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影响力》的优秀读后感作文

《影响力》的优秀读后感作文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2 22:47:39

《影响力》的优秀读后感作文

看过不少书,很少有做总结的习惯,总觉得读完后缺少点什么,别人问我看完后有什么感想,也是支吾说不上来,总觉得是一本不错的书,但是就是说不清楚书的精华在哪里,后来便明白了,我缺少的是深度思考和总结。看一本好书和看小说完全不是一样的,这是需要提炼和总结的,那么从这本书开始,以后每看完一本书就写一篇读后感吧。

前几日读完的一本书叫做《影响力》,这是美国作家罗伯特·西奥迪尼写的一本书,西奥迪尼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心里学家,先后在北卡罗来纳大学以及哥伦比亚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并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西奥迪尼倾其职业生涯来研究影响力,在说服,顺从和商业谈判领域享有广泛的国际声誉。因其在商业道德和政策运用方面所做的前沿研究,常被称为“影响力教父”。

本书围绕“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稀缺”六大原则展开讨论,每一种原则均能使人产生不同的自动,无意思顺从(即一种不先思考就答应的意愿),并探讨如何将他们整合到购买,捐赠,让步,选举赞成等请求之中,并使之发挥巨大的力量。那么以下我会一条一条的展开陈述并结合一个案例。

一,互惠

互惠原理认为,我们应该尽量以类似的方式报答他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简单的说就是,我们对他人的某种行为会以一种类似的方式行为去加以回报。如果人家施恩于你,你就应该报之以恩情,而不能不理不睬,更不能以怨报德。

林登·约翰逊刚当上美国总统的时候,他提出的议题在国会里总是轻松就通过了。政治分析家们不免感到惊讶,就连照理说该强烈反对这些提案的议员也投了赞成票。政治家们做了一番认真研究发现,与其说这是因为约翰逊在政治舞台上长袖善舞,不如说因为他常年在众议员和参议院里摸滚打爬,帮了其他议员许多的。当上总统以后,议员们纷纷偿还之前签下的人情债,这才是他短短的时间内通过了大量的立法提案。有趣的是,吉米·卡特刚刚当上总统时在国会里举步维艰,也是这个原因在作祟尽管当时参议院和众议员都是民主党占多数,但卡特是从华盛顿外部赤手空拳打进白宫的。竞选期间,他狠狠的利用了这一点搞宣传,说自己是华盛顿圈外的人,不欠任何人的人情债。结果,他的立法很难通过,原因也恰恰是没有人欠他的人情债。

其实这种原理在我们生活中也很常见,超市中我们经常看到某产品少量试用装,服务人员微笑的递过来样品,很多人都觉得只是还回牙签或杯子就走开太过分了,于是,他们就购买了一些产品,哪怕并不是十分喜欢。读书笔记大全:考古学家理查德·利基认为:正是因为有了互惠体系,人类才成为人类。文化人类学家泰格和福克斯认为,这种“欠债网”是人类的一种独特适应机制,有了它,人类才得以实现劳动分工,交换不同形式的商品和服务,让个体相互依赖,凝结成高效率的单位。

二,承诺和一致

承诺和一致性原理认为,一旦做出来某个选择或者采取来某个立场,我们就会立刻碰到来自内心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言行于它保持一致。在这样的压力下,我们会想方设法的以行动去证明自己先前的决定是正确的。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地区,心理学家弗里德曼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向业主提了一个要求,研究人员希望业主同意在自己家门口立一块“小心驾驶”的公益广告牌,由于广告牌很丑陋,大多数业主都拒绝了这个要求,只有17%的人出于理解的原因同意这个要求。于是研究院改变了以下策略,他们先寄给业主们一份请愿书,要他们签名支持“保护加州的美丽环境”,显然,差不多人人都签名了,因为维持一个州的美丽环境,跟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进行合理的产前保健一类的议题一样,是不会有人反对的。过了大概两周,研究院再到这些家庭,请居民答应在自己家前草坪上立一块硕大的“小心驾驶”告示牌,这些业主的反应是本次研究里出任意料的,他们中有78%人同意在自己家院子里设立广告牌,尽管两周前他们做出的小小承诺跟小心驾驶毫无关系,只是另一项公共服务议题:保护环境。

于是弗里德曼得出结论:只要你把一个人的自我形象设立在你想要的位置上,那么这个人就会自然而然的遵守一整套与这个全新的自我形象相一致的要求。在接收琐碎请求时候我们务必小心谨慎,因为一旦同意了,它就有可能影响我们的自我认知。它不仅能提高我们对分量更大类似请求的顺从度,还能是我们更愿意去做一些跟先前答应的小要求毫不相干的事情。

每当一个人当中选择了一个立场,他便会产生维持它的动机,因为这样才能显得前后一致。应用在生活中,如果你想做一件事情,那么你就公开跟别人承诺,这样会产生一个公众监督的效应,你个人为了维持这个人设,你会更加努力的去实现你的诺言。

