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关于《孔雀东南飞》的读后感大全(精选5篇)

关于《孔雀东南飞》的读后感大全(精选5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1 18:02:01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300字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300字

看完《孔雀东南飞》,心中一片戚然,依然还在为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缠绵的悲剧爱情而感叹、而惋惜,一对多么恩爱的少年夫妻就那样匆匆的离去了,一段多么美丽的佳话就那样匆匆结束了,他们还不满二十岁,正值豆蔻年华,却走的那么仓促、那么凄婉……“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那坚定凄楚的誓言穿越了时空,时常回响于耳畔。焦仲卿不是没有抗争过,当焦母坚持遣兰芝走时,只听到仲卿绝望而悲怆的呼喊:“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但在那个所谓“孝”字当头的年代,母亲举起“孝”的大棒逼散鸳鸯,贤惠美貌的儿媳含冤受屈被遣送回家,从此人隔两地,两颗心也隔绝了。悲剧的序幕被慢慢拉开……“揽裙脱丝履,举身赴青池”、“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生不同衾,死同穴”,害人的休妻制度,,吃人的封建礼教,让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一个无奈而无悔的选择。他们用生命捍卫了感情的忠贞,他们用生命拒绝了私欲的诱惑,写下了如歌如泣的凄婉爱情。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300字

鸣蝉放弃了对往日青春的坚守,一声蛙鸣苍凉了秋夜冰释的温度,一个人孤孤单单坐在窗前,依然还在为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缠绵的悲剧爱情而感叹,一段多么美丽的佳话就那样匆匆结束了,走的那么仓促、那么凄婉……

当春去夏来,夏去秋又来,兰芝的泪水从无断流,也许汇成一条小河了吧。而她却还在坚强的等着、盼着、守候着…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因为爱情,卓文君奔向了司马相如;因为爱情,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因为爱情,林黛玉含恨焚诗稿;也是因为爱情,祝英台忍悲赴清泉;同样是为了爱情,刘兰芝和焦仲卿又演绎了一段人间悲情,谱写了一曲命运悲歌。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300字

读了《孔雀东南飞》让我对爱情有了更深的理解。它通过描写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婚姻悲剧,以血的事实有力的控诉了封建礼教的吃人罪恶,寄托了青年一代对幸福婚姻的热烈向往。诗中的情节主要围绕刘兰芝而展开和发展。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作者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现了她的形象。可见,爱情需要时时更新,否则就有可能破裂。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把最刻薄的话留给最亲爱的人;心中的关爱脱口而出时,却变成了埋怨;对爱的渴望也总是以指责对方的形式出场;爱人的一个小缺点,我们总是习惯上纲上线,最后竟然以人身攻击而收尾。导致家庭的破裂。

因为生活不是童话,而婚姻,只有爱是远远不够的。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

我读了茨威格的能给人相当深远的联想的长篇小说《断头女王》。这个生而为王的女子为赴刑场而精心打扮的情节,让我想起了另一个光彩夺目的文学形象:《孔雀东南飞》的刘兰芝。

我背得下乐府诗中写刘兰芝被遣回娘家时精心妆扮的文字:

“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铛(应当为王旁)。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而茨威格是这样写这位女王的妆扮的,他的笔调透着冷峻:

“玛利亚斯图亚特曾为参加许多庆典而梳妆打扮……她总是穿着华丽,知道美在世上具有强大的威力。但在她命运最紧要的时刻,为了她的死,她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精心地加以打扮。想必在几天或几周以前,她已经想好最庄严的赴死仪式,细心地考虑了每一个细节,想必她把她的衣服一件件地挑来挑去,把她的箱子都翻遍了,以便挑选一件适合这前所未有的场面穿的最得体的衣服。她的动机是,作为一个女人,似乎想在这最后一次卖弄风情的冲动中,为后世树立一个榜样,叫后代看看一个女王该以怎样完美的形象走向断头台。……从来没有一个判处死刑的女子如此精心而威严地准备自己的死亡。”

刘兰芝的打扮有一种令人因为同情而觉得悲壮的意味,女王的打扮具有同样的意味。两个处于命运转折之机的女人,都选择了一种威严的形象,退出灯光已经黯淡了的舞台生活。女王已经没有选择了,除了人头落地的令人惋惜的结局。刘兰芝更加幸运,她还有一个转身的机会。但是同样不幸的是,兰芝这个女人没有给自己机会选择重生,而是选择了为爱情的誓言而赴死。

