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水浒传》读后感700字

《水浒传》读后感700字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8-19 14:11:26

【第1篇】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如果把《水浒传》看作一台大戏,宋江等一百零八将就是戏中的大人物;唐牛儿、何九叔等就是小人物。在这部大戏中,有主角,有配角,又有像唐牛儿这等串戏的小角儿。他们相互关联,演绎出一段段脍炙人口的经典。他们当中无论缺了谁,无疑都会使这部大戏少了味道。柴进在这部大戏中,可是个具有一定线索意义的大角,他的出现对梁山好汉庞大规模的形成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他为什么要接济过往犯人,结识江湖朋友呢?

看戏看门道,读书读人生。这《水浒传》里有答案。柴进人称柴大官人,在梁山一百零八将中最有身份。原来,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周世宗皇帝柴荣众叛亲离,主动提出让位,赵匡胤由此轻松得天下,柴家让位“有德”,赵匡胤很激动,赐予柴家“丹书铁券”,凭此券柴家子孙可永远免死。而柴进为柴荣的嫡派子孙,身份更是“显赫”。

与皇家有如此“交情”,柴进该消停了吧?但柴进的做派却是另一番模样。

那林冲被发配,由两个公人押往沧州,三人行到晌午,早望见官道上有个酒店。林冲三人进店坐下,等了半个时辰,酒保并不来问。林冲等得不耐烦,把个桌子敲着道:“你这店主人好欺客,见我是个犯人,便不来睬我。我又不白吃你的。是甚道理?”店主说道:“你这人,原来不知我的好意。俺这村中有个大财主,姓柴名进,专一招接天下往来的好汉,常常嘱咐我们,酒店里如有流配来的犯人,可叫他投我庄上来,我自资助他。”后林冲与柴进相遇时,柴进滚鞍下马,就草地上便拜,还携住林冲的手,同行到庄上。庄上杀羊抬酒,柴进每日好酒好食款待十多日。公人一再催促要行,柴进又是修书牢城管营、差拨,又是送钱与林冲。临别时还吩咐道:过几日使人送冬衣来与教头。柴进这样殷勤地结交过王伦、林冲、宋江、武松、杜迁等。

大官人卖力地取悦于江湖,必是有求于江湖,否则难道仅是因为仰慕天下英豪吗?

各位看官往下看就明白了。柴进叔父柴皇城的宅子被知府的小舅子看中,柴皇城拿出“丹书铁券”与之理论,竟被殴打。柴进前去与之论理,反被锁进死牢,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柴皇城被抄家,那宅子被高官抢占。

“丹书铁券”在权力面前终于无效。柴进结交江湖,是对体制的不信任,他想取暖于江湖,借力于江湖,即所谓的“信仰缺失”。一个不被人民信任的国家又怎么会得到人民的忠心爱戴呢?这种封建社会的体制终会被人民摒弃,而这或许就是一个国家最大的悲哀。

但那是九百多年前的事了,如今时代变了,江湖也变了。如果柴进穿越时空隧道来到我们的当今世界,他一定会被我们所实行的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制度感到震撼。因为今天的中国,不再处于过去那个百姓为人鱼肉的封建王朝,而是进入了人民翻身做主人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当然,这与官员为民服务、政策保障民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在享受社会良好体制带来的便捷与安定的同时,我们依然要携手共进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奉献力量。我们期待更美好的明天。

【第2篇】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是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一首豪气凌云的反诗,将我禁锢在忠义的王国。屹立于梁山之巅,仰望宇宙间的108颗星辰,闭上双眼,仰首尘埃……

翻开那本厚厚的《水浒传》,静心品味,咀嚼真知,一页页的纸张带着我的灵魂在一点一滴中震撼,感动,升华……

那个一个朝政腐败,对外献币气和,对内恣意,搜乱的年代,那是一个官官相护,结党营私的朝纲。民不聊生,官逼民反。宣和元年,宋江等36人占据梁山,招募义军,群众起义。与官兵周旋数年,几经波折,朝廷招了安,他们为了忠义拼命扫平四方势力,只惜,这一众好汉终是战死、被俘、生离、死别……

