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关于《封锁》的读后感大全(精选3篇)

关于《封锁》的读后感大全(精选3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3 17:35:06

张爱玲《封锁》读后感1000字

张爱玲《封锁》读后感

相比较行动而言,空谈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

在两性交往中,很多男人喜欢说“我爱你“,但是,他却不愿意为了这份爱付出任何行动,那么,显而易见,这份爱就是假的。

然而,有一些男人真正的爱上一个女人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因为羞涩而怯于表白,他们不会说“我爱你”三个字,但是,他们却会用行动来证明“我爱你”。

真正的爱情,永远是与责任分不开的,如果一个人真的爱你,那么,他就会感觉到自己对你有一种责任,有责任对你信守承诺,有责任让你过得快乐,他会因为这份责任付出很多努力和行动,因为他们懂得一个道理:

光会用嘴说爱的人,他们的爱是虚无缥缈的;而愿意为爱去付出行动的人,他们的爱才是实实在在的。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女人并不懂得这个道理,她们喜欢沉醉于男人的甜言蜜语中,觉得爱是需要说出来的。

这种女人往往会忽略陪在她身旁,为她默默付出的男人,她们觉得这样的男人很沉闷,很无趣,根本不值得自己与之交往,实际上,她们却不懂得,愿意为她们真正付出的男人,才是真爱她的。

在小说《封锁》中,张爱玲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只会用嘴说爱的男人的故事:

在一辆被封锁的电车之中,已婚男人吕宗桢,为了躲避亲戚的纠缠,而搭讪电车上的学校教员吴翠远,吕宗桢向吴翠远诉说了很多暧昧的话语,让吴翠远误以为吕宗桢爱她,吴翠远动心了……

结果,令吴翠远没有想到的是,当电车的封锁解除之后,吕宗桢竟然像不认识吴翠远一样,回到了他原来的座位。

吴翠远这才明白,原来那个嘴里说喜欢自己的吕宗桢,不过是在逢场作戏,而吕宗桢冷酷的行动,才真实的证明了,原来吕宗桢并不爱自己。

一,只会空口说爱的人,往往目的不纯。

在爱情之中,只会用嘴说爱的人,会给人一种很轻浮和随便的感觉,他们的“爱”,往往是带有很强的目的性的。

这样的人说爱你,很可能只是为了从你的“爱”中获取好处,也很可能只是为了寻求一时的欢愉,但是,他们肯定不是真心的爱你。

在小说《封锁》中,吕宗桢向吴翠远表达爱意,就是有两个目的:1,躲避亲戚的纠缠;2,打发电车封锁期间的无聊。

由此可见,吕宗桢并不喜欢吴翠远,他之所以会对吴翠远表达爱意,只是为了达到自己躲避无聊的目的。

因此,他可以对吴翠远“一见钟情”,也可以对其他人“一见钟情”,表白的对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目的。

在我看来,只会空口说爱的人,经常会在爱情中显得很随便,他们追求爱情的目的往往是不纯粹的。

二,只会空口说爱的人,常常不会信守承诺。

既然只会空口说爱的人,都有自己的不纯目的,那么,他们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通常就会无所不用其极。

比如说,他们会用谎言给所“爱”的对象建造一座空中楼阁,楼阁上宛如天堂仙境。

一旦女人相信了他们所描绘出来的愿景,那么,这女人便算是掉落到了他们的陷阱中了。

在小说《封锁》中,吴翠远几乎相信了吕宗桢的话,她认为吕宗桢是爱她的,因此,尽管吕宗桢已有家室,吴翠远还是愿意将自己的电话留给他。

可是,吕宗桢的目的只是打发无聊,因此,当电车封锁解除之后,他就不再无聊了,他的目的达到了,所以,他就不用再遵守之前和吴翠远所说过的情话了。

在我看来,爱上了只会空口说爱的人,当他们的目的达到了之后,你就会发现,原来,他们空口描绘出来的空中楼阁,不过只是一个谎言罢了。

只会空口说爱的人,是不会信守承诺的。

三,判断一个人爱不爱你,不要听其言,而要观其行。

在两性交往中,有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判断一个人爱不爱你,不要听他说什么,而要去看他做了什么,只有行动和付出是不会骗人的。

