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蔡元培教育论著选读后感

蔡元培教育论著选读后感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2 20:16:31

《蔡元培教育论著选》读后感

二十世纪初,各种新思想不断传入中国,君主立宪、民主共和、马列主义思想都在中国产生了一定影响。奈何当时中国先天不足,西学又渐入中国,缺乏孕育、滋养这些思想的土壤和环境,教育僵化,人才缺乏。可是,那个时候教育却在蔡元培先生这样的读书人手里,无比干净。蔡先生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他认为,大学就应该有郎朗的读书声,有各抒己见的争论,有誓死捍卫学术的决心。这些读书人,像对待生命一样,小心呵护着那人世间的一点亮光,生怕沾上一丝灰尘,生怕随时熄灭。学中外教育史的时候,老师就给我们介绍过蔡元培和他的教育思想,以及他对教育的影响之深。这让我,还有无数的人都对蔡先生抱以崇敬之心。

这个暑假,叙事者共读《蔡元培教育论著选》,本书收录了蔡元培先生关于教育的论文、演讲、提案、书信、等280多篇,既反映了蔡元培先生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和学术成就,也体现了他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杰出地位和贡献,对于人们研究和实践蔡元培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由著名的中国近代史专家、蔡元培研究专家高平叔先生主编。

拿到这本书的第一感觉是厚重,开始读感觉有些吃力,受自己文字理解能力的限制,一句话反复读上几遍,还是不能够完全理解。于是,我不再按部就班,而是挑一些容易理解的内容看,只是,看着看着,我便被蔡先生的一身正气和思想观点所吸引。

特别是他的那篇“不肯再任北大校长的宣言”,蔡先生说,他绝对不能再作那政府认命的校长,他认为学校教育工作派一知半解的部员来视察是不合理的。蔡先生又说,他绝对不能再作不自由的大学校长。他认为,大学应该思想自由,不应该受旧思想的约束,不应该受强权干涉。蔡先生还说,他绝对不能再到北京的学校任校长。他毫不避讳地讲北京是个臭虫窠。看罢这篇宣言,不禁在心里为蔡先生竖起来大拇指,真的是无比佩服这样的精神,慷慨激昂地宣言,只为大学之自由,如今,能做到这样的还有几个人?

此外,蔡先生的每一篇演说词都精彩绝伦,让我深受启发。就说那篇“在晓庄师范学校演说词”吧,蔡先生用几个简单的例子,如“雏燕看见老燕飞,效仿着做同样的飞法,而学会飞”;“小猫要学大猫捕鼠,大猫一定要做捕鼠的姿势给小猫看”;“我们小时候看见父母说话、跑路,我们受到暗示,同化而学会了”……从而明确的阐述了“教、学、做合一”的道理。

从“教、学、做合一”,他又谈到了我们从前的学校教育和家庭生活的格格不入,谈到了杜威先生开办的一所“从实际生活讲到世界一切学问”的学校,让我幻想了很多,如果在这样的学校,孩子又将会怎样?

最后,蔡先生说到了中国目前最重要的问题,即劳动量和收获不成正比,也就是说越是出力气多的人越拥有少的收入,而那些出力少的人,反而收获的更多,所以,他提出我们要想改良一切制度,都应当在农人的头上做起的观点。他提倡研究乡村教育,我觉得这是十分好的。

蔡先生一身正气、不摆架子、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个清廉之人。他敢想、敢说、敢做,是我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人生追求的目标。我要努力学习,勤于反思,善于总结,才能向着目标不断迈近。

《蔡元培教育论著选》读后感

说起教育论,脑海里一下子浮现的都是关于教育枯燥复杂的理论知识,那种深奥又干涩难以下咽的滋味,让普通人对这个词有了些许的畏惧感。但蔡元培先生写的这部《蔡元培教育论著选》却将教育论从众人眼中的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变得有了很多实质性可操作的内容。

传统教育中的孩子们每天都念着相同的书,做着相同的作业,重复着同样的事情,每一个孩子的生活都看起来差不多,每一个孩子的每一天都过得差不多。与传统教育的“复印式”相比,蔡元培先生力倡“尚自然、展个性”。顾名思义,孩子应当从他们的身心实际出发,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特点去发展各个方面的特长。

班级里的小峻就是一个特别喜欢跳绳的孩子,所以当冬季三项运动会开始报名的时候,我一下子就想到了他,而他也兴高采烈地答应了。他蹦蹦跳跳地来到我的身边,用可爱稚嫩的童音问我:“老师,我可以把绳子带来学校里练习吗?”他的眼睛里似乎闪烁着一些坚定的东西,有点超越他的年龄的那种。能认真对待当然是极好的,我欣然同意他的想法,并且告诉他课间可以到空地上好好练习,相信他一定能做好。

