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巴鲁克自传》读后感-供需平衡、价格与价值

《巴鲁克自传》读后感-供需平衡、价格与价值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2 20:46:20

《巴鲁克自传》读后感-供需平衡、价格与价值

伯纳德·巴鲁克,有史以来最伟大、最传奇的投机者,生前的声誉相当于今天的巴菲特和索罗斯。巴菲特的导师是格雷厄姆,而格雷厄姆非常敬佩的投资者就是巴鲁克。他有许多称号:“投机大师”、“独狼”、“总统顾问”、“公园长椅政治家”……但是,人们最愿意称他为“在股市大崩溃前抛出的人”。巴鲁克于1870年出生,19岁进入华尔街,周薪3美元。通过不断努力,他在25岁时就成为华尔街证券经纪公司的合伙人,不到35岁便成了百万富翁(相当于现在半个亿万富翁)。此后的几年里,巴鲁克几度濒临破产却又能东山再起,到了1910年,他已经和摩根等一起成为华尔街屈指可数的大亨。在他无数的传奇经历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在1929年股市大崩溃来临前成功逃顶。在这场让格雷厄姆都倾家荡产的大股灾面前,巴鲁克却最终全身而退。

在巴鲁克看来,面对疯狂的人性弱点,一要实事求是,二要知足常乐,三要逆向投资。此后巴鲁克逐渐淡出证券市场,转向政治和社会公益,历任六届美国总统的顾问,为罗斯福“新政”做出重要贡献。他对社区公益贡献也很卓著,被列为100位最杰出的犹太人之一。巴鲁克逝世于1965年,享年95岁,可谓福寿双全、充满传奇的投资大师。

伯纳德•巴鲁克是活跃于美国20世纪前后的大投机商。那是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大投机商"时代,一个铁路股占据了市值60%的时代。活跃在哪个舞台上的还包括了J•P•Morgan、洛克菲勒、托马斯•瑞恩、爱德华•哈里曼、詹姆斯•基恩等传奇人士。由于监管的不完善,以及缺乏大众认可的核心价值评估体系,那些资本大鳄得以同时控制实业和资本市场,把众多小投资者玩弄于鼓掌之间。而巴鲁克游走于这些大人物之间,在32岁那一年就已经赚到了100万美金。这些钱以10%的复利累计到今天的话达到357亿美金,相当于今天巴菲特的身家。

对教育的思考

巴鲁克认为:除非把经济、政治、伦理和逻辑结合在一起,否则不可能教的好。这个跟芒格的投资格栅理论已经很接近了,芒格更进一步的加入了历史、心理学、哲学、数学、物理、化学、工程学、生物学、统计学。

巴鲁克没有太多提他在课上学到的东西,除了一样:供需理论的原理:

"当价格上升时,会产生两种不同的力量产量增加、消费减少。其最终结果是价格缓步下跌。如果价格太便宜了,就会产生两种不同的力量因为生产商不愿意亏损生产导致产量减少,同时,消费会增加。这两个力的作用会建立起正常的供需平衡。"

巴鲁克对这段话给与了高度评价,认为他自己就是因为这句话而变得富有。这句话在今天就像是经济学中的牛顿定律一样,但我却常常听到这种观点,他们认为价格会持续上升,而且不会损害需求(甚至会刺激需求),这样的观点就像认为我们不受地心引力影响一样荒谬。当然有些投资品的投机性需求会随着价格的上涨的趋势而在短期内上升,但稍微把眼光放长一些你就会发现当价格涨到一定程度,需求的空气就会变得稀薄,最终轻轻的一根稻草就足以让一切回归原点。所以,即使是投资品,当你把投资周期拉长,还是受到供需理论这经济重心引力的吸引。

投机的定义

巴鲁克把自己定义为"投机者"。他不认为"投机"是多么贬义的一个词汇:

"现在,投机被认为是赌博和冒险的代名词,但实际上,这么次来源于拉丁文speculari,原义是探听消息并观察。我把投机者定义为那些观察未来走向,并在实际发生前采取行动的人"

这个说的很清楚了,这个投机需要投机者能够洞悉目前发生的事情,并且按照合理的逻辑推理来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并提前布局获利。这个定义非常狭义,排除了那些不做研究、只是纯粹按照自己的直觉或者市场传言来操作的行为,后者也许定义为"赌博"更加合适。

巴鲁克认为一个成功的投机者必须做到三点:

了解事情的真相

就未来的走势做出判断

及时行动

了解事情的真相

这句话很可能是代表巴鲁克对传言的态度。1893年,巴鲁克听说美国酒精制造公司正在酝酿和其他三家大型酒精企业合并,投入了他所有的钱。顺便说一句,巴鲁克年轻的时候当学徒是就被称为"消息王",他可能是当时全美关系网最强的几个人之一。而这笔交易,让他几乎倾家荡产,甚至于不得不卖掉了刚送给新婚妻子的马车。他这样评论内幕消息:

