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诀》读后感1000字
江湖磨难铸英雄,金银财宝现善恶
-----------读金庸《连城诀》后感
老实善良,不会说慌,他注定被油嘴滑舌之人欺凌。他进过监狱,被穿了琵琶骨;他被误认为是邪恶的青海教的血刀僧,被人纵马踹短了腿;他被扼住喉咙,与死亡只距数尺,在危急之中,他的体内突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劲力不断增加,竟杀了扼他之人。
他,便是“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中《连城诀》的主人公,一个金庸笔下充满正能量的乡下小伙子。
早已听说金庸的武侠小说精彩动人,不去看一看未免感受不深。所以当来到新华书店时,看到一格写着“武侠小说”的书架时,便走上前抽出一本拿到柜台……
当我在阅读这本书时,深深地被书中的悬念迷住了。故事发展环环相扣。
整本书描绘的便是狄云这个乡下小伙子去城里给师叔拜寿,之后便发生了一连串的事情。渐渐地,一个个谜团一层一层的被揭开了。狄云也慢慢懂得了许多道理,不在那么鲁莽。但是学会这么多的前提是他经历了很多磨难,在江湖上看到了许多黑暗与光明的地方。看完整一本书,事情的来龙去脉便基本明白了。许多人在金银财宝面前现出了本性,贪婪,女儿不要了,师父不要了,师兄弟不要了。淡薄钱财的人,如狄云,对此是无奈地叹息和不解。最后那些去抢珠宝的人得到了惩罚:曾经珠宝的主人害怕宝藏被盗,便在宝藏上喂了极厉害的毒药,那些人不免一死。
把种种事情放到现实生活中,狄云就像一个刚接触社会的对社会一无所知的“孩子”,所以当他踏入复杂的社会时,处处碰壁,摔了很多次跤后才明白了一切。那些作恶多端的人最终会受到惩罚。所以,我们要相信做好人就对了,好人会得好报。《连城诀》传递了许多正能量,在现代社会,同样也需要像狄云一样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正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个人层面提倡的诚信和友善。社会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如“扶不扶”,若人人诚信友善,还会有这样的问题出现吗?书中几次出现“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话,这不是现在社会还存在的问题吗?即使是这样,诚恳的人仍会受到好运的青眯。
作者的文笔让人敬佩,其知识面也如海面一样广阔。书中时不时会出现穴位,在必要时还会一一点出。这说明金庸对这一方面有一番了解。一些唐诗也为他所用。宝藏的秘密便藏在唐诗中,并且一些数字要被打湿了才能显现出来。作者能想到这样设计宝藏的秘密,一定与他关注生活有关,并且将生活的东西运用到作品中来。
后记中把小说由那件事发展而来点出来,也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小说是从一个人的经历发展而来的。每一章内容前都有一幅插画,画的背面是与画相关的一些语句。有些书也有插画,但不同的是这本书每一章都有一幅插画,并把画提前到每章前。这不仅给人悬念,也让人隐隐知道之后发生了什么。
整本书的开头和结尾都让人耐人寻味。一开始是主人公和师妹在比剑,他们的师父在一旁时而编草鞋时而望一望他们。作者把这个场景描写的非常细腻,让人对这三个人都有一个初步印象。结尾是以一位女子水笙的话结尾的。话的意思是要等狄云,无论多久都要等。她便是被主人公感动的女子。所以结局显而易见了
