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读沉思录有感600字

读沉思录有感600字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2 07:28:06

【第1篇】

人与人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之所以能把握好自己的位置,就因为他们分得清楚这两种概念——“理性化与情绪化”。在日常生活当中,这两种概念都是必备的,因为,人之常情难免会有一些小情绪或者是过于理性化地行事。但是,这两种概念只能以二选一。

情绪化:人之常情之中是会有一些情绪的。比如说,你和另外一个人在有矛盾的时候,你的心其实是十分不服的,因此,你骂出了一些难听的脏话,大声吼叫,而不像理性行事的人清楚、沉稳地向对方说出你想表达的东西,同时也会带一些大一点的声音。换而言之,从另外的一种角度来看,情绪化,是一种思维不清晰,脑子混乱的症状,尽量让自己平静下来,没有一个清醒的头脑与理性的概念,有再大的怒气也都比不过有理性思想而说话的人。情绪化也有另一种概念,我举一个例子给大家证明:就像刘备错伐吴的例子,在那时,关羽命丧吴国,毕竟是在当年帮助刘备脱离心理困境的知己——关羽,被自己的敌人杀死了,当然总有一股怒气冲上心头。这时,刘备犹豫了,因为在左有诸葛亮曰:北伐征魏,杀去汉室之愁;而在右有张飞言:东征伐吴,早忘桃园之誓。而在这次,刘备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东征伐吴。就因为他太急于复仇了,太情绪化了,而诸葛亮给出的建议是理性的,先联合吴伐魏,到时候一举歼灭吴国,这不是比这样意气用事有效多了吗?

理性化:理性化行事的人是比情绪化意气用事的人好多了,为什么我这样说呢?因为,人的脑子里要是一有理性,就说明了你的头脑清醒一些,说出的话也就有条理一些,比如说辩论赛,你拿出一些论据就有可能说服别人。但是,需要说出来的是,人要是太理性化了必定会物极必反,因为太理性化的话,别人就会厌倦,因此,人要做随机应变的人,这样才能做更好的自己。

【第2篇】

“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沉思录》就是一个君子——奥勒留,思想汇聚成语言的集锦。书中汇集了社会和个人伦理,精神信仰,理智的诚实,平衡的中道,温和的坚定,此世的超越精神等。一切都看似矛盾的思维内容,却在奥勒留的笔下协调统一,在他的著作中获得一份宁静和谐。

习惯是一条巨缆,我们每天编结其中一根线,到最后我们最终无法弄断它。因为有了习惯,我们才不会被一阵什么风吹跑。或许,《沉思录》中每一句话就是一根线,拧在一起,就成就了无数人思考的习惯。也许正因为如此,《沉思录》成了无数人的枕边书,直至我们敬爱的温总理。

奥勒留说不仅把自己视为一个罗马公民,也把自己视为一个世界公民。他的哲学思想与其说是尊重人,看重人,不如说是尊崇人的理性和责任。《沉思录》与其说一本著作,不如说更像是灵魂的低语。

阅读《沉思录》,我不知道从何时开始阅读的,也不知何时结束了这本书的阅读,因为一直在枕边,只是今天闲暇时无意中发现每一页上已经都标有记号,由此证明我都已读过,但绝对不是每页都只读一次。读这本书,可以随时拿起,随时放下,一次能读多少就读多少,不必一次读完,也不必按顺序读。因为人的思维本来就是散漫的,对于生活在喧嚣城市中的我们,最重要的是我们一天中能有多少时间能让自己深入思考,能让自己从繁忙中抽出属于自己的宁静。《沉思录》就有这样一种魅力,它能帮助读者进行一种精神和德性的训练,阅读时能感受到一种从纯净心灵中汩汩流出的美。

我们都是自己灵魂的主宰,生活的目的不同,掌舵的方式也不同。但是,我们都追求乘风破浪的力量,也寻求喧嚣中宁静的港湾。《沉思录》是对我们看不透的生活的梳理,奥勒留给予我们整理生命的方式。

【第3篇】

马克.奥勒留作为古罗马的皇帝,他关心百姓,普建慈善机构,甚至出售私人珠宝用于赈灾。但他真正的历史性成就,在于他醉心的哲学,在于这部《沉思录》。

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人可以通过双眼看世界,但是有个死角就是自己,所以看清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用眼睛能够做到的,唯有用心灵去审视过去,去反省过往。而反省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绝对真诚、平和的心态,需要超凡、决绝的勇气。

在这本《沉思录》里,作者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里头的自己,书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证。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自己与自己的交谈,这是解剖灵魂对自己进行告诫。

这部黄金之书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帮助人们去过更加美好的生活。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同类友好,都要做出有益社会的行为。

如书中有一篇是这样说的:“有一种人,一旦做了好事,就当作是对别人天大的恩惠及在他的账簿上。还有一种人虽不至于如此,可在心里人就把别人当做受惠者,觉得人家欠他的情。第三种人呢,似乎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做了好事。这样的人就像一架葡萄藤结出的葡萄,并不因为自己的果实要求什么报酬。”