"我待在华尔街越久,就越不相信各种内幕消息

内幕消息并不完全是为了诱人上当编造出来的。有时,即使内幕交易人士知道他们公司在做什么,但由于身在此山中,反而往往不识庐山真面目,更容易犯下错误

内幕消息容易麻痹人的推理能力。人们过于看重其他人不知道的消息,即使这些消息不是真的。如果没有特别的消息来源,人们会认真研究经济事实,并严格按照事实行事。但如果告诉他内幕消息,他会觉得自己比其他人更聪明,因而忽略一些显而易见的事实。

长期以来,我发现更好的方法是依赖自己对经济事实的冷静判断……

……我的做法违反了投机的每条定理。我像成千上万的赌徒那样,草草研究后,便依据未证实的消息行事,是罪有应得。"

鉴于那时并没有多少企业的价值理论,巴鲁克的对真相的信仰可能就是供需理论。当时,其实包括现在,狂热的乐观情绪促使人们相信郁金香球茎的价格会永远上涨。巴鲁克对此洞若观火,总是知道在最脆弱的节点(价格远远超出价值时)反戈一击,成为在他的时代空前成功的反向操作者。

巴鲁克在书的最后提出了检验公司的三个要点:

公司拥有的实际资产,除去债券之后的现金、还有公司的固定资产值多少

公司的franchise,即是否提供人们需要或必须要的产品或服务

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即管理层的头脑和品格。在评估公司的增长前景时,管理层的质量尤其重要。管理层是否具有创造力、足智多谋和决心从商业的角度来让自己保持年轻?我已经学会了对处在管理层领导地位的人给予更少的关注,而更关心公司的工程人员。

巴鲁克讲了自己投资一条叫做SooLine的铁路的故事。这家公司准备建设一条300英里的延伸线来提高小麦的运量。巴鲁克前后派了一个人去西部考察这一计划的可能性,并买入了这家公司。在这家公司的股价受到小麦丰收消息的推动下而大涨。巴鲁克没有被冲昏头脑,他又派了第二个人实地考察,并根据不同的实际条件和假设条件绘制出谷物的运输路线,带回来多页的数据。巴鲁克根据数据得出了与当初作出购买操作的结论背道而驰的判断,于是立即开始卖出。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巴鲁克对研究的重视:了解事情的真相。

2+2=4

巴鲁克最为后人所记住的,就是他得以在1929年大崩盘来临之前全身而退。而格雷厄姆在那同一场危机中几近破产。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在投机生涯中一次又一次的卖掉仍在上升的股票这是为什么我今天仍然拥有财富的原因之一。我可能会因为继续持有这支股票而获得更多的财富,但是我也可能被价格崩溃时的市场下跌所埋葬。如果我因此错失了赚钱的机会,我同样也避开了破产的威胁。我已经看过太多太多这样的故事。

一些人夸口能在市场顶点卖出股票,在市场底部买入股票,我想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我往往是在相对低点买入,在相对高点卖出,从而成功的避免了被灾难性的市场波动清理出局。"

巴鲁克很善于扑捉交易对手的心理状态。在这本书里,他就特意用了整整一章的篇幅来描述他所认识的一些成功的交易员的性格特点。而到了投机生涯的后期,他的注意力慢慢转移到了市场的群体性疯狂情绪。他读了CharlesMackay的"ExtraoradinaryPopularDelusionsandMadnessofCrowds",并这样评论:

"它(群体性疯狂)在人类历史上发生的频率如此之高,一定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本性中根深蒂固的特质。或许,本质上,它和那种让鸟类迁徙的动力如出一辙。这种特质会形成一种周期性的律动。举例来说,牛市横行是,会发生某些事情无论大小,然后有一个人会抛售,接着其他人也会跟中抛售,这样,希望股价持续上升的思维的连续性终被打破。

……另一件奇怪的事情就是良好的教育和高薪厚职并不能使人免于这种群体性癫狂。无论是国王还是公主,无论商人还是教授,都屈服于疯狂之中。"

在之后的黑暗岁月里,我反复研读麦凯的书。如果说他在书中描绘了人类莫须有的疯狂希望,那书中也同样展示了人类无理由的黑色绝望。国王的历史表明,不管前景如何暗淡,事情总会好起来。

但不管人类怎么做,看起来都喜欢做过头。因此,每当希望高涨,我总是对自己说:2+2还是4,没有人能够不劳而获。而每当前景悲观,我也提醒自己:2+2还是4,人类不会永远悲观失望。"

总结

巴鲁克总结了自己的经验,一共有10条:

不要投机,除非你能一次作为你的全职职业;(全身心投入、以工作为生活的必要性)

谨防那些提供"内部"消息或者"秘密信息"的人;(独立思考是成功的前提)

购买一种证券之前,尽你的可能找出所有有关这家公司及其管理层、竞争对手、盈利和增长可能性的信息;(了解事情的真相)

不要希望在底部买入,在顶部卖出。这是无法做到的除了那些骗子。(不要被市场的情绪所感染,2+2还是等于4)

学会如何快速且果断的认输。不要希望自己总是正确的。如果你犯了一个错误,尽可能早的止损。(stayfoolish,对市场要有必要的敬畏,连巴菲特也时常会犯错误,何况我们呢?关键是不能让错误埋葬了你。参见BillMiller的案例)