小说《封锁》中,吕宗桢对吴翠远说了很多暧昧的真心话,这些话真切而动人,让吴翠远感觉到了爱情,几乎坠入到了情网之中。

然而,当电车封锁解除后,吕宗桢的行动,却实实在在的告诉了吴翠云,刚刚我所说的所有话,不过是在逢场作戏罢了。

一个人的身体,永远比他的语言更诚实。

在我看来,很多女人喜欢听情话,就是因为情话为她们描绘出了一个,美好的不切实际的梦幻世界,她们以为听信了这些情话,这梦幻世界就会成真。

殊不知,语言描绘出来的爱情,往往都是虚假的,而真正爱你的人,没有时间去向你说情话,此时,他们正在努力用行动为你创建家园。

总之,要想判断一个男人是否真的爱你,不要听他说什么,而要看他做了什么,只有真正愿意为你付出的人,才是真心的爱你。

读张爱玲的短篇《封锁》有感300字

读张爱玲的短篇《封锁》有感

一辆行驶的电车,因为路的封锁被迫停车。在等待的过程中,车上百无聊赖的乘客开始活络起来。

会计师吕宗桢为躲避一个讨厌的亲戚,而坐到了大学老师吴翠远的身边,又为了进一步阻止亲戚的搭讪,故意装成浪荡子弟追求翠远。

电车被封锁的时间太长,吕宗桢从开始的有意利用到故意搭讪,再到倾倒苦水、到索要电话求婚,这个过程快的让翠远感觉像做梦。当老姑娘想嫁人的心思真的被撩起来了,但就在这时,封锁解禁,电车重新驶起来后,吕宗桢竟转身回到原来的座位上,仿佛刚才的一切都未发生过。最后翠远终于明白了“封锁期间的一切,等于没有发生。整个的上海打了个盹,做了个不近情理的梦”。

这篇《封锁》是收录在张爱玲《倾城之恋》里的一个小短篇,短的只有12页,但只这12页便道尽了男女对一段感情的不同反应。男人即时既情,一瞬念起一瞬念灭,而女人却是慢热,一旦有一时便想着一世。可谁知哪段一时会成为一世,哪段一时又只能放在封锁区呢?

张爱玲说,思想是痛苦的一件事。管它一时或者一世呢,都不要去思想它,只真心真意用心用力地过好当下,缘起缘灭,顺其自然最好。如一世便不负初心,如一时便把它留在封锁区,像《独家记忆》里唱的那样:在我感情的封锁区,有关于你,绝口不提。

张爱玲《封锁》读后感

张爱玲《封锁》读后感

回顾历史,岁月荏苒,那时候的老上海还有叮当作响的电车;

每开一段停一站,如一点一点连成的虚线,无声地说着未完的人生故事。

它是见证时代变迁的时髦宝物,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古老的传承年纪。

耳听车轴和轨道的摩擦声,嘈嘈切切,如入时光画卷古老的电车载着我们,回到1943年的上海:

回到那个大家都活得战战兢兢的年代,

回到电车随时被日军封锁检查的年代。

当“叮叮”提示音响起,驱散了时间的阻隔,《封锁》牵引我们走进张爱玲的笔下世界,窥见那个战时的上海,窥见一对陌生男女在特殊环境下的相遇;

他们从拘谨的交谈、微笑,到亲昵的倾诉、靠近,只花了短短一瞬的封锁时间。

这样的邂逅,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是一见钟情,还是浪花之遇?

01、因为空虚,所以他把不喜欢的女人类型,也看入眼里

封锁了,当电车里的焦虑不安淡去,车里人也就逐渐镇定了。

坐在角落的吕宗桢,默默观察起周遭的人。

他嫌弃地看着妻子交代要买的包子,被报纸包裹着。什么价廉物美?竟让一身西装革履他拿着走街过巷,实在太不体面了!

不过在被封锁的间隙里,那裹着包子的报纸,文章依稀可读,这倒帮他打发了不少时间。

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杀时间”,大家成为“低头族”,很多时候,也不过是想把空虚的时间填满,又避免与陌生人四目相对的尴尬。

当遇到他讨厌的表侄时,不想与之交谈的他立即换了个位置,于是坐在隔壁的她吴翠远,入了他的眼里:

“她打扮得有点讣闻的风味;

她梳着千篇一律的发式;

她整个人像挤出来的牙膏,没有款式。”

吴翠远显然不是他喜欢的女人类型,因此,他对她的第一印象,可谓是刻薄、高傲至极。

但这又如何呢?丝毫不影响自己搭讪她的心情,只要不必和表侄有交集,还能气一下妻子,与个毫无魅力的女人稍作交谈,何乐而不为?

