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读后感大全>《罪与罚》读后感

《罪与罚》读后感

所属分类: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2025-05-01 21:37:06

《罪与罚》读后感

在彼得堡贫民区一家公寓的五层楼斗室里,住着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他原在法律系就学,因交不起学费而被迫辍学,现在靠母亲和妹妹从拮据的生活费中节省下来的钱维持生活。他已经很久没有交房租了。

近来,房东太太不仅停止供给他伙食,而且催租甚紧。这时他遇见了小公务员马尔美拉陀夫。马尔美拉陀夫因失业而陷入绝境,长女索尼娅被迫当了街头妓女。拉斯柯尔尼科夫不愿像马尔美拉陀夫那样任人宰割,他打算采取某种行动来证明自己是一个很“不平凡的人”。

拉斯柯尔尼科夫杀人后,因内心处于痛苦的矛盾冲突中,无法摆脱内心的恐惧,他感到自己原先的一切美好的感情都随之泯灭了,这是比法律惩罚更严厉的良心惩罚。

他意识到自己失败了。所以他怀着痛苦的心情来到索尼娅处,受到索尼娅宗教思想的感召,向她说出了犯罪的真相与动机。在索尼娅的劝说下,他向警方投案自首。

拉斯柯尔尼科夫被判处8年苦役,来到了西伯利亚。不久,索尼娅也来到了那里。一天清晨,两人在河边相遇。他们决心虔信上帝,以忏悔的心情承受一切苦难,获取精神上的新生。

在读《罪与罚》的过程中,可以说无时不刻不让人感到绝望与窒息,种种社会原因让各类底层人无路可走也无路可退。

小说的开头就写到,九等文官马尔美拉陀夫在酒店里向萍水相逢的青年诉说生活的残酷,他哀叹道:“您可知道,先生,您可知道,一个人走投无路的时候,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遇啊?”其实不止马尔美拉陀夫,卡杰琳娜·伊凡诺夫娜、索妮娅、杜尼雅还有拉斯柯尔尼科夫同样都是无路可走了。所以,卡杰琳娜才会常常那么痛苦,索妮娅才会沦为街头妓女,杜尼雅为了哥哥才会想嫁给她不爱但有钱的律师卢仁。

当接到母亲的来信,拉斯柯尔尼科夫再也无法继续接受母亲和妹妹的牺牲,他去实现了他这个他酝酿已久的可怕计划: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阿廖娜·伊凡诺夫娜。

但不幸的是又意外杀了闯进犯罪现场的老太婆的异母妹妹,经常受她虐待的善良的丽扎韦塔。然而此时此刻,拉斯柯尔尼科夫并不觉得他犯了罪,在他看来,这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就像虱子一样,她活在这世上没有任何意义,相反的,把她杀了,拿走她的钱财为大众谋福利,这样一桩罪行就可以说微不足道了。

在拉斯柯尔尼科夫看来,人大致分为两种:“平凡的”和“不平凡”的。前者必须遵守法律与道德,后者在实践自己的理想时,有权利可以逾越某些障碍而不受法律的约束。

他在向索妮娅诉说时,他高呼他要当拿破仑,所以他的胆大妄为是正确的!此时,这个就是他的信仰他的人生处事法则。

全书当中,只用少部分笔墨来写“罪”,而更多的笔墨都在写“罚”,在作者看来,比起犯罪,犯罪后遭受的身心惩罚与煎熬是大大多于犯罪之时的。

小说中,处处都透露着罪恶。

作者笔下的京城彼得堡是一派暗无天日的景象:草市场上聚集着眼睛被打得发青的妓女,污浊的河水中挣扎着投河自尽的女工,穷困潦倒的小公务员被马车撞倒在街头,发疯的女人带着孩子沿街乞讨……与此同时,高利贷老太婆瞪大着凶狠的眼睛,要榨干穷人的最后一滴血汗,满身铜臭的市侩不惜用诱骗、诬陷的手段残害“小人物”,以达到利己的目的,而荒淫无度的贵族地主为满足自己的兽欲,不断干出令人发指的勾当……这样的社会现实无疑令人窒息与绝望。无路可走也无路可退似乎就是小说的主旋律。

小说中用了很多的笔墨来刻画杀了人后的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内心活动,起初时他是绝对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有罪的,所以他强烈得进行了反侦查。

