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爱心树》有感300字
一棵树能干什么?开枝散叶、遮阳……不,一棵树能当一个尽心尽职的好伴侣。
一个可爱的小男孩,爬在树上玩耍;一个英俊的青年,摘下苹果卖钱;一个成熟的男人,折下树枝造房;一个年迈的老人,砍下树干造船;最后是一个几乎死亡的老人,坐在老树桩上得到一片宁静。
爱心树的一生都在奉献着。它用无私的爱,让一个男孩快乐地成长。它又很孤单,因为它等不到男孩回来陪自己,也就等不到仅有的快乐。它无怨无悔,似乎就是为了男孩而活着。它那轻描淡写的几句话让人感受到了它对男孩刻骨铭心的爱。
我一下子想起了日日夜夜为我操劳的父母。他们不正是两棵活生生的“爱心树”吗?一日日渐渐弯曲的背脊,将永远映在我心里。请记住:有空多陪父母说说话。
读《爱心树》有感300字
《爱心树》这文章,讲述了一个男孩和一棵大树的故事。大树和男孩很友好,大树给了他生活所需的东西,男孩非常快乐。文章写对的生动有趣,是沿着时间线来写的。
在《爱心树》里,大树非常关心男孩,男孩也喜欢大树。书中的男孩从小就和大树是伙伴,他们每天一起玩游戏,荡秋千,捉迷藏.......都很开心,很快乐。渐渐地,男孩长大了,他向大树提出了种种问题,大树也尽力地帮他解决困难,大树多么关心男孩啊!大树奉献出了无私伟大的爱。文章结尾,“大树挺直了身体”,体现了大树一心想着男孩,舍己救人,值得我们学习。生活中,爸爸妈妈也是无私奉献出的爱,比如在我们睡着时踢了背着,深夜,爸爸妈妈会轻轻地帮我们盖被子,这好比书中的大树一样。爸爸妈妈这么关心我们,我们难道不认真学习回报吗?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我完全相信这句话,我应该用全部的精力努力学习,多读书,读好书!
爱心树读后感500字
《爱心树》这本绘本是美国著名的作家谢尔?希尔弗斯坦的作品。它讲述了一段耐人寻味的精彩故事:一棵有求必应的苹果树和一个贪得不厌的男孩组成的悲伤的动人的故事。
有一棵苹果树,它爱上了一个男孩。男孩几乎每天都跑到树下,收集叶子,扮森林的国王,扒树干,荡秋千,吃苹果。可是,时间过得飞快,男孩渐渐长大,不再与大树玩耍,大树常常感到寂寞。有一天,男孩突然来到大树底下,对大树说:“我长大了,想要一些钱,买东西玩,你能给我一些钱吗?”大树它没有钱,便把果实给了男孩,让它去卖钱。过了好久,男孩老了,他又来找大树,说:“我只想找个地方休息,老树根就是我休息的最好的地方。”男孩有气无力的说。男孩坐在了老树根旁,大树尽量挺直“腰板”,让男孩静静的躺下来休息,大叔很快乐。
爱心树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在男孩需要帮助的时候,大树把自己所有的果实,树干,树枝都给了男孩。通过这个,我想:妈妈就像书中的这棵伟大的树,妈妈对我的关心,照顾是我这辈子都报答不了的。
记得我有一次得了重感冒,妈妈又是给我喂汤药,又是陪我吊点滴,跑上跑下,忙个不停,过了几天,我的病完全好了,妈妈来接我回家,这时,我发现妈妈消瘦了许多。顿时,我的眼泪溢满了眼眶……
父母这棵爱心树是多么伟大呀。他们总是不断的满足我的要求,我会好好孝敬父母。
我非常感谢美国的著名作家谢尔?希尔弗斯坦,因为他写的爱心树告诉了我一个道理:只要让别人快乐,这时,你自己的心里也同样快乐!
读《爱心树》有感300字
有一棵树,它将它一生的爱都奉献给一个小男孩,它平平凡凡却又是那么伟大,今天请让我带你走进他的世界——《爱心树》。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谢尔.希尔弗斯坦,这本书主要讲:从前有个小男孩爬上树抓着枝条荡秋千,有时爬上树摘苹果吃。小男孩长大了,他不需要其他东西只想要钱,大树看出了他的心思对男孩说:“你可以摘我的苹果到市场上去换钱。”于是小男孩拿着苹果去市场卖,回家之后他把树枝砍去盖房子,把树砍了当船划。男孩老的时候,把树当成板凳坐。
读完这本书,我想:大树为小男孩奉献了它的一生,而小男孩却不知报答。我觉得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作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我们应该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知恩图报,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孝顺父母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而且也要感恩生活中帮助过我的人们,做一个有爱的好少年!
