起回上

  • 《人类简史》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30:12

    我怀着种种的好奇与疑问,翻开了《人类简史》的封面。《人类简史》讲述了人类的由来,历史的疑问,人类的本性与现实的面纱。从各个方面,解释了现在人类的生活与漏洞,是一本帮助人类了解自我的经典之著。它从文化,信仰,政治,国际,法律等制度的起点,对当代社会发出疑问,让我们重新审视自身。《人类简史》一共有20章

  • 影响我的一本书作文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30:12

    高尔基曾说过:“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是的,书是知识的源泉,它会影响和改变人的一生。前不久,我看了一本书——《天龙八部》(四)。这本书中有个小片段使我深受启发。里面说天山童姥将“天山折梅手”第一路的掌法口决传授给虚竹。口决有八十四个字,这八十四个字极是拗口。音韵全然不调。童姥让虚竹背

  • 《我要努力去长大》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30:13

    “我相信,只要心里有亮光,前方路上就必定有曙光将我亲切迎候。”这句话,我反反复复地看了一遍又一遍,在心里回味了一次又一次。这是徐玲的小说《我要努力去长大》中写的,也是书中小主人公巫当当成长后的感悟。巫当当是个捡来的孩子,一开始他的胆子很小,不敢在黑暗的屋子里一个人待着,不敢走夜路,不敢当着很多人的面

  • 《风又三郎》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30:13

    也许每个小孩都爱读童话吧?《白雪公主》《灰姑娘》《丑小鸭》《海的女儿》等等,大家都耳熟能详。不过日本作家宫泽贤治和他的作品在中国还没有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可他的《风又三郎》一书真的与众不同,这是一本美好、天真,略带一点忧伤的童话集。此书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今年10才刚刚出炉第一版哦,我要向大家强烈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