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关于曹操的作文1500字

关于曹操的作文1500字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3 22:59:00

浅谈曹操——矛盾的统一体

——读《三国演义》有感

东汉末年,汉室倾颓,群雄割据混战,于此乱世之中,一代枭雄曹操叱咤风云,有包举宇内、并吞四海之宏图。《三国演义》中勾勒曹操的“奸雄”形象,颇耐人寻味,而笔者认为,演义中的曹阿瞒更似是矛盾统一体。

事汉?贼臣?大江淘尽英雄初心。

诚然,挟天子以令诸侯,操终其一生负上汉室贼臣的骂名。然而,不曾忘,操少年献刀董卓,虽死不恨,后为陈宫所获,曰:“吾祖宗世事汉禄,若不精忠报国,与禽兽何异?”;大宴铜雀台,操笑曰:“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征战南北,终不称帝,言语和所作却相互矛盾,一生真伪有谁知?到底是如他所说,以强悍的武力压制诸侯争霸,力扶社稷,遂平天下?还是为了赚得如周文王至德之名,奸诈地披着忠义的外衣,以此服人,师出有名?笔者认为,曹操身为汉相,却实握天子之权,纵使昔时有兴复汉室之初心,却也在金戈铁马中沉沦于一声令下的意气风发,在权力名誉的追逐中消逝了初心,蓦然回首这半生功名,惊觉在自创基业的路上愈行愈远,便道“如无孤,不知几人称帝”,或聊以自慰,或以服众人,遂有这自相矛盾。

“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忠臣也好,贼臣也罢,这矛盾的统一体,讨董卓、剿黄巾、除袁术、破吕布、灭袁绍、定刘表、远征乌桓、平定凉州,纵横天下三十年,功绩斐然,实在不负英雄之名。

爱才?弑才?江山如画,多少豪杰为他驱驰又因他逝去。

不问出处,广纳李典、夏侯惇等贤能;败师淯水,折了典韦,操亲自哭而奠之:“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曹操胸怀若谷,求贤如渴,唯才是用,当是不争事实。

但纵观小说,也不乏操误杀了忠义之士,过后悔恨,才厚礼加葬。董昭等上表请尊操为魏公,唯荀彧言不可;众请尊操为帝,唯荀攸曰不可,操皆深恨而害之,以为不助己……

“亲亲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作为统帅,必须兼收并蓄,最大限度地吸引和使用人才。曹操包容的气度胸襟,使许多原本是对方阵营的人才心悦诚服地投奔,曹操也以坦诚和谅解的态度相待,这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但为何有弑才杀将这样看似矛盾之举?或许,用与不用,杀与不杀,应由此人的价值而断定,若可助己一力当甚爱之,若是霸业的绊脚石哪怕再有勇有谋也于己无用,利益至上,遂有这统一的矛盾罢。

仁厚?暴虐?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操之统一北方,诚有功于民,为社稷之事。然而攻克徐州后屠杀百姓,官渡之战时坑杀降卒,远征乌丸三郡时“屠柳城”,却使天下生灵涂炭,苦不堪言。

曾记否,赤壁一战,操迤逦奔逃,此时军已饿乏,众皆倒地,操喝令人马践踏而行,哭嚎之声于路不绝,而操只怒曰:“生死有命,何哭之有!”曹操对麾下催促快行,到底是说他残酷无情?还是说他果断坚定,以大局为重?与刘备南逃时携民过江相比,操死士填壑的做法虽绝情,却得以绝境逢生;备仁义尽致,虽得民心,却损失惨重。于此看来,非得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吗?

曹操具有矛盾的双重人格,既仁义忠厚,又奸诈残忍。作为一个大军事家、大谋略家,临阵沙场时,恩威并施,随机应变,或割发代首以震三军,或背水一战鼓舞士气,或催军前进绝处逢生,唯有将仁厚和狠毒的矛盾自然地统一起来,加之以深谋远虑和果断决策,才能在沙场上游刃有余,纵横驰骋罢。

精华?糟粕?于矛盾中找寻

三国演义中将曹操写成大反派,呈现出一个思想性格复杂的矛盾统一体的形象。与关羽的神一般的忠义和孔明妖一般的智慧不同,曹操更富有血性,更接近人,更引起读者与其共存亡同呼吸的代入感。我们认识他,读懂他,徘徊在他错综复杂的情感网络里,且行且感受,是为了挑出其中符合现代法治社会需求的杰出品质,并加以学习;是为了挑出那些为人诟病的糟粕,并警醒自己;是为了明辨是非,明白自己到底要成为怎样的人,做怎样的事,怎样正确地做正确地事。

