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共7篇)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共7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2 15:39:12

第1篇: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1000字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总会碰到各种问题,我也时常在想:怎样做班主任?怎样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寒假期间我认真拜读了王晓春老师的著作《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这是一本理性而平和的书,它结合了我们实实在在的教育生活,以小见大,谈了很多教育案例、理念和思路,让人受益匪浅。

一、学做“科学型班主任”

王老师认为班主任的类型有:“班妈型”、“班官型”、“鼓动家型”、“领袖型”、“导师型”、“科学家型”、“维持会长”型、“寨主”型、“书生”型。王老师极力倡导的是科学家型。在以前的工作中,我一直是“班官型”和“鼓动家型”的班主任,这些不太正确的定位,让我的班主任工作屡屡碰壁,读了王老师的这本书后,我重新认识到自己班主任工作上的不足,希望自己今后能努力朝“科学家型”的班主任去转变,这样才能让我的工作有所发展。所谓“科学家型”的班主任,也就是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是以科学家的态度去进行管理,强调教育行为的科学性,强调思考、研究、分类、总结,从科学出发,他们给自己的角色定位首先是学习者和研究者,其次才是学生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他们对学生,第一是尊重,第二才是爱。他们遇到问题,总是采取研究的态度,进行诊断,然后拿出解决办法。对他们来说,教育首先不是一种任务,而是生活本身,班主任首先不是一个职务,而是一本需要阅读的书。

二、重新定位班主任角色

王老师在书中提到,班主任要扮演以下一些角色:教育型的管理者、学习指导者、学习者、平等对话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的指导者。反思自己以前的班主任工作,做得最多的是管理者、家庭教育联系者,而其他角色扮演得较少。今后,在充当管理者的同时,我会更多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做一个更加专业的班主任,我会和学生平等对话,洞悉学生的心理,理解学生的情绪,成为学生信赖的、亲近的人。另外王老师提到了角色转换和冲突的问题,扮演不同的角色时,可能会有不同的视角和做法,应根据情境灵活处理,不要太僵化。这些理念对我今后的班主任工作带来了很好的指导意义。

三、理解“师爱”的丰富内涵

王老师在书中,对“师爱”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师爱其实是一种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师爱应该是理智的,温和的,广博的,无私的。”他说:我们需要师爱,但并不是那种盲目泛滥的爱,而应该是科学有节制、有方法、有策略的爱。做好一个班主任,仅仅具备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有更多的智,爱而有度,爱而有法。缺少方法、缺乏智慧的爱是愚爱,只会事倍功半,甚至“因爱成害”。他说:“很多时候,我们的师爱是情绪化的,私人化的,功利化的。准确地领会师爱,恰当地表达师爱,相信师爱的力量而不迷信它,用教师专业人员的眼睛看待师爱。”王老师的这个观点,扫除了我对“师爱”的陈腐观念,让我重新理解了“师爱”的丰富内涵。让我知道了做一个专业的、快乐明哲的班主任,是我不断努力的方向。

总之,王老师的这一本《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的书,有专业、扎实的理论指导,有经典的教育案例,是一本很值得我们班主任细细品读的好书。(练子雄)

第2篇: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书心得1

第一次读“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一书。使我感慨万千。我想:班主任不好当,要当好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管理好班级,教育好学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良好的班风这是班级管理的关键。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中,必须抓好班容班貌建设、班风学风建设、班级规章制度建设、班干部队伍建设等等。在这众多的班级管理活动中,加强班风学风建设则处于中心的地位。一个班级,如果班风学风端正,全班同学能够做到争分夺秒,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互帮互学,使同学之间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性互动局面,那么,班级的正气必然上升,凝聚力也会得以增强,学科教学质量会随之提高。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始终抓住班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

2、处理好日常班务这是抓好班风建设的时间保证。作为班主任,在新接任一个班级以后,了解班级情况要有个过程,建设一支班干部队伍要有个过程,各类规章制度的健全和完善要有个过程,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班风的形成要有个过程,作为一名学生,由思想意识的提高到品德行为的改变要在个过程,即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过程是一个道德实践的过程。总之是过程而不是某个阶段。因此,日常的德育管理要持之以恒,决不可指望一蹴而就。

