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娱乐至死》读后感1000字

《娱乐至死》读后感1000字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8-21 04:03:32

《娱乐至死》读后感----莫让媒体时代剥夺灵魂

“在这里,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尼尔·波兹曼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们坐在一起却各自玩着手机,这一调侃的话与《娱乐至死》中作者反应的问题不谋而合。书的封面是一个只有躯干没有头颅的四口之家,画面很骇人但也引人深思,过度娱乐的生活挖空了人们的头颅,吞噬了人们的思维能力,我们越来越忽视灵魂的需求,单纯地凭借眼、声与肉体的感官快感去衡量所见所闻,评价信息,做出判断。

《娱乐至死》是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中最重大变化的探究和哀悼,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公共事务领域的内容,都不可避免的被电视的表达方式重新定义。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这本书写的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社会转型时社会文化的整体娱乐化现象。文化不再是上层民众身份地位的象征,不是少数人可以享受的物品而成为商品,廉价便捷通俗,充满单纯的感官刺激。作者在文中提出电视“泛娱乐化”的原因:媒介。他认为每种媒介都有自身的特点,而这些特点规范并控制了传播内容的形式,甚至规范了决定了话语的内容。所以当媒介的形式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角度甚至整个思维方式都随之发生改变。

综括全书,波兹曼主要提出了几个观点:一方面,电视介入政治使得原本严肃的竞选仿若综艺节目,民众热衷于政治家的花边八卦,对他们的着装外表评头论足,并让这些毫不相干的因素直接影响手中的投票器。另一方面,电视新闻报道的强势覆盖,大规模轰炸,使得原本多元情绪的新闻事件都变得淡化和娱乐化。电视1900年诞生至今不过百年,但它已将政治、新闻、教育乃至整个世界变成了一场喧哗缤纷的"杂耍"。波兹曼精准地剖析了娱乐的篡位过程。在印刷术统治世界的时代,报纸和图书是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当时的人们通过阅读报纸获得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行动与信息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一切随着电报的发明而改变,电报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即时性,全球各地的新闻穿越时空距离被罗列到人们眼前,这迫使人们在无形中修正了信息的定义:它不再是对人们生活工作有着巨大影响的要素,而只是一大堆看上去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实际却毫无意义的文字符码,而接下来的“图像革命”则更具有强烈的冲击,随着摄影技术的发明和大规模应用,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照片开始统治人们的眼睛。

波兹曼在书中对西方媒体的娱乐倾向持一种批判的倾向,但是在展开批判的过程中,他也道出了媒介发展的大势所趋:一切都在朝着娱乐化的方向迈进。娱乐化并没有错,关键是如何能把娱乐和电视的其他功能结合起来,这是目前电视最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当今天,从政治到学术,无论什么内容,如果不披上娱乐的外衣,不屈从于观众浅表阅读的口味,就无法能够有效的传播。这或许是出现了一种病态,用波兹曼教授的话来说:对于一个因为大笑过度而体力衰竭的文化,我们能有什么救命的良方?在我看来,"娱乐至死"更多地表达的是在这个消费时代大众审美的趋势。毕竟,人是矛盾体,这就仿佛人体内的调节反馈机制。迟早,人天生的对崇高的追求会激发,引领正确的道路。媒体应当成为拓宽我们认识世界的途径,而不是扭曲和异化人本身,剥夺我们思考的能力,将我们的灵魂变成机器媒介冰冷的附属品。我希望媒体延伸我们的器官,用他们独有的特性将我们人自己的思考变得更有力量,而不是造出批量的文化复制品;我希望媒体锻炼我们的器官,用声、色、触给我们更加敏锐的直觉器官而不是磨钝我们的感觉,变得麻木,变得不断偶求更强的感官刺激。这是一个娱乐的世界,但这个世界需要会思考的灵魂。莫让媒体时代娱乐了你的灵魂。

推荐信息

  •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5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7:16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追风筝的人》是一本美国的经典小说,当时一经出版就风靡了全国。它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与他仆人家儿子所经历的一系列曲折的故事,其中他们之间的友谊贯穿了全文,真挚而又无暇的感情令无数作品都黯然失色。“为你,千千万万遍”每一次当主人公阿米尔和他仆人家的儿子,同时也是他

