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爱与自由》读书笔记

《爱与自由》读书笔记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8 07:36:25

《爱与自由》读书笔记

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而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泰戈尔

这是《爱与自由》的作者孙瑞雪老师很欣赏的一段诗,同时她也将诗句中的“爱”和“自由”作为她这本幼儿教育演讲录的书名。作为一名教育教领域的工作者以及一位三岁幼儿的妈妈,我非常庆幸在这时读了这本书,它让我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告诉我不仅仅要爱孩子,更要学会如何爱孩子。书中有太多太多让我感动的语句,也有很多让我受益匪浅的道理,让我明白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重要的职责是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中建立起稳定的安全感和自信,让孩子形成完整的人格远远重要于知识的传授。

孙瑞雪老师是一位蒙特梭利教育(蒙氏教育)的倡导者,所以书中处处都体现了蒙氏教育理念。许多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会在不经意间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我们会不经意见扮演了“上帝”,孩子的“上帝”。其实看似弱小的幼儿,他们内在蕴藏着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潜能,他的发展不需要成人给他们增加什么新内容,只需要给他们提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蒙特梭利说过:“我们要做孩子精神上的仆人而不是主人。”如果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都应该了解儿童成长的科学规律,在实际的生活和活动过程中让他们的“精神胚胎”(敏感期)的内在规律自然发展,他们一定会成为人才的。的确,零到6岁甚至到12岁,儿童都处在很弱小的状态,必须有成人来帮助他成长,但并不是成人自以为是的“灌输”,而是需要条件准备,儿童自己会吸收。儿童内在有一个自然、有序的发展过程,它只需要我们提供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书中还举了许多生动的例子,让我们成人会“爱”孩子而不是“教”孩子。在整本书中没有看到具体的教法和技巧,更多的是用饱含激情的话语让我们体会到蒙氏教育的核心对孩子的爱和尊重。

书中提到在《早期教育与天才》的书中提到一个观念: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这里提到的兴趣是孩子天生就有的,而且孩子的个别差异决定了他们每个人会对不同的事物感兴趣,但是我们现在的一些教育却与之相违背:画画全班都画,数数字集体来数......人们有很多东西必须是共有的,比如知识、道德,这是有理由的。但共同的东西不能共同的时间来教,即使孩子开始能用,那也是小学以后的事了。幼儿园(3-6岁)的儿童还不能很快的将感觉点转向成人招引过去的注意点,这个能力是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强的,我们的《幼儿园教育实施纲要(试行)》上也提出要保护孩子的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每个幼儿生来就是独特的,有个性的人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是独一无二的,思维状态也是很独特的,如果每一个儿童能带着自己独特的思维看待周围的世界将来也一定会是富有创造性的人才,这样我们的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发展每个人自身的潜力。

现在的社会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幼儿、幼儿家长、幼儿教师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这样的“三独”现状也带来了许多转变,作为教育者,我们的传统儿童观也要向心生代儿童观转变,现在的儿童交友面广,接受新事物的的能力方面都比较强,所以我们这一代的老师应该更加注重孩子的个性培养,不要过多抑制他们的欲望而是要发展它们。这需要我们老师平时的观察,在细节上鼓励孩子发展他们的兴趣。