3、批评表扬对事不对人这是抓好班风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树立班主任威信的必备条件。一个班主任能否取得大家的信赖、爱戴,除了自身的知识水平、学科教学能力、师德修养等因素之外,还取决于一个看似细小,实质重大的因素,即在学生取得成就或犯了错误以后所进行的表扬批评,是否做到客观、公正、公平。要做到对优等生不偏爱,对班干部不偏袒,对劣等生不歧视,对经常犯错的学生不讽刺、挖苦。班干部犯错误,一样受到批评教育,只有这样,自己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才会使全体学生听其、信其道,言听计从,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才能得到同学的拥护。

4、培养好得力助手有了好干部,班主任可以放手管理一切,放心去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这样不仅可以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同时班主任自身的压力也会小很多,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专研教学方面的事。

总之,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学习。

第3篇: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书心得2

“为什么有一些老师喜欢当班主任?他们即使在夹缝中,也尽可能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即使在一片盲从中,也保持着一份清醒;即使在‘类体力劳动’的包围之中,也能捍卫思想的权利和尊严。

他们的肩膀上,长着自己的脑袋。

他们是一些真正把班主任工作当作专业的人”。

拿到这本书,这一段话先吸引了我。让我产生了对班主任“解密”的急切心情。

的确,作者王晓波老师全面细致的对“班主任”这一工作做了全面、细致的解读。班主任的角色定位、班主任对学生影响的手段、班主任的类型、班风建设与日常管理、乃至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边界等都做了详细说明与案例分析。每一个章节,每一篇目,对于“班主任”正在进行时的我,都有很多触动,也给我了在班级管理及教育教学新的想法和启发。

正如我国最早、最伟大的“班主任”之一孔夫子教导我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做专业的班主任,做专业的老师,如若你也是老师,如若你也能拿起此书,相信你也一定会有启发和收获。

正如书中所说“教师是面对活人的,教育的本质是人与人的交流,不是知识的简单流动。教学只是育人的一部分。”王老师在班主任的角色的定位上做了很详细的阐述。一个人的自我角色定位(角色自我期待)非常重要,你把自己定位成什么角色,你就能自觉不自觉地扮演这种角色,于是,你就会真的成为这种人。而班主任是一个复合角色,只有一两种角色意识是不行的。班主任应具备这样的角色意识:教育型的管理者、学习指导者、学生的平等对话者、学习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指导者。至于这几种角色在班主任身上的比例搭配,没有要求也无法要求,正因如此,才可形成不同风格的班主任,百花齐放的班主任舞台。

在此书中有一个小案例让我思考了很多,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老师的责任心驱使着我们,去尽职尽责的引导教育每一个学生。王晓波老师在书中讲到:“对一个孩子来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比,总的来说,前者更重要一些。家庭教育不但是基础性的,而且是全程性的。孩子的命运基本上是由家庭教育定调的。教师受国家的委派,帮助家长教育好孩子,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和人才。教师不能代替家长,教师不是孩子一生的承包者。”

这也让我想到,今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这也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到“国事”,青少年的教育不仅需要学校、需要社会、也需要家庭教育、需要父母,充分发挥三者的各自优势,真正形成育人合力。

本书的结尾让我也感触很深,并且特别认同。王晓波老师倡导教师一定要读书,一定要不断寻找比自己更聪明的人,和他们交流,以砥砺自己的头脑,保持自己思维的活力。而读书其实就是与智者对话。

其实不仅教师要多读书,人人都要多读书,带着孩子们、学生一起多读书,建立全民读书的氛围,建设书香社会。如此的学习氛围,才能春风化雨式教育,同时也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创造能力的良好途径。继而,开启全民阅读,点亮中国梦。

第4篇: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

有幸拜读了王晓春老师写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一书。“把班主任工作真正作为一个教育专业,进行学术研究,追究其理念,探索其规律,构建其体系,寻找其方法,从而使更多的班主任从‘知之’走向‘好之’和‘乐之’。”——是这本书的精髓。我认为要做好一个班主任,仅仅“乐之”肯定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细读了王老师的这本书,我有几点收获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1、班主任的多种角色

班主任是一班之主,面对着学生,他充当的不仅仅是教育者和管理者两种角色。而要做的还有很多:学习指导者、学生的平等对话者、学习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指导者等。要成功地做好班主任这一工作,必须均衡地做好每一项。

