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2000字

《安娜·卡列尼娜》观后感2000字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1 22:20:21

十九世纪俄罗斯的上流社会里,大官僚卡列宁之妻安娜(苏菲玛索饰)艳冠群芳,在火车上她邂逅了风一流倜傥的伯爵渥伦斯基(西恩·宾饰)。渥伦斯基的热情唤醒了安娜沉睡已久的一爱一情,二人产生了真一爱一,在当时社会强大的舆论压力下,不顾一切地私奔,他们的一爱一情悲剧就此展开。

虽然安娜勇敢地告诉自己的丈夫一切实情,希望能离婚,但看重社会地位的卡列宁(詹姆斯福克斯饰),难以忍受夺妻的耻辱,以安娜最心一爱一的儿子做威胁,拒绝和安娜离婚并一逼一她放弃儿子。此刻,安娜已离家与渥伦斯基同一居,怀了他的孩子,却不幸流产,得了后遗症,又对酒与药物有了依赖一性一,经过重重困难波折后,安娜的一精一神压力变得非常大。后来,渥伦斯基承受不了社会压力开始对她表示冷淡,安娜付出了失去家庭、儿子和社会地位的高昂代价,而现在所谓真挚自一由的一爱一情也开始要被遗弃,她内心无法获得满足和平衡。

《安娜·卡列尼娜》五度被改编成电一影,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女主角安娜的美丽芳姿和惊世一爱一情。本片是最新版本,而且请来法国首席美人苏菲·玛索扮演安娜。

相对于传统文学中的《安娜·卡列尼娜》,影片淡化了安娜所处的周围世界对她的有形无形的束缚,而是把所有的笔墨都集中在描述安娜与渥伦斯基一段惊世婚外孽情。

影片全部在俄罗斯实地拍摄,场景宏大,19世纪俄罗斯上流社会奢华的生活场面以及美人靓衫,都给人以视觉上的直观美感,让令人心动的安娜被所有一精一美细节烘托着,讲述一个凄美无限的动人一爱一情故事。

《安娜·卡列尼娜》是由两条主要的平行线索和一条联结一性一次要线索结构而成的,整体上反映了农一奴一制改革后“一切都翻了一个身,一切都刚刚安排下来”的那个时代在政治、经济、道德、心理等方面的矛盾。

《安娜·卡列尼娜》巨大的思想和艺术价值,使得这部巨著一发表便引起巨大社会反响。托尔斯泰并没有简单地写一个男一女私通的故事,而是通过这个故事揭示了俄国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并由此来鞭挞它的不合理一性一。作品描写了个人感情需要与社会道德之间的冲突。

安娜·卡列尼娜的哥哥奥布朗斯基公爵已经有五个孩子,仍和法国家庭女教师恋一爱一,因此和妻子多丽闹翻,安娜从彼得堡乘车到莫斯科去在莫斯科为哥嫂调解,在车站认识了青年军官渥伦斯基。渥伦斯基毕业于贵族军官学校,后涉足于莫斯科社一交一界,以其翩翩风度得到了多丽的妹妹凯蒂的垂青,但他只与她调一情,并无意与她结婚。

而深一爱一着凯蒂的康斯坦丁·列文也从乡下来到莫斯科,他打算向凯蒂求婚。但早倾心于渥伦斯基的凯蒂却拒绝了他的求婚,她正想象着与渥伦斯基将来的幸福生活。

渥伦斯基是一个身一体强壮的的男子,有着一副和蔼、漂亮而又异常沉静和果断的面孔,年轻英俊而风一流倜傥。他的整个容貌和风采,令许多贵族小一姐倾心。

在他看到安娜的一刹那,立刻被安娜所俘虏,他在薛杰巴斯大林基公爵家的舞会上,向安娜大献殷勤。而凯蒂一精一心打扮想象着渥伦斯基要正式向她求婚,在渥伦斯基眼里,安娜·卡列尼娜是那样的出众:“她那穿着简朴的黑衣裳的姿态是迷人的,她那带着手镯的圆圆的手臂是迷人的,她那生气勃勃的,美丽的脸蛋是迷人的,在舞会上……”

