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读后感500字
《改造》读后感
《改造》主要是围绕“小地主”王有德的改造而展开的一系列故事,小地主为什么要打引号呢?因为王有德与我们普遍对那些剥削农民的地主的刻板印象有些不一样。王有德不像他父亲是个“厉害精”,也不像他母亲是个“刻薄鬼”,他是一本“笑话字典”,他好吃懒做,但他好像也没有直接打压农民;他娇生惯养,但没有了丰富的物质,他也能悠悠闲闲,按身份来说,他是个地主,可是群众斗争时他又不像一般地主装穷。比起地主,他的行为举止更像一个小孩子,因为家庭环境,他从小衣食无忧,父母的溺爱又让他不需要面对、接触整个社会,每天活着就好了,所以,那个年代一般人所谓的欲望如基础的衣食住行对于他而言根本谈不上欲望,因为那就是他的日常而已,前半生的物质充足让他几乎没有什么欲望,活着只是为了活着,才有了“王有德过日子,一晃一天。”所以在改造初期,不管是村民的轮番指责,还是范老耿的苦口婆心对他来说似乎都是耳边风,听一听,答应答应,就过去了,一直处于一种低欲望,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丧”的状态,原来活着的目标是活着,可是现在物质的原因阻碍了他活着,所以他失去了目标,陷入颓废和绝望,漫无目的,仿佛行尸走肉。他似乎清楚明白得知道自己的无能,但是又颓废、无能到没有心思去改变自己的无能。直到看到卖油条的李老头及其妻子才有了转变。
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可是,到底是因为地主剥削农民所以打击,还是因为地主有钱而打击?《地主研究》里,人人抢着做好事的时代,斗地主时有多少群众是真的直接或者间接受到了地主的迫害,因为仇恨而报复?有多少群众是人云亦云,跟着凑热闹?甚至有多少群众是连凑热闹的心思都没有,只是麻木得跟着走?又有多少人只是为了自己的私人利益,多得一厘地费尽心思斗地主?
《改造》读后感350字
《改造》读后感
《改造》中塑造了一个地主的“傻儿子”王有德的形象,并且在故事中讲王有德是怎样被干部范老梗、卖馃子的李老成等人逐渐“改造”成一个有正常行为能力的人的。
王有徳本身没有地主剥削的意识。他的存在到像单单作为传家接代的象征。他不用思考,不用学习,只需要平平安安地活下去,他的所有需求都会被他的母亲、他的家庭满足。村里被地主压迫的劳动人民,对王有徳应该也是善意的。他们把王有徳当作村子里最大的一个笑话。对于王有徳地主行径的揭发:求施舍个馍,王有徳抢了大半,韭菜比麦子好,因为韭菜做饺子馅,麦子做饺子皮,拿高粱引鸽子等。这些都像是智商不足但衣食足的小孩子闹出的笑话。这就是说秦兆阳在塑造这些人物的时候注重的是村子里的善与美。反而对于真正刻薄剥削的王有徳叔叔、老娘之类的人物着墨不多。
小说注重突出农村人民互帮互助的美好,对于像“王有徳”这样的地主和广大劳苦人民充满人文主义关怀。范老成夫妻打打闹闹的生活趣味,王有徳做的糗事……弱化阶级斗争的棱角,营造轻松喜乐的氛围。后来王有徳处境变得很糟糕,还有村民干部范老梗的彻夜谈心,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曾经被地主剥削的村民们也在帮助这个地主家的傻儿子:小孩子的歌谣、村民善意的嘲笑,希望能够唤起王有徳的自尊心。
最后的大团圆结局虽然让人感觉有点过分美好,但是作品总体充满的人性温情让人感到温暖。
《改造》读后感600字
《改造》读后感
王有德不坏,只是人生过的稀里糊涂。
改造前地主阶级的王有德生活习惯对村里人的影响之大体现在村里人都知道并模仿的“王有德十条”,这也为后来开“批斗大会”时出现“墙倒众人推”的情况做了铺垫。
“批斗大会”上批斗王有德的要饭婆婆,说王有德小气拦下他媳妇给的吃食,最后只给了一点点。可是食物本就是王有德家里的,按理说王有德也不欠要饭婆婆什么。这种地主家庭,能给一点食物给要饭的人,要饭的人都应当感到幸运了,何必后来又上台说人家小气,其实这点不值得拿上台面来说事儿。(中国人的仇富心理还是有来由的,挖的深了,无非就是受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压迫了几千年的农民阶级,他们偶尔无能为力时心理的忿忿不平罢了)可是墙倒众人推,想想又替王有德这样的糊涂地主感到凄凉。
王有德卖油条被农会主任发现,农会主任却鼓励种地,农民意识强烈,认为种地比做生意踏实。虽然受当时党中央下发的文件影响,但农民意识的局限性也十分突出。
村干部们动员王有德和他娘生产,可是他娘只是“哭笑”。想想也是,人富贵了大半辈子,怎么能够短时间的适应农民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呢。这不仅仅是体能方面的问题,突如其来的身份地位落差的心理因素也影响巨大。看到这里的我突然有点可怜她们母子俩,大半辈子,儿子过日子过的稀里糊涂,她娘最多待人刻薄点,也没迫害过别人,一下子“天”变了,现在过的日子跟从前相比天差地别,这事儿放谁身上都无法一下子适应的了的,更严重些,一下想不开自尽了,也是足够的惨。
村干部们为了让王有德下地种田生产粮食, 骂王有德不是男人、发动全村人不买他馃子、组织一帮小学生骂他十分难听的话这些行为,是相当过分的。村干部们带动了这样的风气,以致村里人对王有德的态度越来越轻慢,侮辱他也是家常便饭事儿了。
王有德娘俩快饿死了都不肯动手下地干活偏要去偷去烧,当时也真的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之后,王有德被关到空屋里是他思想转变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思想转变逐渐导致心理因素的变化,他开始自食其力。这其中,范老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王有德思想的转变也需要契机。改造地主应当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必要时也可以软硬兼施。范老梗的改造方式相对于其他村干部而言更为温和,更适合王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