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钱学森故事》读后感(共4篇)

《钱学森故事》读后感(共4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3 03:05:25

第1篇:钱学森故事读后感1000字

曾经有这么一位英雄,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他可能不是冲锋在枪炮林立的最前线,也不是手握手术刀救人于病床之上。他仅用一颗赤诚报国之心,用他那份执着和可贵,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展现了一位举世闻名的爱国科学家的崇高品质。他,就是钱学森。

钱学森这个名字对于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作为后生晚辈,以下将皆用“钱老”来表达对他的崇高精神的敬佩。其实他的爱国之情,自加州理工大学学成之后日成为终身教授开始就体现的淋漓尽致,在当时的美国,他也是有房有车,有漂亮的妻子,可爱的孩子,幸福的家庭,在美国军界、科学界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钱学森的报国情怀是多么的真挚,他回国的决心是多么的坚决,就算是要割舍离开他最挚爱的科技事业,被美国软禁五年,也都无法动摇他回国的信念。最终,几经辗转,他还是回到了一穷二白的中国。虽然很穷,但这是自己的家。

一个信念,促使他不惧艰难险阻,毅然回到祖国的怀抱;一种情怀,促使他不惜余力,燃尽最后一缕烛光。人生可谓区区数十载,能过百者又有几人。曾几何时,有人为之血染沙场、马革裹尸,当然也有人多少个日日夜夜附身案牍之上,而他选择了终身专研于科学实验室,献身于崇高的国防事业和科学研究。

他一生辉煌,拥有奋斗与创新的一生,拥有不断学习与进步的一生。但同时他又是幸运的,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曾经给于他提供汲取知识和展示智慧的舞台,他也是伟大的,他的一切成果来源于他对真理与国家的无限热爱。然而,他却说,他的一切成就来源于人民。

读《钱学森故事》一书,无时无刻不让我热血澎湃,新潮涌动。自1955年9月,钱老全家登上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回国,临行前,他去拜别了他的老师、世界力学大师、美国超音速之父冯.卡门,并把自己新著《工程控制论》送给了老师。冯.卡门翻看书后对钱老说了一句:“你现在在学术上已经超过我了!”到达北京后的第二天清晨,他就带领全家来到天安门广场。抬头仰望雄伟的天安门和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他是无比的激动。其实,1947年钱老就曾回家省亲过,并且还在浙大、上海交大、清华大学作了相关学术的演讲,引起轰动。当时国民政府也曾极力挽留,但是他看到当时时局混乱,毅然谢绝,又回到了美国。

钱老从一开始并不是共产党员也不是国民党员,他只是一个充满理想的爱国人士。是因为回国后不久,组织上安排钱老去东北参观。一路上,他参观了新建的工厂、水电站、大学、研究所。新中国成立的几年来,他亲身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的力量,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报国的信念。于是在1958年初的一个晚上,钱老来到了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劲夫家,郑重提出了入党要求,同年10月,也就钱老回国的第三年,力学所党支部通过了他的入党要求。1959年1月,经中国科学院党委批准,钱老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同年11月12日转正。30年后,钱老还回忆到:“在建国10周年的时候,我被接纳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这时候我的内心是无比激动的,我简直激动得睡不着。”

自钱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以后,他更加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的要求自己,他努力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把政治思想和科学技术结合在一起,在先进精神融入之后,钱老时刻以一种崇高思想境界在要求着自己,他呕心沥血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1960年在他的领导下,我国成功研制了第一枚导弹。随后,他亲自主持我国“两弹结合”的技术攻关和试验工作,于1966年又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1965年,他向中央提出了研制发射人造卫星的时机已经成熟,并于1968年兼任空间技术研究院首任院长。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新中国终于迎来了航天时代的黎明。

钱老的一生是荣耀辉煌的一生,同时又是平凡奉献的一生。人生于天地间,庸庸碌碌也是一生,惊天动地也是一生。吾中华儿女后辈晚生应有民族之气节,报效国家之忠诚。(周乐)