《孔雀东南飞》的思想性和时代性,体现得最突出的地方,给我触动最大的地方,是写出了女性的独立精神之美,女子的主动言遣、严妆返家是一种示威,向世俗的挑战和质问.而当时汉代的风俗,对女子的贞节不是特别强调了。比如蔡文姬这样的女子再嫁也并不招致轻蔑。这大概也是一种精神文明的体现吧,较之今天的现代女性所受到的传统思想的自觉自愿的心灵禁锢,刘兰芝不啻是一个独立女性的完美形象。面对再婚的命运,她能认识到自身的尊严和价值,而且更为可贵的是,她明明知道自己的价值,却有勇气为了爱情而牺牲自己。母亲为她拒婚,兄弟为她的拒太守之子求婚而恼怒,而且准备着迎娶她的那一方是何等隆重地进行着一系列的仪式,都让人感觉奇怪,一个离过婚的女子,为什么拒绝未来的幸福生活,而把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一个虽然耿直深情却让妻子在婆婆面前受辱的孱弱的男子身上?她对丈夫的爱情真的到了可以为他去死的程度吗?

我想这一点从女人的个性上可以窥出端倪。我感觉到,是这个女人在婆婆那里所受到的冷遇,使她的爱情变成了一种更理智的表达。为了不让丈夫处于两难之中,她主动提出离开,让丈夫寻找婆婆喜欢的新人,并且严妆辞行,向婆婆告罪一番。她的不幸好像反而增加了她的价值,她的身价被后来的求婚者一再地抬高了。然而她还守着丈夫无所作为的空空誓言,在等待中不知道她有没有失望过,但是她应当是非常清楚丈夫的用情程度的,她毫不犹豫地投水而死,是因为她知道丈夫会守住誓言呢,还是被感情折磨到了无法忍受呢?我说了她是一个理智的女人,她告诉丈夫“勿复重纷纭”(别再说迎娶的话了)、“于今无会因”(从今后再也没有机会再见),她可以说服她的母亲为她拒婚,但是封建礼教使她像丈夫屈从于婆婆一样,她也只能屈从于兄长的意志。

然而兄长的意志,也并不直接导致她的死亡。死亡是她的选择,因为爱情让她“五里一徘徊”,她割舍不了那份誓死相随的爱。她不凭借自己的爱情向深爱的丈夫索求什么,在婚姻中的女子却葆有一颗高贵的仁爱的心,不乞求爱情,而以热烈的爱情回应丈夫的誓言,这同样是一颗惨烈的爱心。女王因为爱情而不惜假以谋杀最后走上断头台,是权力的悲剧;而兰芝为了爱情以身殉之,更多地展示了人性之美,展示了女性对于纯粹的爱情的理想。用生命去追求婚姻自由的这一对男女,也应当给我们在生命的旅途中寻找感情慰藉的女子,鼓起更大的信心。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1000字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

我读了茨威格的能给人相当深远的联想的长篇小说《断头女王》。这个生而为王的女子为赴刑场而精心打扮的情节,让我想起了另一个光彩夺目的文学形象:《孔雀东南飞》的刘兰芝。

我背得下乐府诗中写刘兰芝被遣回娘家时精心妆扮的文字:

“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铛(应当为王旁)。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而茨威格是这样写这位女王的妆扮的,他的笔调透着冷峻:

“玛利亚斯图亚特曾为参加许多庆典而梳妆打扮……她总是穿着华丽,知道美在世上具有强大的威力。但在她命运最紧要的时刻,为了她的死,她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精心地加以打扮。想必在几天或几周以前,她已经想好最庄严的赴死仪式,细心地考虑了每一个细节,想必她把她的衣服一件件地挑来挑去,把她的箱子都翻遍了,以便挑选一件适合这前所未有的场面穿的最得体的衣服。她的动机是,作为一个女人,似乎想在这最后一次卖弄风情的冲动中,为后世树立一个榜样,叫后代看看一个女王该以怎样完美的形象走向断头台。……从来没有一个判处死刑的女子如此精心而威严地准备自己的死亡。”

刘兰芝的打扮有一种令人因为同情而觉得悲壮的意味,女王的打扮具有同样的意味。两个处于命运转折之机的女人,都选择了一种威严的形象,退出灯光已经黯淡了的舞台生活。女王已经没有选择了,除了人头落地的令人惋惜的结局。刘兰芝更加幸运,她还有一个转身的机会。但是同样不幸的是,兰芝这个女人没有给自己机会选择重生,而是选择了为爱情的誓言而赴死。

