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读后感1000字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读后感1000字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1 18:03:31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读后感

题记: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学记》

把学生的思想范围在狭小的圈子里,教他们像号子里的囚犯一样,听不见远处的风声唱着什么曲调,看不见四周的花木显着什么颜色。这样寂寞和焦躁是会逼得人发疯的。

叶圣陶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作为教育家的叶圣陶,从1912年2月6日在苏州言子庙小学任教到1988年2月16日去世,从事教育工作76个春秋,其中约一半时间从事实际的语文教学工作。他教过小学和中学的国文、大学的“写作”、“基础国文”、“新文学”以及“中国国文教学”等课程,在成都四川教育科学馆专任研究员两年多。就是到了晚年,他仍不遗余力地为推进我国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及语文教师的素质矻矻以求,发表了诸多极其精辟的见解。

从横的方面来看,叶老的语文教育观涉及到语文教育特别是学校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诸如语文的目的论、性质论、教材论、教法论、教师修养论等等,这些论述现在读来仍然令人耳目一新。但他的这些见解并不像许多中外教育家那样通过一部或几部论著系统地加以表述的,而是散见于他70多年所发表的大量讲话、论文、序跋、书简以及各种语文读物的“编辑例言”之中。从他的煌煌千余万言的著作中看出了他在语文教育探索中所走过的轨迹,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贯穿于他的整个理论体系的始终。可以说这一论断是叶老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也是极富原创性和个性的教育哲学思想,堪称中国教育哲学和语文教育理论的经典。这一核心思想揭示了教学的本质,而且建构了完整的教学概念。它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式,而是一种教育思想的高度提炼,其主旨就是正确地处理好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在教师强有力的引领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潜能,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从宏观上说,叶老提出了语文教育的理想境界即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引自《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717页,后凡引自此书,只标明页码)从微观上来说,教学的过程实质就是通过“教”逐步达到“不需要教”的过程,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是通向“不需要教”的具体步骤。比如,大到一篇文章,小到一个句子、一个词语的学习,最终都要达到由学生自己能够独立来完成的能力。教师的任务就是“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之,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第725页)这种能力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教师必须树立长远的眼光,从教学的点滴做起,时刻为这种理想的境界做准备。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贯彻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使“学生逐渐增益其知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第471页)叶老这一教育思想的深刻之处就在于:教育不为过去,不为现在,而为将来。说白了,教师要教在今天,想到明天乃至未来“为孩子将来的生存做准备”(柏拉图)。对此,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你研究在所作的工作跟要取得结果之间的联系,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今天把种子播种到修整得极好的土壤里去,却远不是明天就会长出幼芽的。今天所作的工作,在许多情况下,要经过若干年才能对它作出评价。这是教育工作的非常重要的规律之一。它要求我们始终以长远的眼光来看问题。(《给教师的建议》115页)”

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可以说与叶老的教育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说明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需要耐心陪伴,静待花开。同时,教育又是发展人的心灵的工作,是促进人生命成长的过程,而不是只看考试的分数,学生将来要靠能力来生存,所以,我们的教育决不能带有功利思想,要把提高学生的能力作为重点来抓。时下,我们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推动教学改革,寻找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实现的方式,就是要求所有的教育工作者要树立长远的眼光,从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独立学习做起。如果说,在这条改革的路上要找到一个理论支撑的话,那么,“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仍不失为一条很好的准绳。同时,我们也不难把握,叶老语文教育思想的根本精神与当前正在开展的课程改革之间的内在联系。

推荐信息

  • 《皮囊》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4:27

    《皮囊》读后感开封市气象局王大方《皮囊》是蔡崇达先生的第一部文学作品,所有的故事在偏僻的福建渔业小镇上聚焦发散、轮番上演。它共收录14篇散文作品,一则后记。本书最大的特点是真实而不乏客观冷静。过往本多辛酸,如抽丝剥茧再临其境,难免有泪轻弹。娓娓道来,款款收笔,动容处直教人唏嘘,深思处又颇具灼见。捧一

