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五猖会读后感800字

五猖会读后感800字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3 15:37:37

【第1篇】

这几天,我看了《朝花夕拾》,这本书毕竟是作者对童年的回忆,自然要有趣一些,它包括:《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

我对《五猖会》感触是最深的。这篇散文开头写了平时赶会的无聊,好不容易碰到了一次热闹、盛大的五猖会,可以看到许多扮成鬼神的村民们,这让作者期待了很久,没出发前,已是兴致勃勃,作者写:“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可就在即将出发的前一刻,父亲给“我”泼了一盆冷水——硬让“我”背二三十行的古文,使“我”赶会的兴致全无。

我读了《五猖会》,有跟“我”一样的感受:大人们只顾孩子们多读书而不考虑孩子们的感受,导致事倍功半,不,是事倍功零——既没了先前的兴致,书又没读好。我觉得家长不能“绑架”孩子们的兴致,强制性地要求他们做不愿做的事,否则,不但做自己喜欢的事的兴致全无,而且被强制的事也没做好,我就有这种体会。

记得一次爸爸对我说:“明天去樱桃沟摘樱桃。”我高兴了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起来赶作业,终于在出发前几小时写完了,但是,就在出发前一个半小时,妈妈突然问我英语背了没,我一怔,说:“没背。”

妈妈便生气地说:“早都让你背了,快背!”

我又辩解说:“老师没让背啊。”

“老师没让背,你学了没?”

“学了。”

“只要学了,老师就要求背的,赶紧背,背不完别去樱桃沟了!”

我心里五雷轰顶,但也无可奈何,只好拿起英语书,不一会儿视线就模糊了——泪光闪闪,就这么着,一边掉泪,一边背书地僵持了一个多小时,总算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背了下来。

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去樱桃沟了,唯独我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五味杂陈。至今我都没想起来我们去玩了什么,好像也没摘樱桃,背的东西,因为没记牢,回来没几天就忘了。

试想一下,如果“我”的父亲告诉他,赶完会之后再背这些古文,又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呢?我想象着那样的场景:“我”赶完会后,心甘情愿地去背书,背得又快又好,背的内容一直牢牢地记在脑子里,这样,赶会时玩得兴致勃勃,学也学得开心。

学知识不在于花费时间的多少,而在于兴致的高低和感不感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致也一样,我可是有过体会的。一次,我在背文言文兴致高涨的时候开始背文言文,竟然只用了十多分钟就背完了两篇,而且背得十分准确。虽然文言文不长,但十多分钟背完两篇,大约五分钟一篇,对我来说,也算是一个奇迹了。

兴致来了,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有兴致,能事半功倍,

家长不要随便“绑架”孩子们的兴致哦。

【第2篇】

鲁迅先生所著的《五猖会》想罢不少人都已读过了,其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父亲”要求“我”必须背完书才能去看五猖会,多年以后鲁迅先生仍然十分疑惑不解:为何父亲偏偏要在那时让我去背书?

其实,想必在中国许许多多的人小时候多会有此经历,可大部分人却都已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把这些忘却了。当他们看过《五猖会》后又会大叹:“咦?!我小时候似乎也有这样的经历!”而他们现在可能正像小时候的父母对自己一样对待他们的孩子!!

的确,造成这种后果的不是单单的某个人,而是中国古往今来教育文化的积淀!!其实鲁迅先生的这个问题并不难理解,自古以来(特别是现在)无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孩子少玩多学甚至一直学习。或许许多家长不同意我的说法,可如果仔细想想自己有没有过这种想法(想想一下自己的孩子正在玩游戏,什么感觉)?当然造成这种想法的原因有很多:国家实施计划生育,一对夫妻仅仅只有一个孩子,父母恨不得倾尽所有的爱,想让他们成为最棒的。可这想很容易就爱过了头,成了溺爱,对孩子的希望和要求也直线上升;还有现在的孩子主要时间(大部分)是在学习,而其他的时间就是睡觉、玩、吃饭了。而这个“玩”又十分单一:游戏(主要指电脑游戏)!!一些好的放松,像读名著,做体育活动所占的时间很少,更不要说锻炼自己的自理能力(做家务)了。而且在推行义务教育减负之后,随着空闲时间的增多,许多自控能力差的孩子就迷恋上了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家长看见了就更加不敢让孩子玩了,可这样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孩子。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孩子的自控能力太差了!另外现在竞争十分激烈,努力学习成为孩子唯一的出路,加上重重大关(中考,高考,研究生)又因为是纯粹的应试教育,导致大部分学生要么非常努力,要么一塌糊涂。

