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红楼梦》文学常识及答案、读后感

《红楼梦》文学常识及答案、读后感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1 22:17:55

《红楼梦》文学常识及答案、读后感

《红楼梦》文学常识第一期

1、《红楼梦》的作者是_____代作家_____,相传后40回是_____所作。

2、《红楼梦》又名_____、_____、_____等。

3、《红楼梦》的两条主线是_____、_____。

4、金陵十二钗都有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红楼梦》中,“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时从分。”说的是_____

6、“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的作者是《红楼梦》中的_____,此诗的名字是《葬花词》,此诗意在喻人,悲叹自己的命运,控诉社会的黑暗,其思想性与艺术性均达到最高境界。

7、贾府的媳妇,稳重贤惠,本分随和,青春丧偶,统领众姐妹,曾负责海棠诗,此人便是_____。

8、《红楼梦》中有两句诗评论王熙凤在贾府衰亡中的悲惨下场,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

9、《红楼梦》中结的两个诗社分别是_____和_____,社长是_____。

10、《红楼梦》中的“阆苑仙葩”指的是_____;“美玉无瑕”指的是__________。

《红楼梦》第一期答案

1、清、曹雪芹、高鄂

2、《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

3、贾府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

4、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巧姐、李纨、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5、薛宝钗

6、林黛玉

7、李纨

8、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9、海棠社、桃花社、李纨、林黛玉

10、贾宝玉、林黛玉

《红楼梦》第一期知己知彼

《红楼梦》第一期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关外祖籍辽宁铁岭,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颙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学霸读后感

红楼一梦,恍然惊醒,悲剧,美到让人心伤--《红楼梦》读后感。忆梦中之事,似是难记;忆梦中之人若在面前;忆梦中之言,甚觉心伤。无奈,超脱时期,末成悲剧。

"谦纸荒谬言,一把辛酸泪。皆云息者痴,谁结其中味。"低声诵吟,重复咀嚼,曹雪芹阅尽沧桑,在从彼的少年阅历中与材,回想的暖馨,身世的炎凉,更是给作品增加了无限的魅力。曹雪芹的作品超出了全部时代,书中的配角贾宝玉完整背离了过后的礼法,但却很是契合当初的观点,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宏大的成绩!

在尔看来《红楼梦》是一个悲剧,充斥了无奈与悲伤。但却在无绝的悲伤之中透出了摄人心魂的美,书中最大的悲剧是贾宝玉和他的表妹林黛玉、表姐薛宝钗之间的恋情婚姻瓜葛,宝玉在黛玉、宝钗之间毕竟爱谁贾府究竟选谁作宝玉的妻子,这是一个大答题。

悲剧产于二个抉择的不一致。宝玉越来越领现黛玉是独一的良知,而宝钗固然也可疏可敬,但心上总有一层隔阂。贾宝玉的祖母和父母却越去越发明宝钗合乎儿媳夫的尺度,黛玉的性情气质却不替他们所喜。宝钗能尽质将大家束缚在礼法的范畴之内,黛玉却返去做了执着的暴露。

悲剧尤其发生于两个取舍威望性的迥异:爱谁,宝玉保持了本人的挑选;然而,弃谁,宝玉是一点也不权力的,所有蒙于父母之命。终极,宝钗折嫁,黛玉回魂。于是,悲巨变成了不可防止的终局。

鲁迅曾说功一句话:"悲剧是将有价值的货色覆灭给己望。"又言"但凡傻弱的公民,即便体魄如何健齐,如何茁壮,也只能干毫无意思的示众的资料跟瞅客,病逝世多多是不用认为可怜的。"可睹,无价值的灭绝并不是悲剧,而《红楼梦》的悲剧之所以震动我口,就由于它将被誉之物的美表示得酣畅淋漓。

例如林黛玉,书中充足写没了她的寻求取气量之高贵若不是如此她的悲剧即也不会令人如斯印象深入。唉!说到可悲处愈是可哀。也罢,就此放笔。

不知为何,合上手中的《红楼梦》,竟是想再看一遍。或者这就是《红楼梦》的魅力吧,犹如一梦,美的让人不想撒手。

11、《红楼梦》中,“绛珠仙草”指的人物是_____;“神瑛侍者”是_____

12、《红楼梦》中,“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如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时而有情”。说的是_____

