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2 17:53:13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王崧舟老师一向善问,注重学生语感的提升,他所设计的问题层层推进,如连环套,让学生在环环相扣中自然而然生成了言语智能。

一、独辟幽境,启发学生质疑欲望

用跨越几百年带有钟声的诗句、歌词导入

师:所以,200多年前的诗人王士祯写到(生齐读王士祯的诗句)

所以,500多年前的高启写到(生齐读高启的诗句)

所以,600多年前的古应写到(生读句子)

所以,800多年前的陆游写到(生齐读陆游的诗句)

问题来了!问题来了!你有什么问题?

生1:我的问题是,为什么不管百年,千年,许多来到寒山寺的诗人都会写到钟声?

生2:为什么每次写到钟声,都是在晚上写到钟声?

生3:我的问题是,为什么敲钟的时候诗人就会失眠呢?

生4:为什么寒山寺的钟声这么有魅力,吸引这么多诗人来写?

······

我们都知道,真正开始主动学习是从对事物好奇开始的,与好奇心相伴而来的就是产生疑问,由独立发问开始,到独立释疑结束,这才是一节有生成的语文课的真正评判标准。王老师的提问方式独特、有激情而润物于无形,诗意悠远的语调一下子就营造了千古钟声特有的幽境,学生的问题想不出来都难了。

二、以评促问,使学生把文本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师:你从哪知道这是寒山寺的钟声?

生:高启说,几度经过忆张继,张继曾经在寒山寺写过一首《枫桥夜泊》。所以知道是寒山寺的钟声。

师:哦,原来你知道这首诗的背景,见多识广,请坐。

师:读得很专心、很投入,看你们读书就是一种享受。谁来读一读这首诗?来,有请,注意清清爽爽地读。(生朗读全诗)

师:读得好,字字落实,比如,“愁眠”的“愁”是翘舌的,读到位了,比如,“寒山寺”的“寺”是平舌的,也读到位了,真是读得一丝不苟!再请一位来读一读,不但清清爽爽地读,而且有板有眼地读,注意听。(生读)

师:好一个到客船,真好,味道读出来了。大家也一定听清了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这首诗已经反反复复读过好几遍了,到底什么感觉?一个词来形容形容自己的感受。

生:烦闷和凄凉。

师:说了两个,选一个。

生:烦闷。

师:烦闷,好!(另一个学生,你的感觉是)

生:忧虑。

师:孤独,(另一个学生,你的感觉是)

生:凄凉。

师:凄凉?你的感觉是?

生:幽静。

生:思乡。

生:忧愁。

生:夜晚的宁静。

王老师的评价语恰到好处有针对性,他深谙言语暗示的重要性,能够及时引领学生不由自主进入下一个环节,使学生有方向可说,想说、不说不快,意无穷而言不尽,是学生一个接一个灵感迸发的“加油站”。

三、对比阅读,以读促悟,用猜开口

师:读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你会有烦闷的感觉吗?

师:肯定不会!读杜甫的“两个黄鹂呜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你会有忧愁的感觉吗?

师:读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你会有凄凉的感觉吗?

师:也不会!那么,为什么读《枫桥夜泊》,却会有这样的感觉?(多数沉默,个别学生举手。)

师:不着急,把手放下,请大家静静地读《枫桥夜泊》,你可以看看注释,看看虽然不怎么清楚的插图,也可以联系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一想,诗的哪些地方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好进入枫桥夜泊。(默读,圈点批注。)

师:(在巡视中插话)有的同学开始动笔画了,很好,这说明他的感觉已经找到了落脚点。

师:9继续插话)有的同学开始在诗的旁边写批注了,很好,这说明他的感觉在转化为语言。(生在教师插话的引导下,纷纷开始写批注。)

师:好!停,我发现有一部分同学都写了批注和心得,我看大家都有了自己的读诗心得。心得如何呢?那么这样,我提一个问题考考大家,好吗?大家知道,枫桥夜泊的时候,应该是休息的时候,睡觉的时候?对吧?(生答“对”)

师:那么,这个晚上,张继睡着了吗?