凯蒂发现渥伦斯基和安娜异常地亲一热,这使她感到很苦闷。安娜不愿看到凯蒂痛苦,劝慰了兄嫂一番,便回彼得堡去了。随后渥伦斯基也来到彼得堡,开始对安娜的热烈的追求,他参加一切能见到安娜的舞会和宴会,从而引起上流社会的流言蜚语。起初,安娜还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情感,不久渥伦斯基的热情唤醒了安娜沉睡已久的一爱一情。

安娜的丈夫亚历山大·卡列宁其貌不扬,在官一场中却是个地位显赫的人物,是一个“完全醉心于功名”的人物。他根本不懂什么是倾心相一爱一的情感,他认为:他和安娜的结合是神的意志。他责备妻子行为有失检点,要她注意社会一性一的舆论,明白结婚的宗教意义,以及对儿女的责任。他并不在乎妻子和别人相好,“而是别人注意到才使他不安”。

有一天,安娜与丈夫卡列宁一起去看一场盛大的赛一马会,比赛中渥伦斯基从马上摔了下来,安娜情不自禁地大声惊叫,卡列宁认为安娜有失检点,迫使她提前退场。安娜无法忍受丈夫的虚伪与自私“我一爱一他……我憎恶你……”。卡列宁考虑了决斗但又怕死;离婚又损名誉,考虑再三最后决定“不能因为一个下贱的女人犯了罪的缘故使自己不幸”,于是他要安娜维持表面的夫妻关系。安娜已怀了渥伦斯基的孩子,在她分娩时,由于产褥热而感染重病,拍电报给到边远省份去调查的卡列宁,卡列宁匆匆赶回,但心里希望妻子早点死掉,安娜在昏迷中呼唤卡列宁的名字,请求他与渥伦斯基和好,卡列宁深受感动,原谅了她和渥伦斯基的背叛。

由于卡列宁的令人吃惊的宽厚,渥伦斯基感到自己是那么的卑劣、渺小。安娜的一爱一情和自己的前途又是那么的渺茫,绝望、羞耻、负罪感使他举起了手槍自一杀,但没有死。死而复生的安娜和渥伦斯基的一爱一情更加炽一热,渥伦斯基带着安娜离开了彼得堡,他们到国外旅行去了。

在奥勃朗斯基家的宴会上,列文与凯蒂彼此消除了隔阂,互相一爱一慕。不久他们结婚了,婚后他们回到列文的农庄,凯蒂亲自掌管家务,列文撰写农业改革的论文,他们生活很幸福美满。旅行了三个月,安娜感到无比的幸福,但她却以名誉和儿子为代价。归国后,她没有回家,而是住在旅馆里,由于思念儿子,在儿子谢辽沙生日那天,偷偷去看他,天真无邪的谢辽沙不放一妈一妈一走,他含一着泪说:“再没有比你更好的人了。”

他们返回彼得堡,遭到冷遇,旧日的亲戚朋友拒绝与安娜往来,使她感到屈辱和痛苦。渥伦斯基被重新踏入社一交一界的欲一望和舆论的压力所压倒,与安娜分居,尽量避免与她单独见面,这使安娜感到很难过,她责问道:“我们还相一爱一不相一爱一?别人我们用不着顾虑。”

在一次晚会上,安娜受到卡尔塔索夫夫人的公开羞辱,回来后渥伦斯基却抱怨她,不该不听劝告去参加晚会。于是他们搬到渥伦斯基的田地庄上居住。渥伦斯基要安娜和卡列宁正式离婚,但她又担心儿子将来会看不起她。3个月过去了,离婚仍无消息。

渥伦斯基对安娜越来越冷淡了,他常常上俱乐部去,把安娜一个人扔在家里,安娜要求渥伦斯基说明:假如他不再一爱一她,也请他老实说出来,渥伦斯基大为恼火。一次,渥伦斯基到他母亲那儿处理事务,安娜问他的母亲是否要为他说亲,他要安娜不要诽谤他尊敬的母亲,安娜认识到渥伦斯基的虚伪,因为他并不一爱一他的母亲。

大吵之后,渥伦斯基愤然离去,她觉得一切都完了,安娜准备自己坐火车去找他,她想象着现在正和他母亲及他喜欢的小一姐谈心,她回想起这段生活,明白了自己是一个被侮辱、被抛弃的人,她跑到车站,在候车室里接到了渥伦斯基的来信,说他10点钟才能回来,她决心“不让你折磨我了”,起了一种绝望而决心报复的心态,最后安娜身着一袭黑天鹅绒长裙,在火车站的铁轨前,让呼啸而过的火车结束了自己无望的一爱一情和生命,这段为道德和世间所不容的婚外情最后的结果由安娜独立承担,留下了无限感伤。