13、《红楼梦》中有诗“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指的是_____

14、《红楼梦》中,“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转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说的是_____

15、潇湘妃子指的是_____,蘅芜君指的是_____

16、“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分别指_____、_____

17、《红楼梦》中,有“小宝钗”、“小黛玉”之称的两个人分别是_____

18、《红楼梦》中,“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贵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说的是_____

19、《红楼梦》中,“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的是_____

20、《红楼梦》中“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代表人物是_____

《红楼梦》第二期答案

11、林黛玉、贾宝玉

12、贾宝玉

13、贾宝玉

14、史湘云

15、林黛玉、薛宝钗

16、林黛玉、薛宝钗

17、袭人、晴雯

18、袭人

19、晴雯

20、晴雯

《红楼梦》第二期知己知彼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关外祖籍辽宁铁岭,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颙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学霸读后感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泡,古今一梦尽荒唐。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一部怀金悼玉的红楼梦,一首暗示着兴败繁衰的荒唐诗,在这白玉为堂金做马的贾府中,在这光鲜的浮华后,又暗藏着什么呢?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从此,一块纷纷扰扰的石头陨落人间,牵系起一群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红楼女。在那浮华的贾府中演绎着“美中不足今方信,如花美眷空蹉跎”的凄美故事。浮华的悲剧,即将开幕。

贾元春,贾府第一个传奇人物,贾家嫡系孙女,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大观园真正的主人,可谓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享尽荣华的她用二十年的青春看清了这人间是非。一曲“恨无常”道出了她悲、美的一生。同时也说出了她那华丽的凤袍下掩盖的无限的悲伤和痛苦。可怜薄命女,生因浮华,死亦因浮华。

一个道金玉良缘,一个念木石前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一个孤高自诩,一个处事圆滑,一个肌肤如雪,一个娇花似水。一个薛宝钗,一个林黛玉。只可惜了两个薄命女,入了富贵家,却不知那浮华之门易进不易出啊。“可叹停机德,甚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富贵一生只落得个空劳牵挂,枉自嗟呀!败落的大观园,没有了昔日的繁华,潇湘馆在那几束翠竹的衬托下显得那样清幽,可是里面却没了颦儿的笑音和哀叹。宝钗啊,当你再一次看到这景象是想必也会为那“登上青云”的追求而后悔吧!

金银散尽,家业凋零,有恩逃生,无情报应,欠命命已还,欠泪泪已尽。食尽鸟投林,皆因浮华散尽!一卷红楼落幕,不禁慨叹:“陋室空堂芴满床,衰草枯杨歌舞场。金箱垠箱又怎样,只可惜你命不长。浮华门里唱大戏,那结局怎一悲字了得!莫要不舍富贵乡,浮华皆可抛!

点评:读罢全文,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娴熟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文章简洁概括了《红楼梦》这部巨著中与浮华相关的情节,由此引发了作者的议论,浮华背后是什么?终究是如梦一场空。作者语言犀利,分析透彻,有大家风范。

21.曹雪芹家道中落,陷入“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困境,但是他创作《红楼梦》却是倾尽全部心血,经过“_______,_______”,终于成为后世敬仰的古代现实主义巨著。后世《红楼梦》在中国乃至世界形成了一门独特的学问,就是“_______”。

22.“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作品塑造了三个悲剧人物:_______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______一举成名却抛弃“温柔富贵之乡”遁入空门。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_______是终生凄凉孤苦。

23.起诗社时,探春给自己取名_______,宝钗给宝玉取的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迎春在诗社中的别号是_______,但她生性懦弱,仆人给她起的绰号是_______。史湘云的别号是_______。

24.“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红楼梦》的开卷诗。

25.“枉与他人作笑谈”是对_______的判词。《红楼梦》中警幻仙姑所介绍的乳名“兼美”的在贾府中是。

26.“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_______下,后被茫茫大士、_______带入红尘,历尽了离合悲欢。”成就了流传后世的《红楼梦》,原名叫做《________》。