《孔雀东南飞》的思想性和时代性,体现得最突出的地方,给我触动最大的地方,是写出了女性的独立精神之美,女子的主动言遣、严妆返家是一种示威,向世俗的挑战和质问.而当时汉代的风俗,对女子的贞节不是特别强调了。比如蔡文姬这样的女子再嫁也并不招致轻蔑。这大概也是一种精神文明的体现吧,较之今天的现代女性所受到的传统思想的自觉自愿的心灵禁锢,刘兰芝不啻是一个独立女性的完美形象。面对再婚的命运,她能认识到自身的尊严和价值,而且更为可贵的是,她明明知道自己的价值,却有勇气为了爱情而牺牲自己。母亲为她拒婚,兄弟为她的拒太守之子求婚而恼怒,而且准备着迎娶她的那一方是何等隆重地进行着一系列的仪式,都让人感觉奇怪,一个离过婚的女子,为什么拒绝未来的幸福生活,而把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一个虽然耿直深情却让妻子在婆婆面前受辱的孱弱的男子身上?她对丈夫的爱情真的到了可以为他去死的程度吗?

我想这一点从女人的个性上可以窥出端倪。我感觉到,是这个女人在婆婆那里所受到的冷遇,使她的爱情变成了一种更理智的表达。为了不让丈夫处于两难之中,她主动提出离开,让丈夫寻找婆婆喜欢的新人,并且严妆辞行,向婆婆告罪一番。她的不幸好像反而增加了她的价值,她的身价被后来的求婚者一再地抬高了。然而她还守着丈夫无所作为的空空誓言,在等待中不知道她有没有失望过,但是她应当是非常清楚丈夫的用情程度的,她毫不犹豫地投水而死,是因为她知道丈夫会守住誓言呢,还是被感情折磨到了无法忍受呢?我说了她是一个理智的女人,她告诉丈夫“勿复重纷纭”(别再说迎娶的话了)、“于今无会因”(从今后再也没有机会再见),她可以说服她的母亲为她拒婚,但是封建礼教使她像丈夫屈从于婆婆一样,她也只能屈从于兄长的意志。

然而兄长的意志,也并不直接导致她的死亡。死亡是她的选择,因为爱情让她“五里一徘徊”,她割舍不了那份誓死相随的爱。她不凭借自己的爱情向深爱的丈夫索求什么,在婚姻中的女子却葆有一颗高贵的仁爱的心,不乞求爱情,而以热烈的爱情回应丈夫的誓言,这同样是一颗惨烈的爱心。女王因为爱情而不惜假以谋杀最后走上断头台,是权力的悲剧;而兰芝为了爱情以身殉之,更多地展示了人性之美,展示了女性对于纯粹的爱情的理想。用生命去追求婚姻自由的这一对男女,也应当给我们在生命的旅途中寻找感情慰藉的女子,鼓起更大的信心。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在教师招聘的考试中会涉及到不同类型的作品,比如我今天选取的《孔雀东南飞》这篇课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歌颂了美好的纯真爱情。中公教师考试研究院为你们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赏析这首诗歌的人物形象和特点,以及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启发式教学和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中学习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诗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了解人物美以及爱情美。

【教学难点】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与意义。

三、教学方法

互动教学、启发教学、探究式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通俗歌曲《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大江上下,残照斜阳,万木低垂,情深的时候,哪种离别不伤悲?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

然后导入本课。

(二)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全文,结合刚才的《孔雀东南飞》歌曲,谈谈你对整个故事的感受?并用一两个字概括你的读后感。

明确:悲伤、哀怨(等)

(三)深入研读

1.大家读了文章,知道刘兰芝是本故事的主角,那么仔细阅读文章,看看哪些地方写到了刘兰芝?她有何特点?

(1)文章第二段中“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的内容分析。

明确: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

(2)当兰芝离开刘家时。“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铛。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组细步,精妙世无双”。

明确:一连串夸张性动作的铺张,意在表现兰芝的美貌,以及被逐离焦家前的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突出“精妙世无双”这一点,既体现兰芝之美,坚强,也是侧面烘托对她命运不公的谴责。

(3)兰芝再嫁时候的状态又是么样子的呢?。

明确: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从侧面烘托了她的美……无疑都反映了刘兰芝的善良。

2.(讨论)大家想一想,兰芝如此之美,她却被休了,难道是她的丈夫的原因吗?她的丈夫又是怎样得人呢?