又再读了几遍《五猖会》以后,发现中国教育似乎从很早以前就买下了这颗种子。这是一种很难再改变的思想观念,在文章中鲁迅先生觉得可能是《鉴略》很重要父亲才会让我背,这没有什么,但是为什么偏偏会让我在那个时候背呢?鲁迅先生当时的反应是这样描写的: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而后又“梦似的就背完了。”最后导致了在上船之后“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鲁迅的父亲肯定没有想到那时鲁迅的想法,现在的父母又何尝不是呢?我觉得家长是最该换个角度想想孩子的问题的了。一些家长会说:“哦,鲁迅为什么能成功?就是因为他受到了这种教育才会成功的。”我觉得就是因为鲁迅先生的这种敢于向封建不好的思想作斗争的品质才是导致以后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我想告诉大家有些看似正确无误的想法和行为所造成的结果却会适得其反,要真正的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才会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孩子和家长都需要成长,我们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的优良传统需要学习也有一些不好的思想需要抛弃,希望大家可以深深体会。随着时间和阅历的增长,我们的教育方式会更加成功。

推荐信息

  • 红书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5:26

    【第1篇】在众多红书中,最先吸引住我的目光的是《林海雪原》,我怀着兴奋的心情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一开始,它就把我带进了一个冰天雪地的林海里,在这幅画上画了一位年轻的团参谋长,他军容整齐,腰间的橙色带上配上了一支玲珑的手枪,他就是少建波。在他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这股匪徒是原国民党的败兵

  • 红色经典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5:26

    【第1篇】抗日救亡的烽火在胶东半岛昆箭山区燃烧。王官庄贫农冯仁义,为逃避恶霸地主王唯一的迫害,两年前只身闯关东,留下仁义嫂拉扯着五个孩子艰难地度日。牛倌出身的共产党员姜永泉领导乡亲们武装暴动。仁义嫂的大女儿娟子拿起父亲的猎枪参加这场殊死的战斗。暴动胜利,王官庄群众公审并枪决了王唯一,建立了抗日民主政

  • 科普书籍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5:26

    【第1篇】我读了一套《中国儿童百科全书》,总共分4本,它可以带你到八个地方去玩。这八个地方是:“中国家园”、“世界公园”、“地球村”、“太空馆”、“动物园”、“植物园”、“科学宫”和“文体馆”。在“动物园”里我了解了很多动物的“秘密”。有很多动物会伪装,伪装的方式又各有不同。动物们通常是采用保护色、

  • 红书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5:26

    【第1篇】一部电视剧《亮剑》让我认识了一位英雄——李云龙,翻开小说《亮剑》,让我领略了“亮剑”的精神。这是一种榜样的力量。在李云龙的带领下,军官们舍生忘死,身先士卒。每次大战前,李云龙都会亲自视察前线,让战士们知道他们的团长永远在他们身边。我觉得这种无声的榜样作用,胜过千万豪言壮语。我想到了我的老师

  • 科普书籍读后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5:26

    【第1篇】看了昆虫记这本书。萤火虫和蟋蟀给我留的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描写了许多昆虫的本领,特征和生存的技能。例如萤火虫它是以发光出名的。它有两个特点:第一是它索取食物的方法,第二是它的尾巴有一盏很特别的灯。它如同我们人类动手术之前先接受麻醉。等它失去知觉,再消灭它。它是昆虫里唯一发光的动物,在夏天的

  • 森林报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5:26

    【第1篇】《森林报》是前苏联科普作家维·比安写的。它不是一份报纸,而是一套书。它采用报刊形式,把一年分成十二个月,讲述了一年四季森林里动物的故事。《森林报》里面一个月里有这些栏目:“林中大事记”----讲一些发洪水、天气变冷、动物繁殖之类的大事;“城市新闻”----讲城市里的动物怎样和人们养的宠物的

  • 红书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5:26

    【第1篇】依照老师的要求,妈妈带我到图书馆,为我挑选了《闪闪的红星》红色经典图书,一拿到这本书,我就爱不释手,开始快速阅读了。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被里面的故事情节所吸引,感受颇深。其中的一些精彩部分令我难以忘怀。“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这首歌相信大家都听过吧。《闪闪的红星》是红色大作家

  • 红书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5:26

    【第1篇】第一次通读了《红岩》这本书,对于这本人们口中的好书我一直抱着一种敬畏的心态来面对。只需看到封面上的那句话:“用鲜血染红我们的旗帜”,年轻的心就此沸腾了,想重新回到那理想与信仰占领一切的年代!解放前夕国统区斗争形势十分严峻,当我看到江姐回乡下为游击队送药的片段是,眼眶不禁湿了……雨雾蒙蒙的城

  • 森林报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5:27

    【第1篇】在暑假里,我看了《森林报》一书。它的作者是维.比安基,前苏联著名儿童科普家和儿童文学家,有“发现森林第一人”之称,这本书里描述了森林里春夏秋冬,动、植物的故事,每个故事都很生动有趣。我最喜欢春天,但是春天给森林里的居民们带来了很多灾害,因为积雪迅速融化,河水上涨,淹没了小河两岸。一些地方已

  • 森林报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5:27

    【第1篇】我一直以为《森林报》不过是一份报纸而已。拿到手之后,我愣住了:原来它居然是一套书,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分成了四本。四本书的封面都是一棵粗壮的老树,但树底下的草地却按照季节呈现出淡绿色、浓绿色、金黄色、雪白色;草地上还留着一串小动物的脚印、一丛丛矮小的花卉灌木。有趣的封面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