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1500字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1500字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2 02:31:28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

闲扯,七月份过得很快,一方面在忙着离职,忙着和小恶魔回老家玩,忙着参加同学的婚礼,然后却没有时间完成七月份本该完成的任务,无法医治的拖延癌。

《枪炮病菌与钢铁》是我在2016年就知道的一本书,但是由于拖延癌的病症一直没有阅读一直到今年的六、七月份才读完。很幸运今年终于读完了,对于有些书越早读完对自己帮助越大。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主要是讲解了人类文明的整理演进,很详细的阐述了人类文明从非洲诞生然后演化成目前的这个现状的原因,对于书中的讲解的原因对于我来真的是脑洞大开,一方面是我从来没有去思考这些问题,二方面是我缺乏这种很系统的从各个方面来思考问题的习惯或者能力,以至于当别人问我问题时总是不知道从哪个方面来思考回答问题,所以对于我这个缺乏天赋的人来说只能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的阅读别人的成果,不断的总结,从而不断的完善自己。

全书主要围绕着一个问题而展开,“为什么是欧亚大陆统治全球,而不是人类的摇篮非洲或者是幅员辽阔的美洲。”当看到这个问题是我感觉有点耳目一新,为什么我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是现在的这种情况呢?非洲是人类起源的摇篮,如果从时间的纬度来说,非洲那边是人类的最发达的地方呀,总不至于是现在地球上最贫穷的地方吧?黑人难道比黄种人、白种人智商会偏低?从现在的目前黑人在各个领域所取得成就很明显这个观点也站不住脚。如下是我对作者对于这个问题解释很浅显的总结。

人类是大概起源非洲,因为那是地球处于冰川时代,那时的海平面远远的低于现在的海平面,从而人类从非洲在几十万年的时间不断迁徙到各个不同的地方。按理来说既然人类都起源于非洲,属于同一个物种,所以从平均智力上来说应该是一致的,但为什么会造成千差万别的情况呢?主要是由于各个地理环境造成的。非洲大陆物产丰盛,对于早期人类来说主要捕获其他猎物就可以过上富足的生活,而对于迁徙到中亚地方的地方由于相比非洲大草原纬度比较高,一方面猎物相比非洲偏少,且其他可食用植物也偏少,从而使早期的人类慢慢的掌握了训化植动物的方法(注意,训化植物并不是当时局部地方所特有,其他地方也能独立的发展训化植物的方法),由于训化植动物的不断地发展、演进,逐渐的形成了只要少量的农民养活多人,以致有部分的早期人类从简单的耕作种解放出来,专门从事发明创作,从而进一步的推动人类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归根结底,农业的发展人类技术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那为什么最终统治全球的是欧亚大陆而不是非洲或者美洲、欧洲土著呢?作者主要是从地理环境来解释,非洲是一个主轴线是南北方向,且中间隔着难以跨越的撒哈拉沙漠,而南北美洲相对于非洲南北轴线更长,中间隔着难以逾越的安第斯山脉,至于澳洲只是大海中一个孤岛,而欧亚大陆主要轴线是东西方向,且中间东西方没有特别大的天然屏障。由于纬度跨越过大且由于自然上的固有屏障,造成人类文明的交流特别困难,一方面表现在作物上的传播,由于温度相差太大动植物难以适应,二方面由于自然鸿沟的存在造成人类文明的传播所需要的时间特别的漫长。而亚欧大陆却具有天然的优越,自然条件适宜各种不同动植物的生长,总体纬度都差不多,并且纬度处于适合,再加上畅通无阻的地理环境,文明的碰撞变得更加的便捷,量变最终导致质变,当非洲还是一个个小部落时,欧亚大陆已经诞生的超大型的国家政权。欧亚大陆大陆存在种类繁多的动物,并且很多动物已经被训化成人类不可获取的“伙伴”,为欧亚人提供蓄力以及乳肉类制品,人类和动物的朝夕相处,病菌不断的“交流”,从而造成两者的免疫能力不断地提高(抗体的形成)。而美洲相对于欧亚大陆则完全不同,动物种类很少,没有欧亚大陆得天独厚的环境。当地理大发现时代来临时,造成欧亚大陆的疾病传播到远远没有做好准备的美洲,造成大类的美洲人死于欧亚人携带的疾病。

对于“为什么是欧亚大陆统治全球,而不是人类的摇篮非洲或者是幅员辽阔的美洲。”这个问题上面比较清楚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归根结底就是达尔文所总结的自然选择的结果,也就是地理环境选择的结果。但为什么是欧洲人而不是曾经创造丰硕灿烂文化的中国人或者印度人?从整个中华历史来说,中华文化慢慢的从弱小慢慢的走向强大然后一直徘徊不前的情况,但皇权却从散沙般走向空前的强化。由于中国很早就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国家为了维护统一统治的需要,会采取“愚民”或者抑制思想产生的政策,并且可能会摒弃一些先进的技术(从火药是中国发明出来,后面发展情况就可以得知),而欧洲由于地理屏障的存在,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当一个国家新的思想产生以致生产力大大的提高而另外一个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也会采用这个思想,所以从整理上来说不会抑制思想的产生,从而随着时间的发展,中西方科学技术方面差距会越来越大。虽然欧洲历史上也存在很多次几乎快统一欧洲的情况,例如希特勒、亚历山大,但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