明确:“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自挂东南枝”。

说明:焦仲卿重情重义,而且具有一些叛逆的精神,争取。

3.(讨论)如此美丽的爱情怎没延续呢,是谁制造了这场爱情悲剧?他们有什么特点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焦母蛮横无理、兰芝的兄长不近人情。

作用:衬托出爱情的美丽和忠贞。

(四)拓展延伸

1.刘兰芝是那样的美丽善良,刘焦的爱情是那样的完美,焦母为什么要把兰芝休了呢?

明确:《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有人据“共事二三年”还没子嗣,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刘兰芝被休。

呈现方式:你们有什么感悟,各抒己见。

2.被休后的兰芝被太守家看中,为什么还要“举身赴清池”呢?还有焦仲卿的“自挂东南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更多备考资料查看四川教师招聘网http://sc.zgjsks.com/

明确:以死向封建礼教抗争,更是她(他)反抗性格的升华,完成了她(他)完美的人格。

(五)小结作业

小结:因此,作者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的结尾,正像《梁祝》这首曲子(放乐曲)一样。

作业:了解陆游与唐琬的故事。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600字

【第1篇】

幸福也许就是没有以后。每一个童话故事的结局都是公主和王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没人知道以后。焦仲卿刘兰芝黄泉下相见,没人知道以后。

《孔雀东南飞》与小时候灰姑娘、白雪公主的故事结尾不同,本质也大相径庭。小时候总会天真的问着“那以后呢?”,也许幸福是没有以后的,爱情也是如此吧。不管是焦仲卿刘兰芝共化鸳鸯,又或者王子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爱情之所以美应该是在过程吧。

西风老树人家,池塘边的落叶星星点点,点缀在最纯美的年华。

可能现在的我们还不懂什么是爱情,更不明白什么是婚姻。走在成长的道路上,匆匆的为自己的青春萌动起名为“爱”,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做不到主人公那样,为爱情放弃生命,也体会不到婚姻的不易。也许更多的时候,青春期里我们所谓的爱情往往不是鲜花的盛放,而是一场兵荒马乱的草草收场。

兵荒马乱中却总想着是青春的梦境不贫瘠,使雨季的泪水流的滂沱,是你我和他的故事成为传说,使飘散的回忆慢慢拢和,使时间定格在上一秒的美丽时刻。

流年的风,风干了写着诗句的叶子。岁月的雨,打湿了泛黄的旧照片。也许很多很多年以后,再想起王子与公主的故事,才发现童话里都是骗人的。又想起焦仲卿刘兰芝的凄美爱情,或觉得并不值得。又想起那场草草收场的青春爱情,会心一笑或是无尽心酸。也许很多很多年以后,我们还能在忙忙人海中相遇,然后笑着说一句:“原来你还在这里啊。”以后会是什么样子呢?王子和公主还幸福吗?焦仲卿刘兰芝黄泉之下相见厮守了吗?当初的少年是否清澈如昨?

也许真正的爱情是看雪落无声,听细水长流吧。

【第2篇】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誓言只不过是过往云烟,相爱的人总会因为外界的一些东西而被迫分开,一如焦母的蛮横无理又或是兰芝哥哥的逼迫。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焦仲卿由最初对母亲抱有幻想到最后的绝望,徘徊东南枝的他还是放心不下生养自己的母亲,还是记挂自己年幼的妹妹,却又记挂着与兰芝许下的诺言。走来走去,思思量量,望向东南方向的天空,仿若,他又看到了昔日与兰芝相守的画面,却也看到自己在府衙忙碌而顾及不上兰芝,兰芝独守空房的场景,是啊,那一刻,他愧疚了,假若时光能倒回,可惜,时间只会一刻不停的向前。

兰芝死讯传来,眼前的场景渐渐消散,焦仲卿心中一怔,是他提出要独赴黄泉的决定,却不想兰芝更加坚毅。回头望了一眼家的方向,许是心意已决,一片片枯叶落下,带走了他的情,他的牵挂,却留下了望向东南的爱,闭眼的瞬间,他仿若看到了兰芝。嘴角扬起一丝微笑,他知道兰芝在等他,他要快点,这一次,不能再让他独自落泪了······

是啊,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第3篇】

“眉黛频低,远山何如离恨长”,她勤劳能干,多才多艺;她外柔内刚,自有主意,不为威迫所屈,不为荣华所动;她对仲卿温柔体贴,深情专一;她果断忠贞,为爱情而牺牲。

“妄自多情,空诉离殇”,他忠于爱情却不给直接抗争,逆来顺受,忍辱负重;他善良孝顺,正直淳朴,为了爱情最后走上叛逆的道路;他可以为了爱情克服性格上的弱点,他可以为了爱情挣脱思想的束缚,他可以为了爱情放弃大好仕途,他甚至为了爱情不惜生命!