他无数次告诉自己他没有犯罪,如果说有什么时候让他感到后悔,那就是当他想到无辜的丽扎韦塔的时候,当他想到为他决定牺牲一切的母亲和妹妹时,他痛苦万分。

每天他都承受着内心的煎熬,当他意识到却不可承认他的罪行非但不可以改变现状还会使爱的人陷入绝望,他更加痛苦,他甚至憎恨妹妹和母亲,他要避开一切人,他每每发热癫狂,不知所措。犯罪之后,拉斯柯里尼科夫从精神到肉体从未间断过“罪”的折磨,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要么证明杀人是一种对抗不公平社会的合理行动,要么承认罪恶,接受惩罚。

这种思考的折磨比侦察员的盘问要沉重得多。与侦察员周旋,甚至有一种斗智的愉快,而与心灵问题争论却让他精神崩溃。无法忍受的精神痛苦让他终于决定对索妮娅坦白一切罪行,但是坦白罪行不意味着他认为自己有罪,他对索妮娅说他太痛苦了,所以想要有人和他一起承担这些痛苦,他甚至质问自己不过是想要索妮娅的眼泪,想要看她哭。

在这里,我们似乎可以看到,拉斯柯尔尼科夫想要找到心灵的慰藉,他觉得他的一切希望和出路都在她的身上,他想来找她可以解除他的痛苦,其实与他相比,索妮娅无疑不幸得多,但是她却从未怨恨过任何人,即便是她的继母。

即便是这个罪恶的社会。所以当他听到索妮娅让他自首的时候,他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的不幸,比原来不幸得多,因为他想要索妮娅,想要这个可怜的女孩和他一起向这个社会反抗,告诉他他没有犯罪,然而这个悲惨的女孩却是个圣母玛利亚般的存在,他得不到认同,他也不想被宽恕,他又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了。

拉斯柯尔尼科夫最终是走向了警局自首,但是这也许是因为索妮娅还有杜尼雅的劝说,对他自己来说,他甚至还是觉得自己没有罪,他反复思考,再过八年,他就可以重新开始生活,但问题在于,这对于他有什么意义呢?他为什么要活下去,抱着什么目的,活着只是为了生存吗?

他总觉得仅仅为了生存是不够的。他甚至希望命运可以赐给他悔恨,而如今在监狱里,他是痛苦而无望得活着。而最终,索妮娅无私的,默默无闻的爱与陪伴让他们两个重新获得了新生,看到生活的曙光。当拉斯柯尔尼科夫重新拿起那本《新约》,他把索妮娅的信仰当成自己的信仰,他决定等待,忍耐,从而获得再生。此时他的心,是充满了希望的源泉的新生的心了。

小说这样结束了,陀思妥耶夫斯基道出了“罪与罚”的意义,“能使罪人本身得到改造,重新做人,那就唯有反映在人的良心中的基督的法则。”

宗教在小说中起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宗教代表了一种超我的至善理想,能激励着人们弃恶从善,从罪恶中超越。拉斯柯尔尼料夫天性本恶,在自己的超人理论和自己所谓善的理想下去杀人,以致犯下罪恶,使心灵失去依托,精神和肉体上承受着巨大痛苦。但他最终在上帝这一至善之光的照耀下,背负起沉重的十字架赎罪,通过忏悔和苦难,在对上帝的信仰中实现了自我的超越。

然而,在作品中,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出的揭露和批判仅仅是从伦理道德观念和宗教思想出发的。作者认为一切以暴力抗恶的作法都不足取,因为人无法逃避内心的惩罚,在毁灭他人的同时也毁灭了自身。

作者还力图把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犯罪行为归结为抛弃了对上帝的信仰所致。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小说中宣扬的这些宗教思想,与整部作品所显示的强大批判力量是不相协调的:作者的世界观也是矛盾的。

在整个作品中,作者透过宗教所要表达的是:人对自我罪恶的认识远比救赎本身更有意义,更具启示性。

罪恶是人内在特质的一部分。这就不免让我想起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这部作品的结局。聂赫留朵夫最终决定受难,决定同玛丝洛娃一同到西伯利亚流放地,最终也是在福音书里找到了生活的准则。

为什么这两位俄国现实主义的大家都会有这样的一种写作模式,社会的黑暗与残酷似乎是和基督教里的天国世界相互矛盾的,作者通过现实主义作品反应社会现实,似乎是对基督教的否定,但是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出路时,似乎也只有基督教信仰可以拯救自我。这种矛盾,也是作者内心的矛盾。