于是他的开场白从描绘她的外貌开始,她那寡淡无味的姿色,被他一一拆开看后,竟品味出几分她的风韵来。

宗祯大概是憋屈太久了,对着陌生人,他仿佛找到了一个宣泄情绪的出口,一脑门地倾吐出对妻子、对婚姻的不满。

此时,街上乱糟糟的吵声,引得两人同时探头张望,就此一瞬近距离的两张脸如银幕里的特写镜头,眸光里只容得下彼此。

蓦地,他们加速的紧张心跳,无声地散发出某种喜悦。

而她那容色一般的脸,忽然变了模样,在宗祯的心里开出了花来:

“她的脸像一朵淡淡几笔的白描牡丹花,额角上两三根吹乱的短发便是风中的花蕊。”

刹那间,他断定她是个可爱的女人!

本来不过是想打发一段空虚的时间,吐槽一下对妻子的不满,却不曾想,与她的邂逅,让他收获了一份“恋爱”。

他的精神出轨来得急如浪潮,甚至对她脱口而出“我不离婚,但我打算重新结婚”。

但宗祯是个犹豫踌躇,又没能耐和勇气的人,所以他一直在自说自话,一厢情愿:

他一边试探翠远做妾的可能,一边又担忧法律上的麻烦;

一边叨唠自己已不年轻的岁数,一边又关切她是不是自由之身;

既渴望她不顾一切投入自己的怀抱,又担心自己囊中羞涩,不够与她再组一个家庭。

但当封锁开放的铃声荡响时,“叮叮”声如破除魔法的咒语。

瞬间,就把宗祯从那片绮丽炙热的欲望中拉扯出来刚才那短暂的“恋爱”感觉,随之就消散在“叮叮”声中。

02、因为空虚,他只需要一个体谅、包容自己的女人

面对宗祯突如其来的搭讪,翠远本是抗拒的,

她失控的表情,只得露出一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笑容。

但见他哀恳地想与自己说话解闷,不懂拒绝的翠远,便一边观察他一边陪聊了。

翠远是个挺看重“肢体语言”和“说话艺术”的人,对宗祯的所思所想,全体现在她生动的心理活动中:

当被他误认是学生时,她内心窃喜着,享受被夸赞年轻的些许虚荣;

当他摘下眼镜擦拭时,她感觉被冒犯了,有点精神洁癖地觉得那是猥琐的;

当他吐槽着妻子的粗俗浅薄时,她立即敏锐地忖度他想从自己这儿得到安慰、同情。果不其然,宗祯吐露了对妻子的种种不满。

但他对翠远裸露了自己脆弱的一面,这举动轻易地勾动了她怜弱的母性同情、包容弱小。

但宗祯真的弱小吗?他只是印证了张爱玲关于“白玫瑰和红玫瑰”那个论调:

那个由母亲订下的妻子,也曾是他心头的白月光,只是如今已变成碍眼的一粒白米饭。但究其原因,不过是妻子不再年轻,沦为对柴米油盐锱铢必较的妇人罢了。

然而翠远没有深究他厌弃妻子的真实原因,反而认为自己读懂了他的脆弱,认同他需要一个可以谅解、包容他的女人。

于是,她对宗祯的态度,慢慢从应付、谨慎、抗拒,转变为亲近和依靠。

他们如情侣般相处,宗祯细说着自己的过往,家长里短或理想志愿,那一刻,他希望翠远懂他,迫切地想从她身上攫取抚慰和温柔。

气氛正好,然就算粉红泡沫已包围自身,但翠远还是意识到:

当他懂她后,一如了解妻子后,他就不会再爱她了。

可情正浓时,她也在爱情里盲目了。

当彼此的脸靠近时,他们之间,就差一个私定终身的吻而已。

再加上翠远迟来的逆反心理,她急于打破眼前的生活和感情窘境,若嫁一个没钱人,正好可以此反抗家人对自己的控制。

所以,当“叮叮”侵入她耳中时,那声响犹如斩断她爱情的利刃,催发她对爱情的疯狂渴求。

她为彼此无望的爱情急哭了,甚至幻想,自己以后若嫁了别人,也绝没宗祯这般“可爱”得令她心动。

翠远深陷在他给的恋爱幻觉中,觉得他与他妻子的婚姻是在自我糟蹋,耽误了他的幸福,她为此而替他难过。

然而,当电车再次开动,宗祯突然的避嫌行为,无疑给自作多情的她一记响亮的耳光。

03、空虚依旧,但“恋爱”的幻觉已在现实中醒来

都说女人是善变的动物,但宗祯这个男人也不遑多让。

仅仅与翠远相处片刻,对她的印象就从“挤牙膏式的没款式”,到“一朵白描的牡丹花”。

兴致高涨时,张嘴就说“打算重新结婚”,暗示想娶她做妾。

然而,在分别时,他有多么急切地索取翠远的电话号码;

在醒觉后,他就有多么急切地想抹去这段记忆。

当一时激情退去,他大概还会懊恼:自己为何与一个毫无特色的女人调情了?

那么被撩得情意冲动的翠远又如何?她凭实力赢得“恋爱脑”这头衔。

感性的她,被口若悬河的宗祯牵着鼻子跑,片刻间就以深情托付。

尽管她也使了点小心机在宗祯费劲记下她的电话号码时,她故意不拿出纸笔。

心里认为,他若真爱自己,那么就理应把电话号码牢记于心,这是她给他的考验。

然而现实打脸得太快。

封锁开放后,只见他突然坐到距离她很远的位置上,无声地让两人回归到陌生关系。

翠远这才如梦唤醒,原来“他只是很短暂地爱了我一下”。

故事里,“叮铃”声在封锁前后各出现一次,如隔断时间与空间的玻璃罩。

前者响起,把电车里的人与电车外的人,隔绝成两个世界。

后者响起,把玻璃罩取下,两个世界再次融合。

然就在顷刻间,电车里的他和她,已完成了一段深刻的“爱情”和悲欢离合。

这段爱情来得快,去也快,还带着点荒诞色彩:

宗祯爱自圆其说,翠远爱一厢情愿,他们都是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

从个性看来,他们未尝没有契合之处,算得上是另类的知己罢了。

写在最后:

乱世中的封锁,为宗祯和翠远的相遇创造了条件。

外界的街道逐渐“安静”,明明很多人,却如濒死之城一般,绝了生机。

而在车厢中受庇护的人,大家看似镇静自若,实则也人心惶惶。

逼仄的空间,与世隔绝般的孤独寂寥,油然而生的空虚会使人坐立难安,但谁都不愿让脑子动起来,只想趁机恣意随性,本能行事。

于是,宗祯与翠远这两个孤寂的灵魂,相遇了。

他们如水遇风,轻抚波澜,情意萌动双双掉进幻觉虚构的情网中。

然而,当封锁解除,外在条件改变了,幻觉瞬间幻灭,萍水相逢的两人,结局也不过是各回各家罢了。

由此可见,宗桢和翠远这段邂逅,不过是“浪花之遇”。

当浪花消逝,还谈什么有情人?都不过是相忘于江湖的陌生人而已。

所以,女人请别太过轻易付出感情,在心动的时候,不妨拉长彼此相处的时间,多观察对方的一言一行。

爱情不是一段封锁时间和一场浅薄交流就可以验证的。

标签: 《封锁》读后感

推荐信息

  • 《飞屋环游记》读后感大全(1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5/27 13:06:42

    这学期的美术老师在给我们上了最后一节课时,放了迪斯尼皮克斯的电影(也不能算是最新的吧)《飞屋环游记》给我们看。其实对这部影片,我之前是有着一面之交,那还是在舅舅一次给我看他的开心网时看到的。是个别着四条杠的小男孩,非常可爱,圆圆胖胖的,一副冒险者的打扮!今天在家终于把这部电影看完了,也就于此简单地写

  • 关于《捅马蜂窝》的读后感大全(精选3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5/27 13:00:42