就这么为爱情忠为爱情贞的两个人,却最后落了个不好的结局。是什么原因,逼得这么相爱的两个人落得这么个结果。

我羡慕他们之间纯真的爱情,却遗憾他们之间的结局;我羡慕他们之间情誓深深,却遗憾他们以死赴誓;我羡慕他们坚持自我、维护爱情,却遗憾他们所遭受的种种困难!

到底是什么原因,蹀躞情深的二人面临生死考验,上天似乎中要给相爱的两个人制造些困难,使他们在爱情道路上坎坎坷坷,不论焦刘之情还是唐陆之爱,结局总是不尽人心意。

对于爱情道路上的人们,彼此包容、理解、关照、信任才是最重要的。不论前方有什么样挑战,只能且行且珍惜。

【第4篇】

静默地读完《孔雀东南飞》,心里的滋味不知所谓,结尾更是一句牵起我的遐思。

或许那句结尾是在警醒我们,去认真对待芸芸众生中的每对伴侣,成全有情人终成眷属,不知那些情商低于智商的人是否会懂!或许那句结尾是在询问我们,当你的爱情遭遇与世俗的摩擦,你会如何?真爱,值得我们消得人憔悴,不顾生或死。当初为了自由离开真爱,最终选择死亡。死亡,可以解脱,却不是初衷,但那纵身地一跃,没有迟疑。想来,如若真爱遭遇了与世俗的碰撞,初衷好似无痕轻风,最真实的是去追寻。

《孔雀东南飞》的每字每句,会让世人明白什么是真爱。真爱是坚持里的心甘情愿。坚持你我的真爱,我在投井时毫不犹豫,只为证明心意,坚守真情。真爱是无论你如何我都爱的真意,小吏之身的你,但我仍为你红妆,同你共枕。真爱是因爱而亡的相随,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让我选择朝东南的树枝,那是你的居地。真爱是一种冲破世俗的勇气,顶着不孝的罪名,严词反抗母亲只为真爱。我不禁想起宝黛同读《西厢记》,贾宝玉不顾世俗说出“你若是那倾国倾城貌,我就是那多愁多病身’’,不同的是,焦仲卿是真爱,贾宝玉是调情。

投身古井只为真爱,自挂枝头唯有相随。

【第5篇】

爱情,这本是个最最古老的话题,不想字字句句读下来,眼眶里不觉间竟还是有股酸涩在滚动。

当日,刘兰芝这样立下誓言“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哪成想,这一日她收获的却是焦仲卿的如此指责“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这对苦命的鸳鸯能在二三里外就听出了故人的马蹄声,内心里的那份爱恋呵,它该是怎一个深字了得?!

然而,别人不明了刘兰芝的心倒也罢了,连心中念念不忘的爱人也这样指责于她,试问刘兰芝除了说出“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又还能怎样?!

相爱却不能相守。痴痴苦等着情郎早日实践“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的誓言。然而,辞过了县令又来了个太守……媒人一个接一个地上门,他的誓言却始终没有做到……母亲的抱怨兄长的责难,身为被遣回家的一个“弃妇”,她又该何去何从?!

“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临去的那刹那,她的心应该是解脱的吧?她的面容应该是微笑的吧?她是不是已经和他再次携手于奈何桥畔,即便做着四处游荡的孤魂野鬼也始终不肯喝下那投胎转世的“孟婆汤”?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后人看到的总是他们双宿双飞的美好景象,却不知道,为了这一天,他们付出的却是永远不能再续写的生命代价,连同对爱的誓死捍卫……

推荐信息

  • 关于《极速蜗牛》的读后感大全(精选3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14 10:09:57