卡列宁参加了安娜的葬礼,并把安娜生的女儿带走了。渥伦斯基受到良心的谴责,他志愿参军去塞尔维亚和土耳其作战,但愿求得一死。最后以安娜,渥伦斯基和凯蒂,列文做对比,对比了两个家庭的截然不同的结局。

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优美丰满的女一性一形象之一。她以内心体验的深刻与感情的强烈真挚,以蓬勃的生命力和悲剧一性一命运而扣人心弦。

安娜第一次出现时的音容笑貌令人难以忘怀:她姿态端丽、一温一雅,一双浓密的睫一毛一掩映下的眼睛中“有一股被压抑的生气在她的脸上流露……仿佛有一种过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的全身心,违反她的意志”,在眼神和微笑中显现出来。在这幅出色的肖像中展现了安娜的一精一神美,也提示我们去探究她的生活之谜。安娜父母早逝,在姑母包办下嫁给了比她大二十岁的大官僚卡列宁。婚后在宗法思想支配下她曾安于天命,只是把全部感情寄托在儿子身上。渥伦斯基唤醒了她晚熟的一爱一情。她渴望自一由而大胆地一爱一,不愿像别特西公爵夫人那样在家宴上公开接待情一人;也不愿接受丈夫的建议仍然保持表面的夫妻关系,偷偷与情一人往来;终于冲出家庭与渥伦斯基结合,公然与整个上流社会对抗。从此安娜失去了一个贵族妇女在社一交一界的一切地位和权利,除了渥伦斯基的一爱一,她一无所有,因此,她热烈而执着地献身于这种一爱一。确实,在国外,在渥伦斯基的庄园里,安娜曾体验过短暂的“不可原谅的幸福”。她丢弃母亲的天职,但内心无法平息因失去一爱一子而产生的悲伤;她想昂起骄傲的头,宣称她是幸福的女人,但却摆脱不掉有罪的妻子的意识。她的灵魂一直受到折磨。而孤注一掷的、囿于自我的对渥伦斯基的一爱一又不可能得到相应的感情反响,安娜绝望了,她在临终前满含怨愤地喊出:“一切全是虚伪、全是谎言、全是欺骗、全是罪恶。”

托尔斯泰通过安娜的一爱一情、家庭悲剧寄寓了他对当时动荡的俄国社会中人的命运和伦理道德准则的思考。作家歌颂人的生命力,赞扬人一性一的合理要求;同时,他又坚决否定一切政治、社会活动(包括妇女解放运动)对改善人们命运的作用,强调母亲——妇女天职的重要一性一。作家世界观的矛盾构成安娜形象的复杂一性一。一百多年来各国作家按自己的理解把安娜搬上舞台、银幕、荧光屏。安娜形象一直激动着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读者,这正说明安娜形象的艺术生命力是不朽的。

列文则是托尔斯泰式主人公中自传一性一特别强的一个人物,他在托尔斯泰的创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他身上艺术地再现了作家世界观激变前夕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感受,从结构安排来看,列文的幸福家庭与安娜的不幸家庭互为对照,但从思想探索来看,列文婚后却产生了一精一神危机,他为贵族阶级自甘败落而忧心忡忡。他研究劳动力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制定“不流血的革命”方案,探讨人生的目的,但却毫无出路。罗曼·罗兰指出,列文不仅体现了托尔斯泰看待事物的既保守又民一主的观点,而且“列文和凯蒂的恋一爱一,他俩婚后的头几年生活,就是作家自己家庭生活回忆的搬演。同样,列文哥哥之死也是托尔斯泰的哥哥德米特里之死的痛苦追忆”。而作品的尾声“则是作者本人趋向一精一神革命的过渡”。

推荐信息

  • 《辛亥革命》观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17:32

    【第1篇】昨天,一胡一老师带领我们四十多名小记者来到世纪影院,观看了一部一爱一国主义影片——《辛亥革命》。虽然我对这个名字很陌生,觉得好像不如动画片好看,也不很了解影片的具体内容,但我还是兴致勃勃地来到影院观看,希望学到一些新知识。在路上,爸爸告诉我:辛亥革命是发生在100年前的1911年10月10