《爱心树》绘本故事读后感100字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读了《爱心树》,书中讲的是一个男孩和一颗苹果树的故事。苹果树贡献了自己的一生,从来不求任何回报,却依然很快乐。
我感觉书中的大树就像我们的父母和老师,我要学习大树的精神,作一颗小小的爱心树,要学会感恩,并回报关心和爱护我的人,让所有的人都幸福地生活着。
爱心树读后感1000字
爱就是“GiVinG”—— ——读《爱心树》
谢尔·希尔弗斯坦是美国著名的作家、诗人、艺术家、插图家,他甚至还是剧作家和乡村歌手!他靠自己的才华、幽默、童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许多脑洞大开的书,都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他写过《一只会开枪的狮子》《阁楼上的光》《向上跌了一跤》及《失落的一角》系列,这些书都是我喜欢的,但是他写的书中,最有名也最让我感动的却是《爱心树》。
《爱心树(THe GiVinG TRee)》讲的是一个男孩和一棵大树的美好故事。大树爱着男孩,男孩也爱着大树。在男孩还小的时候,大树把自己的苹果给他吃,让孩子爬上树,荡秋千;当孩子累了的时候,便在树下睡着了。这样的场景是多么的温馨呀。可是随着时光流逝,孩子已经很久、很久没来看望大树,再当孩子来到大树下时,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他不再想爬树、吃苹果,他只想要一点钱,去买点东西,于是,大树就把苹果给了他,“卖了苹果就有钱,你就会快活了。”大树说。又过了好久,孩子准备成家了,他来到树前,想要一栋房子,大树说“把我的枝条砍下,盖一栋房子吧。”于是,孩子砍走了枝条,去盖房子了。又几十年后,男孩想驾着舟驶向远方,于是,大树让孩子将自己的树干砍断,做一条船去远航。而此时大树只剩下一个老树墩,但它依然很快乐。当最后孩子在来到树前时,已经非常非常老了,大树很开心,又深感歉意,因为它实在没有什么可以给孩子了,孩子很累,不想动了,便坐在了老树墩上,大树很快乐。这本书的画面非常的简单,但我却看了好几遍,一直在想,为什么叫“爱心树”呢,后来看到它封面的英文名“TheGiving Tree”,我才明白,原来,爱就是“GiVinG”,是给予。对于这棵大树来说,只要能给孩子一点东西,哪怕是一个苹果,都会非常的快乐。
这棵大树就像是我们的爸爸妈妈,那个男孩就像我们自己,小的时候,我们总喜欢与爸爸妈妈亲热,每天陪在他们身边,或让他们陪我们玩,非常快乐。但是随着我们逐渐长大,我们会有自己的思想,这时候,我们可能很少有时间去陪陪爸爸妈妈了,那我们会不会像文中的孩子一样,只有需要钱去买东西、买房子时,才会想起爸爸妈妈?等到毕业后,我们很可能要,离开爸爸妈妈,在外面独自打拼,也许像文中的男孩一样,希望砍下树干做一条船,驶向远方……但不管在外面有多么辛苦,心中会不会存有一丝对爸爸妈妈的牵挂?我可以肯定的是爸爸妈妈会不时打来电话,问候我们,并告诉我们尽管工作,他们永远是我们坚强的后盾。再过上几年,我们也许会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房子,这时候,我们可能向爸爸妈妈发出“呼救”,而我始终相信,他们也会像大树一样,救济孩子,把自己所能给予的,都义无反顾地奉献出去。我们只会伸手去向爸爸妈妈索取,而常常忘了他们给予的目的,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去回报他们呢?我觉得“爱”不应该只是像大树一样的单方面给予。随着光阴的步伐,爸爸妈妈会很快老去,我们应该趁他们还不太老时,重又坐到他们身边,重又与他们吃饭,重又与他们散步,重又与他们一起读报……,这才是双方都“Giving”的爱呀。
当然,不管我们远走高飞,还是急需支援,爸爸妈妈只要能够给我们点什么,都会很高兴。他们永远是我们的“爱心树”。
爱心树读后感500字
《爱心树》一书深深地打动了我。
孩子需要金钱,大树没有,大树给了孩子苹果;孩子需要房子,大树没有,大树给了他树枝;孩子需要一艘船,要远渡重洋,大树没有,大树给了他树干······虽然这样,可是,大树很快乐······大树能给予孩子的,他都给予了。但时光流逝,大树只剩下一个树墩了,男孩也老了·······
老男孩坐在大树的树墩上休息,他低着头,仿佛在沉思着;老树墩也尽力地挺直身子,好让老男孩坐着舒服点。老树一辈子都在付出,一辈子都在为男孩付出,大树给予了男孩苹果、树枝、树干、还有树墩。老树给予了男孩自己的生命。男孩得到了金钱、房子、船、与以前的美好、恬静与无忧无虑的生活。可他却给予了大树什么?!除了那些已经过去的美好的回忆,还有,还有什么呢?他很少来看大树了,大树没有说什么,还像以前一样,给予他许多东西。如今的大树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树墩,可是,老树还希望为男孩付出一点什么。男孩回忆着这些,流下了泪水,泪水模糊了他的双眼。不知道这泪,是遗憾的,还是悔恨的?
夕阳西下,风,吹起来了,一个老人坐在一个树墩上,用手托着下巴,流着泪,叹着气······也许,在风中会飘来这个老男孩与这棵老树的对话:
“老树,下辈子我一定还会爬在你的枝头,吃你结的苹果,在你的树荫下乘凉,用你的枝条荡秋千,天天和你在一起,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呵呵。”
“孩子,有了你,我真的很快乐。你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我愿意为你付出。孩子,下辈子我们还在一起好吗?我会比现在更加爱你,会付出更多的东西给你。”
“呵呵,谢谢你,老树,我也爱你,不管怎么样,下辈子,我一定不离开你什么都不能把我们分离,除了死亡,我们永远在一起。”
是啊,大树是一棵给予树,他为男孩付出了那么多,不图回报。因为,大树爱那个男孩,什么都愿意为那男孩付出,大树对那个男孩的爱是永远存在的。大树的爱如同一抹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如同小草一般的男孩,爱得是那么的无私,不求回报。正如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珍惜这种爱吧,不要等了,从现在开始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