    前几天,我在家看了一部电影,名叫《极速蜗牛》。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一只小蜗牛——特伯为了实现梦想永不放弃的感人故事。特伯是个菜园蜗牛,他从小就拥有赛车的速度,可是,特伯怎样努力也达不到这样的速度。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特伯被卷进了一辆赛车的引擎里,使它拥有了赛车的闪电速度和所有性能,它双眼一碰可以放音乐,双

  • 有关水浒传读后感的范文赏析(20篇大全)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14 10:49:47

    四大名着之一的《水浒传》总算被我啃完了,好辛苦!不过,我总算明白了很多道理。不必说宋江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武松漂亮的醉拳,吴用的足智多谋。单说天真烂漫的李逵,他颇有些野,一身鲁莽庄稼汉和无业游名的习气,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问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骂三打。结果不是吃亏就是后悔,但是却有“富贵

  • 《文化苦旅》读后感大全【20篇赏析】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14 11:26:37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化苦旅》就是这样一本好书,当我读到这本书时,便沉醉在了泱泱历史的方则中,眼前浮现出了种种黑白相间的画面,大江南北在文字中异彩纷呈。书很厚,拿到之后颇有充实感。我与文字一齐去阅天地、览神州。里面有一篇文章,让我印象颇深,它讲述了一个大清的罪人,他的无知促使他用中国文物换来了几头牛

  • 关于《赵氏孤儿观后感》的读后感大全(精选3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14 12:12:27

    这个寒假,我观看了《赵氏孤儿》这部影片。至今,我的脑海中还 时不时地浮些一精一彩画面,这是一部感人的影片。这部影片记叙的是晋国时期赵氏遭人陷害,三百人被诛,只剩下一个孤儿,被大夫程婴收养,并将他抚养成一人并报其杀父之仇的事。这部感人的影片,刻画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其中有两个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大全赏析【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14 12:45:17

    过记过难眠之夜不倦努力,如痴如醉,读完了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最后一页,古人说开卷有益,合上书卷闭起眼睛已发生的故事好像就在昨天,梦幻中,绊缠绕,头脑中难舍难弃,在我那平静如水的心境中激起无数涟漪,荡起层层波澜。书中主人公孙少安带领一家人,从贫穷“饿着肚子劳动”过日子,一年一年长大,与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

  • 关于夏洛的网读后感的范文大全赏析(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14 13:33:07

    读完了《夏洛的网》,心里久久想着书中的情节。这本书给了我很多想法,这本书给了我很多怀念,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奇妙的感情,这本书让我觉得越看越有味道。在书中,我最喜欢蜘蛛夏洛,因为它有一颗善良的心,因为它有真诚,纯洁的友谊,因为它会坚持做到底,因为它会说话算话,爱护朋友。就像第十三章上写的:尽管夏洛很累,

  • 关于《狼牙山五壮士》的读后感大全(精选15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14 14:13:57

    【第1篇】今天,我读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感触极深。课文讲的是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根据地大举进犯。七连六班的五名战士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他们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诱敌上山,把敌人引上了决路-----狼牙山顶峰,他们在顶峰杀敌,最后五位壮士带着胜利的喜悦,壮烈跳崖……

  • 《背影》读后感大全赏析(精选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14 14:53:47

    读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让我深深体会到了父爱的味道。“我”去北京念书时,父亲执意要送“我”。怕我在路上口渴,挪动着肥胖的身子去给我买橘子。穿过高高的站台自然要费尽一些,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倾斜着,显示出很努力的样子。读到这里,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在眼睛里打转。买橘子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父亲买橘子是蹒跚

  •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5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14 15:30:37

    最近,我读了《绿山墙的安妮》,这本书的作者是加拿大的露西·蒙哥马利。女主人公是一个长着红头发的孤儿——安妮。安妮自幼失去父母的关爱,但她凭着自己对生活的热爱,赢得了同学和老师的关心,使自己战胜了命运带来的困难。当我双手轻轻合上这本书时,那一段段精彩的部分便在我的脑海中漂浮着:安妮被马修收养,从孤儿院

  • 关于《我要做好孩子》的读后感大全(精选15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8/14 16:14:27

    【第1篇】暑假里,我读了黄蓓佳写得《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认识了书中的主人公——金玲。她是一个六年级的小姑娘,学习中等,但是她非常乐于助人,非常善良、正直:收留可怜的小姑娘幸幸,看望生病的老师……她天真、活泼,每天快乐生活,喂养小黄猫,饲养蚕宝宝……她贪玩、粗心,常常异想天开……从金玲的身上我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