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杨绛传》读后感(共5篇)

《杨绛传》读后感(共5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2 22:24:36

第1篇:《杨绛传》读后感

杨绛,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读这本书,是因为封面的一句话深深吸引着我,“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这是钱钟书先生对杨绛说的一句话,也让我很想知道这是怎样一位德、才兼备的女性,才能在中国被称之为“先生"的。

这位生于江南书香世家的女子,身上有着水乡女子的温柔婉约,却又蕴藏着北方女子的傲骨。婉约和傲骨,在她的身上完美地融为一体,从小受父亲杨萌杭影响,杨降拥有了自然,沉稳,善良,正直等美好品质,不得不承认,杨降先生能有如此成就与她的家庭环境是分不开的。父亲轻松的教育方式让小时候的杨绛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成长。父亲身上的可贵品质,让杨绛先生受用一生。贤惠的母亲,则以中国传统女性的柔软,教会她什么是包容和信任。或许,正因如此,她在尝尽了人生百味之后,依然可以淡泊从容地度过一生,于时光的荒野里,她始终如兰芷、如清水、在这纷繁的尘世里寂静欢喜。她虽生于乱世,却自始至终怀有一颗与世无争之心,外界给了她颇多赞誉、坚忍、从容、睿智、宁静…但这些于杨绛先生不过浮华如花,开过即谢,她并不曾为此动容,不曾改变分毫。始终还是那个如深谷幽兰般的女子,在岁月里温婉如初。

与钱钟书的相遇,也是因为杨绛先生的清华梦。他们有缘相遇在清华大学,在最美最好的年纪遇到彼此,一见钟情。从此便开始了他们幸福美好的生活。钱钟书先生每天一封情诗更是触动了杨绛的少女心。爱上一个人无须太多的理由。杨绛与钱钟书携手度过了大半生的时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以割舍。世人常向往白头偕老,只是实现的人很少,而杨绛与钱钟书,风风雨雨几十年都未曾离散,直到死亡才叫他们分别。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杨绛先生与丈夫也不免要受到不公之事,但是他们彼此心心相印,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化险为夷。只是让人怜惜的是,世事难料,他们心爱的女儿却先早走一步,白发人送黑发人,任谁都难以承受这种打击,但是杨绛先生挺过来了。更让人心痛的是,随后丈夫也离她而去,曾经幸福快乐的一家三口,就剩下她一人了。不过此时的杨绛先生内心从容,她要听从丈夫的话,好好活。于是她又一个人活成三个人。

人不到一定阶段,是不会盘点过去的,人不到一定年龄,也是不会沉下心来思考人生的。因为,人是带着梦想来的,是带着新奇来的,从年少到年老,总想潇洒走那么一回。人生是一种过活,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理解,只有吃过了馒头,才知道馒头的味道。哪怕是摸着石头过河,哪怕是头撞在南墙上。

第2篇:杨绛传读后感

昨天一天把《杨绛传》看完了,关于先生的传记有很多人写,我看的那本名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这本书是2016年5月买的,同期还买了《我们仨》,当时,一目十行完《我们仨》就丢掷一边了,包括这本《杨绛传》。

现在看完了,脑海中能形容先生的词,唯有尊敬二字。

先生从小出生在一个知识家庭,父亲杨荫杭在杨绛儿时,引导多过教导,特别是在那个年代,包括现在的很多家长都做不到这一点。确实杨绛少时所处的环境是非常好的,写的一手好字,有浓厚的读书兴趣。包括到后来高中,大学去往清华,结识了钱钟书,到结婚,一起前往国外学习到生下女儿都是幸福的。

我印象深的是他们在清华任教后接二连三的遭遇,字里行间我没看出先生有多委屈,多悲伤,一样劳作,一样创作。女儿、丈夫先后离世,她说她是留下来打扫战场的。她继续女儿的未完的《我们仨》,继续整理丈夫留下来的手稿,96岁高龄还写了《走在人生边上》。

对于大家对她的关心,她说“很好,很乖,虽然年老,不想懒懒散散,愿意每天都有一点进步”。

已过百岁的杨绛先生,依然坚持读书,坚持写作,看到这句,我真是自惭形秽,先生百岁,我35岁,我觉得我茫然找不到方向,一直嚷着要多读书,多学习写作,结果就在间歇性踌躇满志后,一切恢复原样。

现在太多的过来人说的话,当时听着热血上涌,过后一切如常。但看了先生的生平,百岁老人,看过多少潮起潮落,人事变迁。

说婚姻,杨绛说:“我是一位老人,净说些老话。对于时代,我是落伍者,没有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婚姻。至少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我以为,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即使不能做知心的朋友,也该是能做得伴侣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侣。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说人生,杨绛说:“如果锻炼一个人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回头看看自己,与婚姻,与人生,可用浅薄来怼自己。先生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词语,没有大起大落的句子,就像先生的女儿说的“妈妈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水,还是芳香沁人”。像一双手,总能在你需要的时候,握紧你。

杨绛的文字,没有让我惊天动地,也没有让我昏昏欲睡,让我感到的都是温暖和美好。

和风,日影,致敬先生!