我觉得在几项角色里,除了需要一定的心理学和家庭教育学知识之外,还要学会如何面对学生和家长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由于现在社会家庭结构的变化,孩子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迫切需要心理指导者给予及时地分析与指导。但是如果每个班主任能够多少懂得一些心理学知识,他的棘手问题就会少些,就会懂得如何根据学生发生的问题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法。

班主任会经常跟家长打交道,如果没有指导家长的“法宝”,也会让家长瞧不起的。在做班主任的这些年里,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家长的素质截然不同,面对着不同的家长,面对着不同家长出现的问题,班主任要学会应对,而且更要应对的好,让家长感受到班主任不是等闲之辈,把孩子交给这样的班级他们很放心。这些是需要教育理论的指导的。因此,要做一名终身学习的班主任,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理论框架,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实践性经验;做一名应对自如的班主任,不再为各种问题而烦恼;做一名掌握方法的班主任,需要时随时出击。

2、班主任影响孩子的方法

王老师书中谈到有关班主任影响孩子的方法——定规矩、评比、批评、惩罚、说服、表扬、榜样、集体舆论、师爱、威信,让我感触颇多。结合具体的事例,我看到了智慧的老师做出的智慧的选择。同时王老师很理性地分析了这些工具的用处,也指出“万能钥匙是没有的”,每一种工具只有用得恰当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怎样才能算有效果呢?学生在你这种方法的影响下确实有进步。我结合自己在这学期的工作,发现自己确实做得不好,遇到问题,只是单纯地选择了批评,很少运用表扬,效果非常不理想。另外,自己定的规矩,说过的话,有时疏忽了,让学生逐渐有了坏的意识——老师没惩罚我,下次还可以再犯。在以后的工作中,面对班级及学生存在的情况,我要学会使用多种手段,并理智地分析和思考用哪种方法比较合适,力争把这些工具用娴熟。当然,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要盲目硬搬。

3、学会做一名“聪明的”班主任

就拿我们经常采取的教育方式表扬和惩罚来说,现在的教育理念似乎都在宣扬表扬的好处。但是表扬不能盲目,要发自内心地看到学生的优点,但难的就是要不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我常常想表扬班里一个特别调皮而且不受其他学生喜欢的让我头疼的“问题生”,却一直苦恼没有找到他的闪光点。王晓春老师也说到,他会在学生出现问题时特别关注他,而当学生安静下来时就又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学生身上了,于是,他总是看不到那个学生安静的时候。这个案例也给了我提示,表扬和改变一个学生的行为,得多用心观察,时时刻刻关注到那个孩子的表现,下意识地去看看他是不是有所进步,即使他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有目的地观察一个学生,不要被突发的事情牵着走,要感觉学生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这才是一个专业的管理者。

班主任在使用批语手段时要用得恰到好处,具有高超艺术,以达到教育和帮助学生的目的。书中就给出了下面几点指导意见:①批评的方式要有针对性。②批评的对象是针对学生的行为而不是学生本身。③批评的过程要向学生提供新信息。④热爱学生是批评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⑤批评可以贯穿着表扬和理解。

总之,我认为班主任工作是一种艺术,充满神秘、乐趣和艰辛。王晓春老师的书,让我有机会和智者对话,明白了要做一名专业的班主任,遇事做到心中有数,脚下有根,那唯一的办法就是做一名真正的学习者。

第5篇: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书心得4

有幸拜读了王晓春老师写的一本书——《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把班主任工作真正作为一个教育专业,进行学术研究,追究其理念,探索其规律,构建其体系,寻找其方法,从而使更多的班主任从‘知之’走向‘好之’和‘乐之’。”——是这本书的精髓,是王老师写这本书的宗旨。整本书,王老师用很通俗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班主任的六种角色要求,然后阐述了班主任影响学生的十种手段,在此基础上,把班主任分成了九类,并论述了班主任工作的内容。首先厘清了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边界,然后分别阐明了班主任工作三大块(班风建设、班级日常管理、问题生诊疗)的内容和工作方法。读了这本书之后,作为副班主任的我,收获颇丰,同时我的心灵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要做,就该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

教育有三种方式:管孩子,哄孩子,帮孩子。历来的教育者(包括我自己),只会用前两种方式。王老师竭力向我们推荐的是第三种方式——帮孩子,主张班主任实现思路和工作方式的转轨,从只会交替使用“管”和“哄”的方式转变到逐渐更多采用“帮”的办法上来。作为新教师的我,第一要务是做好“管”和“哄”,在此基础上努力做好“帮”。