师:没有?你怎么知道的?哪个词语直截了当地告诉你,张继没睡,根本就睡不着?

生:愁眠。

师:愁眠,一起读,3遍,什么意思?

生:“愁眠”就是因为忧愁而睡不着觉。

师:给“愁眠”找个近义间,

生1:忧愁。

师:给愁眠找个近意词,愁眠!

生2:忧眠。

师:你自个发明的?现成有啊。

生3:失眠。

师:对啊,还有

生:无眠。

师:对啊。愁眠就是失眠,就是无眠,那是因为忧愁而失眠,忧愁而无眠,因为忧愁而难以入眠。愁眠的人是谁?一起说

生:张继。

师:看到了,听到了,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张继还感到了什么?

生:霜满天。

师:(板书:霜满天)大家知道,霜是覆盖在地上的,所以,李白才写过这样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生接答“疑是地上霜”)

师:对呀!霜怎么可能满天呢?难道是张继的感觉出了问题?

生:因为张继愁眠,所以感觉霜满天。

师:肯定跟张继的心情有关系,是吗?想一想,夜泊枫桥的这个晚上,张继冷不冷?

生:冷。

师:肯定冷!秋霜那么重,穿得又那么单薄,还是在江上、在船上,能不冷吗?其实,身体的冷还在其次,更要紧的是张继的心,他的心也是

生:冷。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很孤独、

生:因为他考试落榜了。

师:看来你查过资料了。这只是一种可能,还可能因为什么呢?

生:因为他思念他的亲人了。

生:因为他觉得自己很无助。

悟性和想象力,是最难琢磨的,也是众多语文老师束手无策的概念之二。王崧舟老师用对比阅读的方式,拿“已知”证“不确定”,收到了“言意双发”的效果。他又大胆开启学生的生活体验之门,借助生活经验“猜”出文本背后的“可能性”,其实就是在变相引导学生想象,“以己之眼,观他之心,开己之智”,薛法根老师曾说: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王老师做的就是引领学生将生活的语言积累融合诗中意象的语言,改造成学生自身的语言,培养学生对内容的自主建构能力。

四、善找支撑,助思解惑

师:(板书:对)孩子们,你们注意过这个看起来很普通、很不起眼的“对”字吗?什么是“对”?为什么要用这个“对”?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对待;对付。如:对事不对人。面向;朝着。如:对着高山。对面的;敌对的。如:对手。使两个东西配合或接触。如:对对联。)

师:这是我从《现代汉语小词典》中摘录的义项。想一想,你选第几个?(生思考)

师:有选第一个的吗?(无人举手)

师:没有。有选第二个的吗?(部分举手)

师:好,有十多个。你们为什么选第二个?

生:张继因为睡不着觉,所以能看到这些景色,他是面向着这些景色的。

生:我觉得这些景色是配合愁眠的。

师:也就是说,在诗人的眼中,仿佛乌鸦也跟着他一起

生:忧愁。

师:仿佛江枫也跟着他一起

生:无眠。

师:仿佛渔火也跟着他一起

生:孤独。

语文课堂如果离开了对关键字词的挖掘,就缺少深度和广度了,如果仅仅依靠教师课堂上的那一点点讲解,也显得杯水车薪了。王老师在这个片段更多的是“授之以渔”,提供给解读文本支撑工具的同时,又把字带入语境中细细品、慢慢磨,等学生积累足够多的“嚼头”,在不知不觉中就不仅仅解了字,更深入了意境,愁之深切,呼之已出!