第3篇:杨绛传读书笔记1000字

爱,请深爱,使劲爱,哪怕来生不见,只求今生相守——杨绛

随着读书会的节奏,我今天分享了《杨绛传》。这是一本让我生生念念一直要读的书,终于在文友的推荐下完成了,时日15天。

沙尘笼罩了这座城市,昏天地暗。当我静静地读完这本女性之作。沉思、静默、为杨绛先生的爱情感动。为他们不论身处乱世还是国外生活彼此之间的陪伴相守63年而羡慕。即使,站在生离死别的边缘。杨绛先生依然从容、淡定。正如书中所述“杨绛最后的告别是摘下眼镜,仔细的看了他最后一眼,这个她爱了半个多世纪的旷世才子、恋人、丈夫、知已,他是真的走了,从这一眼后他将化为灰烬,他们的爱就这样结束了吗?就这样永别了吗?她靜静地站着,目送他进入火化间。谁能想到最后的离别,竟然是我爱着你,你毫无知觉,我爱着你,却要眼睁睁看着你从这个世界消失,我爱着你,希望你知道,站起来跟我回家,一生一世不分开……”这是他们最后的告别,也是真正的生离死别。

这个从容一生,优雅一世的奇女子,就是用了她一生的爱诠释了丈夫钱书对她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简单的生活,高贵的灵魂,体味杨绛先生百年人生的智慧和身处纷繁的世界依然优雅地活着。

一吻天荒,钱钟书病榻期间,杨绛为他忙碌的精疲力尽,她怕走到钱书(杨绛对丈夫的昵称)前面,谁来照顾他,她宁愿照顾好自己,妥妥地把钱书送走,不愿意留下他无依无靠。这是杨绛先生无私的爱而非自私的爱。也许,是老天眷顾她的深情,使她期待的“让我照顾你一辈子”变成真的,这世间真的有人怀揣着一颗真心守护了一个人一生一世,从一而终,这就是杨绛先生。唯有这个拥有者高贵灵魂的女子才能做到。

“爱,请深爱,使劲爱,哪怕来生不见,只求今生相守。”如此刻骨铭心的爱情,没有击垮杨绛先生的意志。在送别两位最亲的人丈夫和女儿之后,杨绛先生没有沉沦于悲伤之中,而她却整理好自己的心情。晚年的杨绛先生接替女儿完成了《我们仨》,她将对丈夫钱钟书和女儿的思念倾诉于书中,把丈夫和女儿的感情寄托于书里。她用余生为丈夫钱钟书整理了在国外生活的读书笔记《外文笔记》全48册,其中涉及七国语言,十几种题材。为世人留下一笔宝贵财富。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却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美妙的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2016年5月25日凌晨,这位百岁老人收拾妥了丈夫和女儿的战场和自己的战场,在睡梦中安详的走向永恒。

杨绛说,“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爱,请深爱,使劲爱,哪怕来生不见,只求今生相守”。

走在阅读的海洋里,有时会为一段感情怦然心动;有时会为一段文字感动的泪眼婆娑;有时会在书中的审视自我;打开一本好的书,迎面扑来一份清香,带来一股清泉流过的清凉。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欢愉和畅快的。

第4篇:《杨绛传》读后感1000字

周国平曾说过:“每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一定有一个对于他最合宜的位置。一个位置对于自己是否最合宜,标准不是看社会上有多少人争夺它,眼红它,而应该去问自己的生命和灵魂,看它们是否真正感到快乐。”杨绛的一生正是这句话最好的诠释,她用她的一生告诉我们优雅且平淡是人生最好的样子。她虽生于乱世,却自始至终怀有一颗与世无争之心。外界给了她颇多赞誉——坚韧、从容、睿智、宁静……;

为什么那么多人敬重杨绛,不只是她留下的作品,更多的是她的品质、她的修行,她对事物的见解。杨先生她出身名门世家,书香门第,然而却恰逢乱世,历尽坎坷,看遍世态炎凉。最落魄的时候,曾经被下放到偏僻的小山村,粗布麻衣,挨饿受冻,艰难劳作,但是这些从来都不曾消磨杨绛的意志与心态。哪怕经历了再多的不美好,她也依旧笑对人生,活得通透,活得淡然。我个人认为主要源于以下几点:

一是优秀的家族基因,也就是现在说的家风;杨家世居无锡,是当地一个有名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杨荫杭曾是最早反清革命运动的人物之一,之后又成为上海著名的律师。母亲唐须荌则是一个大方贤惠,身上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美德,同时也是一个有知识的传统女性。而杨氏家族中的其他成员如杨荫榆、杨荫浏等人,要么从事于教育事业,要么献身于艺术届,也算得上一时之俊彦基于优秀的家族基因,才有其父杨荫杭独立、自律、清高和不向世俗低头的个性,塑造了杨绛不被名利所累的品行。二是良好的教育环境;杨荫杭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他曾明白地说过:“我的子女没有遗产,我只教育他们能自立。小学阶段,杨绛与姐姐曾就读于上海著名的教会学校——启明,开启了中西文化视野。后就读振华女校,校长和老师皆为名师,教科书采用外国最新版的教科书。为此,杨绛打下了坚实的中英文基础。东吴大学毕业后,杨绛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1935年杨绛随同钱钟书留学英法等国,在自由主义思想的熏陶和滋养下,她的思想和个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张扬,也为今后的自由民主思想奠定了基础,家学渊源的辉光与中西文化的交相融照;

三是博览群书;杨绛和爱人钱钟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惜时如金,嗜书如命”,她百年的阅历,横跨两个世纪,经历三个朝代,人生的阅历和大量的阅读丰富了杨绛的人生视野和艺术源头,这亦是她的生命和创作不曾枯竭的底蕴所在。加之敏而好学、勤于思考的优良品质,杨绛的创作丰富、灵动,让人咀嚼不尽,常常生出无以名状的美感、神韵。无疑与她文化构成之丰富性、多样性、复杂性丝丝相关;正因为她“腹有诗书”,所以她才“气自华”,才使她安之若素,岁月静好!时间会消逝,岁月会流失,但我们经历的那些时光和记忆会定格,美好会永存。每个人不过是凡尘中的一粒微小的尘埃,在漂泊中寻找幸福的痕迹,或许会跌跌撞撞,但身在其间骤觉开开心心、简简单单是为极好,最美丽仍然是爱,相伴牵手才是最好,为此而不惧怕这一生的波折,始终牵手到老。”“生活里有所寄托,不失为一件幸福的事。或许是物,或许是人,或许是情感,无论是哪一种,都会因有所念想,岁月得以变得更加丰盈。”“杨绛先生百岁感言:“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盼望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如杨绛先生一般,在简朴的生活中,拥有高贵的灵魂。人生不易,在短暂的一生中,不忘初心,把好本心。(郭芹)

第5篇:《且以优雅过一生:杨绛传》读后感

对于杨绛,好像多美好的词形容她都不为过,有人说“于时光的荒野里,她始终如兰芷,如清水,在这纷繁的尘世里,寂静欢喜,她坚忍,她从容,她睿智,她宁静”。

出身书香门第,学贯中西,腹有诗书,似不染红尘,然她遇到了钱钟书,他成了她的默吋,她成了他的季康,她完成了从大家闺秀到贤妻良母的华丽转身。在这段爱情里,她没有孤芳自赏,更没有娇小姐的骄横跋扈,她为了他付出一切,中断学业,出国陪读,照料起居,处理琐事。她懂得如何经营爱情,将妻子、情人、朋友三重身份集于一身,成就了这世间最洁白的女人花。无怪乎钱钟书说她是“最贤的妻”,诚然,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人生是不完美的,希望总是与失望交迭,泪水与欢笑常伴。战争爆发、政局动荡,幸福的“我们仨”变成了孤独的她,杨绛先生清醒的认识到“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同时她也智慧地找到了优雅的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接受人生的不完美,知足方能常乐。

正如先生所说:“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正是这份淡定从容,使得杨绛先生的魅力不止在于才女与贤妻,更在于淡然如菊,高贵如莲的优雅气质。

是夜梦中,我见一女子倚靠窗棂,拖着腮凝望着窗外,窗外风云变幻,窗内她的容颜从稚嫩到布满皱纹,身边的人来来回回,唯有那目光始终温柔,不泛波澜,淡定从容,那温婉的面容,如同豆蔻旧梦,使人面对她,便不自觉陷入其中,那种优雅的姿态使氤氲茶烟都变得温柔。

时光漫漫,岁月浮华,愿我们都被温柔以待,都以优雅的姿态度过一生。

推荐信息

  • 《洋葱头历险记》读后感(共29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1 9:30:36

    清晨,阳台上。我手捧一本《洋葱头历险记》,封面上,一个穿着黄衣裳、绿裤子的洋葱头立在郁金香丛里,他萌萌的样子,深深吸引了我。故事中,柠檬王视察贫民区,站在最前面的老洋葱,只因为顶不住百姓的推搡,不小心踩了柠檬王一脚,竟然被柠檬王判了无期徒刑,就连死后也得呆在监狱里。犯小错,遭大罪,这样的蔬菜王国,怎