文明究竟是伟人创造还是渺小的小人物呢?我觉得文明终究是小人物诞生的,大人物只是对文明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很多伟人例如牛顿,爱因斯坦貌似是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果,但终究是站在了由很多渺小的小人物组成的巨人肩膀上,正由于他们的小小进步造成了最终的一大步。但历史具有太多的偶然性,据说希特勒在一次车祸中只差一点点就丧生,如果希特勒在那次事故中死亡了,那是不是不会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呢?但可以确认的是如果没有爱因斯坦,相对论最终还是会诞生的,只是那是时间的问题。

推荐信息

  • 《摇着轮椅上北大》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9:15

    《摇着轮椅上北大》读后感梦想是鸟的翅膀。你永远不知道你能飞多远而不展开翅膀。如果你心中有一个梦想,你将生活在希望中,不断创造生命的奇迹。这就是我读《北京大学摇轮椅》这本书的原因。真的,我读了这本书,我不止一次流泪了。我被书中的那个名叫郭晖的女孩子-这个北京大学建校百年来的第一位残疾女博士深深地打动了

  • 《森林报春》读后感12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9:15

    《森林报春》读后感假期中我读了一本有趣的书叫《森林报春》这本书主要讲了春节里大森林中多姿多彩的动物故事。书中用了很多优美的词语: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千变万化等,让我学会了很多词语。书中描写的这些动物忙着做自己的事,干自己的活儿,白嘴鸦开启新春之门、黑琴鸡是如何对付情敌、鹤在春天的沼泽地里举办舞会、长

  • 《朝花夕拾》读后感4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9:15

    《朝花夕拾》读后感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和青年的求学经历,追忆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记录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生动描绘清末生活画面,文笔深沉,是中国现代散文经典之作。在生命的长河里,露曦与朝暮更替交织,在看不清前进方向的时候,拾起脚边下路边的野花,装

  • 《小桔灯》读后感2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9:15

    《小桔灯》读后感世界上优秀的文学作品千千万万,而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冰心的文章《小桔灯》。它并没有堆砌出来的语句和华丽的词藻,但却带给了我许多感触。最让我钦佩的是文中的小女孩,她的父亲失踪,母亲病入膏肓。但即使身处逆境,她也依然坚强乐观的生活着,既不放弃也不抱怨,更没有自怨自哀,依然坚信着自己的生活会变

  • 读《今天我是升旗手》有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9:15

    读《今天我是升旗手》有感暑假里我读了《今天我是升旗手》这本,让找留下深刻印象。主人公是一个学优良的小学六年级学生,他的名字叫肖晓,他的个子足有一米六,两条腿又细又长,如果在又多又挤的同学中个子最高的那个就是他。他的爸爸是一名入军人,所以非常崇拜自己的爸色。他的愿望就是像在天安广场上升旗的解放叔那样,

  • 《佐贺的超级阿嬷》读后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9:16

    《佐贺的超级阿嬷》读后感今天我读完了《佐贺的超级阿嬷》,它的主人公是一个小男孩儿叫佐贺。佐贺本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是。因为一次核弹的爆炸中,他的父亲去世了,因为母亲无力抚养佐贺,所以只有把佐贺送到了他的外婆家。佐贺的外婆是学校的清洁工,外婆到家里也非常的穷。佐贺到了外婆家才知道,自己的事情都要自己

  •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3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9:16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暑假期间我阅读了任溶溶爷爷写的《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它给我留下了很多的欢笑和启发。“没头脑”和“不高兴”是这本书的两位小主人公的外号。“没头脑”不是不聪明,只是做事比较马虎,常常丢三落四的;&ldqu

  • 《放慢脚步去长大》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9:16

    享受童年《放慢脚步去长大》读后感爱孩子,需要的可能是真正的欣赏吧,不是把他们当成可爱的玩偶,也不是把他们当成烦人的累赘,容他们慢慢地成长,像树一样,长得慢才有结实的枝干和年轮。这段话是《新快报》的记者,作家陈思呈看了这本书的感悟。是啊,当今社会的竞争太残酷,可怜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压抑着爱玩的天性,从小

  •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2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9:16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追风筝的人》2018年08月20日23:26:34我看完了我人生印象深刻的第二本书,虽然中间也有看过其他的,比如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的几部,但是却和这次看完完全不同,阿桑和阿米尔的故事或许很多人都知道了,我却现在才看完,有点遗憾自己太晚知道,这边书2006年出版,卖出百万册了,算的是一

  • 《昆虫记》读书笔记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9:16

    《昆虫记》读书笔记初一31班岳小凡《昆虫记》是著名科学家法布尔的作品,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我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明白了青竹蜂的巢是在潮湿的泥土下,螳螂的天敌是个头最小的蚂蚁,螂蛛是蜘蛛中的毒王,当人们被咬后会失去知觉,小动物被咬死后就会立刻死去等。法布尔总是珍惜每一个生命,哪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