27.秦可卿之父秦业,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当年无儿女向养生堂抱了她和弟弟。后来因为_______喜欢他,_______就让他们一起到贾府的私塾去读书。

28.曹雪芹在小说中,借“假语村言”(隐含作品中人物_______),将“_______”(隐含作品中人物甄士隐)。

29.“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这四句判词概括了_______一生的遭遇和命运,她的本名是_______。其中“两地生孤木”是指_______。

30.《红楼梦》的通行本是一百二十回,一般认为后四十回是_______所作。_______评说《红楼梦》时,曾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

《红楼梦》第三期答案

21.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红学”

22.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

23.蕉下客;无事忙;富贵闲人;菱洲居士二木头枕霞旧友

24.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25.李纨;秦可卿

26.青埂峰;渺渺真人;石头记

27.秦钟;宝玉;贾母

28.贾雨村;“真事隐去”

29.香菱;夏金桂;甄英莲

30.高鹗;鲁迅

《红楼梦》第三期知己知彼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关外祖籍辽宁铁岭,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颙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红楼梦》第三期学霸读后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赚取了我太多的眼泪,可是她清灵秀丽而又多疑多妒的气质又吸引了我的目光。只能说黛玉的一生是个悲剧,而她与宝玉两小无猜的恋爱也注定是个悲剧。黛玉病弱的身体、孤傲的个性与自定终身的行为都不是贾母所喜欢的,所以敏感多病的黛玉注定无人可以依赖。于是,她怀着纯洁的爱可对世俗的怨愤离开了尘世间,实现了她:“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誓言。

黛玉小小年纪,父母便先后离世,过着寄人篱下的孤单生活,她常听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人家不同……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因此,她自矜自重,警惕戒备,用率真与锋芒去抵御、抗拒侵害势力。

黛玉的泪所表达的是世间最贞洁的情感,是对“异端”的崇敬,更是对自身的怜悯。黛玉葬花便是她这一性格的真实写照。她不忍看落花被玷污,希望它们“质本洁来还洁去”。她追问:“天尽头,何处有香丘?”于是她用锦囊收集落花,建立花冢,用“一杯净土掩风流”。一首《葬花吟》道出的是她一生凄凉的感情和冲破封建礼教的渴望。

我感受颇深的是黛玉“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从小便在荣国府长大,可是封建礼教和世俗功利对她并无影响,黛玉仍保持着纯真的天性从不顾及后果得失,所以很难融入到大观园里去,而且她从不劝宝玉追功求名,也不会逆着自己的性子做事,以这种性格在贾府这样声势显赫的家族中我行我素自然没有好人缘儿。

昨夜红楼入梦里,红楼梦里梦红楼。黛玉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严酷现实中香消玉殒,而贾府也最终归结红楼。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

伤怀日

寂寥时

试遣愚爱

因此上演这出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点评:本文引用了《红楼梦》材料,概括简洁,并提出了黛玉的叛逆是其悲剧的原因,黛玉的眼泪是其质洁的情感的写照的观点,表达了自己对黛玉的同情与惋惜之情。

41.王蒙先生认为《红楼梦》小说内涵的丰富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A.主题

B.人物

C.情节

D.创作手法

E.美学理想

42.《红楼梦》叙事的双线线索是?

A.政治

B.道德

C.哲学

D.爱情

43.提出《红楼梦》是“阶级斗争小说”、“四大家族兴衰史”的是?