三,社会认同

社会认同原理认为,在判断何为正确时候,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尤其是我们在特定影响下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是正确时候,如果看到别人在某一场合下做某件事,我们就会判定这样做是有道理的。

某奶茶店开业了,但是销量却并不好,几乎门口罗雀,于是营销部经理出了一个主意,他花一些钱请了100位人大清早过来排队买奶茶,于是第二天每位经过的人都很好奇,这家奶茶店真的味道如此的好吗,纷纷忍不住想要买一杯去尝尝,于是乎,他们也加入排队的队伍,一时间,生意火爆得不行了,想要喝他家的茶几乎需要提前预约。某种层面上,我们的价值认知是建立在社会共识上,比如人流多=东西好,价格贵=质量好,在判断何为正确时候,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

广告商喜欢告诉我们“增长最快”或“销量最大”,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就没必要直接说服我们这种产品质量有多好,而只需要说其他人都是这么想的就足够了。出于同样的原因,教会募捐会在钱箱里面放一些钱,以期产生同样的积极影响。喜剧电视节目喜欢录制节目的时候时不时插入一些“模仿笑声”来提升节目趣味。

卡维特·罗伯特在给销售学员的建议中,准确总结了社会认同原理:95%的人都爱模仿别人,只有5%的人能首先发起行动,所以想要把人说服,我们提供任何证据的效果都比不上别人的行动。

四,喜好

我们大多数人总是更容易答应自己认识和喜爱的人所提出的要求,对于这一点,恐怕不会有人感到吃惊。令人吃惊的是,有些我们完全不认识的人却想出了上百种方法利用这条简单的原理,让我们顺从他们的要求。

有一项研究:同一款汽车,一个广告里面有性感的女模特,另一个广告里面没有性感的女模特。男性普遍觉得前一种广告汽车的速度更快,更加讨人喜欢,显得更加名贵,设计更加精致。可事后问起的时候,男性拒不相信是漂亮姑娘影响他们的判断力。

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制造商们总是着急的将自己的产品跟当前的文化热潮联系起来;广告商找名人代言,把自己的产品和名人联系在一起;爱屋及乌,我们会因为对某个人的喜爱而认同那个人所喜爱的东西。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避免对一个人或者某个物品过度好感。意识到这种好感,我们应该及时提醒自己把交易者和交易分开,只根据生意本身好坏做决定。

五,权威

权威所具有的强大力量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即使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也会为了服从权威的命令做出一些完全丧失理智的事情来。

服从权威人物的命令,总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实际的好处。从小开始,这些人(家长,老师)就比我们懂得多。我们发现,采纳他们的建议是有益的,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更有智慧,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手中攥着对我们的惩罚。成年之后情况也是一样,只不过这些权威人物变成了法官,老板,政府领袖。一方面是他们手握权利,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掌握的信息更多,所以我们按照正当权威的愿望去做是有道理的。慢慢的就会产生一种思维惯性,及时有时候他们说的没有道理,我们仍然会照着去做。

很多时候,只要正统权威说了话,由于我们的依赖惯性,惰性思维和不自信,本来应该考虑的事情就会变得不相关了。

怎么去标榜一个人的权威呢?无非从三个方面衣着,头衔,身份标志。于是利用权威的这三个符号特性,我们就会看到生活中的伪权威场景,比如骗子喜欢给自己冠上各种头衔,打扮成权威人士,带相关身份的标志,衣冠楚楚的从高档汽车里面钻出来,跟我们介绍说是某某医生,法官或者专员,他们明白,一旦他们如此包装自己,对方顺从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做销售,卖保险,售楼的穿西装,医生穿白大褂,神职人员穿黑长袍等现象,这会给人一种很专业的感觉,从而增加信任感。

生活中,在判断是否应该遵循权威的指示,我们应该想两个问题:1,这个权威是真的专家吗?2,权威是否具有真的资格,以及这些资格是否和眼前的主题相关。通过这种简单的办法,着眼于权威的证据,我们就能够避免自动顺从带来的大部分问题。

六,稀缺

“机会越少见,价值似乎就越高”的稀缺原理会对我们的行为的方方面面造成影响,对失去某种东西的恐惧似乎比对获得同一物品的渴望,更能激发人的行动力。

由于稀缺原理在我们确定的事物价值判断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很自然的,生活中就出现了很多场景,直接了当的做法是所谓的“数量有限”策略:告诉顾客,某种商品供不应求,不见得随时都有。有时,数量有限信息是真的,可有时它完全是假的。不管信息是真还是假的,卖家的用意都是一样:让顾客相信一样东西很紧俏,从而提高它在顾客眼中的价值。

为什么稀缺会对人的价值判断产生那么大的作用:

1、根据稀缺对一个东西的价值判断,大部分时候是准确的。

2、机会越来越少的话,我们选择的自由也会越来越少,而我们又痛恨失去本来拥有的自由。

3、保住既得利益的愿望,是心理逆反理论的核心。

面对稀缺压力产生恰当的警觉还算容易,但是根据警觉采取行动就难多了。面对稀缺竞争的环境,我们本能是血脉喷张,目光短浅,情绪激昂,这严重阻碍我们的思考能力,冲动一旦冒出,我们的知性,理性一面就会后退。在产生警觉的那一刻,我们就应该及时思考我们的本质需求是什么,如果这个东西不稀缺,我们是否当下也必须得到呢?我们需要反复提醒自己避免掉入情绪反应的陷阱中。

