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呼兰河传》读后感1200字

《呼兰河传》读后感1200字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8 05:31:41

【第1篇】

以冬天开始,以死亡结束,让人不由自主地疑惑,这部以儿童视角来书写童年往事的作品为什么会如此苍凉?《呼兰河传》虽然是在以儿童的角度看世界,却无时无刻不体现出一种强烈的女性立场与生命悲剧意识。

首先,这部作品中萧红选择了一种童年视角表现出一种对苦难的直视,尤其是女性的苦难,对女性坎坷遭遇的关注和同情。卑微的地位和无常的命运经常将一些作为弱者的女性推入绝境。这些加诸在女性身上的磨难多种多样,而作品集中体现了三种,首先便是失子。像《呼兰河传》中的王寡妇,因为十月怀胎和生育的过程,无论孩子是男是女,女性都要比男性对孩子有更多的牵念,失子之痛成为了已为人母的女性的一种噩梦。其次还有受虐,无论是女儿还是媳妇,受虐的女性在作者笔下都是屡见不鲜的,就像妞儿玩久了就要被她父亲殴打,然而可悲的是,虽然女性一生几乎都要经历一些残暴的对待,在很多时候她们却要把这些传递下去,所以才十二岁得团圆媳妇才到胡家就被婆婆的“下马威”打的不成人形,在婆婆对道士的自白中可以看出她对团圆媳妇所谓的下马威实际上是一种非人的折磨。这样受虐的直接结果便是很多女性的非正常死亡,《呼兰河传》中团圆媳妇的死几乎成了全书最喧闹却最悲哀的一个场景,在大家的围观之下,被开水烫得死去活来的小女孩不久便离开了人世,冯歪嘴子的媳妇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和痛苦的生产也是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殒,然而“传说上这样的女人死了,大庙不收,小庙不留,是将要成为游魂的”。作者虽然以儿童的视角观察世界,却有意无意的聚焦在一代代女性所遭受的不平和苦痛,并加以毫不掩饰的呈现。

其次,选择这样的儿童视角也体现出了一种对男权社会秩序的恐惧和回避。在《呼兰河传》中作者提到了自己与父亲关系的疏离,在重男轻女的社会大风气下,女儿总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照顾。在《呼兰河传》中作者写道,“正在这喊之间,父亲一脚把我踢翻了,差点没把我踢到灶口的火堆上去”。在作者的叙述中没有流露过多的感情,然而最悲凉的地方正是对这样不公平对待的习以为常与理所当然,在众多亲属中小说中的“我”只和祖父亲近,因为在祖父那里能感受到这个冷漠喧嚣的社会中唯一的人性关怀。“走过院子,看到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在类似这样的语句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流露出对童年的留恋。对作者来说不只有自身经历的一种关爱的残缺,在看过那些关于女性的人间惨剧,女性作为弱者所遭受的种种不幸之后,小说中的“我”总会不由自主的回避这种社会秩序。而作者选择这样的儿童视角也说明了对童年一种无忧无虑的心境的怀念,对这种社会文化形态的控诉与无奈。

另外,这种对秩序的恐惧与回避直接导致了小说主人公的一种自我隔离,体现在作品中就是一种挥绕不去的孤独感。一方面,缺乏应有的关爱,小说中作者并没有记录主人公与同龄玩伴自由自在的游戏,而是让她们都呈现出一种孑然一身的孤独状态。虽然《呼兰河传》中的“我”经常赖在祖父身边,但一旦缺少了祖父的陪伴“我”就会感到异常的寂寞无聊。作者反复写道,“我家是荒凉的”,“我家的院子是荒凉的”,然而这样的荒凉也存在于精神层面。