第2篇:钱学森故事读书笔记

清明时节,浓愁涌现,思及先烈,有一个人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就是我国导弹、火箭以及航天事业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人们心目中的“科学圣人”、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奋斗终生的伟大科学家——钱学森。他的一生充满神秘和传奇,虽然历史已经尘封了一些记忆,但阅读了《钱学森故事》这本书后,钱学森的爱国之心、坚定信念和创新精神,令我心潮澎湃,无法忘怀。

钱学森的身上有着丰厚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的奉献精神,他的民族气节,他的坚强毅力,他的艰苦朴素,他对父母师长的缱绻情怀,他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有力地显示了他的品格、情操,无不令人景仰。其中给我最突出印象和强烈感动是其爱国主义者的情怀。作为爱国主义典范的钱学森,爱国主义是贯穿他整个生命的主旋律,钱学森年轻时在美国留学,经过刻苦努力,他成为世界著名航天事业的科学家。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美国给了他很高的荣誉,在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然而他却始终眷恋着祖国。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他知道后决定马上回国。于是在1950年7月他会见了主管他研究工作的美国海兵次长,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说:“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但最终还是没能动摇他回国的心。从那时起,钱学森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先是被联邦调查局非法逮捕,历经折磨。被保释出来之后,又被美国移民局使用非法手段限制了自由。在朋友的帮助下和祖国取得了联系,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不惜释放15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高级将领作为交换。最终,他在经历了长达五年的囚禁,终于踏上了祖国的热土。

回国后他顾不上洗去一路的风尘就投身到了新中国的科技建设中。这位享有国际威望的大科学家为了党中央毛主席和周总理托付的重任,为了新中国的国防和航天事业,坚持带领所有人学习导弹技术。他放下了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坚持在前线指导工作,以一个普通的科学工作者的姿态,穿行在风沙弥漫的西北荒漠,历经艰辛成功研发了“两弹一星”,为中国国防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开辟了中国全新的篇章。

钱学森的伟大业绩对我这样一个普通人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但让我从他身上对“爱国”这两个字的理解由模糊逐渐变得清晰。爱国,就是要把祖国放在心间,祖国利益至上;爱国,就是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奋发向上,为我们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3篇:钱学森故事简介

钱学森是全世界著名火箭专家,是我国“原子弹之父”、“导弹之父”。他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够回到祖国的,今天,我终于回来了!”这是钱学森从美国回来时,对接待他的人所说的一句话。

钱学森回国的道路是艰难的,当他在美国得知祖国于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五星红旗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空时,他的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愿望:早日回到祖国,用自己的专长为国家建设服务。于是他向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明,他准备立即动身回国。金布尔听后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放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还大声喊道:“我宁可把他枪毙了,也不让这个家伙离开美国!”钱学森只不过是要回国,美国人怎么会发那么大的火那么着急呢?因为他知道钱学森是个人才,他的知识和能力要是为中国服务,很可能对美国产生威胁。他有一个恶毒的想法就是:我们美国得不到的,也不能让其他国家得到。于是金布尔马上通知了移民局,不准让钱学森全家离开美国。美国海关果然禁止钱学森回国并扣留了他的所有行李,并遭到联邦调查局的非法拘留,被送到移民局看守所关押起来。如果不是钱学森的老师和校友大力帮助,恐怕他是难以得到自由的。

但那以后,钱学森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他不断受到移民局的迫害,行动处处受到限制和监视,不许他离开洛杉矶,还定期查问他。钱学森就这样失去了5年的自由。为了回国钱学森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啊!然而,钱学森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反而更加强烈了。他日夜思念着新中国,他坚持斗争,不断地向移民局提出回国的要求。1955年6月的一天,钱学森摆脱了特务的监视,在寄给在比利时亲威的信中,巧妙的在香烟纸上写了一封信,并顺利的转到了周总理的手里。1955年中美大使级会谈进行,中国大使按照周总理的要求,以钱学森要求回国的这封信为依据,迫使美国政府允许钱学森回国。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与他的夫人和两个孩子终于乘坐邮船,离开了洛杉矶,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时代不断发展,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中国人在世界上越来越有底气,我们的民族已走上复兴之路,我们不应该忘记为这一切付出和努力过的前辈先烈们,没有他们,中国依旧贫困,炎黄子孙依旧抬不起头.回望历史,有那么多灿若星辰般的人物出现在新中国发展史上,其中有一个名字,远比其他要明亮夺目,那就是钱学森。