  • 《小偷家族》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4:28

    《小偷家族》读后感-小学语文-叶小青善亦真善,恶亦真恶。刚开始看到这本书的封面时,这“一家五口”在海边踏浪的场景令人倍感温暖和喜悦。再读文字,眼前不断浮现出电影中的画面,熟悉的、淡忘的一齐涌来。文字中,是枝裕和用他细腻又尖锐的笔触从特别又复杂的家庭转向对人与社会关系的拷问。不

  • 《教师花传书》读后感7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4:28

    《教师花传书》读后感阅读了《教师花传书》一书,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这句“‘花是心,而‘种是技”,“‘花是美的表现,其‘心(思想、哲学)是摒弃私心杂念,日复一日练功修养所形成的‘技所成就的。”

  •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2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4:28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想不起来这是我什么时候买的那本书,我用彩色铅笔描出了我认为有触动的言语,全书只有两句。现在重新拿回来再去阅读的时候感触已经变得很多。这本书是通过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小人哼哼、唧唧描述的对于寻找奶酪一路上发生的思想动态、举止和心理变化。1、学会洞察,要有细致的观察,注意局

  • 《教师花传花》读后感7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4:28

    《教师花传花》读后感六月份读了佐藤学的《教师花传花》,让我对专家有了新的认识,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专家就存在于教师中,原来专家是可触及的。以前对专家的认识是高山仰止的,距离我们很遥远。当了这么多年的老师,虽也是在认认真真地教学,但多数是在按部就班的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任务,有时听了专家的教育报告也会在实

  • 冰与火之歌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4:28

    冰与火之歌读后感好像在权游首季后,好奇后续剧情才去看原著的,读得很草率,无感。终季观后又捧来重读,书与剧立分高下。小恶魔虽然还是偶尔碰壁,甚至真的骑猪扮了小丑,但智商依然在线。珊莎渐渐成长,但还没凄惨到嫁给小剥皮。真正嫁小剥皮的是临冬城总管的女儿,伪史塔克。暗暗发力影响大局走向的除了小指头,瓦里斯也

  • 读《十二岁的旅程》有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4:28

    读《十二岁的旅程》有感前几天,我读完了一本叫《十二岁的旅程》的书,作者是赖清河一位儿童作家。这本书是我和妈妈在寒假里买的。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十二岁的旅程》,十二岁会有怎样的旅程呢?开心,幸福,悲伤,强烈的好奇心使我买下了这本书。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十二岁的女孩,名叫米娅。

  • 《南辕北辙》读后感3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4:28

    《南辕北辙》读后感《南辕北辙》是一个成语故事,它教导人们不能太固执,要学会吸取对自己有利的建议。不要太固执,要不然会远离正道。《南辕北辙》讲的是一个人,坐马车去楚国。但他不知道要往哪儿走,他便问过路人往哪儿,过路人好心的说:“你方向走反了!应该往南走!”“我偏往北

  •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4:29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白柳镇中心幼儿园周先丹读了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一书,感慨万千。书中记载了作者(豆豆)经历过的一段真实故事。当豆豆的妈妈听老师说孩子在学校是个“怪怪的人”、“捣乱”、任性,会影响别人,建议转学时,她想:一定要想办法找到

  • 读曹橘《夏夜遐思》有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4:29

    读曹橘《夏夜遐思》有感读完曹橘老师的《夏夜遐思》,就非常期待今晚的月亮了。谁知又恰逢7月25日土星合月这一自然奇观。即时,土星即将与月亮运转到同一经度,像是在约会的一对佳人。倘若李白、杜甫、苏轼等地下有知,不知又会写出多少流传至今的千古名作。诸如牛郎织女虽有天河阻隔,但终归有鹊桥相会。人间大爱,飘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