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从生活到小说》读后感1000字

《从生活到小说》读后感1000字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3 08:00:34

虚构与现实《从生活到小说》读后感

大家知道小说的三要素是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描写。小说来源与生活,高于生活,怎么样将真实生活转换成虚构小说,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美国作家罗宾,赫姆利(RobinHemley)所著《从生活到小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讲述了虚构与现实的关系。我们平常所说的经验写作和想象写作是无法截然分开的。如果你想写作,无论是否基于真实生活,你都要乐于运用并且有能力运用你的想象力。对于故事的真实性并不是主要问题。要理解如何将真实变为虚构,你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作为一个小说家,你要试图说服读者,让他们相信你所创造的世界具有真实性,这就是为什么日志会派上用场。日志就象艺术家的素描本,能够帮他们打磨技艺,训练观察力。在参加聚会时,维克多·雨果经常话说到一半就停下来,从口袋中拿出一个小笔记本,记下别人刚刚说过的话,一年以后,这些对话就会出现在他的最新作品中。某件事情真的发生过,并不意味因此就能写出优秀的小说。实际上,事件是否真的发生过和小说是否优秀之间没有联系,至少就故事的质量而言是这样的。真实生活的许多事情,如果写出来会令人难以置信,另一方面,也不能因为一件事情的确发生过就把它排除在自己的创作素材之外。当然,其中的关键在于如何打造真实的材料,使之符合虚构的小说世界的具体要求。

在《成为作家》中,盖尔·古德温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事实和虚构,虚构和事实。以据事实的自传是如何逐渐变为艺术加工过的记忆?你如何知道什么时候停下来,不再讲事实本来的样子,而是将它塑造成它应该成为的样子!或者是什么造就了一个更好的故事?”

罗宾·赫姆利(RobinHemly)在从生活到小说里说到灵感,有人问:“你是怎么让灵感一直伴随着自己的?”他给出的答案则很简单“因为活着。”他说:“你写得越多,你就越能自然地生成思路,一位老师曾对我说,在准备素材方面,所有你需要做的就是不断观察周围,同时睜大你的眼睛。这听起来很容易,实践起来却很难。我们常常陷在日常的例行公事里,很少关注身边的世界,就算注意了,也是以一种太熟悉,没有惊喜的方式去看。”换言之,作者必须尝试在熟悉的环境中发展新的东西,以一种初次邂逅的态度来观察世界。这就是儿童天生很有想象力的原因。比如在《爸爸去哪儿》电视节目里李湘的女儿第一次看到蜂窝煤,她问她爸爸说:“那是莲藕吗?”大人见多不怪,而小孩子第一次看到就特别好奇。

有些作家并没有到过小说所写的地方去过,但通过想象能写得维妙维俏。如小说家大卫·姚斯(DavidJauss)写的《冰冻》(Freeze)这个故事是关于一个美国大兵在越南踩了地雷,地雷没爆炸,但仍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毁灭性影响。有位越战老兵看了这篇小说后打电话问作者“我记得你写的那个家伙”他说“那个中尉。我想我们肯定差不多同一时间在哪里待过。你认识拉里·开尔文吗?或者里克·哈蒙德吗?”当作家告诉他自己从未去过越南时,他不只失望,还非常愤怒。“谁给你的权利来写一场你他妈从未参与过的战争?”他质问道。很显然,他觉得像一个骗子骗了一样。在某种程度上,他是被骗了,因为小说家当然是骗术高手,通过文字换取你的信任和金钱。这并不是说你所写的地方无知是件好事,恰恰相反,在写一个地方之前,搜集关于它尽可能多的信息非常重要,追求真实性也十分必要。如张海迪写了一本关于登山运动员故事的长篇小说,虽然她从来没有登过山,也没有到过登山的地方,但她搜集了大量有关登山运动员的事件,资料信息,所以她能写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前面提到作家有写日志的习惯,日志不同日记,日志带着某种随意的性质,主要是我们储备素材之处。像一些趣闻,对话,无意间看到的事情或者报纸上看到的都可以记录下来,很可能会成为一篇小说的种子。很多真实的事情通过筛选和过滤可以转换成虚构的小说内容。本书每一章后面都有相对应的写作练习题,笔者认为该书对于爱好写作者值得一读。