萧红由于其早年失家、情路坎坷、病痛缠身的曲折命运和战乱频仍,颠沛流离的生活环境都使《呼兰河传》这部作品虽然采用童年视角,却表达出无限苍凉。在《呼兰河传》中不难发现,作者将在知叙事与限知叙事中自由转换,由于《呼兰河传》是一篇自传体小说,在这样的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的转换中可以发现体验自我与回忆自我同时存在于作品之中,使儿童视角蒙上了更多的成熟色彩。《呼兰河传》无疑关注了更多更复杂的社会现象。小说中的“我”虽然年龄很小,却对当地的婚丧嫁娶风俗礼节都了若指掌,萧红在作品中想要集中体现的是这个病态的民族和社会。作者将跳大绳说成这个地方精神上的盛举并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在庙会上人们想拜娘娘庙却一定要先拜拜老爷庙更表现出了一种在迷信思想中也无孔不入的男尊女卑的思维,还有放河灯,看大戏,对这种种现象的描写都体现出作者站在女性立场上对这个病态社会的揭露与讽刺。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悲凉”,不同于一种温馨童趣,萧红以儿童视角来书写当年在呼兰河城的生活却像是一首余音绕梁的时代悲歌。究竟是怎样莫测的命运,残酷的生活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童年的脑海中使整部小说如此苍凉?而在祖国的不知道多少个角落,曾经或是现在,那些贫苦的人们、弱势的女性在生活中苦苦挣扎却不自知。萧红自身的生命历程仿佛也在诠释着她笔下悲哀无奈的女性命运,但是她的人,她的作品却超越了时代至今仍深深撞击着人们的心灵。

【第2篇】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植物失去了阳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失去了翅膀;精神上没有书籍,就好像小鱼失去了海水。而今天,我就读了一本让我有前所未有的感受的一本书——《呼兰河传》,让他来作为我的营养品。

《呼兰河传》是作者萧红的代表作,小说共分七章,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在那个灰色的年代里,人们平凡而卑微的生活。那里有明亮的天空,有美丽的后花园,有和蔼可亲的外祖父和无忧无虑的童年,也有命运悲惨的小团圆媳妇,有杀人无数的大泥坑,有愚昧无知的百姓和性情古怪的有二伯,而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那红颜薄命的小团圆媳妇了。

小团圆媳妇的悲惨遭遇是旧封建社会愚昧无知的象征。

还记得那双骨碌骨碌的眼睛,记的那张微笑着的脸,那一头齐到膝间的又黑又长的秀发,她才十二岁,花一般的年龄,却因身材高大而被说成十四岁,她原本应该跟我们一样拥有一个幸福美好的童年,却做了别人的童养媳,刚进门没几天就受婆家的气,而那些邻居不但不同情反而说她该打。“正义”儿字在当时那个年代是那么的微不足道,那么的渺小,那么的不值一提。直到婆婆把媳妇打出了毛病,婆婆才知道悔改,但为时已晚,且当时的社会和时代犹如一个密不透风的牢笼,把人们的思想禁锢地严严实实,因此,她仍然无法摆脱旧封建社会愚昧无知的思想,于是花大手笔左次右番地请胡仙、跳大神、闹神闹鬼,说长的、道短的、说死的、说活的样样都有。最后婆婆为了给团圆媳妇“治病”决定给她大规模的“洗澡”还记得在此之前,作者给了她一个玻璃球玩,可她却东张西望,等她的婆婆走远时,才敢坐起来玩,可怜的团圆媳妇连玻璃球都不能正大光明,这样小的年纪却被套上了枷锁,失去了本应属于这个年纪孩子的自由······我的内心感慨万分——当晚,小团圆媳妇被热水烫了三次,烫一次,昏一次。尽管是这样残忍的场面,却能引来成千上万看热闹的人,而且各个眼睛发光、精神抖擞,多么让人心寒的场景······

第二天,小团圆媳妇昏昏沉沉地睡了一天,第三天,第四天,也都是昏昏沉沉地睡着,眼睛似睁非睁,不饮不食,似睡非睡,但她家的人,却认为这是要真魂附体,因此不但不引以为忧,反而觉得应该庆幸。她昏睡了四五天,她家的人就快乐了四五天;她睡了六七天,她家的人就快乐了六七天,就这样,一条鲜活的生命在他们的百般折磨、百般蹂躏之下被残忍地剥夺了,永远地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然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又是谁呢?那就是我们旧时期的中国——千疮百孔、生灵涂炭、天灾人祸、哀鸿遍野,百姓民不聊生、众亲流离,他们吃不饱、穿不暖,更不要说什么精神和思想了,他们愚昧无知、迷信盲从,他们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没有任何的目标和希望······

看到这里,我不禁联想到自己,我十二岁的时候,又在干什么?或许是在无忧无虑地玩耍,或许是在聚精会神地看书,也或许是在全神贯注地听课。有父母关心、同学关爱、老师关注、无忧无虑、没有烦恼,这幸福快乐的童年与那个时代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再看现在美丽富饶的中国,我不禁感慨:世事变迁,岁月蹉跎,几十年前的中国贫困潦倒,而如今,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这决定着人们的思想和文化,决定着人们的奋斗目标和生活理想,决定着人们思想的巨大变革!