在尖锐的斗争,你死我活的战场上,他们玩转天下,笑看苍生。演绎了一场兄弟情长,护国安民的绝世戏剧,结束了戏完后的惨淡收幕。

在这片英勇就义的天下,结识了不少英雄好汉。那“身事悲浮梗,功名类转蓬的林冲。”“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的宋江。“智可张良比,才将范”的朱武……一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在我心中荡起一片又一片涟漪……

水浒于忠义,须臾不可离。但忠,是为何忠?宋江的忠义一直是后人议论纷纷的。它的忠义带领着梁山泊走向了不归之路,使他们成了统治阶级的鹰犬。致使宋江忠义的理想幻灭。不可否认,这是愚忠,是盲目,不可认同的。虽说如此,还是为这位固执的好汉拍案叫好,佩服!再说那李逵,因为宋江的忠义食酒而死,却是忠心耿耿。无怨无悔。于忠,于心,也让人热泪盈眶,大不了,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直到现在,心中还在为那惨淡的结局感叹。那吴用、花荣追随了宋江,双双吊死在树上,留得清名于世。不过也罢,这结局兴许也好。情在,心在。不过是没了魁梧的躯壳。他们的魂化作这夜空中的万千星点,照射着浩然的忠义,俯视这天下。护着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

兄弟情在红尘中散发无限,是没有色的酒,时间越久,味道越醇,是没有墙的家,那108位兄弟生生世世一家人。

那情义,那忠义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让我敬佩、仰慕、感叹……

早在70年代,毛主席就说过《水浒传》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是本好书,今日一见,果不其然。我也想去做那样一条好汉,有信仰、有胸怀的好汉!水浒,悲剧的开始,悲剧的结局,却没有悲剧的故事,处处洋溢着老百姓的梦想,是千百年来不灭的灵魂,代代相传……

我也想去做那样一条好汉,有信仰、有胸怀的好汉!水浒,悲剧的开始,悲剧的结局,却没有悲剧的故事,处处洋溢着老百姓的梦想,是千百年来不灭的灵魂,代代相传……

【第3篇】

《水浒传》,怎么说也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更何况幼时都读过,自然对此书有点印象—一群大多是农民的武林高手聚在一起,喊着“替天行道”的高亢口号。我想问他们:“天是哪个天,行的是哪个道?”招安前,说是为了保护朝廷,劫富济贫,欺负朝廷没警察,没枪,大肆破坏治安,社会秩序;招安后,到老实了点,替朝廷南征北战,平了辽国,方腊,立了战功。但是,本尿不到一壶的人们更是死的死,伤的伤,残的残,落得一个疏导猕猴散的结局。

看水浒,不外乎看里面一百零八将的性格以及他们的“英雄事迹”:宋江的“忠”与“义”,李逵的“猛和孝”,鲁智深的“智和勇”,花宋的“帅”,吴用的“谋”……一百零八将,性格各不相同,作者将他们描绘得栩栩如生,形象鲜明,怪不得被称为四大名著之一。

再细说两人,一个是宋江,一个是鲁智深。先说这宋公民,外号及时雨,暂且不说,他的“忠”与“义”我是真的不理解。说是“忠”与朝廷,为了不使李逵以后造反,竟邀他一起喝了毒酒,真是够“义”气的!不知李逵泉下有知,估计会跳起来宰了宋江。为了不使“智取生辰纳”一事败露,一刀砍了老婆阎婆惜的狗头,显示出他的“义”,真是与朱元璋杀人不眨眼一样一样儿的。