王老师书中谈到有关班主任影响孩子的手段——定规矩、评比、批评、惩罚、说服、表扬、榜样、集体舆论、师爱、威信,让我感触颇多。结合具体的事例,我看到了智慧的老师做出的智慧的选择。同时王老师很理性地分析了这些工具的用处,也指出“万能钥匙是没有的”,每一种工具只有用得恰当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怎样才能算有效果呢?学生在你这种方法的影响下确实有进步。我结合自己在这学期的工作,发现自己确实做得不好,遇到问题,只是单纯地选择了批评,很少运用表扬,效果非常不理想。另外,自己定的规矩,说过的话,有时疏忽了,让学生逐渐有了坏的意识——老师没惩罚我,下次还可以再犯。在以后的工作中,面对班级及学生存在的情况,我要学会使用多种手段,并理智地分析和思考用哪种方法比较合适,力争把这些工具用娴熟。当然,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要盲目硬搬。

书中结语处引用了两个故事,一个是美国商人去亚洲某部落订购草垫,订得多反而提价,因为单一的重复动作将使人很厌烦;第二个故事是一个工作了十五年的人从没被提升,而刚进公司一年的小伙子被提升了,他得到上司的回答是“您并没有十六年的经验,您只有一年的经验,只不过您把它用了十五次而已。”这段话发人深省,如果我们年复一年地走老路,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复制自我,那收获的多半就只是疲惫和焦虑,永远做不成快乐明哲的班主任。快乐的前提是明哲,是智慧。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很值得回味,让我懂得了收获了不少知识,更加明白了要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

第6篇: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1500字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发现这本书很少空话、套话、废话,而是把班主任工作真正作为一个教育专业进行学术研究,追究其理念,探索其规律,构建其体系,寻找其方法。因此读完这本书后,感觉才发现以前在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和烦恼是自己不够专业所导致的,在某些管理和教育方面给了我思考和借鉴。

一是改变了原来的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原来总认为班主任工作杂,时间长,很多时候都是在不愿意的情况下担任的,不愿意就谈不上喜欢,而不喜欢就很难在班主任工作中获得快乐。在工作中每天总是在疲于应付学校的要求、任务,学生冒出的问题、制造的麻烦。王老师指出班主任不是一般的管理者,他是“教育型的管理者”。特别重视研究精神,时时刻刻不忘提醒班主任们,对待班风建设、班级日常管理、问题学生诊疗(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三大块)一定要有科学思维方式、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什么是科学精神?什么是科学态度?那就是实事求是,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是寻找事物的客观规律,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就是合乎逻辑的思考,就是任何观点都需要论证,不能信口开河。王老师特别反对教师情绪化地或是因循守旧地或是简单粗糙地解决问题,他非常强调对问题本身的研究,对问题中潜在的因果关系进行仔细梳理,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是否具有“研究精神”也是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体现。本书中王老师用大量的案例剖析、阐释了他这一观点。如讲到“师爱”,王老师就用一个案例来分析什么是“真正的爱”,是不是老师的“真心”“爱心”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具备了科学思维方式,研究精神,掌握了一定的工作技能、技巧,才能在班主任岗位上少走些弯路,让自己从惯有方式、思维中解脱出来,把班主任工作真正作为一个教育专业来对待。

二是思想转变,真正地尊重学生。一直以来,我们班主任工作中信奉的是一个“管”字,并且想方设法让孩子怕你,这样自己就有威信,这样才能让学生听话,服从,遵守纪律。王老师在书中指出:管理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就范,而是使他们受到教育。要教育学生服从真理,而不是怕某个人,否则就不是正确的管理方法……王老师认为遇事多思考,多用智慧的、艺术的方法去处理事情。因为我们的管理跟别的单位的管理不同,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是正在成长中的人,我们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们健康成长,是要帮孩子,而不是让孩子怕你,不是让孩子对你惟命是从。王老师说到:能管住学生是一种本领,但不等于有水平。看一个教师是不是好教师,不能光看他是否管住了学生,还要看他的“管”中有多少教育因素。读了之后有种一语惊醒梦中人之感!