因为祖国富强,我们告别了愚昧无知;因为祖国富强,我们迎接了科学时代;因为祖国富强,我们端正了人生态度;因为祖国富强,我们确立了人生目标。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有责任为更加美好、更加繁荣、更加安定的祖国献出自己的一臂之力,我们有责任为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奋斗,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第3篇】

在炎炎夏日的午后,我静静的走向图书馆,准备一如既往的进入我的读书世界。而就在此时,从书架旁传来一种淡淡的书香,这使我不由自主的走向书架前。轻轻的取下这本书,它吸引着我的注意,我仿佛找到了我至亲的朋友——《呼兰河传》

明媚的阳光在夏天的下午显得格外耀眼,静静的坐在书桌前,沐浴在明媚的阳关下,伴随着书香仔细的品味的书中的一字一句。眼前浮现出作者故乡呼兰河的街道、店铺,还有那个给故乡带来乐趣的大泥坑。还有作者的童年生活,和祖父在菜园子里劳作。这些在我的脑海里浮现,无时无刻不在引我心动。

而且其中最引我为之心动是那大泥坑,原本宁静的小城因为它而变的热闹;原本平凡的生活因为它而变得多彩;原本语言朴实的呼兰河传因为它而变的活泼有趣,引人入胜。每到一定的时节,这大泥坑就变的粘稠起来,结果导致了一次又一次的悲剧。它像一只顽皮的小猫,像玩老鼠一样捉弄着人们。今天把一辆马车给弄翻了,明天又把人淹了进去,结果车翻了人们就把它抬出来,人陷进去就去救人,还有些人过的时候贴着墙边,生怕自己会掉下去。真是可笑又可悲,可是却没有一个人去想把这泥坑填平。是啊,这个泥坑凝聚这多少人们生活的乐趣,何必要把它填平呢?有了它,人们的生活才不再乏味。人生难道不是如此吗?这让我明白了人的一生本是枯燥的,只有困难与挫折才能使使人生增光添彩。那么何必要逃避呢?换言之何必要把他填平呢?

童年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而作者的童年是美好快乐的。作者祖父的菜园子是一个世外桃源、人间仙境,在当时动乱的社会。这里是作者美好的精神世界,祖父永远是那么的悠闲自在,他与作者在田园中嬉戏玩耍,仿佛忘记了自己身在何处,忘记了岁月的忧愁,忘记了一些不好的事情。那里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这恐怕是作者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了吧?当读到这时,不仅使我想起了我的童年,想起了我已故的爷爷,想起了他在风吹麦浪之时背着我在稻田中自由奔跑。我与作者一样,有一个美好快乐的童年。

呼兰河不仅仅是呼兰河,它更是当时时代的缩影。一方面代表这当时社会的现象,人们生活贫穷,弱肉强食,欺压百姓,人们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人们却深受着封建思想的束缚,愚昧无知,想要光复中国却无能为力。就像书中写的人死了总是想生前用纸给自己做房子、马、衣服,好让自己到了阴间也能过上快活的日子,直到现在有些地方还有这样的传统。而另一方面呼兰河是作者的故乡,凝结着作者儿时最美好的回忆。而作者回忆儿时的故事也流露出对故乡无比的爱和对童年的怀念。文章没有主要的人物,也没有主轴,也不同于一般的小说,但却包含着这两种情感于其中。原本有些枯燥的情节因为这些而的生动活泼,还是想借用茅盾先生的一句话:“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总而言之,无论是多彩的风土画,还是凄婉的歌谣,作者用质朴而又细腻的笔墨写出了这篇传世之作。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巅峰,因为您,我们后辈才得以丰满自己的精神世界。不仅是萧红,还有许多著名作家和许多默默工作的文艺工作者们,我们感谢你们的辛勤的付出。文学,是永远无法用财富衡量的。