再讲鲁提辖,也不愧于那个法号—智深:智慧还真的挺深。他,也算是水浒中我最喜欢的一个人了,在三拳打死镇关西中,他明知道镇关西已断了气,可他还是叫骂着:“鸟!看你再装死,等老子下回再收拾你!”颇有一番放学后别走的架势。等:“吃瓜群众”们反应过来此人已死时,鲁智深早已溜之大吉,此时不跑,还待何时?这一情景,把我深深吸引了,这更体现出了他的智。论到“勇”,他绝对不一般。想那时李逵发现唯一老母被大虫吃了时,也是愤怒到极点才用朴刀捅死老虎。武松更是,只因为糊里糊涂地上了岗,糊里糊涂的地喝到烂醉,又糊里糊涂地打死大虫,成为了所谓“打虎英雄”。而鲁智深倒好,不知是吃错了什么药,竟在乱军丛中一杖击碎了方腊的脑袋。要知道,方腊可是击败过无数梁山好汉的人,这人却轻轻松松,“取敌上将之首级如探囊取物,”真是堪比关羽,比关羽还关羽呀!文末他“悟道圆寂”的场景,更突出了他的传奇。一个平时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花花和尚,还“看破红尘凡世,大彻大悟”,不能不说他的确是个传奇人物。

说到底,其实我也并不喜欢《水浒》里的某些人。但是,这本书的人物细致入微地描述以及对当朝社会的批判,却是世上绝无仅有的,怪不得,它在国内外知名度这么高,一些史学家也这么感兴趣。唉,世上再无施耐庵,人间再无《水浒传》!

【第4篇】

在暑假里我通读了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读完之后感悟颇多。

整部水浒传,主要是讲了在北宋末年,高俅弄权,整个朝廷奸臣当道。是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被逼无奈反上梁山。后来受朝廷招安,在出兵征讨方腊时死伤过半,最后不幸起义失败。

我在读书时,常常会被作者那入情入境的描写给深深地吸引住了,似乎那情景就在我眼前发生一般。每当我读到宋江在梁山泊义聚108位好汉时,我似乎热血沸腾。每当我读到宋江率领大军杀得高俅落荒而逃、丢盔弃甲时,我不禁拍手称快。当我读到书末宋江和其他头领惨死时,却又忍不住涕泪纵横。

在水浒传里,宋江一直都是忠义两全,因为他的忠义所以在他的身边凝聚了一群英雄好汉。无论是来自敌营,还是与宋江素昧相识,这些好汉们都会死心塌地的为宋江赴汤蹈火。也正是因为他的忠义,在当他得知皇帝赐给自己一瓶毒酒时,仍无怨无悔。还怕李逵听到自己的死讯了后再去造反,毁了自己的一世忠义。于是又将李逵一起拉下了黄泉路。可以说成就宋江的是他的忠义,毁了宋江的也还是他的忠义。

在水浒传中,还有一个人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他的身上我可以看到几分张飞的影子。我们可以做一个对比。他们共同点有很多,第一:“他们两人都是爱酒如命,而且酒风不正。”张飞醉酒后喜欢鞭打士卒,而李逵呢则是“酒性不好,多人惧他”。第二:“他们都有着惊人的武艺。”李逵是一把板斧,几乎天下无敌。张飞的武艺按照关羽的说法是:“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第三:“这两人都很鲁莽。”李逵的鲁莽常在言行举止中流露出来。张飞则在他那火辣辣的性格上。当然张飞在有些时候还是有点细心的。

我觉得水浒传中虽然有一些血腥的场面在里面,但它绝对是一本很有价值的读物。

推荐信息

  • 读《我为自己点个赞》有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32:36

    有人说书是金钱,有人说书是知识的宝库,有人说书是通往未来的桥梁,而我说书是“慈母”——它就是晓玲姐姐笔下的《我为自己点个赞》。我被这本书的题目深深吸引,所以刚买到这本书时,我便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页。读着读着,自觉辞藻警人,余香满口,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画合一,行行娓娓动听的文字,每一个成

