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浪潮之巅》读后感

《浪潮之巅》读后感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3 10:51:03

《浪潮之巅》读后感

时势造英雄,这是巅扑不破的真理,每个人都是这样。人个总是在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时,才能有所大作为;个人对时代可产生改变,但这种改变最终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因此大势是每一个需要掌握的,只有你理解了浪潮之起源与发展,你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立于时代潮头与风口,成为那只立于风口的猪。

《浪潮之巅》是吴军对现代改变人类生活的科技公司的全面梳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乔布斯和盖茨的双雄会。二者都对电脑信息时代产生重要推动作用,乔布斯是苹果的创始人,盖茨是微软的创始人。

这是一个狭路相逢的故事,有既生渝何生亮之感叹。

《浪潮之巅》读后感

1981年硅谷,是乔布斯和盖茨的第一次见面,主要是谈软件合作。盖茨刚拿下IBMPC操作系统合同,而乔布斯则手里揣着Macintosh麦金塔电脑,开创了个人电脑工业,要找盖茨给他的图形界面操作系统开发应用软件。其基础是,乔布斯和盖茨都认识到个人电脑及相关产业是一个大方向,并且竭力向前走。

这场见面却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以及电子信息产业的方向。乔布斯其实是犯二个大错,其一,他没有意识到操作系统对个人电脑产业的重要性;其二他低估了盖茨,他给谁看都可以,就是不该给盖茨看。乔布斯则差点丢掉苹果公司;而盖茨抓住这个机会,从DOS系统升级至视窗系统,最后一统天下,开成霸业。

盖茨通过乔布斯第一次看到Mac机的图形界面操作系统,他立即认识到这是人个电脑操作系统的最好发展方向,而自己前期从IBM拿到订单的DOS则是肯定要被淘汰的,自己吓了一身冷汗。这时乔布斯已经在这个图形系统上开发多年,初具成果,他想要的是全面取代IBM,从硬件到软件全部垄断,当然这个目标的实现无疑更难,力量明显是会被分散的;而盖茨则不同,他很早就意识到只要垄断了操作系统,就会垄断整个电脑产业,他一直在寻找这种具有垄断力的操作系统,现在他看到了乔布斯的前期成果,虽不完备,但一定是未来的方向。

盖茨,这时展现的是一个卓越领导者的能力。很明显,自己也在这个新操作系统方面已经失去先机,如何能置之死地而后生呢?如何逆转劣势,扭转局面?他采用的是亡羊补牢策略;明修栈道,暗渡陈沧。首先同意帮乔帮主开发图形操作系统上的三个应用软件,消化吸收;同时将以前的BASIC和DOS以近乎免费的价格捆绑上IBM,以延长自己的使用周期;却暗地里请高手助阵全力开发自己的视窗系统,这就是9年之后出现的WINDOW图形操作系统。

本来乔布斯在这种紧逼之下也不一定会失败,但他走软硬件的封闭式发展道路,而同时IBM因为反垄断的限制,这样给个人PC市场留下太多的空隙。早期的世界硬件市场上的苹果与IBM对峙,一下子变成了苹果与IBM加上所有的兼容机厂商,由于兼容机的开放与市场占有率提高,DOS系统这时就占据了先机。如果说苹果是占了天时的话,那么微软是借开放、兼容、廉价夺回了地利。虽然Macintosh早有了图形界面,也并不比视窗差,但因为它固步自封,没有形成大气候;反而WINDOW3.0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它一举建立了PC新的帝国---微软。到目前为止,微软还是市值最高的几家公司之一。后来乔布斯出走苹果,重新以iPod、iPhone重建苹果帝国是好多年后的事。

《浪潮之巅》读后感

乔布斯和盖茨,其实是两类人。在技术嗅觉和产品设计上,乔布斯要好于盖茨;而在商业眼光和经营上,盖茨要强于乔布斯。

这只是对两个人的比较,其实二人对个人电脑时代的来临是有清醒认识的,正因为这一点他们都站在时代之巅、浪潮之巅。我们可以从两个的故事中看到一些观点的延伸。

一、PC时代已过,手机是终结者吗?

个人电脑相比大型电脑而言明显方便得多,而且成为工作学习的一个中枢纽带,这就是二大巨人当时对时代发展的清晰判断并全力以赴;目前已经转向手机时代,我相信便携、方便、多功能的手机必将是一个趋势,或者是其它个人随身携带的载体。其实,云端、云计算将进一步剥离手机的功能,我们面对的可能只是一个显示器及交互设备,可以在皮肤上、眼前的眼镜上,或者是大脑里,通过手动控制或思维控制完成某项功能。

二、封闭,还是开放?

无疑这两条路都可以走得通。但共享、开放、免费更是现代的特征。共享、开放是时代高速发展的基础,但这只是一个入口;因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对于商业应用而言,最终需要要这种开放的平台上建立一个高技术门槛,需要更高深的技术储备。云平台、大计算、免费代码,这些只是基本参量,其背后的伸入用户核心需求点在哪里呢?

