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观后感450字
今天我观看了《甲午海战》这部老师推荐的经典电影,我感到浑身热血沸腾。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1894年发生在中国黄海的甲午战争,那时,中国清朝政府组建了北洋水师,邓世昌等许多优秀海军将领从国外学成归来,准备发展中国现代海军。可人们万万没想到,日本人早就对中国有了侵略之心,而清朝皇太后却整天吃喝玩乐,不理朝廷政事,还花费巨资建造了一艘华丽无比的石船,船上有许多亭台楼阁,令人赞不绝口。清朝的士兵整天享乐玩耍,中国的军队实力日渐衰落,日本人趁机驶出超音速舰艇舰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了甲午海战。中国北洋舰队负责拦击日本海军,可临阵御敌时,才发现流弹严重不足,买弹药的钱都被皇太后征用办寿宴了。北洋舰队在缺弹少炮的情况下,只能用穿甲弹和鱼雷,由于这些射程短,无论怎么瞄准都打不中日本军舰。但中国海军不怕牺牲,冲进敌人阵营,近距离发射穿甲弹,一个个穿甲弹飞速地射向敌人军舰弹药库,时间仿佛凝固了,本以为会炸毁日本舰队,但我们发射中敌军的穿甲弹竟然是哑弹!买炮弹的钱全被地主、官员贪污了。邓世昌等诸多优秀海军将领誓死与船同沉,壮烈牺牲了。我看到这里愤怒极了,正是因为中国的地主、官员、皇太后整日吃喝玩乐,不理朝廷政事,不学习先进技术,不发展军事,才会打败仗,而日本天皇却常说:“君无求饱,我省下来的钱用来买船买炮。”一个国家的皇帝不能过于骄傲享受,要以国家正事为主才行。
甲午海战战败后,中国和日本签定了《马关条约》,中国向日本割了地并赔偿了很多钱。我在想中国为什么打不赢小日本呢?落后就会挨打,我们中国古代很强大,有四大发明,为什么落后了呢?是因为我们总认为自己最强大,朝廷不理朝政,不学习先进技术,不加强军事防御能力,最终只有失败!所以我们现在要努力学习知识,少年强则国家强,我们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读《甲午海战》有感
8月14日我在参观刘公岛的“甲午战争纪念馆”时,有幸购得了一本署有作者乔洪和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玄孙丁小明签名的书《甲午海战》。旅途中我用空余的时间阅读了这本史书。
甲午海战以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为开端,到1895年4月17日,不到一年的时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让港口要塞台湾、刘公岛、威海卫等,赔付巨额银两,丢失制海权而宣告失败。甲午海战失败签订的《马关条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大的耻辱之一。
甲午海战前,清政府曾建有世界最强大的海军北洋水师,战前拥有2000多吨战舰7艘。但由于清政府腐败,大量军费给慈禧太后60大寿建颐和园,战舰年久失修,燃煤和炮弹参杂严重,从而导致开战不久,以“定远舰”为首的战舰全军覆没。尽管北洋水师提督邓世昌、丁汝昌等爱国英雄们誓死保卫战舰,但最终未能改变北洋水师全军覆灭的结果。
读完此书,我从清政府和日本政府在军费的使用上找到了失败的原因。清政府挪用军费建颐和园,而日本天皇相反的把后宫的经费拨款给海军建军舰,训练军师。清政府的腐败是甲午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当然,李鸿章的犹豫不决、软弱无能,没有及时对日本挑衅、侵略的阴谋进行识破,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腐败就会落后,落后最终挨打。从此我会永远记着《甲午海战》与耻辱的《马关条约》。
《甲午海战》读后感500字
众所周知,甲午海战是一场颇具重要性的海战,它展现了蒸汽战舰的威力,并决定了中国的历史。清朝为什么会被日本打败呢?下面便会为您一一讲解。
甲午海战是大清帝国的北洋水师与日本联合舰队进行的大规模海战。双方战舰大约各三十多艘,实力不相上下,可为什么堂堂从英国采购的先进军舰,会被日舰打的落花流水?原来,不是战舰的问题,而是人员的问题。读过历史书的人都知道,清朝后期十分腐败,贪官一抓一大把,结果把北洋水师给捣坏了。听说日本要来进攻,官员们便向英国订购了数艘战舰,但是呢,问题出在了炮弹上,当时中国造不出好炮弹,只好去国外买,负责买炮弹的是个贪官,结果他买回来的炮弹是落后的、质量差的炮弹。
还有,原本战时实力相当,但由于北洋水师缺少训练经费,所以战场上阵型不完整。最让人可恨的是,“济远”号舰长方伯谦畏战而逃。不仅一弹未发,竟然还在逃跑时撞上了另一艘己方战舰。
就在邓世昌落水时,他的爱犬极力下水营救,但它相当于把自己也安置在了水中。多么感人啊,这样我感到更狠这些贪官了,一只狗都如此的爱主人,难道这些贪官就没有一丝爱国意识吗?到最后遭殃的还是自己。失败的罪魁祸首还是这些贪官和腐败的朝廷。我们万万不能像他们一样不爱国,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