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夹竹桃》教学设计

《夹竹桃》教学设计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7 00:58:10

《夹竹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用“无不”和“无……不……”词语造句。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夹竹桃的妙处,懂得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品词析句,体会对比衬托/以花自喻/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品词析句,体会对比衬托/以花自喻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介绍夹竹桃,引入课文。

1、花似桃,叶像竹,一年四季,常青不改。从春到夏到秋,花开花落,此起彼伏。迎着春风、冒着暴雨、顶着烈日,吐艳争芳,在平凡中见伟大,在朴实中饱含坚韧。这是什么花呢?

2、齐读课题

二、品味语言,发现方法。

(一)提出问题,学生自学并组内交流。

师: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请同学根据自学提示进行学习。(出示)

1、默读25段,用“()”标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语句,圈出抓住能体现夹竹桃特点的词语,你读出了怎样的夹竹桃,课本上做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

2、浏览3段,想一想,这段的内容与夹竹桃有什么关联,能否删去?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二)集体汇报交流。

师: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自学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按课文顺序来交流我们的学习收获。

l品读花色的“奇妙有趣”

1、红色的花朵使我想到火……宛如雪上有火,或火上有雪。

你觉得夹竹桃的花色怎么样?(板书:“花色奇趣”)

2、师:是呀,火雪不容,但红白花开,相映成趣。的确奇妙有趣!

3、我们通过朗读把这幅奇妙有趣的美景展示出来!

l感悟花期的“可贵韧性”

1、第一句:“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生谈体会:默默绽放,不张扬,不起眼,从不与百花争艳,接连开放。)

同学们体会的很好,怎样读才能读出我们的感受呢?请同学们自己练读,指名读。

指导朗读后齐读。(“悄悄地一声不响”要读得轻柔些,而“又开出、又长出”要读得重些。)

2、第二句:“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生谈体会:生命力顽强,一年三季充满生机,花期长。)

“无日不迎风吐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每天都迎风吐艳”?试着自己读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双重否定,语气更加强烈,更能体现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3、第三句:“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从这句话里你又品出了什么?

(生谈体会:花期长)

“无不奉陪”“无不”是什么意思?“无不奉陪”呢?(又一次用了双重否定,强调了不管什么季节夹竹桃都一一奉陪,突出了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可以与之相比,又一次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韧性的赞美。)

指读,齐读。

出示:让我们也来练一练。练习用“无……不……”和“无不”分别说个句子。

小结过渡:夹竹桃的花期真长呀,所以作者不禁感叹道齐读本段最后一句。

4、第四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5、作者说,夹竹桃的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显得非常可贵。(板书:韧性可贵)院子里的花又是怎样的花呢?生读第三段。

6、真美,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院子里的花。(出示:展示十四种花)

7、小院的美景可用文中的哪些词形容呢?(一百几十个字,写了十四种花,却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

8、课文题目是夹竹桃,作者却把小院里的花写得这么美,是不是离题了?(这样写,其实是将其他的花跟夹竹桃作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9、细细品味,我们不得不佩服季老先生的独具匠心:写百花,只为一花。同学们,我们描写一种事物,可以象第四段那样直接描写,也可以像第三段那样进行对比衬托描写,从而突出事物的特点。

10、季羡林是著名的散文家,被誉为“文学泰斗”,他的散文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那么季羡林在这篇文章里只是在赞花吗?

出示季羡林语录。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这是以花自喻。

l想象花影迷人的“幻想”

1、夹竹桃的妙处还有什么呢?(板书:引起幻想)

2、月光下,一团模糊的花朵竟引起了作者这么多的幻想。让我们来读一读.

(三)总结课文,升华感情。

1、于是,作者爱上了夹竹桃,齐读最后一段。

2、至此,我们也明白了作者开头所写,齐读第一自然段。

3、这样,首尾照应,我们在写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结构方法,使我们的习作结构严谨、完整,进一步突出主题。让我们合作再来读这两段。

五、板书:夹竹桃

花色奇趣以花自喻

韧性可贵衬托

引发幻想首尾呼应

推荐信息

  • 《受益一生的墨菲定律》读后感7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4:19

    《受益一生的墨菲定律》读后感为什么越是担心的事越是会发生?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如果有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样的选择。第一章谈到:你以为自己很重要,其实并非如此。越是平凡的人,越容易把自己当回事。有时候我们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当你为了穿着纠结别人怎么看你

  •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4:19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今天,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其中明白一条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能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的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

  • 读三毛《流星雨》有感5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4:20

    读三毛《流星雨》有感我很羡慕三毛,羡慕她和荷西的爱情。每次我看到三毛在她的在文章中和演讲中讲自己先生的时候,我总能隔着书页感受到那种满满溢出的甜蜜和幸福感。书中有一场写到荷西与她离别的场景,荷西一边跑一边喊着她的名字,一边跟她说再见,他与她离别,却是挂着笑容的离别。没有眼泪,却不知为何让人觉得凄凉。

  • 读《易经》观卦有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4:20

    读《易经》观卦有感(文:李贵秋)“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观卦的下卦是坤,为地、为顺;上卦是巽,为风、为草木、为近利市三倍。如果将卦中的两阳爻当作“一体”的阳爻,将四阴爻当为一体的“阴爻”,则观卦成了艮卦,艮为止,

  •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4:20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王老师执教的“倍的认识”一课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的起始课,目的是要求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主要是要求学生初步感知倍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倍是指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倍的认识”是三年级数学教学重点、难点之一,它

  • 《一问一世界》观后感3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4:20

    《一问一世界》观后感在出差马来西亚展会期间,我有了一块自己的不受干扰的时间阅读一本书,于是我在机场买了杨澜的《一问一世界》,因为我想从杨澜拜访的世界名人中找到一些感悟和精神激励。这本书在讲杨澜采访的人的特点的同时,更是在讲杨澜是如何成长和作采访的,如何坚持做有国际视野的高端访谈节目,讲她所坚守的职业

  • 《晴天就去图书馆》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4:20

    《晴天就去图书馆》读后感听说晴天和图书馆更配哦,晴朗的天气,多好,闲暇之意看看书籍,六一儿童节给孩子买的礼物就是《晴天就去图书馆》作者是日本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推理小说家绿川圣司。他在读大学时就喜欢整天泡在图书馆里,看数不清的书籍,观察来来往往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他深深地感受到图书馆的乐趣,于是他写出

  • 《那只深蓝色的鸟是我爸爸》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4:20

    《那只深蓝色的鸟是我爸爸》读后感《那只深蓝色的鸟是我爸爸》这本书借着故事,阐释了一个现代父亲对孩子朴实却真诚的爱。书中深蓝色的鸟爸爸身体力行地给孩子做示范,非常有耐心。他没有粗鲁地说孩子太笨或嘲笑孩子之类的话,而是心平气和、不温不火地去教孩子,让孩子享受在认知世界的快乐之中。有人提出“教

  •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4:21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读后感《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的作者是我国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学实践经历的著名的儿童艺术教育家杨景芝。是一本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方面的专著,书中具体介绍了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长期探索而建立的儿童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作者在书中根据自

  • 《图画书应该这样读》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4:21

    《图画书应该这样读》读后感(金超莹)听说《图画书应该这样读》是孟素琴老师推荐的书籍时,心想:肯定是不错的一本书。当我拿到这本书时,心里有些不以为然,不就是图画书吗?这样的内容连孩子都会读,没有什么好难理解的,为什么要让我们读这样的书呢?开始试着去读这本书,想从书里找到一些值得学习的地方,渐渐的被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