于是,经常可以看到小峻在教室前空地上练习跳绳的身影。寒风依旧,外面自然没有封闭的教室来得暖和,可是任凭风刮过他嫩嫩的脸颊和小手,在上面留下通红的印记,或是运动导致冷风更多地灌入身躯,只有彻骨的冰冷之感,小峻还是保持着双手挥动绳子、双脚不停跳动的姿态,宛如一只翩跹的蝴蝶,在本不属于的季节里跳出了最动人的舞蹈。即便一次也只能艰难地连跳几个,但他似乎并不在意,也不在意这份严寒,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眼前的情景或许就是“少年儿童不畏寒”了,心里也渐渐被他的努力所打动。

教育除了教给孩子们必要的文化知识之外,还应该努力去挖掘他们的特长,朝着相应的方向去培养,展现每个孩子的个性。

分享:

推荐信息

  • 《懂了父亲那一巴掌》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5:44

    《懂了父亲那一巴掌》读后感忙碌的一天结束的那么早,好多事情没来得及处理就太阳已经落到了地平线以下。今天回家比较早(平时都是8点半左右到家),今天6点20就从公司回到家里来了。人应该每天进步一点点,这样才不会被这个社会淘汰,做一个对家庭、社会有用的人,就应该有一些感触。《特别关注》是我一直在关注的杂志

  • 《种下美德的种子》读后感4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5:44

    《种下美德的种子》读后感心灵,就像一颗娇嫩的小种子。需要充足的阳光与养分。有了它们,人们才能达到终极的道德目标、培育出心灵的花朵。相信大家阅读完《种下美德的种子》一书后,心灵会受到滋润,美德会与你终生相伴,使你受益一生,使精神沃土更加富饶。这本书蕴含着许许多多智慧、美丽、感人的小故事,每一个小故事都

  •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作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5:44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作文读一本书,改变一个人。今天终于把《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看完了,我怀着极其复杂难以捉摸的情绪,开始写这篇读后感。从学校里接到涛哥阅读任务的时候,我并未在意,单纯这个题目也未深究,等到读到一半的时候,哦!才感觉到了葬礼死亡的气息。主人公新月那甜美的笑容和脱俗的气质深深地攫住了我

  • 《伟大的悲剧》读后感范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5:44

    《伟大的悲剧》读后感范文曾经,他们在雪地里踏下艰苦而无畏的脚印。曾经,他们在南极点上插下了没有一丝喜悦的国旗。曾经,他们在暴风雪中闭上了那还年轻的双眼。他们,令人为之感动的五位英雄!接受了任务,无疑是接受了死亡,但斯科特却认为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也许,是为了他那美丽的祖国吧,因为五人都爱

  • 法布尔《昆虫记》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5:44

    法布尔《昆虫记》读后感这两天,我利用每天晚上的睡前时间,读了一本很有益、很有趣的书《昆虫记神秘的隐士蝎子》。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法布尔,他不但是一位文学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生物学家,在他的笔下,昆虫们活灵活现、聪明勇敢,我们仿佛看到法布尔先生翻山越岭,躲在岩石下,趴在草丛里,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去

  • 《昆虫记》读后感作文5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5:44

    《昆虫记》读后感作文今天,我读了一本名叫《昆虫记》的书,它被誉为昆虫的史诗,而且一问世就被看作是昆虫心理学的诞生。读后我有许多感触,也了解到了昆虫们的各种习性。这本书记录的是生物界中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昆虫,有萤火虫、蚂蚁、蜜蜂和蟑螂等等,在大自然重是怎样生活的,是吃什么样的食物的,是怎样捕猎食物的

  • 读《红岩》有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5:44

    坚不可摧的信念读《红岩》有感红,代表共产党员。岩,象征坚不可摧的信念。结合起来,正是共产党员坚不可摧的信念,正是《红岩》这本书所想给我们展现的。题记从1945年到1949年,代表工农阶级的共产党和地主阶级的国民党展开了如火如荼的内战。期间,部分共产党员潜伏敌军城市,以其坚毅,不畏强暴的精神与敌人展开

  • 读《山海经》有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5:45

    读《山海经》有感最近,我读了《山海经》,读完之后,在陶醉于书中异兽,神人的同时,我更从中汲取了精神养料。勇于追求梦想大巨人夸父,有一个伟大的梦想,那就是追到太阳。这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可是,夸父决定了,并毅然地踏上了追日的征程。劳累,饥渴……无时无刻不在

  • 我读《西游记》有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5:45

    我读《西游记》有感“白龙马蹄朝西,背着唐三藏和那仨徒弟......”大家对这首歌应该很熟悉吧。这首歌就是动画片《西游记》的主题曲。《西游中》中有许多主人公,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他们师徒四人一路上为民除害,打败了许多“妖魔鬼怪“

  • 皮囊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5:45

    《皮囊》读后感人生或许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携带着一颗心的羁旅。这颗心很多时候是睡去了,有时醒来,心醒着的时候,就把皮囊从内部照亮。它没有华丽的语言去刻意修饰什么,有的像是一个老朋友一样娓娓道来说着过往,这就是《皮囊》的精华所在。作者外婆的母亲---活到九十九岁的阿太,血液里流淌着的是对自由的渴望,骨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