一本优秀的书总是耐人寻味的,每当我再次翻开它时,仍会被它迷住,也会有新的感想。一个坚强的人,即使被困难打倒无数次,还会站起来。这个社会需要我们一起建设,我们要诚信和友善。
《连城诀》读后感1000字
《连城诀》读后感1000字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里,《连城诀》算是长篇中的短篇了。这本不太知名的武侠小说其实是最耐看的一本。
有人说金庸的武侠小说都是少年英雄的成长史,《连城诀》也不例外。主角狄云,一个有点笨的乡下人从被人冤枉后经历了诸多坎坷,最后长成了真正的侠士。感悟有两点:
1.成长的代价是巨大的,成长也是容易夭折的。
书中出场时的狄云是憨厚的,是鲁莽的,师父戚长发的衣服被大盗吕通泼上了粪就急了眼,冲上去拼命;之后帮大师伯万震山的小妾赶跑采花贼,反被万家弟子们栽赃陷害,被当做采花贼关入了大牢。在狱中受了多疑的丁典的教导,才看清了世事的险恶。出狱后在江湖中闯荡也变得谨慎,处处留心了。例证是他救了二师伯言达平后,故不相认;知道他养的蝎子之毒厉害后,还会向他要包解药防身。牢狱之灾教会了他要谨言慎行,丁典教会了他胆大细心,他人的陷害教会了不要相信别人。
如果狄云没有受到这么多的磨难,也许仍会在乡下老老实实地呆着,鲁莽一点,痴呆一点,长不成顶天立地的大侠,却也一生的平平凡凡。狄云的成长是以四五年的牢狱之灾、青梅竹马的师妹的改嫁、一次次的冤枉为代价的,如果不是遇到了丁典,穿了件夺来的“金丝宝衣”,他可能都不知道死了多少回。
我们都在从孩子到成人的黄金期,成长的代价也一点都不小。那些善待我们提携我们的都是丁典,我们所热爱的至死不渝的事物都是身着的宝衣。遇到丁典请珍惜,身着宝衣别放弃!
2.素心持剑,相信世上还是有值得相信的人和物。
《连城诀》本名为“素心剑”,取义为手持宝剑却不失赤子之心。这本书里是一个恶人成堆的世界,人性的扭曲在这里暴露无遗:梅老先生门下三徒弟为争夺“连城剑法”而弑师,二十年来相互算计,明争暗斗;师父们教徒弟都是往错路上教,像戚长发教狄云时故意把唐诗说成“躺尸”,万震山教门下八个徒儿也是故意教错,其中一个弟子还是自己的儿子;“虎毒亦食子”,戚长发看着女儿被骗嫁入仇家却隐而不现,凌知府为了连城宝藏活埋女儿;戚长发在寻找宝藏时对自己的徒儿狄云下黑手;“落花流水”中的花铁干也会向血刀老祖求饶,从一代大侠沦落为无耻小人;武侠的世界里所谓的大侠们为了宝藏也是费尽心思……
但就是在这个恶人成堆的世界里,也有丁典和凌府小姐忠贞不渝的爱情,也会有狄云和丁典生死与共的友情,有我们的主人公狄云不变的善心,有水笙在寒洞里等着狄云的美好结局……
武侠小说也是现实社会的折射,连城诀也是想告诉我们:世界不只有不堪入目的一面,也有可亲可爱的一面。所有的坏人不能被打死,那就自己做个好人,而且是个懂得保护自己的好人。世界上有很多人不值得相信,但至少自己要值得相信,才能遇到可以信赖的人。
《连城诀》读后感250字
《连城诀》读后感
早就有所耳闻,那些大名鼎鼎如雷贯耳的名字。金庸先生在他构建的江湖笔下,塑造出了,各种不同的人物性格。他的男主角,有缘惩治这种不负众望的天生主角光环。也有狄云这种老实巴交,怎么看都不像男主的男主人公。
武侠小说武侠奇遇自然是很重要的一块儿,但金庸先生笔下的奇险,却都是符合逻辑,符合推测完全有它的道理的,而非生拉硬拽。所以金庸先生是武侠大家。
《连城诀》这部小说越看到后面越觉得毛骨悚然。原来狄云吃了一切亏竟然都是人为!反倒是本部小说中的坏蛋都很坦荡。坏就大大方方承认的坏,性情也算豪爽够直接。因为是晚上看完的,看的我有种看恐怖电影的感觉。荼毒,陷害,猜疑……从小一起长大的师傅竟然是这样!本以为是金庸先生的文学创作,看看也就罢了。读完后机更加的发冷……原来文学真的源于现实。难得金庸先生是一代文学巨擘,把他们家的长工事迹编撰成小说供世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