A.鲁迅

B.郭沫若

C.毛泽东

D.茅盾

44.曹雪芹给小说人物命名是匠心独运的,许多的人名谐音组成一个个的谜团。请写出下列人物名的谐音双关语。【例: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原应叹息】

抱琴、司棋、侍书、入画()甄英莲()冯渊()贾雨村()甄士隐()

45.《红楼梦》中涉及到贾府五代人,其中“荣国公、宁国公”是“代”字辈、贾赦等人是“_______”字辈、“玉”字辈最大的应该是李纨的丈夫_______、宁国府中“草”字辈是_______。

46.第三十九回,李纨道:“凤丫头就是楚霸王,也得这两只膀子好举千斤鼎。她不是这丫头,就得这么周到了?”这丫头指的是_______。被宝玉起名为“耶律雄奴”的丫环是_______,被宝玉称为“颦儿”的是_______。

47.大观园中,宝玉住怡红院,宝钗住________,_______住紫菱洲,惜春住的是_______。

48.“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_______的《_______》。

49.《红楼梦》中,因吃酒醉卧怡红院的人是_____,最泼辣狠毒的女子是_____,最具有管理才能、大胆改革的女子是_____

50.“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作品塑造了三个悲剧人物:

_____,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

_____,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

_____,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凄凉孤苦。

《红楼梦》第四期答案

41.ABCDE

42.AD

43.C

44.琴棋书画;真应怜;逢冤;假语村;真事隐

45.“文”;贾珠;贾蓉

46.平儿;芳官;林黛玉

47.蘅芜院;迎春;藕香榭

48.林黛玉;《葬花吟》

49.史湘云;王熙凤;贾探春

50.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

《红楼梦》第四期知己知彼

《红楼梦》第四期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关外祖籍辽宁铁岭,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颙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梦境悠长,哀婉绵延,梦醒之时,飞鸟各投林。

题记

在我眼中,曹雪芹的惊鸿巨著《红楼梦》其实非常模糊,每一个人物都亦真亦幻。正如那句“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近些年来,许多红学家着力于寻找《红楼梦》中人物的原型,譬如,说史太君的原型是康熙的曹贵妃:譬如,说邢夫人的原型是雍正皇后乌喇那拉氏云云。可惜,文学与政治挂上钩,便失去了原先那种模模糊糊的美意。

许多人说,《红楼梦》是晦涩的批判:批判封建制度,批判家长管制,批判统治者专权,批判黑暗污浊社会;但我看来,《红楼梦》仅仅描绘了一个家庭的兴衰,仅仅是一个唯美而凄凉的爱情故事,一个动人的梦,更重要的是,所有的人物都在唯美而模糊的梦境中得到了自己的极乐与升华。

何必把《红楼梦》想得那么复杂深奥呢?它只是一个模糊而释然的梦。

黛玉葬花时,酿作出“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溅落,便是红颜老死时。”这样悲伤的诗句,她的性格变幻莫测,又有些离奇古怪,拥有着悲的一面,但这种悲,无疑也是一种感人的美。后来,她气尽而死,看似抱怨抱憾,可试想,她走黄泉路,喝下孟婆汤,忘却世间是是非非,升天化作潇湘妃子,生活在着她梦寐以求的“世外仙源”,何尝不是清高脱俗的解脱呢?以死来结束这样一个人物,又不对其死因做清晰描写,任其模模糊糊的死去,真是神来之笔。

同样模糊的还有跟林黛玉以身相许的贾宝玉,其实贾宝玉并没有准确的性格,他任性,风流,多愁善感,又有一点小孩子气。他衔玉而生,肌骨如凝脂,似桃花,他曾两次梦游仙境,目睹仙界妖娆华丽,鉴金陵十二钗之命运,却懵懵懂懂,似傻似呆。他生活在纸醉金迷中,模糊而多变,扑朔迷离。

或许是有意避讳,作者将书中的一切都描绘的模模糊糊,既然如此,我们便似懂非懂的品读,又有何妨呢?

十二钗如一梦;宝黛间“但凭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爱情如一梦;宝钗矜持柔韧,不卑不亢的高风如一梦;晴雯勇而直爽,死而无憾的豪情如一梦;诗社中风花雪月,潇潇洒洒的岁月如一梦;刘姥姥嬉笑无忌,粗糙浮躁的俗乐如一梦;大观园红香绿玉,清泉泻露的浮华如一梦;贾府流水落花春去也,曲终人散的结局如一梦……。