在《爱与自由》这本书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叫真正的“爱”!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在各方面发展都会比较出彩,比如孩子对父母的依恋程度小、独立性强、思想开阔、自信、记忆力好、解决问题能力强,同时孩子快乐无比!许多家长会有错觉:父母越爱孩子,孩子就越依恋她(他),但在作者看来是,父母越爱孩子,孩子也就越不过分依恋父母。因为很多经验告诉孩子,父母只是短暂离开,那种持久的爱的行为使孩子自己知道父母不管在哪里,爱是稳定不变的!所以父母对于孩子的态度不能起伏太频繁爱他们的时候会表现出特别爱,情绪低落时候又会对孩子冷漠态度,这样在孩子心理上会造成一定的压力,他们会怀疑父母是否是一直关爱自己的,这样会不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对他的成长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书中第十三章节自由与纪律给了我深刻的启示!不仅仅是对未来教学理念的启示,更是对我自身的发展也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作者赞成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摸清事物的规律,才能去认识、认知,这就是充分发展潜能的自由!当然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自由,这种自由是建立在一定的“纪律”的基础上的。然而,在蒙氏教育理念里:纪律必须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的。因为人是自己的主人,当你是自己的主人的时候,当你自动遵循某种生活准则的时候,那你就有了自我控制能力了,人的这种自我控制能力称之为纪律。但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理解的守纪律,就是听老师话,很安静地坐在那里,其实不然。事实上,儿童是非常愿意遵守规则的,他们常常在游戏中主动的约定一些规则并且很好的遵守它,像是游戏规则、卫生规则、交通规则等,但这些规则是和儿童发展和谐的,是儿童在生活中、在与同伴游戏中自己建立的,是和幼儿的内在需求没有冲突的。这样的规则基本上都符合量少、严谨、科学的要,这样儿童才乐意去自觉遵守并感到快乐!蒙特梭利说,我们必须避免抑制孩子的自发活动,显然这是指在行为上给孩子自由。孩子们有了自由就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为有了兴趣就能反复的做那件事,因为长久的专注,儿童就会逐渐感知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并顺应这种规律,最早的纪律就形成了。专注是思维活动,专注可以产生智慧。智慧需要有自由的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更需要行动的自由。人的行动越多的运用智慧,人的内心就能保持内心的平静。现在的人越来越表现出浮躁的心态,可能也是因为从小生活在强制的约束之下的结果吧!儿童和成人还不一样,把自由给成人,成人有可能就睡大觉,什么都懒得做,或者他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放纵了自己,另外,成人可能什么都不做,“懒散”多舒服!当然以上这些都是儿童时期被扭曲了的成人。但儿童生下后有一种自然的法则,就是不断地、不停止地发展生命,儿童没有一秒会放弃这种发展,因为内在的力量在驱动着他感知周围的一切(学习),所以活动中的幼儿是最正常的幼儿!而回头看看我们自己,小时候很多的是在成人的强制下长大的,长到成人可能都不曾做过自己愿意做的事情,而且更多的情况是这样,习惯性的接受任务、指令,如果不给分配任务就觉得无所事事。在蒙特梭利看来这是不可想象的,这是儿童期没有获得过自由,凡事都不敢去超越某个范围,无形中的禁忌使人不敢去思考,事实上我们许多人可贵的创造力就是被这些所谓的规矩、规则给抹杀了。

《爱与自由》整本书直观、感性的体现着蒙特梭利教育观和理念,但不是人人都赞同这样一种教育观念,不过在《爱与自由》这本书中让我了解到了为么现在社会上会存在一些奇怪的现象,我仿佛能从这本书中找到一些根源。许多人的行为都是在年幼的时候形成的,然后逐渐影响到整个成长过程。零到六岁的儿童对新事物新知识的吸收性是成人无法想象的,他们在这几年里学到的东西可能是将来一生都没办法赶上的,而我们成人能做的不是一味的灌输,而是在了解这个规律后,为他们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条件让他们成长,发挥出他们的潜能!好书总是要不停地、反复地研读,这本书我肯定会再次翻开,或许在我工作实践后会有另一番新的体悟!

