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读《亮剑》有感500字

读《亮剑》有感500字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2 09:36:33

【第1篇】

亮出宝剑试锋芒,直指苍穹青云霄。

——读都梁《亮剑》有感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试君,谁有不平事?

——贾岛《剑客》

殃殃大国,中华文明五千年,不曾间断;

滚滚长江,历史辛酸多少事,谁人尽知?

1931年,中华民族搞日战争全面爆发。晋西北,大别山。《亮剑》小说的主人公李云龙,正率领他的独立团,抗击侵华日军。他身上有一股革命军人的钢铁意志,但也有一股不服输、充满对抗精神的匪气。他敢于向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本关东军发起攻击,以近身肉搏战用一个加强团,硬是顽强地干掉了关东军两个大队。可他有时却敢抵抗上级命令,为了自己的老婆而向日军所占县城发动大规模攻击,但最终却以我军的完胜和不守纪律的冲动来了个“功过相抵”,但也向侵华日军“亮剑”,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1948年,淮海战役正式爆发,国共两党140万大军在此上演史无前例的大决战。这是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民族的两个政党之间的大战。李云龙和当时共同抗日的国民党少将师长楚云飞干上了。此战,李云龙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以完整编制的师,在赵庄,顽强地阻击了国民党楚云飞部下的弟兄。杀人如麻,锋芒亮剑。虽被炮火炸成重伤,但他也向国民党匪军狠狠地“亮剑”,为淮海战役的全胜建下了不可烟灭的功劳。

1958年,金门炮战第一炮打响。李云龙部下的特种部队—梁山分队侵巢出动国民党老巢台湾前的金门岛,我军陆军上百发炮弹瞄向金门岛。陆上火炮隔海打,空军战机近距斗,海面舰船冒浓烟。李云龙的部队又一次取得了胜利,再一次向退守台湾的国民党残兵败将“亮剑”,战出我军的神威,创造了不可逾越的神话。

亮剑,炎黄子孙神通勇无比;亮剑,正义曙光洒向中华。

【第2篇】

《亮剑》讲述了一位叱咤风云的职业军人——李云龙。

他没读过多少书,却天生会打仗,也许他就是为打仗而生的,他异常粗鲁,却勇敢正直,为共产党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云龙拥有一支属于他自己的特种部队,他们一个个生怀绝技,共108人,号称“梁山分队”。就是这区区108人,出生入死,建立了无数功勋。

在文化大革命时,李云龙无缘无故地背上了镇压百姓的罪名,他屡次有机会逃脱,但他没有。在批斗会上,李云龙宁愿被扯下头皮也不低头,宁愿手骨折也决不弯腰。在押往省城的路上,他的军队自发站在路的两边,向他敬礼告别。

这就是一名军人,他面对强敌,从未退缩,大智大勇,气贯长虹,体现了军人的气概,而面对普通百姓,却宁愿受辱也不亮剑。

李云龙说,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

正是这样的亮剑精神,使他成为一条汉子,一名英雄。尽管他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都不影响我的崇拜与尊重。

正是这样的人格,这样的气势,震撼了我;这样的勇气,这样的斗志鼓舞了我。

我想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乃至工作也是这样,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挑战和困难,都要勇于亮出自己的“宝剑”,勇于亮出自己的气势。狭路相逢——勇者胜,说得正是这样的精神。

最后,让我们再回味一下李云龙说过的话: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

【第3篇】

《亮剑》为都梁所著,电视连续剧估计很多人都看过,如何呢?好看!鄙人亦有同感,应该是百看不厌,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活灵活现,再现了战争场面,刻画了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好作品得到广泛的共识。

在此,我只想说电视剧远不如小说深刻,电视剧让人气血翻涌,有让人保家卫国的冲动。但小说的后半部会让你流泪,会让你思考,会让你困惑,也会让你多些理性。不妨读读。

我们很难做个智者,难以看到世界以后终究会怎么样,但是我会坚持一个原则,不违背良心,我们没有大智大慧,没有见敌必亮剑的勇气,但我们还会保存自己的良知,因为我们无可再退,一旦每个人都在明哲保身,都再为了自己的蝇头小利而去象疯狗一样攻击别人,伤害别人,象癞皮狗一样为了填饱肚子而摇尾乞怜,唯施舍者是从,中国必将又是一场场十年浩劫,每个人都会付出代价。因为法律和国家机器都是当权者的工具,最终解释权归当权者,只有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才能达到平衡,否则就是推波助澜。和谐社会也许是我们期盼的景象,尽管目前离我们那么遥远。