  • 《穷人》读后感大全赏析(精选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1 10:12:06

    【 导语】书是美景,读书是饱览美景。足不出户,你可以遍游于千山万水,徜详于长江黄河之间,看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春江胜景,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雪景,更有那鱼水之乐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下面是©无忧考网整理发布的“读《穷人》有感400字三篇”,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无

  • 关于《傻狗温迪克》的读后感大全(精选7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1 10:45:36

    【第1篇】我读完《傻狗温迪克》以后,我觉得欧宝和牧师心肠很好,还有芬妮小姐、格洛利亚,因为欧宝在超市看到的流浪狗不是他的狗,他也说是他的狗,而且牧师还让他养,欧宝每次到芬妮小姐的图书馆时芬妮小姐都很热情,欧宝给格洛利亚说邓拉普和斯蒂威老是说格洛利亚是个巫婆,格洛利亚也不生气。在这本书中我知道了欧宝是

  • 《我很重要》读后感大全(精选1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1 11:23:06

    读毕淑敏的散文,不仅能让人感受到情感的细腻,文辞的华美,更能使人受到深深的启迪。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她的笔触不仅仅停留在自然,更多的是停留在生活。于是,在她的笔下,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用充满睿智的眼光在对生活、对生命进行理性思索的智者。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说“我不重要”,文章一开始,作者就用一连串的四个排

  • 关于《狼图腾》的读后感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1 12:04:36

    当读到主人公喂养小狼的那一段,我的心为之一颤。在陈阵的悉心照料下,小狼渐渐长大,并且与他成为了朋友,但它的野性并未泯灭。当夜晚草原上狼嚎声响起时,小狼努力去发出狼嚎声,与狼群一起合唱。它向往着自由的生活,时常想挣脱铁链的束缚。它不被人类所驯服,宁可受伤甚至死亡也不愿意被人牵着走。狼永远也不会像狗一样

  • 《建国大业》读后感大全(1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1 12:44:06

    《建国大业》这部历史影片,精良的制作、演员阵容强大都是这部影片吸引观众眼球的诉求点,为新中国60华诞献礼也成为这部影片的宣传口号。前来观看影片的除了年轻人之外,一些父辈、祖父悲人们也占了很大的比例。影片讲述了自抗日战争后重庆谈判到开国大典的国共两党的纷争,影片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内战上,而是通过对毛泽

  • 关于《余宝的世界》的读后感大全(精选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1 13:16:36

    这个寒假里我读了黄蓓佳的儿童长篇小说《余宝的世界》。这本书中讲述了11岁的男孩余宝每天奔走在城乡结合处的一条尘土飞扬的“天使街”上,路过一间间外乡人谋生的小店铺、趟过污浊齐腰的雨水、绕过城市巨大的垃圾场,为自己的一张课桌无处安放而惶惶不安,为寻找离奇失踪的爸爸而焦虑,为姐姐余香和余朵的而欣慰,为帮助

  • 《三体》读后感8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1 13:56:06

    生命、文明的存在仅属于偶然。为什么有偶然?高纬度世界与低纬度世界的相对时间差值以及大量物质的随机组合足够允许偶然的存在。这里所指的世界不是人类社会、地球,而是宇宙、宇宙之外以及包含宇宙的物质。至于物质,没有明显的界限,我相信存在比夸克更小的物质。物质代指一切真实存在的实体。或许,你撕碎一张纸,成功毁

  • 《草房子》读后感300字大全(1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1 14:37:36

    我非常喜欢曹文轩老师的柔美小说《草房子》,这本书令我百看不腻。主人翁是一个名叫桑桑的小男孩,是桑校长的儿子。桑桑是一位天真、善良、勇敢、快乐的孩子。整天满脑子胡思乱想,做出奇怪的事情来。他趁爸爸妈妈不在,将碗柜拿出来,做成鸽笼。还把蚊帐剪下来,做成渔网,虽然当时快活地吃了一顿鱼虾,但妈妈还是罚他将自

  • 《雾都孤儿》读后感大全赏析(精选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1 15:15:06

    狄更斯是十九世纪英国最的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写有十多部长篇小说,他写作《雾都孤儿》时,年仅二十五岁。孤儿奥立弗本是上流社会一个有钱人的私生子,他年轻的母亲因长期得不到关爱,只身一人饱经跋涉、思虑之苦,在生下他后就辞世了。他来到人世后,从未得到母爱和家庭的温暖,在当时所谓的慈善机构济贫院里过着地狱一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