冯宇

2018年3月23日

推荐信息

  • 摆渡人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6:43

    《摆渡人》读后感这是一个关于摆渡人和被摆渡人的故事,一个关于灵魂摆渡的故事,一个关于生存、死亡和爱情的故事。15岁的单亲女孩迪伦独自踏上一列火车去寻找自己的生父,不料遭遇一场火车事故,当她爬出火车残骸时,却发现世界已经变成一片荒原,她以为她是唯一的幸存者,但她却是唯一的逝世者。走出火车残骸的仅仅是她

  • 读岩井俊二《情书》有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6:43

    静水深流:空灵,清澈,凄美读岩井俊二《情书》有感《情书》由一个同名同姓的误会开始,通过两个女子书信的交流,以含情脉脉的笔触舒缓地展现了两段可贵的爱情。女主角博子对藤井树的眷恋,两个藤井树之间朦胧的情感,都没有由于藤井树的意外死亡而枯萎。读书和看电影的区别在于,你更能从字里行间里,更细腻的感受这些温暖

  • 《活殇》读后感3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6:43

    《活殇》读后感老芨的长篇自传体散文《活殇》,除了自传体的史料性外,散文化的文本导入,给整部作品凸显了诗性的光芒,老芨以朴实、凝重、通透的语言,叙述了一个真实、苦难、催人泪下的不堪经历,卑微而尊严的呈现了生存之艰、命运之难,让我们回忆性解读一代人命运的核心词汇:苦难。《活殇》的可贵之处在于命运的升华和

  • 读《未来简史》有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6:43

    读《未来简史》有感:这种可能性让人珍惜自己的存在和自己的内心实在看不下去paper,终于拾起书,把未来简史看完了。整本书的语言非常生动,举例有趣,用了大量的类比更清晰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将企业,政府,国家,以及人文主义和当下逐渐初出茅庐的数据主义与各种宗教相类比,表达出人类是生活在

  • 《上下五千年》读后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6:43

    《上下五千年》读后感寒假里,我认真地阅读了《上下五千年》这本书。《上下五千年》全面贯彻了中国五千多年的辉煌历史,令我回味无穷。《上下五千年》中,有许多人物:有统一中国的秦始皇嬴政;有被尊称为“诗仙”的李白;有精忠报国的岳飞;还有铁面无私的包拯……其

  • 《生命的不可思议》读后感2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6:43

    《生命的不可思议》读后感近期偶尔在手机百度上看到一本书《生命的不可思议》,作者胡因梦,对于作者,只知道他曾是作家李敖的妻子,其余的并不了解。这本书写了作者的父母,作者自己15年的演绎生涯,情感经历,后来从事身心灵写作,自我救赎。印象最深的是,作者谈到自己的父母,父母不和,对自己的童年造成了难以磨灭的

  • 《背影》读后感4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6:44

    《背影》读后感《背影》的故事背景是1925年,讲述了朱自清准备前往北京赴任教授,在车站与其父于车站分别的故事。即便是时隔了90多年的我们,也能从朱先生的语句中感受到那离别时的心酸与悲哀。想是经历如此之多磨难,朱自清的父亲已能够平息心境了罢。在这“祸不单行”的时刻,朱父想以&l

  • 《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6:44

    《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读后感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经常事倍功半,于是我经常幻想假如我有一把能开启学生写作魔法的钥匙那该多好。暑假中逛书店时,顺便给自己买了一本《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我读完此书后,犹如关上了一扇刻板教育的门,打开了一扇灵动教育之窗。这本书是美国童书作家山姆·

  • 《梦想号吉普车》读后感1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6:44

    《梦想号吉普车》读后感森林镇里面住着笨狼一家人,他们家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比如《梦想号吉普车》这个故事里面,因为笨狼讲了真话而失去了本该得到的吉普车,两手空空的回到了家,笨狼是一只笨的可爱的小狼,他十分善良,乐于助人,但是总闹笑话。笨狼有个好朋友叫聪明兔,笨狼不明白的地方,聪明兔都明白。在这本书里我

  • 我的妈妈是精灵读后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6:44

    《我的妈妈是精灵》读后感韦乐言最近我参加了班级的读书阅读活动。我读了《我的妈妈是精灵》这本小说。这本书的主人公有小女孩陈淼淼和她爸爸,还有一个精灵妈妈。我看到最后,不禁流下了眼泪。书里的父母对孩子的爱和孩子对父母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我的妈妈是精灵》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发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