多些包容、少些抱怨;多些思考、少些盲从;多些关爱,少些冷漠;多些协作,少些对立。我们的国家为此已经付出了代价,我们这些正值中年的人也在为国家曾经的浩劫偿还债务,不要让悲惨的历史重演,更多人关心国家、关心社会、关心身边的人,不向歪风邪气低头,不向黑恶势力妥协,逢敌亮剑、勇猛抗争,才能让生活更美好,社会更和谐。

推荐信息

  • 读高尔基的《童年》有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31:59

    【第1篇】童年,是美好的梦;童年,是理想的港湾;童年是记忆里的甜蜜……童年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是那么美好,那么幸福。但在过去的年代里,许多人感受不到童年的快乐。他们的童年充满着痛苦和悲伤……今年暑假,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我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深深为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悲惨的遭

  • 《女儿的故事》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31:59

    【第1篇】在漫长的寒假里,能安静地读一本书,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这不,我最近就读了一本好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梅子涵,书中讲的就是他和女儿梅思繁的生活与故事。从这一个个故事和渐渐长大的女儿,作为父亲的梅子涵不断有新的感悟。这本书写的内容非常地普通。但是仔细阅读你也能从中领悟一些道理。比如说,梅思繁学钢琴时

  • 阿凡提的故事读后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31:59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的阶梯”我觉得书籍的确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读过一本书,名叫(阿凡提的故事),当我轻轻的合上书的最后一页的时候,我被阿凡提的机智,勇敢给深深的打动了,书中主要讲的内容是阿凡提是个农村人经常和附近的大地主巴依作对,可是巴依每次到县官那里告状时,阿凡提都能够化解掉。有时候阿凡提也

  • 《天才少年维克多》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31:59

    【第1篇】当我一口气读完《天才少年维克多》,脑子里一直回荡着一个铿锵有力的声音:“我们拥有的能力,并不是用数字可以评价的,如果没有尝试,千万不要给自己的能力下定论,请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是一个伟大的存在。”这是度过17年傻瓜生活的维克多,在成为门萨协会主席时的一段演讲,它像夏日吹开湖面的清风,在我的心

  • 莫迫桑短篇小说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31:59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高尔基。的确,读一本好书可以让人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使人的境界提升一层。读史书,可以带我回到过去,让我有机会与那些历史人物“对话”;读科技书,可以让我有机会与那些科学家“相处”,聆听他们讲解大自然的奥秘;读生物书,可以让我零距离接触全球的动物们;读莫泊桑的短篇

  • 《兰德里校园报》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32:00

    五年级的卡拉自制了一份校园报,没想到,这份不起眼的校园报上的一篇文章,竟然惹怒了校长,并且引发了校长和班主任拉尔森老师的争论。校长和拉尔森老师各执己见。校长始终认为刊登离婚这类涉及家庭隐私的事情,是绝对不可以的;而拉尔森老师则认为这是牵涉每个人家庭的事,是小学生非常关心的。他们俩谁也不服谁,争论越来

  • 《寄小读者》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32:00

    【第1篇】有一个人非常爱孩子。无论在狂风暴雨的海上,还是冰天雪地的沙壤;无论在异国皎洁的月光下,还是他乡美丽的清晨。她用她那支深情的笔,写下对家乡、祖国母亲的思念,还有对小朋友的问候。她就是亲爱的冰心奶奶。《寄小读者》是冰心奶奶和小朋友之间的通讯,它宛如闪烁的繁星,照耀一代又一代的心。冰心奶奶对孩子

  • 读《神秘岛》有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32:00

    【第1篇】《海底两万里》是一部耳熟能详的长篇小说,著作它的正是法国十九世纪一位探险小说的作家——儒勒·凡尔纳。他写了“凡尔纳著名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我读的,正是他的最后一部——《神秘岛》。本书讲述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以塞勒斯·史密斯为首的五个人被困在南军城,在

  • 《神奇的丝瓜》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32:00

    生命虽小,却仍有它的价值,他依然可以创造奇迹。在今天的语文课上,我们有幸接触到了当代的文学家季羡林大师的一篇文章——《神奇的丝瓜》。这篇文章辞藻优美,内容生动,将丝瓜的成长过程写得有详有略。在不经意间,一颗新的生命——小丝瓜苗,悄然诞生在了作者的窗边。它的生命可真算是一个奇迹:几天的时间,他已攀至屋

  • 《女儿的故事有感》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32:00

    寒假,我接触了作家梅子涵的名著—《女儿的故事》这是一本讲述了梅子涵的作为父亲的“日记”,也是女儿讲给爸爸的故事,它讲述了梅子涵给予女儿的爱,它讲述了梅思繁成长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这本书也写出了梅子涵的望女成凤和他的自我批评,这本书很真实。书中贯穿了父爱,梅思繁上预备班时,他与女儿走在大道上,为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