这一梦一梦,简单如歌,单纯如一首清丽的诗,超脱凡尘,飘渺至极乐,在岁月的洗礼下,愈发模糊懵懂,也愈发透露出释然凄美的气质。

点评:俗语说:“少不看‘红楼”,而这篇读后感就是初一的小作者写读“红楼”所感,独到的见解,令人惊叹。引用了“红楼”的人物和故事概括简洁,感悟深刻人生如梦。如果小作者写作无参考资料能写出这样的感悟真不简单。

推荐信息

  • 《1984》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34

    《1984》读后感思想自由值得人珍惜反思思想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人若空有躯壳,却无自我的思想,与行尸走肉与机器人没有多大区别,人的价值也不能完全的体现出来。正因为人有思想才称为万物之灵,拥有管理的能力。这是读完《1984》之后第一感受。现在才知道从前五四运动青年、历代知识分子所宣称自由、独立的重要

  • 路遥小说《人生》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34

    路遥小说《人生》读后感电影《无问西东》最触动人心一段台词为:“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其实在这句台词之前,有一段话我深刻记忆了三十多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读书笔记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34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读书笔记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是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代表作《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经典诗句。而今天我说的是《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林默蕾的这本书。看到这本书下面这段话,让我想仔细的品读一下。01文字的灵魂倘若世事如棋,人生如诗,那么或者“心有猛虎,

  •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34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实验学校胡玉珊许久没有沉下心来去读一本书了。之前听过一句话,大约是这样说的:如果时日长久不读书,也没有心生愧疚,那么这个人就无药可救了。好在我还有愧疚之心,想来我还“有药可救”。好不容易闲暇下来,有时间去读一本书了,遂决定与乡村教育家的小伙伴们一同读《苏菲

  • 《繁星春水》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34

    《繁星春水》读后感800字暑假期间,我第一次接触《繁星·春水》这本书,看惯了散文,一下子来看诗集,就觉得有点不适应,不过耐下心来细读也别有一番滋味。这是我国着名的文学家冰心的作品。冰心这个名字我自小就听说过,小的时候,家人天天跟我讲冰心奶奶的故事,可是我一直都没有机会看她的作品,那时的我还只懂得什么

  • 《巴菲特自传》读后感1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35

    《巴菲特自传》读后感今天用新买的Kindle看了第一本书《巴菲特自传》,还没看完,只看了25%。总结下书中提到巴菲特的特点:抠门,对钱的把握吝啬。对金钱特别狂热的渴望。有个开明好父亲,支持自己,并且树立了担当的榜样。非常喜欢看书,是个书虫。记忆力特别强。个性非常谨慎,从小学走路就能看出来。语速快,吐

  • 散文写作基础知识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35

    散文写作基础知识第一节散文概述中国是一个散文大国。古今的散文大家和作品,享誉很高。新时期以来,我国的散文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散文创作持续热闹火爆,涌现了一批专事散文的作家,一些学者、诗人、小说家、评论家、艺术家也跻身其中,众多的大学生也喜爱读写散文。“‘五四以来的中国

  • 《书语者》读后感9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35

    《书语者》读后感乌牛一小仁浦校区刘艳丹我们所爱的,也会为人所爱,我们还应教会他们如何去爱。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第一章的序言深深地吸引了我。这本书作者向我们讲述了,自己对阅读的一些切身的感受和体会。《书语者如何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是米勒老师执教七年的回顾和总结,也是对这一难题最为睿智且极有说服力的回

  • 《我的语文人生》读后感10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35

    《我的语文人生》读后感《教育教学要因人而异》之感:我对“写自己爱写的作文”感受较深。写作文不同于其他知识,教会学习方法就行了,还需要言之有物,有了切身的体会,才能有感而发。至于墙上掉漆一事,岑开同学遭到同学们的误会,有口难言,是感受最深的人,最需要申辩,而张老师的引导非常及时

  •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5:35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我不赞同尼摩船长的做法。他是想保护海洋,但是做了错误的选择,再加上失去了家人。他用鹦鹉螺号弄沉了好几艘商业渔船,几乎遍布世界各地。不是用鱼雷弄沉的,是用类似人造鲸角的东西扎沉的。虽然他是想保护海洋,但是他还是杀害一些濒危物种,为了填饱自己和其他船员的肚子,我觉得他不对。皮埃尔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