曹操乃超世之杰,初心救国,心存鸿鹄大志,善察纳雅言,胸怀若谷,礼贤下士,遇事果断,善用计谋,深明大义,执法严明,治军有方,既有威震三军的气势,驰骋江山的魄力,也有仰天大恸的痛楚,横槊赋诗的情怀,此皆是我所爱,我所慕,我所学;而他又是矛盾的一体,谋权篡位,虚假奸诈,生性多疑,枉杀无辜,冲动易怒,嫉贤妒能,骄傲自若,骄奢淫逸,有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私心,此皆是我所恨,我所嫌,我所避。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又有多少文学之士,赋予曹操或褒或贬或中肯的评价。曹操,这令人又爱又恨的矛盾统一体,待我拭去文学的主观色彩,穿透过《三国演义》,在历史当中去找寻你,认识你,读懂你。

推荐信息

  • 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1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23:22

    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家园。“以史为镜通晓成败,以书为枕酣梦华夏五千年。”翻开《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我们将更进一步了解历史,明悟真理。五千年华夏文明辉煌灿烂,五千年历史长卷纷繁浩叠。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从尧舜禅让到秦皇汉武,从贞观之治到康乾盛世,唐宗宋祖开国立

  • 读《琵琶行》有感1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23:22

    湓浦口闻琵琶,后江中听琵琶女诉世之苦,同是天涯沦落人,江州司马作此篇,以歌赠之。看,转轴拨弦已有情;听,大弦小弦错杂弹;知,琵琶女身世之苦。她以高超演技弹奏琵琶,琴声是那样的低沉抑郁,是那样的轻细急促,是那样的清脆圆滑。诗人为她再次演奏而流泪,从琴声中呈现出她凄苦哀怨的形象,使人为之哀,为之伤。回想

  • 读《诗经》有感1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23:23

    【第1篇】如初————读《诗经》有感悠扬而婉转的歌谣,唱尽了西周至春秋的风华,最为纯洁而美丽的爱情,由此被颂扬,我们应当庆幸这一部《诗经》的流传,因为读诗,能让我们的心灵纯净,回到最初的起点,无关于任何的事物,从此心境安宁,与尘世的浮华分离,独享着心灵一隅的心安之处。《诗经》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古代社

  • 读《乌鸦兄弟》有感2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23:23

    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两只乌鸦,他们住在一棵大树上。一天,它们的窝破了一个洞。老大想:老二一定会去修的,老二想:老大一定会去修的。结果他们谁也没有去修。冬天到了,风把窝给吹破了,它们也被冻死了。读了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要做个有责任心的人。当我们遇到问题时,不能总依赖别人,幻想着别人会来替我

  • 诗经读后感2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23:23

    《诗经》——《小雅·采薇》《小雅·采薇》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中的一篇,这是一首戎卒返乡诗,它唱出了从军将士们的艰苦生活和思念归还的情怀。全诗六章,每章八句。诗歌以一个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兴,前五节着重写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强烈的思乡情绪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从中透露出士兵既有御敌胜利的喜悦,但也

  • 《背影》读书笔记1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23:23

    读《背影》有感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赞扬的感情中便有父爱,也正是因为有了父爱,我们才能茁壮成长。读了《背影》我看到了朱自清的父亲对朱自清浓浓的父爱,尽管很忙,也仍然送朱自清去车站。朱自清用非常平凡的语言描述出了他与父亲之间的情感,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多余的修饰,便使得他与父亲的亲情跃然纸上。《背影》

  • 《四世同堂》读后感1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23:23

    我开始写这篇读后感的时候正值9月18日,那个中国人永远都不会忘记的耻辱的日子,那个中国被日本人践踏的开始,那个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序幕。今天天空一片晴朗,天很蓝,一朵白云都没有,学校里一片安逸。这与86年前的今天完全不同,86年前的今天是弥漫着硝烟、哭声、惊恐的。而《四世同堂》就是描绘了抗日年代里祁家

  • 《再别康桥》读后感1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23:23

    轻轻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轻轻的我走进了徐志摩的诗,诗便是徐志摩的世界,他一生都生活在诗歌里,连他追求爱情梦想都像诗歌一样浪漫。我一直为他勇敢追求梦想和爱情与自由而感动。《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一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看出了他的潇洒,刚念到这我便被诗人的诗所渲染,感

  • 红楼梦评析2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23:24

    【品红楼】品红楼,不可不品林黛玉。在小时候的我看来,林黛玉的敏感性格,最是小家子气,登不上大雅之堂,在那时的我看来,林黛玉就像小家碧玉一样,而薛宝钗才是那登得上大雅之堂的大家闺秀,那时的我,太天真,对红楼梦的解读,只是在最表面,直到我报了品红楼的选修课后,听老师一解读,才体会到黛玉的真实,她的身上的

  • 读《背影》有感9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23:24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兴趣。有的为了学习知识去阅读;有的为了了解书本阅读;有的为了增长见识阅读。总是,不管为了什么去阅读,都是一种好的方式。只要阅读了,就会有一定的感受。读了《背影》,我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朱自清的《背影》,完美的展现了他父亲对他的爱。在他一次离家的时候,父亲在他上车之后去帮他买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