这种矛盾源自作者内心深处的痛苦:一方面他希望以宗教的爱与道德自我完兽而不是用剑来实现人类的和平与幸福,另一方面,现实又无情地证明上帝和天堂是不存在的。宗教与无神论在他心灵深处的斗争也许就反应在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身上吧。

推荐信息

  • 《小王子》读后感2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4:40

    《小王子》读后感――之飞行员江西省九江市长虹小学三(5)班黄豆逗指导老师:袁卫红要从小王子的故事说起了,因为小王子的故事深深震撼了飞行员。飞行员在《小王子》故事中也是一个像商贩一样的人物。唯一不同的是飞行员在小王子绘声绘色的故事中得到了净化。飞行员这个同样孤独的,爱幻想的大人和小王子成为了朋友。故事

  • 《童年》读后感2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4:40

    《童年》读后感书中高尔基笔下的阿廖沙的童年悲惨的生活,外祖父和两个舅舅的自私势利的形象,衬托出外祖母的包容和忍耐,让3岁丧父的阿廖沙有了一丝温暖,本来失去了父爱,又跟着母亲和外祖母来到了外祖父的一个小染坊。这些反而让他从此生活在黑暗里。外祖父的脾气十分暴躁,经常打外祖母和他,使他幼小的心灵出现了阴影

  • 读《老人与海》有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4:41

    读《老人与海》有感Manisnotmadefordefeat,amancanbedestroyedbutnotdefeated.既然好好地读了一本书,想来该写点什么,记录下自己的感受,毕竟第一次完整地读完一本英文读物,同时感觉自己喜欢上读英文原文读物,可能是小孩性来了,突然接触新的事物,挺有乐趣的,

  • 《天蓝色的彼岸》读后感4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4:41

    《天蓝色的彼岸》读后感读完《天蓝色的彼岸》这本书,使我更加懂得珍惜生命,更加关爱我的家人、老师和朋友。书中主要讲了一个小男孩哈里因车祸而去了另一个世界。他虽然去了天国,但是,他至今却忘不了自己的亲人,他是一个善良的孩子。哈里在天国里,认识了一个名叫阿瑟的小男孩儿,他已经死大约150年了,但是他还有一

  • 《不老泉》读后感35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4:41

    《不老泉》读后感我读了《不老泉》这本书,我知道了主人公是温妮,温妮认识了一个男孩儿,这个男孩儿名叫杰西·塔克,他们两个产生了一段美好的友情。杰西知道温妮家的林中的一眼泉水能够让人长生不老,他喝了一点,但是他希望他的朋友温妮到了十七岁时,也喝那眼泉水,然后再去找他。若干年后,杰西见到的却

  •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4:41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今天,我读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深受感动。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1949年秋,七连六班的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主力,把敌人引上狼牙山,痛击敌人,子弹没有了,他们就用石头砸,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山间横七竖八地叠着敌人的尸体。最后,五位壮士英勇跳崖,壮烈牺牲。这篇课文里的五

  • 龙应台的《目送》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4:41

    龙应台的《目送》读后感龙应台的《目送》是一部对亲情和周边人物的感悟散文。特别喜欢她写的亲情,抒情、真切、含蓄,并为之深深感动。《目送》是全书的首篇,描写的是目送孩子的成长,目送父亲的远去。第二篇《雨儿》写患老年痴呆症的年迈母亲,母女情感真心实意,让人感动,第三篇《十七岁》写的是青春期儿子的&ldqu

  • 《昆虫记》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4:41

    《昆虫记》读后感法布尔是一位法国着名的科普作家,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其毕生精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写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着。《昆虫记》的第一个特点是从自己的观察、实践出发,体现了昆虫研究的科学性。法布尔一生最大的兴趣

  • 《繁星春水》读后感3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4:41

    《繁星春水》读后感冰心的诗歌很美,很深,给人一种捉摸不透的陶醉,彷如身临其境般。需要慢慢读透,才能领略其中的内涵。《繁星春水》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一翻开书,映入眼帘的是冰心“爱的哲学”:母爱。祖国之爱。人类之爱。这本书诠释的大部分是母爱、童真与自然,融入了中西方的文化。里面的

  • 《乌塔》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大全时间:2023/11/8 10:34:42

    《乌塔》读后感今天下午在家没事,我便翻开作文书,读了《乌塔》这篇文章。文章讲了一位14岁的小女孩独自一人去欧洲旅行。在罗马的一个青年旅馆里认识了一位中国女孩汪晓洁。乌塔说:“她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最后还要去希腊,她为了这次旅