推荐信息

  •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6:57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只用了几断简短的文字讲叙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并且很与现实生活接近的这么一个小故事。从养人的羊圈破了个洞丢了羊,邻居劝告修补羊圈,他认为没用,到第二天又丢了羊才番然醒悟,应该听取别人的忠告,找到补救的方法之后再也没丢过的小故事。理解了故事内容之后,重

  • 《茶花女》读后感3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6:57

    《茶花女》读后感孟老师说我写的这些读后感太过于表象了,的确我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语言和深刻的写作背景分析,我就是把我看完一本书的第一感觉写下来而已,那就唠唠这本爱情吧。《茶花女》大家多么熟悉的一部国外经典,可以说我现在才用心读它,简直是对它的不尊重,上学的时候可以说是略读,大概内容还记得一些,二十七岁的

  • 《前世今生》读后感1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6:57

    读布莱恩·魏斯的《前世今生》读后感准确说,《前世今生》是一本医疗笔记,而不是小说。心理医生魏斯(即本书作者)用催眠疗法治疗一位名叫凯瑟琳的心理疾病焦躁症,没想到患者在催眠后竟然看到自己的前世轮回。在一次又一次的轮回投胎中,前世的凯瑟琳或为男性军人,或为富家女仆,或为皇室成员,或为妓女,

  • 读《生命的借记卡》有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6:57

    读《生命的借记卡》有感一个人的生命,怎么会借来?一个“借”字,已经紧紧抓住读者的眼球,让人欲罢不能。毕淑敏的这篇散文,巧用借记卡这个意象,生动形象地阐述了对生命的理解,深入浅出地告诉我们生命的有限与可贵。只减不增的岁月,对任何人都是不变的规律。如何让有限的生命活得更加精彩,不

  • 《水的坚韧》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6:58

    《水的坚韧》读后感莫文慧(高一10班)今天无意中看到女儿的一篇文章,名字叫做《水的坚韧》,读完真的对女儿完全的刮目相看了,不仅是因为她这篇文章写的好,而是我看到了女儿实质的改变和成长。给大家推荐这篇《水的坚韧》,最后一段更是给到我深深感触,体现的两个现在年青人多么欠缺的东西呀“坚持、抱团

  • 小学生怎么写读书笔记?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6:58

    小学生怎么写读书笔记?过了一个假期,很多孩子都忘记如何做读书笔记了。有小朋友在微信上给我念叨:“老师,我看到读书笔记就头疼,怎么写呀?”回答的多了,也觉得应该写点什么,给小朋友们一些参考。今天把一些技巧整理成文,供需要的大小朋友们参考。初识读书笔记1、什么是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6:58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这个假期,我通过阅读《海底两万里》这部极具科幻艺术的小说,从一个方面讲,就是经历了一场壮美、勇敢的旅行.从自己陌生的地方海洋,开始的一段充满想象的旅行。这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的人们发现了一只所谓独角鲸的大怪物,他(阿龙纳斯)接受了邀请并参加捕捉行动,在捕捉过程中却不幸与其

  •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6:58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在《月亮与六便士》中,高更这个人物叫Strickland,在巴黎尚未出名,不名一文。但一个叫Stroeve的荷兰画家惠眼识人,在所有人不看好高更时,他预言性地向一个油画经销商指出:“到时候他一幅画的价值会超过你这一店子里的。”Strickland一次病

  • 《青蛙合唱团》读后感1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6:58

    《青蛙合唱团》读后感这本书是我的同学借给我看的,故事十分精彩。这本书主要讲了在一个夜晚,有许多青蛙来到了翠湖公园,因为在农村里污染地太严重了,所以青蛙们来到城市里帮助人们灭虫,可是人们却一次次地伤害青蛙们,于是青蛙们进行了一场合唱,想让人们知道他们的错误,可是听完合唱后,有些人还是不知悔改伤害青蛙,

  •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6:58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格列佛游记》这本书是18世纪著名讽刺小说家斯威夫特所著。小说分为先后四次旅行,都运用了夸张讽刺的手法,使故事引人入胜。格列佛在一次航海中遇到风暴,船被打翻了,他漂流到了小人国,在小人国里,小人国的居民把他当作一个高大威猛的巨人,格列佛以至于稍不留神就能踩死几个小人国臣民,甚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