到这里,西奥迪尼的《影响力》这本书探讨的六个观点基本提炼出来了,其实生活中我们一直在运用这些原理,只不过我们没有专业的表达出来而已,所以,充分证明了一点,知识是来源与生活经验,你说不出来,但是它确是存在的。后续有看完其他书会继续总结的,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下我的公众号“产品之火”,后续会更新更多内容,期待我们一起成长。

推荐信息

  • 《水浒传》读后感1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5:23

    《水浒传》读后感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水浒传》,令我感慨万千。《水浒传》中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农民起义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那些英雄汉不占领城池,不打劫人民,是一大批梁山好汉。《水浒传》中的人物性格也不一样,其中的黑旋风李逵生性鲁莽,性格暴躁。及时雨宋江为人仗义,善于用

  • 《云边有个小卖部》的优秀读后感作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5:23

    《云边有个小卖部》的优秀读后感作文前段时间看了一本叫做《云边有个小卖部》的长篇小说,有希望,有悲伤,有欢笑,也有感动。后来了解到张嘉佳已经好久没有出过书了,我们不知道这些年她经历了什么,才能写出一个这样平淡而富有吸引力的故事。程霜,刘十三,王莺莺……在小说开头张嘉佳把我们

  • 读《静悄悄的革命》有感1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5:23

    读《静悄悄的革命》有感学会做一个倾听者读《静悄悄的革命》有感兴化市楚水小学於以华近日阅读了日本著名学者佐滕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一书,感觉收获不少。佐藤学教授明确地告诉我们:21世纪来临,学习内外的社会和文化的急剧变化正在引发一场教室里的教和学的“静悄悄的革命&r

  • 《西游记》读书心得体会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5:23

    《西游记》读书心得体会暑假里,我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这本书。《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写的一部神魔小说,主要讲述了唐僧四徒四人如何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前往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我刚开始阅读的时候还不太理解意思,后来经过妈妈的导读,我看得津津有味,越看越起劲,真是令人百看不厌。唐僧师徒四人各有特

  •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700字二篇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5:23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第1篇】天醉了,映红了天边的霞,若保尔醉了,向日葵便开始躲避太阳。题记每个天使降落到人间时,上帝便给他们出了一道考卷,有的考卷很容易,有的却很难,让你不知所措,生活的坎坷与否取决于考卷的难易落差,狠心的上帝给保尔出了一张包罗万象的考卷,或许这可以理解为上帝对保尔的一种垂青

  • 读《居里夫人的故事》有感3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5:23

    读《居里夫人的故事》有感在我上中学的时候,常听老师提到居里夫人,当时只知道她研究出了镭,获得诺贝尔奖,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我很崇拜她。至于镭是怎样研究出来的?有什么用途?我却一无所知。当我读了《居里夫人的故事后》,我震憾了。原来,在成功的背后,隐藏着多少辛酸的汗水和不懈的搏斗。最让我感动的是,为了提

  • 《虎皮鹦鹉之死》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5:24

    《虎皮鹦鹉之死》读后感从小,我家的家教就十分严格,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家人就会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当时,我并不明白家人的苦心,后来渐渐长大了,才明白原来家人这样做,是希望我能够学会独立,不要像我看过的《虎皮鹦鹉之死》文章里所描绘的虎皮鹦鹉那样。《虎皮鹦鹉之死》之篇文章主要写作者的邻居养了一只虎皮

  •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1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5:24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每个孩子就是一本经,是为母者终身奉读的经,这本经好不好读,就看做母亲的耐心、爱心、运气及造化了”,龙应台如是诉说自己和孩子。换个角度,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永远都在翻阅不同的经,阅过不同的书,始终一辈子都在解读的,就是自己这一本经,难念却绕不开的心经

  • 读《皮囊》有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5:24

    读《皮囊》有感皮囊也就是作者的外曾祖母。她活到九十多岁,从不在乎自己的身体,她每次切菜都很用力,有回生生切断一根手指,家人们都乱成一团,她却像没事人一样。她在里面说过这样一句话让我惊心的一句话“别让这肉体再折腾它的魂灵。”这样的阿太,让人敬佩又徒生怜悯。在那副看似强悍的皮囊之

  • 读《铁杵磨成针》有感2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45:24

    读《铁杵磨成针》有感故事主要讲了小时候李白很贪玩,不好学。一天,他趁老师们不注意,丢下课本,溜了出去。李白在街上走呀走,无意间走到了村外,李白发现村外的景色可美了。有欢悦的小鱼,可爱的小鸟。李白想:“这么好的景色,不出来观看,天天闷在学堂里怪可惜的!”李白走啊走,看到了一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