  • 《狐狸与孩子》观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17:32

    所有孩子喜欢一些动画电影,而我不同,因为我喜欢的是一些有道理的,例如友情、爱情。我走到电脑旁边,在电影页面点击了狐狸与孩子,一场电影开始了:一位小姑娘她到森林散步,她很喜欢狐狸,可正好在这森林中,遇到了一只狐狸,她非常高兴就跟着那只狐狸跑,她怎么追都追不上,后来想了个办法,把一条线拴在一块肉上,这只

  • 读杜甫《望岳》有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17:32

    我品读了杜甫脍炙人口的作品《望岳》以后,我的感受很深。特别是那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加让全诗引人入胜。《望岳》是杜甫在青年时期写的。虽然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由远望到近望,由凝望到俯望来写的。诗人还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让人拍案叫绝。这也不禁让我想

  • 《发现之最》读后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17:33

    前几天我跟爸爸一起读了一本书——《发现之最》里面有最领先的科技、最灿烂的明星、最伟大的奇观,我们看的是最伟大的奇观,其中有一个故事引起了我们父子俩的兴趣,名字叫妖怪和迷信里面讲了尼斯湖水怪是来自史前的巨大爬行动物、喜马拉雅雪人、毛发猿人……各种各样的迷信、毛骨悚然的妖怪爸爸个我讲还有奇谈怪论,幽灵是

  • 观《辛亥革命》有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17:33

    “死,不是革命的目的,革命的目的是改变国家的命运,改变民族的命运!”这是孙中山先生铿锵有力的话。正是电一影《辛亥革命》中这句铿锵有力的话,才让我明白了革命的含义……4月初的一天,林觉民告别儿子和有身孕的妻子,启程去广州参加起义。只是,这次分离,将是永别。起义时林觉民其实手无搏鸡之力,战斗发生后不久就

  • 《一九四二》观后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17:33

    星期六,天空中下着濛濛细雨。我们小记者来到凯得利电一影城观看电一影《一九四二》。在去电一影院的路上,我问一妈一妈一:“《一九四二》是什么意思?”一妈一妈一说我看了就知道了。到了电一影院没多久,电一影《一九四二》就开始放映了。我一边吃着爆米花一边观看。可是看着看着,我的眼泪流一出来了,也没有心情再吃爆

  • 校园剧观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17:33

    舞台上,清脆的声音回荡着,剧院内不时地响起笑声,欢呼声,掌声......他们将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与酸甜苦辣展现得淋一漓尽致。他们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种种缩影。那些好奇,那份热情,以及那种一团一结。这都是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这个故事,有趣而富有意义。一群高中生,在校园内结实了从乡村来联谊的一个女

  • 《我的角色变形》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17:33

    近期,我看到了许多警察同志光荣的事迹,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前几天刚刚看过的《我的角色变形》,是的,一个警察同志能变成“警察妈妈”、“警察闺女”,可见,程倩是付出了多大努力呀!20××年6月,刚来到长庆兴隆园社区警务室,受到了许多人的质疑,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的信任与认可,在程警官眼中看来只有“事儿中见真章了

  • 观《阿凡提》有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17:33

    《阿凡提》这部影片产于新疆,讲述的是聪明机智的阿凡提的故事,是妈妈小时候最爱看的电影,今天,我自己上网找到了这部影片。(一)《阿凡提》中,巴依老爷凭着富有欺负老百姓,一位老爷爷只借了巴依老爷一枚鸡蛋,巴依老爷就要他50元钱,老爷爷不服气,就问原因,巴依老爷说,“我这鸡蛋是快要生出小鸡的蛋,蛋又会生鸡

  •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1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17:33

    窗外绿树葱茏,花丛繁茂,草坪滴翠溢香,房间里妙曼的轻音乐在轻轻流淌着。我倚着阳台窗栏,本想跟法布尔对话,又想去海底探寻宝藏。书桌前的爸爸偕一杯清茶,翻阅着那本我很久都没有坚持阅读完的《爱的教育》,突然我脑海之间想跟爸爸一起品味书中的酸甜苦辣和融融爱意……。虽然起初带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我和爸爸选择在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