推荐信息

  • 《我的弟弟小萝卜头》读后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8:15

    《我的弟弟小萝卜头》读后感我读了《我的弟弟小萝卜头》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这篇文章主要描写1941年的时候,“小萝卜头”和他的爸爸妈妈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逮捕了在地狱一般的牢房里坚持学习的故事。他吃的是发霉发臭的牢饭,住的是阴暗潮湿的牢房,穿的是妈妈改小的囚衣,写字本是妈妈用节

  • 《穷查理宝典》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8:15

    《穷查理宝典》读后感《穷查理宝典》作者彼德.考夫曼,主要记录查理.芒格的语录,谈话及十一篇演讲。查理.芒格是沃伦.巴菲特的致友,也是伯克希尔.哈撒伟的副主席。巴菲特在前,芒格在后,俩人共同缔造了伯克希尔,让人们看到了价值投资及复利的魔力。本书表现芒格普世智慧的是多样化的,包话:1)画定自己的能力圈,

  • 《孟子》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8:15

    《孟子》读后感孟子经常用一些完整的小故事、寓言来表达自己地观点和看法。而这些小故事和寓言就慢慢变成了今天我们常用地成语,如“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再作冯妇”等等,可见孟子思想对我们地影响对我们来说不可不谓深厚。孟子所说

  • 读城南旧事有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8:15

    读《城南旧事》有感《城南旧事》这本书,是林海音从七岁到十三岁的童年生活。在北京的老四合院里,住着英子幸福和睦的一家,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惠安馆那章。秀贞是英子搬到新家认识的新朋友之一。她天天听着她念叨

  • 《影响力》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8:15

    《影响力》读后感买这本书已经很久了,一直塞在书架上。直到在另一些书上不断看到这本书的名字,这才发现自己错漏了一颗明珠。昨天晚上,乘着大家外出散步,我一个人静静地坐下来看了第一章。有点豁然开朗、醍醐灌顶的感觉。第一章讲的是互惠原则。互惠原则真是应用广泛,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互惠原则的存在。互惠原则是社会

  • 《米小圈上学记》读后感1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8:16

    《米小圈上学记》读后感我喜欢《米小圈上学记》这本书。书里面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妈妈对米小圈说:“大牛要搬家了。”米小圈说:“搬到哪儿?”“搬到我们小区。”米小圈把饭喷到爸爸脸上。妈妈又说:“他

  • 呼兰河传读后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8:16

    《呼兰河传》读后感何袁庆寒假里,我读过一本书,名字叫《呼兰河传》。这本书的作者叫萧红,她是在香港完成这本小说。写得非常好,我很爱看。呼兰河是一座小城,有一条比较繁华的十字街,这里住着普通的人,过着平静的生活。呼兰河的人们尽管赶不上潮流,但是这里非常热闹,在特殊的日子里,人们是快乐的,忘却了生活的不易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11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8:16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王海玉读完这书,却不知怎样来叙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权且沿着心迹行进。如果说,人的思想喜恶会发生变化,或许没人会怀疑。但这变化若发生在自身,且体验深刻,就是件美妙的事。第一次阅读是在多年前,其实翻过几页,仿佛也用了心,但那字句如持了兵戟的斗士,个个显露交锋之态。遂搁置一旁,由

  • 读《童年》有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8:16

    读《童年》有感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不管它是快乐的,还是令人厌烦的,它都使我们一生难以忘怀。童年反映了我们儿时的喜怒哀乐,我想这么些个喜怒哀乐早已在我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童年》这本书中的小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又是怎样令人忘怀,令人感慨的呢?这本书主要讲了阿廖沙在三岁时就失

  • 塔克的郊外读后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8:16

    《塔克的郊外》读后感暑假里,我读了好多的书,让我学到了许多的知识。其中《塔克的郊外》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简直让我爱不释手,故事里的人物和情节都给我留下来深刻的印象。一只叫塔克的老鼠和一只叫亨利的猫,它们送走了在时代广场开演唱会的好朋友蟋蟀柴斯特后,就非常挂念它。一天,柴斯特派知更鸟约翰来请塔克和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