  • 《斑羚飞渡》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7:17

    《斑羚飞渡》读后感我国著名作家沈石溪写的动物小说《斑羚飞渡》,觉得这本书十分有意思。沈石溪原名沈一鸣,1952年生于上海,祖籍在浙江慈溪。他还写过其他的动物小说,如《最后一头战象》、《雪豹悲歌》、《再被狐狸骗一次》、《狼王梦》等等。《斑羚飞渡》里有好几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叫《红崖羊》,讲的是一只名叫黑

  • 简爱读后感7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7:17

    《简爱》读后感在这一次的寒假读书计划书单中,我选择了《简爱》这本书。打开书架,取出那本《简爱》翻了起来。在朦朦胧胧的迷雾中,出现了一个弱小的身影,慢慢地走近了。简爱的第一个身份是里德太太的侄女。她自幼失去父母,唯一爱她并领养她的舅舅又过早地弃她而逝。她从小受尽两个表姐和表哥的欺负,总是待人受过。而且

  • 《边城》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7:17

    《边城》读后感原想为这篇起名为“如水”可是我不能悖着自己的心,忽略那另一部分,于是我就给它起名为“纯美与暴力”。纯美:清澈泠泠然地顺着书脊淌下来了。它流到我指甲边缘,渗入;随后我听见了歌声,是晴雨后的泥土、时未融化的芬芳、时初生的情感;它变成气态的、潮

  • 《堂吉诃德》读后感1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7:17

    《堂吉诃德》读后感今天下午,我把《堂吉诃德》看完了。这本书是西班牙伟大小说家、戏剧家和诗人塞万提斯的作品。他还写过牧歌体传奇《伽拉苔亚》,剧本《未上演的八个新戏和八个新插曲》,长诗《巴拿索神山瞻礼记》等。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写的是,拉.曼却村的贵族堂吉诃德带着仆人桑丘去当游侠骑士。堂吉诃德是一位脱

  • 《我们仨》读后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7:17

    《我们仨》读后感看完我们仨,其实没有多大的感觉,篇幅很短,很快的就看完了,但看完后一种简单而又温暖的感觉总是萦绕在心头,为钱老先生和杨老先生在文革中仍坚持读书研究学术而敬佩,为两人把寂寞枯燥的异国求学生活过的有姿有色而欣喜,为两人携手走完一生的坎坷而感动,复杂的感情真的太多,不知道该怎么具体表达,但

  • 《礼物》读后感2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7:17

    《礼物》读后感近日看了斯宾赛·约翰逊博士《礼物》一书,讲述了一个孩子从一位睿智老人那里获得三份礼物的寓言故事,从尔运用在工作,生活,学习中,继而成长,以致成熟!其实礼物往往一直贯穿我们的一生中,只是鲜少有人会去探究过去我学到什么…礼物之一,把握此刻,说起来容易,可有谁能真

  • 读写结合:作文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7:17

    读写结合:作文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黄厚江读写结合,是我们母语学习的基本特点,也是我们前人学习语文的重要经验。但这个概念有三个不同层面的理解。一是作为语文学习思想的读写结合。从语文学习的规律看,读和写几乎不可分辨。在读中可以学习写,在写中可以学习读;阅读可以为写作服务,写作也为阅读服务。“熟

  • 原始战记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7:18

    原始战记读后感作品讲述了现代人绍玄穿越到原始世界的炎角部落,融入炎角部的渔猎生活,并带领部落的发展壮大,促进了以炎角部落为主导,与炎河流域的众多部落组成的部落大联盟的形成,带领炎河流域的部落从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发展,促进了整个炎河流域的原始狩猎,种植业,养殖业,冶炼业,手工制品,商业文明的进步。作品

  • 《白夜行》读后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7:18

    《白夜行》读后感东野圭吾商人、情夫、主妇、高管、学生、银行职员、侦探……看似毫无关联的人物,却在寻找真相的过程中串联成网,翻出了意想不到的结局。“我呢,从来就没有生活在太阳底下过”“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黑暗,因为有东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