第4篇:钱学森故事读后感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新年伊始,初雪如期而至,在温馨灯光下,依偎着暖气,安静地读一本《钱学森故事》。《钱学森故事》是在钱学森逝世一周年时付梓出版的,以此来缅怀“人民科学家”钱学森。这本书从爱国励志、报效中华、成才有道、人格如金、科学思想、大师风范六个方面,真实记录了他求学治学、爱国报国的感人事迹。全书主题鲜明,内容翔实,文字洗练,融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感召力和渲染力。通览此书,追随老一辈科学家感受峥嵘岁月的炽热爱国情怀、拳拳赤子之情,领略德艺双馨的高洁品格和卓尔不群的智慧才干,全面了解钱老的辉煌人生和卓越贡献,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迪。

煌煌成就吴王孙

具有吴越王孙纯正血统的钱学森,在科学领域彰显出真正的王者之气。他是当之无愧的科学巨擘,是“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火箭之王”,其卓著的国防成就和科技贡献足够其彪炳史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发射成功,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发射试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发射,中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中国第一次潜艇水下发射导弹……这些第一划时代改变了中国,也划时代改变了世界。

拳拳爱国赤子心

钱老出生于救亡图存的年代,成长于山河破碎的岁月,强烈的爱国情怀,是贯穿他一生的主旋律,也是激励他毕生奋斗的力量源泉。青年赴美留学,他就立下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誓言;壮年功成名就,毫不犹豫放弃处于巅峰的科学事业研究和美国政府的优渥待遇,坚决返回自己的祖国。即使是面对美国政府长达五年的无理羁留和人身恐吓,即使在南太平洋荒岛身陷囹圄,他也依然不屈不挠、顽强斗争,“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人民中国才是我的家”他如是说,也是这样做的。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尽铸中华豪情。他用一生忠实践行了“为祖国和人民服务,让同胞过上有尊严幸福生活”的誓言,生动展示了一位爱国知识分子的科技报国的奋斗历程。

磊磊胸怀德品高

钱老一生硕果累累,誉满天下,但他淡泊名利。在他的心中,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钱老曾说过,“我姓‘钱’,但我不爱钱”,他的写作稿费和科研成果奖金,几乎都捐给了国家。1995年,他获得的“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所得一百万港元奖金全部捐献了我国西部的治沙产业。“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钱老善为伯乐,甘当人梯。导弹事业起步之初,他既当领导又是老师。他倡导设立“中国科协青年科技奖”,鼓励支持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在制订第二代战略导弹研究计划,他积极提倡由第二代人挂帅,自己则退隐幕后。正是由于他的悉心培养和倾心扶持,才使得一批堪当历史重任的青年才俊走上关键岗位,成为我国国防科技的领军人物。

重洋万里盼归来,五载漫漫回国路。浩浩长空入胸怀,惊世两弹冲霄梦。霜鬓未改青云志,一片丹心在报国。回首来时经行处,都付默默一笑中。(郭雅丽)

推荐信息

  • 《烟消云散》读后感大全赏析(精选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7 16:22:40

    品读目送时,不知不觉地就会进入到文章中,随着作者的脚步感受人间的真情。她写的文章既有女儿般的柔情、细腻,可又不失坚强。读来就如同作者正守着一杯茗茶,与你徐徐道来生活中细小甚至微不足道,但是又无时无刻不触动你心弦的故事。亲情,友情……文章第一个故事,是写作者送儿子去上学。可是如今儿子早已长大,思想也开