    小时候,我很调皮,家里后院有个马蜂窝,我和伙伴约定把马蜂窝捅下来。我把许多棍子捆在一起,捆的很长。我使劲朝马蜂窝一捅,马蜂窝就下来了,一大群马蜂朝我们飞来,小伙伴都吓跑了,我被一只大马蜂蜇了一下。几天后,再看那个马蜂窝已经不在了,蛰我的马蜂也死了,不知道为什么我心里却高兴不起来。别人没招惹你,你就不

  • 《孔乙己》读后感600字大全(19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5/27 12:52:42

    结束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一文的教学后,颇有感受,课余得些体会,笔录如下,敬请各位老师斧正。孔乙己者,不知何许人也。旁人常议,乃知其幼时天资聪慧,遂拜师于私塾,潜心苦读四书五经,以求功名。然功名未得,却迂腐之至。常以圣贤居之,不思营生,当婚未娶,孤寂一生,至死孑然。悲哉!与之谋面,乃半百之人,天命定也

  • 关于《吹牛大王历险记》的读后感大全(精选1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5/27 12:51:42

    【第1篇】这个寒假我读了《吹牛大王历险记》,这本书简述了主人公吹牛大王一系列的冒险故事,很惊险,很刺激,你看了以后会觉得像在吹牛一样,哈哈 ,你说对了,作者就是个吹牛大王。主人公在讲故事时会加入自己的冒险经历,并将其夸张化,但让人听了很开心,很快乐。主人公的人生经历中,有过坎坷,有过兴奋,但他一直用

  • 《雪国》读后感1000字大全(1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5/27 12:50:42

    其实一向以来我对日本的很多东西都是很反感的。其中的原因自不用说。可是当我看到日本著名的作家川端康成写的散文临终的眼时,给我极大的震撼。之后我明白了他的小说雪国。川端康成自小成为孤儿,历尽人世沧桑和炎凉世态,养成了一种孤独沉默的性格,对于世事采取漠然的态度。为此,他早期作品,如《伊豆舞女》和《招魂祭典

  • 《好书》读后感8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5/27 12:47:42

    读过巴金的《家》之后,虽然对那个年代的事不是很多的了解,但是可以看懂,而且书中有一个特别显着的气息:到处闪耀着青春的色彩。这种单纯而自然的环境就是作者本人所写的那样:“永生在青春的原野”,“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它一直是我的鼓舞源泉。”巴金老先生笔下的《家》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而《家》

  • 关于《徐悲鸿学画的故事》的读后感大全(精选5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5/27 12:45:42

    今天,我读了,《徐悲鸿学画的故事》这篇文章,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由哀的体会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所包含的深刻意义。故事是这样的:徐飞鸿年轻的时候,曾经在法国巴黎徐梁画院和巴黎国力高等美术学院学习绘画。她不仅在经济很困难,常常遭到别人的鄙视。徐悲鸿非常气愤。从此以后,徐悲鸿

  • 《哈利波特》读后感600字大全(19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5/27 12:42:42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叫《哈利波特》,文中的主人公叫哈利波特,哈利是一个巫师,真正的巫师!他的父母同样也是巫师,曾经是霍格沃茨(一个魔法学院)最优秀的巫师学生,可是他们死于一次与敌人的战争中,因为要保护哈利,牺牲了自己。但是,却在哈利的额头上留下了一道闪电形状的伤疤,那里包含着哈利母亲对哈利爱的力量,也

  • 《罗马假日》读后感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5/27 12:40:42

    《罗马假日》在上任单位的时候就期盼着观看了,第一次知道《罗马假日》这片影片是在上任单位的内部网里看到剧照,美丽的赫本,帅气的派克,优美的罗马风光,无一不增添着她的魅力,于是看《罗马假日》成了我的一个心愿,可种种原因直到几年后的这天才如愿。电影的资料很简单:安公主出使意大利,耐不住寂寞,溜出皇宫,意外

  • 关于《人民的好儿女观后感》的读后感大全(精选8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2/5/27 12:35:42

    【第1篇】被称为人民的好儿女,48位工作在不同行业的优秀共一产一党一员。没有声名大噪、家喻户晓,没有惊天动、丰功伟业,有的是服务人民的诚恳朴实,有的是奉献为名的一腔热忱,有的是默默无语的真诚……有一种感动,蔓延在心底。马金永、马宝祥、蒋国珍……电脑屏幕上,他们的故事被浓缩的短短的。可是,那一个个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