不要购买太多不同的证券。只购买几只可以关注的证券可能会更好。(集中持股)

每隔一段时间对你的投资进行评估,看看环境的改变是否已经让投资的前景发生了变化;(还是要了解事情的真相,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研究你的税务组成,了解核实卖出最有利;

总是持有大量现金。永远也不要投资你所有的资金。(不是很能理解这一点,但是完全同意在市场估值水平很离谱时,应当大量甚至全部持有现金)

不要试图对所有的投资都感到自负。坚持留在你最了解的领域内。(这一点和老巴不谋而合啊)

推荐信息

  • 《见识》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9:33

    《见识》读后感对于“见识”这个词,我特意去搜了下百度,貌似用这个词来形容这本书的内容,有点不合适。因为书里面的内容先对比较广,不单单从见识这个角度能够概括到。但是我依然要强烈的推荐这本书,可能在30岁之前看到也就仅仅是看到,但是在这个年龄看到这本书我很庆幸,因为书中很多地方都

  • 《人生50年感悟》——蔡元培先生生平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9:33

    《人生50年感悟》蔡元培先生生平读后感今天早上醒来,脑子里想到了昨天读到的有关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生平的有关文章,回想和总结所知道的从现代到过去的历史中,从中国到世界所有所知道的在各行各业,小到平民百姓、教师、医生、科学研究者、地方官员、宗教人员、大学校长,大到国家的宰相、总理、皇帝、总统、联合国秘书

  • 《西顿动物记----春田狐的爱》读后感2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9:33

    《西顿动物记----春田狐的爱》读后感今天,我读完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西顿动物记----春田狐的爱》,这是一本特别让人感动的书。这本书讲的是:由于狐狸一家没有东西吃,所以狐狸妈妈维克森要去农场偷鸡养活它的小狐狸。可是,维克森偷鸡的事被农场主给发现了,农场主很生气,农场主带上了他的狗来到狐狸一家住的

  • 《神探福尔摩斯》读后感1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9:33

    《神探福尔摩斯》读后感大家好,我是王裕宏,假期里我读了一本侦探小说名字叫《神探福尔摩斯》。我欢推理小说,喜欢足球,就是不喜欢现在学的文化科,我想长大成为一名侦探,我要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这本书里介绍了上百件案子,每件案子都有不同的作案手法,凶手非常残忍、阴森。福尔摩斯.歇洛克不放过任何的细微线索,到

  • 《悲惨世界》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9:33

    《悲惨世界》读后感黄宇昕世界是悲惨的,黑暗动荡的社会不断地告诉我这铁一般的事实。在这悲惨的世界里,我们每时每刻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或轻于鸿毛的,或攸关生死的。其中,就有这么一个人,他用自己的余生来贯彻善良,纵管他的世界比任何人都悲惨。他便是《悲惨世界》里的主人公冉阿让。在冉阿让的眼里,世界无疑是

  • 《工匠精神》读后感5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9:34

    工匠精神读后感很久以来就对付守永的著作《工匠精神》有所耳闻,近日有幸拜读,读罢掩卷,心中感触良多,我被书中精彩纷呈的小故事和作者入木三分的道理阐述震撼着,现将感想列出一二,与大家共同探讨。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样,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进行过深层次的思考,到底值不值得全心付出?在又苦又累的时候会想:反正都是发

  •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9:34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今天上午,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做《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是美国作家劳拉·英格斯·维尔德的经典佳作。这本书主要讲劳拉、玛丽、小婴儿嘉丽以及她们的爸爸查尔斯、妈妈卡洛琳为了追求梦想的生活,离开了他们的家,来到美国西部的大草原定居的故事。在经过重重困难

  • 《灰色的年代》读后感1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9:34

    《灰色的年代》读后感读小说《灰色的年代》手稿随笔记忆中的邵明和那个年代继《房老虎》一书出版后,我有幸又看到了作者邵明先生所写《灰色的年代》小说的初稿,打开书页,居然使我饶有兴趣,一下全部读完。究其原因;也许是同乡,阿拉都是上海人;也许是同事,我们曾在一个单位谋过事:也许是同感,我们有着同一年代的烙印

  • 《老人与海鸥》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9:34

    《老人与海鸥》读后感学完《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我心中无限感慨。作者通过一个个画面为我们展示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情厚谊。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个原名吴庆恒的老人,他无儿无女、爱人早逝,老人视海鸥为亲人、以海鸥为伴。他每年冬天都来喂海鸥,十几年如一日风雨无阻。虽然一个月只有三百多块钱,却拿出一半的钱来喂海

  • 《神奇的收费亭》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9:34

    《神奇的收费亭》读后感在《智慧杭州品味书香》书目中,我一看到《神奇的收费亭》书名就觉得其与众不同,收费亭就是收费亭,到底会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简简单单的一个收费亭怎么还能写成一本书呢?我带着很多的疑问开始阅读了起来。故事的开头讲述了小男孩米洛的生活学习状态他整天无所事事,不知道做什么好:上学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