  • 英雄之心 ——读《水浒传》有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32:36

    天下,英雄罕有。只那梁山泊里,便有半世英雄。好汉因义气而聚,梁山因水浒而威。如果没有这一百零八位好汉,没有这一百零八颗英雄之心,梁山便只是梁山,平平无奇的一座山。万物之所以有灵,皆因人心之所念而长存于世。宋江的一生,跌跌撞撞,浮浮沉沉,也有过辉煌,也有过失意。怒杀阎婆惜只是他一时的冲动,而他最终被逼

  •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500字初中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32:36

    别林斯基说:“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我说“书是我的莫逆之交,我愿为他,千千万万遍。”那是一个十分惬意的下午,阳光伴着清风拂过脸颊,仿佛一切都变得异常宜人,空气中似乎也溢满着欢愉的春的气息。我踏进书屋,目光在花花绿绿的书架上扫过,异常奇妙

  • 读《轮椅上的梦》有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32:36

    “孤寂的逆境没有使她沉沦,伤心的泪水没有遮掩她奋进的航标,她驾驭着生命的小舟在人海里求知似渴,顽强博击,在不断战胜自我的人生旅途上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这本我无意看到的《轮椅上的梦》,触动了我的心灵。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中的主角方舟就是一个自强的女孩。之所以我们要自强,是因为自强是支撑

  • 我最喜欢的中国作家作文500字——鲁迅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32:37

    【第1篇】若问我喜欢哪一部书,我说不上来,若问我喜欢哪一部电影,我也说不上来。若问我喜欢哪位明星,我还是说不上来。但若问我喜欢哪位作家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鲁迅”。我之所以喜欢鲁迅还要从几年前说起,几年前我在学习中接触到了鲁迅的代表作《朝花夕拾》,从此便知道了鲁迅这个伟大的作家。我查阅了许多关于鲁迅

  • 我最喜爱的中国作家作文450字---鲁迅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32:37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开山巨匠。1881年9月25日,鲁迅诞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七岁入私塾,12岁时往三味书屋跟从寿镜吾先生读书,1902年2月,由江南都练公所派赴日本留学,1904年8月往仙台入医

  • 读《阿嬷家的樱花,开了》有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32:37

    这是作者真实的“童年写真集”,也可以说是我的童年成长,因为,我与她有着类似的童年。我曾经也住在一个美丽的小乡村,也曾偷溜上被我们“孩子帮”称为“魔鬼禁地”的屋檐;又总三五成群的叫上伙伴,用小树枝和丝线做成的“渔竿”,到小河边钓鱼;偶尔偷捡几个小鸟蛋,秘密的养在小九的家;还会在中秋时叫上大院里的所有孩

  • 《中国最美的语文》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32:37

    语文,顾名思义,语言和文学。语文是中华民族最骄傲的象征。记得第一次接触唐诗,学的第一首诗是骆宾王的《咏鹅》,开头便是“鹅,鹅,鹅”,在这三个普通的字眼中,读不出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也读不出江湖上的爱恨情仇,读到的,是如孩童般的天真和纯洁,只有那种看见鹅满心的欢欣雀跃,那只游在诗中的大白鹅,也游进了我的

  • 《亲爱的陌生人》读后感4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32:37

    亲爱的陌生人?这个陌生人是谁呢?为什么会是亲爱的呢?带着好奇,我看了第一页。这本书一页环着一页,一章扣着一章,情不自禁间,就看完了这本书。这位陌生人是一个将降临在这个世界上的孩子。“奶奶”通过一系列土方法,认为这位“妈妈”肚子里的孩子是男孩(但实际上是个女孩)。也许是重男轻女,或许是喜新厌旧,也可能

  • 读《鲁冰花》有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32:37

    自从我读了《鲁冰花》这本书,“天上的星星不说话,地上的娃娃想妈妈。天上的眼睛眨呀眨,妈妈的心呀鲁冰花……”忧伤的旋律就一直萦绕在我的心上。《鲁冰花》主要讲述了郭云天从大城市来到古茶妹和古阿明的身边担任美术老师,他在朝夕相处中,发现古阿明是绘画天才,便极力栽培他。可是,在选择参加美术比赛的人选时,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