三是要科学地去做班主任,充满智慧地去做班主任,要用心、细心地去做班主任。就拿我们经常采取的教育方式表扬和惩罚来说,现在的教育理念似乎都在宣扬表扬的好处。但是表扬不能盲目,要发自内心地看到学生的优点,但难的就是要不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我常常想表扬班里一个特别调皮而且不受其他学生喜欢的让我头疼“问题生”,却一直苦恼没有找到他的闪光点。我希望通过表扬来改变他在同学中的形象和他自己对自己的态度,但是,经常话一出口仍然是批评。王晓春老师也说到,他会在学生出现问题时特别关注他,而当学生安静下来时就又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学生身上了,于是,他总是看不到那个学生安静的时候。这个案例也给了我提示,表扬和改变一个学生的行为,得多用心观察,时时刻刻关注到那个孩子的表现,下意识地去看看他是不是有所进步,即使他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有目的地观察一个学生,不要被突发的事情牵着走,要感觉学生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这才是一个专业的管理者。

四是学会运用多种教育方式。教师影响学生的手段有定规矩、评比、批评、惩罚、说服、表扬、榜样、集体舆论、师爱、威信,王老师很理性地分析了这些工具的用处,一句话,“万能钥匙是没有的”,每一种工具只有用得恰当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面对班级及学生存在的情况,理智地分析和思考一些用哪种方法,并注意事后的反思,力争把这些工具用娴熟。多想办法去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学习。纪律固然重要,但这才是最重要的。其实原先就意识到了,但做得不够,无法坚持,思考得不多,这是很有意思,很有生命力的课题,值得长时间去思考和实践。

真心希望每一个做班主任的老师都来读读这本书,最少它可以让你做班主任不再感到苦恼,解开你的困惑!

第7篇: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书心得3

读了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令我感受最深之一的是他对班级从“人治”到“法治”作出了分析,其关键点有以下5点,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

1、有规则意识的学生重视规则超过老师的脸色,没有规则意识的学生才会“得寸进尺”。有规则意识的人过马路看是不是红灯,没有规则意识的人过马路看有没有警察。这就是法治和人治的区别。

2、班规最能体现班主任的治班理念。与学生共同讨论确定适宜的班级目标是关键。以目标为导向和动力,要求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并以不同的方式检查目标达成的情况。形成班级集体是管理工作的目标,而班级集体一旦形成就能更好地发挥其育人的功能,实现马卡连柯的“为了集体而教育、在集体中并通过集体教育学生”的原则。

3、要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制定班规。有一位作母亲的很喜欢带着5岁的女儿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带开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动着的全是腿和胳膊。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从此,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在大家讨论之前,班主任只要向大家提出三个问题即可。一是你们是否希望这个班最终成为一个好的集体?二是若要让我们班成为好集体,需不需要每个人都克服自身的弱点?三是为了保证同学们为了集体的利益而克服自身的弱点,需不需要制定一个《班规》。

4、班规应该多做加法,少做减法!一次“加法”增加的是学生的一个闪光点,一份转变的自信;与之相反,滥用“减法”往往就会减少学生自我反省、自我谴责的内心空间,减掉了学生重塑自我的愿望和信心,强化了个人的短处缺陷,削减了自我教育的勇气。初始分数为0分,上不封顶;以加分为主,扣分为辅;期末以l00分为合格标准;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期末为终结。最后得分作为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校园之星、班级之星,操行评定等推优评先的依据。

5、正确把握奖与惩的基本要求

⑴奖惩要以激励和鞭策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为目的.。

⑵奖惩要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惩,金钱刺激尤不可取,精神奖励学生受益一辈子,物质奖励只能是一阵子。

⑶奖惩要实事求是。进行奖惩前,不能掺入个人的喜怒好恶。

⑷奖惩要取得学生集体的支持。奖惩首先要经过班干部和全体学生的集体讨论,学生讨论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受教育的过程。要让所有学生明白奖惩的缘由和意义,心中明白做什么、怎么做才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

⑸奖惩要辅以宣传教育。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应该奖励,又因为什么必须得受到惩罚,应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奖惩,奖惩对一个人的成长有什么帮助和作用,从而做到奖不骄,惩不馁;在奖励面前学会低头反思,在惩罚面前勇于抬头前看。

推荐信息

  • 《红楼梦》读后感精选【20篇大全】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16 8:19:38