奥勒留要求人要按照本性生活,做一个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特别强调的是:德行是不要求报酬的,是不希望别人指导的,不仅要使行为高贵,而且要使动机纯正,要放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

推荐信息

  • 诺曼底号遇难记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6:50

    【第1篇】这学期,我们学了一篇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文中主要讲了:1870年3月17日夜晚,一艘叫“诺曼底”号的大轮船由南安普敦行驶向格恩西岛,当轮船行驶到相距埃居伊山脉约十五海里处,遇到大雾弥漫,一片漆黑,与名叫“玛丽”号的大轮相撞.刹那间,轮船上的人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不停地往里灌,一切危

  • 反对党八股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6:50

    【第1篇】很偶然机会看到一篇毛主席写的文章,毛主席真是伟大阿!一九四二年的文章针对的问题,直到现在还在发生。就像教育产业化是社会达尔文学的表现的一样,如今的社会中,是不是有更多的现象就发生在历史的某个角落?文章的题目是《反对党八股》,是针对生搬硬套革命术语的文章而发出的批评。由于文章比较长(这不是毛

  • 家春秋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6:51

    【第1篇】《家》、《春》、《秋》被人们合称为《激流三部曲》是使巴金赢得世界声誉的作品。在我读完后,我觉得这部书的整体内容像是现代版的《红楼梦》。整部小说诉说了一个封建家庭的四分五裂,最终衰落的故事。整本书对于人物的语言描写平中出奇。在日常生活对话中,巴金笔下人物的语言中规中矩,和人物的身份,性格比较

  • 西方音乐史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6:51

    【第1篇】西方音乐史人类重要的文化现象,历经了漫长的岁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西方音乐也在不断的法杖变化着,当人们面对这样一个复杂庞大的历史性文化现象时,总会让我们产生许多思索。我国许多音乐学家投入到这一文化的探索和研究,其结果造就了一篇篇、一部部的音乐史巨著。本书共分十六章,一至四章分别论述了古

  • 家春秋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6:51

    【第1篇】《家》《春》《秋》是巴金写的激流三部曲,讲述了时代激流中一个大家族走向衰落的一幅生活图景。书中对我印象比较深的人物有:实事求是、无所畏惧的高觉民;性格刚烈的丫鬟鸣凤;胆小怕事的高淑贞;嬉皮笑脸的高觉英;热爱读书、奋发向上的高淑英;软弱、顾家又无奈的高觉新和离家出走的高觉慧。他们因为追求自由

  • 红旗谱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6:52

    【第1篇】梁斌的《红旗谱》是一部具有民族风格的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作品开篇于清朝末年,长工朱老巩、严老祥阻止恶霸地主冯兰池毁钟侵田大闹柳树林,揭开了20世纪冀中农民斗争的序幕。冯兰池得胜,朱老巩呕血身亡,严老祥漂泊异乡,朱老明串连28户穷人三告冯兰池失败,埋下了两个阶级的世仇,孕育了子辈朱老忠、严志

  • 读站着上北大有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6:53

    【第1篇】甘相伟,一个普普通通的保安,不同的是,他居然是北大校园里的一名保安。在北大,不论是谁,都可以学习。甘相伟从小就对学习的兴趣很浓厚,他很快就变成了北大的一名旁听生。甘相伟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后终于考上了北大,成为了北大一个真正的学者。看了《站着上北大》这本书,我常常在想,如果甘相伟不努力学习,

  • 丰田生产方式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6:53

    【第1篇】读完《丰田生产方式》一书之后,更全面系统的了解了这一先进生产方式的基本理念及具体实施办法。这套生产方式是作者大野耐一经过在丰田公司多年的实践和创新总结出来的。而且,在丰田,它已被证实是一套先进的、高效的生产方式。所以,这种生产方式才会风靡全球,各国企业纷纷学习效仿。以前也曾接触过如精益生产

  • 丰田生产方式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6:53

    【第1篇】丰田公司的生产方式最突出的特点是消除不能创造价值的浪费,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彻底杜绝浪费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技术革新,提高了劳动效率,减少了劳动成本,比如方便快捷的设计软件,更加智能的工具,性能更加稳定的设备等等。读了丰田生产方式后,我对维修技服的各种辅料进行了计划管控,让用到相关

  • 神奇的符号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46:53

    【第1篇】这是本关于苏步青教授一生故事的书。苏先生家境贫寒,10岁就下田干活了。有一次因为放牛时不小心从牛背上摔下来,所以父母就把他送到县城高小念书,可是那些富家子弟们经常欺负他。有一天晚上,因为苏先生的蚊帐上有几个小洞,寝室里的其他同学就认为他不配合他们睡在一起,于是就与管楼的先生通气把苏先生从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