  • 《狼图腾》读后感大全赏析(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7 16:30:10

    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一部描绘、研究蒙古狼的“旷世奇书”。只要你阅读这本书,将是他们这个年代享受不尽的关于蒙古草原狼的精神盛宴。因为它的厚重,因为它的不可再现。因为任由蒙古铁骑和蒙古狼纵横驰骋的游牧草原正在或者已经消失,所有那些有关狼的传说和故事正从我们的记忆中退化,留给我们的仅仅是一些道德诅咒和刻毒谩

  • 《青铜葵花》读后感600字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7 16:30:40

    葵花,这个太阳的追随者,拥有温暖人心的外貌。然而,冷系的青铜则永远闪烁着清冷与古朴。两个完全不相干的实物,却能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道壮丽的风景线。也许,这就像故事里的两个孩子一样,青铜、葵花,自古以来就是一段传奇的神话……《青铜葵花》这本书主要讲了城市里的女孩葵花,随父来到大麦地。一个特别巧合的

  • 《爱的艺术》读后感大全赏析(精选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7 16:29:10

    爱的艺术读后感读完了爱的艺术这本书我想领悟到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的自我价值并不依附于任何人对我们的评价。让我明白了,爱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知识和努力。爱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核心,但是,爱是什么我们真的理解爱,甚至真的在爱吗这本书的阅读,不但有助于我们理解博爱、自爱、父母之爱、*、上帝之爱等

  • 《母亲》读后感大全赏析(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7 16:31:40

    【 导语】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一篇关于《怀念母亲》读后感600字,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这学期我学习了季羡林爷爷的《怀念母亲》这篇课文。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亲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身母亲和祖国母亲的爱意。我读完

  • 关于《李白传》的读后感大全(精选7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7 16:33:10

    《李白传》读后感暑假,于琐事之余,闲暇之时,有心出游,不如读书。余读李白传,感其宏伟,叹其狂傲,哀其孤寂,仰其光辉, 千载即逝唯李白一人。 他是唐代诗人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给后世留下了数不清的文化宝藏。他本身也为世人所探究:他的生世,他的 籍贯,他的一生...... 都是一个令后人困惑不解的迷。虽然

  • 《去年的树》读后感大全赏析(精选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7 16:37:40

    这些天,我读了日本作家新美南吉写的一篇童话去年的树,读了这篇童话后。我被小鸟信守诺言的精神感动了。这篇童话主要写的是:一只鸟和一棵树是好朋友,鸟给树唱歌,树听鸟儿唱,冬天来了,鸟儿和树许下诺言,明年春天鸟儿要回来给树唱歌。春天来了,鸟儿回来了,看见树不见了,鸟儿明明知道树不在了,却一次次问别人,寻找

  • 关于《雷雨》的读后感800字大全(14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7 16:45:10

    初读了《雷雨》,剧中那八个或可爱,或可恨的人物就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封建家庭里,这八个人物是怎样经历了一场使一切梦想破灭的雷雨啊!在这八个人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便是繁漪,这个文弱、明慧的女子,受过一点新的教育,但仍是一个旧式女人,正是这矛盾的思想造就了她的性格。她爱起人

  • 关于中外名著读后感的优秀范文精选大全(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7 16:48:40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格列佛游记》,它是由英国—爱尔兰作家、讽刺文学大师乔纳森·斯威夫特著作。他的代表作还有《书的战争》、《一只桶的故事》等。这本《格列佛游记》是一本杰出的游记体讽刺小说,以为人正直的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口气叙述周游四国的经历。通过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罗卜丁奈格,飞岛国和慧马国的奇遇来

  • 《红与黑》读后感大全赏析(精选20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2/17 16:47:10

    司汤达的《红与黑》,写的是法国青年于连的故事。于连是一个有才华,有野心,有自尊,也有良心的人。许多评价把于连说成是一味向上爬的野心家。但我个人而言,我觉得他们都忽略了一点,就是于连良心的一面。或者说忽略了站在故事背后的作者进行的精神思考。于连确实是野心家。于连的野心膨胀过程是故事最表面也是最直接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