    一曲红楼梦,似梦似幻似迷。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亦假假亦真,真真假假假亦真,假假真真真亦假。一遍一遍地读《红楼梦》,感受也越来越深。大观园中作乐,纸醉金迷,灯红酒绿,宝玉痴笑,黛玉垂泪……何人知是衰败的前奏。书中一开头,就提到了甄家,后又出现了贾家。开始我读到甄家和贾家时,并无多想,仔细一品,又想想

  • 《岛上书店》读后感(共19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16 9:06:28

    读这本书首先是被它扉页上的一句话给打动了“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有一说一,这本书的故事性虽然也有,但是并没有过山车的那种刺激感,主要就是温馨。不喜欢这类题材的还是不要入了。我其实一开始看也觉得有点无聊,好在后面的故事还不错。都说小女孩的笑是治愈的,书中的小姑娘更是如此。她的到来改变

  • 关于《平凡的世界》的读后感大全(精选15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16 9:46:18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800字《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分量最重的一部长篇,全景式的描写了中国现代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他描写了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现代城乡生活,刻画了以孙少平等为代表的普通人的形象作品,

  • 有关《海底两万里》的读后感800字大全(12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16 10:28:08

    这个暑假,我和妈妈一起读了一本叫《海底两万里》的书。这本书是凡尔纳写的,凡尔纳被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有一位叫利奥尔的法国科学家甚至说:“现代科学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语言付诸实践的过程而已。”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有些看似天马行空,可你仔细品一品,却又感觉相当的科学。故事是发生在1866年的一件怪事。

  • 《吃掉那只青蛙》读后感(共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16 11:08:58

    赫胥黎说:“时间是最公正的,对每个人都是24小时;但它又是最偏袒的,对每个人都不是24小时。”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只是因为对时间的管理方式不同,所造就的人生也就截然不同了。博恩·崔西的这本《吃掉那只青蛙》,该书给出了全面、系统、实用的时间管理理论和方法,如果想摆脱“穷忙族”的命运,你需要看看

  • 《唐山大地震》读后感大全(1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16 11:43:48

    《唐山大地震》堪称是年度催泪大片,看完本片的观众有的眼眶湿润,有的热泪盈眶,当然也有不掉泪的观众,但不可否认这部电影会使人感动。这部讲述地震灾难的电影时间跨度达32年,从1976年到2008年,为什么要表现这么长的时间?因为1976年是唐山大地震,而2008年又是汶川大地震,冯小刚将两场巨大的灾难都

  •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读后感5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16 12:26:38

    哈利波特,一个不平凡的人,一出生便拥有了与伏地魔作斗争的标志——一道形如闪电的疤痕。那是一道非常厉害的魔咒的余痕,妈妈的爱把他的死亡换成了那道疤。由于父母双亡,他被姨夫收养,度过了一个非常委屈的童年,表哥达力总是仗着个头大欺负他,就这样熬了20年。在他11岁生日那天,发生了一件不平凡的事,改变了他的

  • 有关《初一》的读后感600字大全(13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16 13:11:28

    今年的寒假,老师除了让我们做寒假作业,还要多读些课外书籍,于是我读了《上下五千年》这本书,这本书很厚很厚,当我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有些害怕,心里想这么厚是书什么时间能看完啊,起初我只是随手翻了一翻,随便看了几页,结果越看越来劲,越看越上瘾,不知不觉的就喜欢上了这本书,没用几天的功夫就读完了这本书。这本《

  • 《三体》读后感600字大全(1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16 13:46:18

    从第一部《地球往事》,情节就渐入佳境,第二部《黑暗森林》更是全书的高潮部分,《死神永生》虽说和大格局的恢弘想比有点弱化,尤其是结尾部分总感觉不甚理想,这固然有作者乱点鸳鸯谱,还有关于宇宙的未来的描述似乎有点大而空洞,但是依然是精彩纷呈。书的作者刘慈欣,娘子关电厂的一名电工,能写出如此精彩的三体系列硬

  • 《漂亮老师和坏小子》读后感(共3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16 14:30:08

    我读过许许多多的书,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书是——《漂亮老师和坏小子》。这本书是寒假里老师让买的必读书,我一开始对这本书没有什么兴趣,可是听同学们说起里面的内容时,也决定让妈妈也买一本。书回来后,我越看越有了兴趣,看到《米老师来家访》这一篇,我就忍不住大笑起来。因为鲁云飞,也就是米老师家访的学生,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