静静的合上这本书,带着些许的不舍与回味。此时刮过一阵凉风,身虽冷,心却暖……

推荐信息

  • 读《以己为镜》有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15:43

    今天,我读了《以己为镜》这篇文章。我深深感受:别人,谁也当不了你的镜子,只有你自己,才能当自己的镜子。这篇文章主要是讲: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父亲为了帮助爱因斯坦,通过借助杰克大叔,来劝诫爱因斯坦,使爱因斯坦懂得了错误。最终,爱因斯坦总是以自己为镜子,就因为这样,他的一生熠熠生辉。文章中

  • 《你要去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15:43

    这个周终于看完了《你要去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这本书,看完之后感悟很深,因为它让我明白了人生的许多事情,并且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妈妈对我的学习要求很高,随着时间的变化,课程越来越难,每天的时间被排得满满的。有天晚上做数学题,有道题把我难住了,想了好久都想不出答案来,加上今天心情不好,心里的情绪瞬间

  • 导盲犬小q观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15:43

    【第1篇】影片一开头为我们展现的是小Q刚出生的一些画面——一只刚睁开眼睛,站都站不稳的一毛一茸一茸的小狗出现在我们的眼前,看着这只可一爱一的小狗,此时人们心里多么欢喜,这是一种迎接新生命的姿态,是对新生命的欣喜和感动。这部影片围绕着这只可一爱一的小狗展开的,它有着童话般清澈的美好与真诚,尽管它同样需

  • 地雷战观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15:43

    【第1篇】喜欢看电一影,从不错过,那一些让人振奋的经典电一影。在我那个出生的年代,电一影最多的,并不是战争片,那时也并不流行。到了现在,更多的是科幻片,喜欢它的人群,就那么些年轻人。而老人们至今还在感叹着,以前的战争时代。不久前我也看了地雷战,才发现,那是多么的震撼。今日的新中国,是昔日里人民英雄的

  • 《像你这样一个女孩》读有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15:43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像你这样一个女孩》,作者是获得冰心图书奖的殷健灵。书中写了两个女孩,分别是邓先子和骆驼。邓先子性格开朗,与母亲相依为命,在生命的旅途中走出了自强不息的道路。而骆驼,也拥有了目标与方向。我最喜欢的人物是邓先子。她拥有着积极乐观的精神,一颗坚持自强的心,每时每刻都打动着我,使

  • 读《娘,我的疯子娘》有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15:43

    母爱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每一个人的心里都不同,因为她无处不在。是的母爱就是这样伟大……——题记最近看了一篇文章,名叫《娘,我的疯子娘》。我是含着泪将它读完的,读完后,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有感而发。文章主要讲述了我们村子里来了一个疯女人,与父亲结婚后便有了我,之后娘便被奶奶赶走了。五年后,娘又回

  • 导盲犬小q观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15:44

    【第1篇】今天,我观看了电一影《导盲犬小Q》。《导盲犬小Q》是一部日本上映的电一影,由崔洋一导演,石黑兼吾设计,秋元良平摄像。这其实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讲述了拉布拉多狗小Q成为导盲犬的过程。在一个清早,水户家里多了五个小生命,其中有一只小狗,在它的左侧面,有一块胎记,它就是小Q了。水户太太每天都给导

  • 地雷战观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15:44

    【第1篇】今天下午,我看了电一影《地雷战》,尽管是部老电一影,只是短短的几十分钟,但电一影中那紧张动人的情节,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日本鬼子真是无恶不作,可恨至极。他们到处杀人放火,就连老人和孩子都不放过。村里的粮食、牛羊都被他们抢光了,房子也烧光了。人们都被迫逃进了山里,个个忍饥挨饿。看到这里

  • 读《深水传奇》有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15:44

    今天,我读了《深水传奇》。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爱的力量与伟大。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两位天真的小孩子发现了一个水怪的蛋,看着蛋破壳后,小水怪可爱的样子,他们决定决定抚养它。后来,两个小孩子的外公看到小水怪也动了心,加入到了这个抚养水怪的队伍中,还给她取了个名字叫克鲁斯。由于它长势飞快,所以寄养的地方换了一个

  • 读《泰戈尔诗集》有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1:15:44

    最近我读了《泰戈尔诗集》这本书,作者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Tagore,Rabindranath(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是一位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这本诗集最突出的一点,是编入了许多泰戈尔的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诗,这些诗显示了泰戈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