《浪潮之巅》读后感

三、互联网时代的结果,是万物互联?

除了信息与硬件外,而5G时代也是当前重要特征之一,万物互联已经不是一句空话,人们已经发展出多种可以接入互联网的交互设备,包括可穿戴设备、传感器、类似GPS的探测设备,这里需要更多的感知设备。如何利用5G更好地服务好人类,其实还有很多可以想像的工作。物联网、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将是这项技术的重要载体。

推荐信息

  •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2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3:06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Q:从文章中,富兰克林提到他的父亲虽然从未担任过任何公职,但镇上有头面的人物会经常拜访父亲,征求他对一些事物的意见,并且对父亲的判断和建议都高度重视;私人问题也会请教父亲;争执的双方也会选父亲做一个公断。我们可以看出来富兰克林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A:富兰克林的父亲,无论是公共

  • 狼王梦读后感2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3:07

    《狼王梦》读后感中华路小学二年级三班李奕萱《狼王梦》是沈石溪写的一本动物小说,从开始读这本书,我就被里面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吸引了。故事讲的是大公狼黑桑一心想当狼王,可惜不巧遇难了,它便将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子孙身上。它的妻子紫岚为了实现它们的狼王梦,用尽一生培养它们的孩子黑仔、蓝魂儿、双毛。可孩子们一个接

  • 《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读后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3:07

    《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读后感秦都区中华路小学二年级3班刘一萱(指导老师:刘格)《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这套书很有趣,也许你读完标题以后,会觉得奇怪:老鼠怎么会比猫个子大呢?其实呀,这只老鼠不但比猫个子大,还可以一只手就把猫举起来呢!书里,大个子老鼠是男生,小个子猫是女生,他们是好朋友。大个子老鼠真诚、

  • 《跳槽》读后感2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3:07

    《跳槽》读后感我们常说,心态决定一切,当你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对待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自己当下的状态时,你的生活就是美好的,带着乐观美好的状态去努力,那么你就会变得越来越好。每个人他所处的的环境不一样就代表他的生活环境也不一样,同样他的生活物质也会不一样,反之如果你去争取一下也许你还能改变以后的所有一

  • 《森林报》读后感1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3:07

    《森林报》读后感在大街的脑海里,相信也会有一些书的回忆吧!我最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森林报。封面不大,但很细致,里面凝结了外国人民的心血,现由当代大作家改编,内容丰富,里面主要讲了飞禽走兽的精彩、有趣的故事和猎人毁灭动物的伤心的故事。有分春、夏、秋、冬四季其中最让人感动的地方是动物们的友爱之情。正因我们的

  • 渡边淳一作品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3:07

    渡边淳一作品读后感读研时,因搜集关于日本人生死观的素材,看过日本电影“失乐园”(1997),给我留下了关于渡边淳一的深刻印象(还有那个女演员:黑木瞳,素颜成惊艳)。近日,与来访者讨论过关于出轨的书籍而向其推荐了渡边淳一,希望对来访者和读者有益。此前,我只看过《男人这东西》和《

  • 《浮生六记》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3:07

    《浮生六记》读后感初看这本书,是在时代广场负一楼,被它的题目所吸引。那是两年前那时候我还在凤梅小学,每周六的下午我就会去我的秘密基地-时代广场负一楼看一下午书。读到冰心的散文会发出笑声;读到感人的地方情不自禁会流泪;读到感触深的就用心记下来。今天又重拾这本书细细品读。这本书很多地方文绉绉的,但是感触

  • 大林和小林读后感2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3:07

    大林和小林读后感最近读了一本叫大林和小林的书,它的作者是著名儿童文学家张天翼。读了他的书,就知道他是一个很有童心的人,他写过很多有趣的儿童文学作品,有秃秃大王,大林和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等。大林和小林主要讲的是:以前有两个孩子,大的就大林,小的叫小林。父母死后,兄弟俩出去找工作。却遇见了一个怪物,他们

  • 《病隙碎笔》读后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3:08

    《病隙碎笔》读后感武侯高级中学高2018级14班钟茂强翻开《病隙碎笔》静默的阅读,里面的语句十分朴质但字字珠玑,充满了智慧。有的语句很幽默,但越是幽默,我的心越是沉重。当我读完这本书时,我感悟很多,并深深震慑于铁生精神。曾有记着问史铁生职业是什么?史铁生说“职业是生病,业余写作。&rdq

  • 《孔子如来》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3:08

    《孔子如来》读后感三思而不行《孔子如来》讲,鲁国有一个大夫叫季孙行父,死后被谥为“文”,人称季文子,此人非常谨慎,做事三思而后行,大家都很敬佩他。孔子听到这件事后,含蓄的批评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很多人以为,三思而后行是孔子说的,是孔子提倡的。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